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17)
2023(6374)
2022(5361)
2021(5014)
2020(4256)
2019(9229)
2018(9436)
2017(17171)
2016(9847)
2015(10899)
2014(11262)
2013(10579)
2012(9921)
2011(8810)
2010(8971)
2009(8073)
2008(8272)
2007(7690)
2006(6492)
2005(5978)
作者
(32245)
(26963)
(26458)
(25445)
(17103)
(13119)
(12187)
(10533)
(10141)
(9786)
(9131)
(9110)
(8883)
(8815)
(8604)
(8215)
(8194)
(8002)
(7952)
(7640)
(6851)
(6762)
(6692)
(6186)
(6130)
(6102)
(6079)
(5823)
(5674)
(5673)
学科
(32442)
经济(32392)
管理(26419)
(23317)
(19511)
企业(19511)
方法(15851)
数学(13429)
数学方法(13034)
(11885)
(10128)
(9475)
中国(8977)
(8101)
理论(7941)
(7570)
(7190)
银行(7155)
(6823)
(6685)
金融(6678)
(6522)
财务(6482)
财务管理(6463)
业经(6381)
企业财务(6154)
技术(5780)
地方(5334)
(5186)
教育(5125)
机构
学院(138707)
大学(138625)
研究(51937)
(46931)
管理(46503)
经济(45504)
理学(39510)
理学院(38926)
中国(38221)
管理学(37634)
管理学院(37376)
科学(36743)
(32896)
(31324)
(28872)
研究所(26565)
农业(26382)
业大(26058)
(24339)
中心(23594)
(22370)
北京(19490)
技术(19358)
(19210)
(19067)
财经(18883)
(17811)
(17746)
师范(17459)
(17092)
基金
项目(95093)
科学(72346)
基金(67265)
研究(62867)
(62152)
国家(61687)
科学基金(50805)
(38408)
社会(36699)
自然(35785)
自然科(35030)
自然科学(35010)
社会科(34715)
社会科学(34706)
自然科学基金(34370)
基金项目(34330)
(33056)
教育(29796)
资助(29142)
编号(24512)
重点(22153)
成果(20963)
计划(20699)
(19891)
(19364)
(19227)
科研(18971)
科技(18720)
课题(18630)
创新(18143)
期刊
(51790)
经济(51790)
研究(37595)
学报(33366)
中国(32558)
(29620)
科学(25839)
大学(23638)
学学(22627)
(20404)
农业(19859)
教育(18149)
管理(18066)
技术(13075)
(12111)
金融(12111)
(10469)
业大(9985)
财经(9374)
(9197)
统计(8994)
经济研究(8662)
农业大学(8359)
(8091)
业经(7804)
(7639)
科技(7382)
图书(7066)
决策(6942)
林业(6630)
共检索到2110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朝红  李扬  刘平  刘孟军  
为克服田间抗性评价的各种限制因素,充分发掘抗性种质,对枣缩果病抗性的高强度离体鉴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果实白熟期前(8月初)采集健康果实,用针轻刺枣果表面,喷施浓度为107个/m L的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er、Phoma destructiva Plowr.和Fusicoccum spp.)孢子悬浮液,经恒温(25℃)保湿(相对湿度为100%)培养5~7 d后调查病情指数较为适宜。采用此方法,对田间表现抗病(33个)和感病(3个)的品种进行了室内离体抗性鉴定,未发现对枣缩果病免疫的种质,但进一步筛选出了长鸡心、孔府酥脆、成武冬枣、苹果枣...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温秀军  郭晓军  田国忠  孙朝晖  李永  
通过嫁接病皮和病枝传病的方法,在河北唐县试验地内对壶瓶枣、蛤蟆枣、婆枣、马牙枣、砘子枣、长红枣6个枣树品种和1个酸枣品种,以及从婆枣中选择的4 6个抗性单株的抗病性进行试验研究。经过1 996年以来的多次传病测定结果表明:壶瓶枣和蛤蟆枣无一发病,表现出强的抗病性;长红枣、马牙枣、酸枣、婆枣和砘子枣表现为感病,发病率分别为6 6 6 %、78 6 %、80 0 %、1 0 0 %、1 0 0 %。筛选的4 6个婆枣单株的平均发病率为81 1 %,单株间抗病表现差异明显,有4个单株经过6年6次传病而一直没有发病,说明其对枣疯病有很强的抗性,用DAPI荧光显微镜观察,尤其是PCR技术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梦蕊  刘淑梅  侯丽霞  王施慧  吕宏君  苏晓梅  
【目的】探索番茄颈腐根腐病(Fusarium crown and root rot,FCRR)苗期抗性鉴定技术,并对番茄种质资源及品种进行抗性鉴定分析,挖掘和丰富可利用的抗性资源,为培育抗颈腐根腐病番茄品种打下基础。【方法】以尖镰孢番茄颈腐根腐病专化型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radicis-lycopersici,Forl)和感病栽培番茄Heinz 1706为材料,研究接种菌液浓度、接种寄主苗龄、接种后管理温度和不同接种方法对番茄颈腐根腐病人工接种鉴定效果的影响。随后通过苗期人工接种鉴定方法结合文献中已报道的与抗性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对100份番茄种质材料进行颈腐根腐病抗性鉴定分析。【结果】在一定范围内,番茄颈腐根腐病发病率及病情指数随着接种菌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接种菌液浓度为107个孢子/mL时,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分别为100%和89.2,可以反映寄主真实的抗性水平;接种寄主苗龄为2—5叶期均能使植株发病,不同苗龄间病情指数无显著差异;接种后不同的管理温度对番茄颈腐根腐病的病情指数影响显著不同,其中较低的管理温度(20℃)有利于番茄颈腐根腐病的发生;使用浸根法和灌根法进行鉴定,番茄颈腐根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较高且效果稳定,显著优于茎注射法。对100份番茄种质材料进行分析,接种鉴定结果显示有38份材料表现抗病,这些材料可用于番茄抗颈腐根腐病育种或生产。在已报道的与Frl连锁的分子标记中,SCARFrl的准确率最低,仅为51%,C2-25的准确率为59%,而PNU-D4的准确率为83%,该标记可用于番茄抗颈腐根腐病辅助选择。【结论】建立的苗期抗性鉴定技术能客观反映供试材料的实际抗性水平,可用于番茄抗颈腐根腐病材料的鉴定筛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长河  邓秀新  
通过用菌丝块接种柑桔叶片法进行柑桔体细胞杂种抗病性鉴定,并与接种柑桔枝条法、菌丝块接种嫁接苗法比较,证明柑桔不同部位对脚腐病的抗性存在着相关性,可采用这种相关性接种柑桔叶片进行体细胞杂种的抗病性鉴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建力  惠红霞  黄丽丽  王敬东  朱永兴  陈孝  叶兴国  
【目的】为小麦抗全蚀病育种提供更有效的抗病鉴定方法和便于利用的抗源材料。【方法】以感病小麦品种宁春4号为供试材料,将小麦全蚀病(G.graminis var tritici)菌种制成菌饼或菌粒,设菌饼法、菌粒法、菌粒+菌饼法和空白对照4个处理,调查统计病根率、严重度和病茎率,用于筛选有效的抗病鉴定方法;选择22个遗传背景不同的小麦材料,采用优选出的抗病鉴定方法对其进行抗性鉴定,筛选便于利用的抗源材料。【结果】菌饼+菌粒法对宁春4号的致病力明显高于菌饼法和菌粒法,其病根率、严重度和病茎率分别达到100.0%,57.3%和28.6%。22个遗传背景不同的小麦材料间抗病性差异较大,其中小麦-簇毛麦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肖京  杨艳荣  赵锦  刘孟军  
【目的】揭示骏枣品种内枣疯病抗性多样性,筛选高抗枣疯病的骏枣株系。【方法】以骏枣的16个株系为试材,通过田间调查和PCR检测,研究不同株系在嫁接侵染枣疯病后的症状表现和病原侵染情况;利用"合成-合理满意度"和多维价值理论的合并原则,对不同株系果实的相对含水率、单果重、可食率、果形指数、Vc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等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采用AFLP技术对不同株系进行基因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不同株系对枣疯病抗性表现出显著差异,可分为感病型、延迟感病型、延迟抗病型和抗病型4种类型,T15、J2、J5、J8这4个骏枣株系高抗枣疯病,其中,T15、J5和J8的果实综合性状在骏枣株系中亦居于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樱  郑晓莲  赵光跃  茆正川  
1992~1994年在河北省和河南省8个县采集枣缩果病病果,经柯赫法则程序诊断及对分离菌的鉴定,查明导致枣缩果病原主要是:1.盾壳霉属的一种真菌Coniothyrium sp;2.细链隔孢菌Afternaria tenuis Nees;3 .半知菌亚门无孢目有隔有色丝状菌;4.一种细菌.前三种均属半知菌亚门的弱寄生菌,年份和地区的不同分离菌出现频率不完全一致.上述四种菌三年累计分离率分别为14.90%、12.96%、11.47%和11.11%,而这四种菌占已出现的菌落比率分别为30.28%、25.79%、23.30%和20.63%.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晓兰  程智慧  邹燕  牛青  
为了建立大蒜叶枯病抗性鉴定的方法,根据田间调查结果选取对大蒜叶枯病不同抗性的3个品种G087、G064、G039作为鉴别品种,对病菌离体接种鉴定中不同孢子悬浮液浓度、病菌接种部位、接种后不同培养温度、不同株龄接种,以及活体接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和筛选。结果表明:采用4~5叶期大蒜的离体叶片,叶面或叶背接种,接种病菌孢子悬浮液浓度106个/mL,接种后置于21℃温度条件下培养7 d,统计病情指数和品种抗性类型,鉴定结果与品种的抗病水平一致;离体接种鉴定比活体接种法更简便、快速;离体和活体鉴定结果均与品种田间抗病性一致,可作为大蒜品种资源叶枯病抗性鉴定技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叶烁  郝玲玉  张杰  张鲁刚  
【目的】探讨鉴定大白菜菌核病抗病性的简易方法,为大白菜抗菌核病育种提供借鉴。【方法】以大白菜菌核病样病原菌为接种体,选用抗病品种15S261和15S94、耐病品种14S474和14S265及感病品种14S406、15S64和17S20为试验材料,对大白菜离体叶片和活体幼苗进行抗病性鉴定,并对离体叶片的接种时期、发病温度、接种部位及活体幼苗的接种时期、接种量进行比较,最后利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89份大白菜种质资源进行菌核病抗病性鉴定。【结果】大白菜离体叶片抗病性鉴定的最适接种苗龄为4叶期,最适宜接种部位为叶片正面,最佳发病温度为25℃;活体幼苗抗病性鉴定的最适接种量为直径5 mm的菌丝琼脂块,最适接种苗龄为3叶期。在89份被鉴定的大白菜种质材料中,23份材料表现抗病,38份材料表现耐病,21份材料表现感病,7份材料表现高感。【结论】离体和活体菌丝琼脂块接种方法均能准确鉴定出大白菜的抗病性,其中离体菌丝琼脂块法更经济适用;大白菜种质资源中存在着抗病和耐病材料,可用于抗(耐)菌核病品种的选育。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立军  杨小军  喻大昭  赵永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万宽  姜子德  杨湛端  刘睿  陈健文  邓海华  
为建立甘蔗黑穗病抗性鉴定新方法,对甘蔗黑穗病菌冬孢子进行单孢分离和交配型鉴定,以相异交配型1∶1的混合菌体注射接种甘蔗小苗生长点或其下嫩梢,并对接种菌体的浓度、接种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注射接种较适合的交配型孢子浓度为5×105个/mL,接种菌液注射量以每株90μL较为适宜;与浸渍接种相比,注射接种发病潜伏期短、发病率高,能较充分地评价寄主的抗性水平及生理小种类型。应用新建立的注射接种和常用浸渍接种对22份甘蔗品种(材料)进行接种,结果表明:注射接种有感病品种1个,高感品种21个;浸渍接种有抗病品种1个,中抗品种2个,感病品种8个,高感品种11个。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冬静  徐振  赵永强  张成玲  孙厚俊  谢逸萍  
通过对甘薯软腐病菌侵染甘薯的发病特征进行研究,首次建立了一种甘薯软腐病抗性鉴定的方法:每个品种取3块中等大小的薯块,经严格消毒晾干后,切薯块中部薯片,每薯块切3个薯片,每薯片厚度约为8 mm,置于放有灭菌湿润滤纸保湿的灭菌培养皿中,接种1块6 mm的甘薯软腐病菌菌碟于薯片中央,将接种好的薯片置于26℃生化培养箱中培养,期间加无菌水保湿1次。21 h后将鉴定材料取出,量取薯片发病直径,根据病斑直径进行分级,计算病情指数,进行抗感评价。该方法的建立为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利用该方法对44份品种资源进行抗性评价,结果显示,鲁薯4号和广紫8号对甘薯软腐病的抗性级别为中抗;湛薯271、泰中11、...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田宇  李晓颖  石妙涵  孙旺旺  陈昌龙  谢华  
为了建立一套快捷、方便、可靠的生菜细菌性软腐病抗性评价方法,通过比较不同软腐致病菌、接种方法、苗龄、接种后调查时间对软腐病发病的影响,对华北地区主栽的50个生菜品种,通过春、秋2茬试验对其软腐病抗病性进行了综合鉴定,为生菜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应用提供依据。结果显示,采用针刺法,接种胡萝卜果胶杆菌巴西亚种菌株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brasiliensis BC1于7-8真叶期的生菜幼苗,并在接种48 h后调查病情,可有效地对生菜品种进行抗病性评价。对50份生菜种质资源的综合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裕生4号、橡生二号、意大利生菜等10个品种抗性级别为高抗;北生2号、汉堡、雷达等31个品种表现为中抗;其他9个品种表现为感病;无高感和免疫品种。不同类型的生菜种质对软腐病的抗性不同:相对于散叶生菜,结球生菜和直立型生菜抗性资源较为丰富;大部分紫色生菜品种比绿色生菜更具软腐病抗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力游  高必达  廖小兰  黄红  
用草酸毒素作筛选剂处理油菜愈伤组织,获得耐毒素的突变体,分化培养后得到小量再生植株。经用毒素处理离体叶片,油菜菌核病菌菌丝体接种离体叶片和田间植株及田间病圃测定几种方法鉴定显示,所获再生植株与原品系(2242)相比较,均不同程度提高了对菌核病的抗性,其F1代材料保持了抗性,F2代材料抗性有一定的分化,但大部分的仍保持了抗性,其中有S11、S21、S23、S24、S25、S26几个材料具有较明显的抗性,可用作抗源和进一步选育抗病良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滑金锋  黄咏梅  李彦青  吴翠荣  李慧峰  陈天渊  
【目的】探索甘薯品种对小象甲抗性的鉴定方法,并对不同甘薯品种进行抗性鉴定,为选育抗小象甲的甘薯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制定不同的抗性指标,在单因素变量的条件下,分别进行网室和实验室试验,对泉薯17、榕薯819、福薯604、广薯214和普薯32号5个不同甘薯品种小象甲危害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检测不同甘薯品种对小象甲的抗性。【结果】明确了茎叶和薯块危害减退率相关抗性指标,制定了高感、感、抗、中抗、高抗5个抗性级别。甘薯品种的茎叶比薯块危害指数较轻,差异不显著。除泉薯17和广薯214外,其余品种之间危害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