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41)
- 2023(2234)
- 2022(1910)
- 2021(1722)
- 2020(1492)
- 2019(3382)
- 2018(3307)
- 2017(5956)
- 2016(3399)
- 2015(3926)
- 2014(3807)
- 2013(3808)
- 2012(3742)
- 2011(3543)
- 2010(3472)
- 2009(3208)
- 2008(3107)
- 2007(2875)
- 2006(2575)
- 2005(2380)
- 学科
- 济(11797)
- 经济(11774)
- 管理(7799)
- 业(7002)
- 学(6032)
- 企(5547)
- 企业(5547)
- 方法(5083)
- 数学(4337)
- 数学方法(4266)
- 中国(3444)
- 农(3401)
- 财(2964)
- 制(2827)
- 业经(2381)
- 农业(2261)
- 水产(2210)
- 体(2192)
- 理论(2158)
- 融(2116)
- 金融(2115)
- 贸(2095)
- 贸易(2094)
- 地方(2054)
- 和(2048)
- 易(2030)
- 银(2001)
- 动物(1976)
- 银行(1974)
- 行(1911)
- 机构
- 大学(52892)
- 学院(51058)
- 研究(24335)
- 科学(18094)
- 农(17796)
- 济(17735)
- 经济(17277)
- 中国(16987)
- 管理(14996)
- 农业(14664)
- 所(14616)
- 研究所(13619)
- 京(12742)
- 理学(12730)
- 理学院(12497)
- 业大(12341)
- 管理学(12096)
- 管理学院(12022)
- 中心(10201)
- 室(9384)
- 省(9100)
- 农业大学(9099)
- 院(8944)
- 江(8658)
- 业(8572)
- 实验(8556)
- 实验室(8238)
- 科学院(8048)
- 北京(8040)
- 重点(7873)
共检索到80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海妮 吴云锋 安凤秋 顾沛雯 张昭亮
【目的】枣疯病是枣树上由植原体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遍布于中国华北、西北、华东、华南等25个省(市)的枣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方法】经PCR扩增,分别对中国陕西的彬县、阎良、武功、佳县、杨凌,河北沧州和山东德州7个枣区的枣疯病样品和杨凌4个酸枣丛枝病样品植原体16SrDNA基因保守序列和延伸因子tuf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结果】获得枣疯病和酸枣丛枝病植原体的16SrDNA基因片段均为1239bp,tuf基因均为851bp。通过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中国陕西、河北、山东的枣疯病的病原一致,归属于植原体16SrⅤ-B组。由于枣疯病和酸枣丛枝病的植原体16SrDNA有5个碱基的差异,tuf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安凤秋 吴云锋 孙秀芹 顾沛雯 杨英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小麦蓝矮病植原体延伸因子tuf基因,从亚组水平上确定小麦蓝矮病植原体的分类地位。方法电镜观察自然发病的小麦蓝矮病病叶;用引物fTufu/rTufu对小麦蓝矮病植原体延伸因子tuf基因进行PCR扩增;核苷酸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经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在韧皮部观察到大量典型植原体。通过PCR扩增得到约850bp的特异片段。感受态转化后,进行测序,结果表明小麦蓝矮病植原体tuf基因片段长842bp,编码280个氨基酸。分析比较15种植原体延伸因子tuf基因的同源性,结果表明小麦蓝矮病植原体与三叶草绿变(KVF)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同源性为99.9%,氨基酸同源性为100%。结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田国忠 温秀军 李永 孙朝晖 赵玉芬 郭晓军 黄钦才 李志清 赵俊芳
分别从河北唐县赞皇大枣、辽宁凌源梨枣和河南濮阳扁核酸3个品种的枣疯病和来自山东、江西和北京的不同无性系的泡桐丛枝病树上采集丛枝枝条作为组织培养材料,获得的枣疯病和泡桐丛枝病组培苗皆表现典型的丛枝症状。其中感染植原体的赞皇大枣组培苗(Ft)和扁核酸组培苗(HPD)在未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和其它培养基交替继代培养1a以上仍能维持丛枝苗生长;而发病梨枣(LD)除产生丛枝外,还出现叶片黄化和植株矮化、枯梢等衰退症状。泡桐丛枝病植原体可在不同无性系组培苗上通过各种培养基交替和单纯的MS培养基继代培养,并已在实验室内连续保藏达10a,其引致丛枝症状的能力无明显的改变。用枣树Ft染病材料作接穗,以健康冬枣...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付冰 叶霞 王会鱼 陈鹏 李继东 郑先波 谭彬 冯建灿
【目的】分析枣WRKY转录因子对枣疯病植原体以及不同激素的响应,探讨WRKY基因在枣疯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枣WRKY转录因子的生物学功能及枣与植原体相互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同源比对从NCBI数据库以及转录组数据库鉴定出枣假定WRKY转录因子,并利用SMART等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从转录组分析中挑选出差异表达的6个基因,设计定量引物,验证其在灰枣枣疯病发病过程中的表达量变化情况;以‘蜂蜜罐’枣胚培苗为材料,外源施加0.1 mmol·L~(-1)水杨酸(SA)和茉莉酸甲酯(MeJA)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技术分析枣WRKY基因的表达量变化情况。【结果】确定了69个枣假定WRKY转录因子,重新命名为ZjWRKY1-69,可分为3个组GroupⅠ、GroupⅡ和GroupⅢ,GroupⅠ含有17个成员,GroupⅡ又可细分为Ⅱa、b、c、d、e 5个亚组,分别包含3、11、15、3、9个成员,GroupⅢ有11个成员;69个枣WRKY转录因子基因中,有43个ZjWRKY基因可以定位到11条染色体上,但在染色体上呈不均匀分布,7号染色体上没有ZjWRKY基因存在;大部分ZjWRKY蛋白都包含有WRKYGQK保守序列,有2个ZjWRKY蛋白(ZjWRKY23和ZjWRKY46,GroupⅡc)变异为WRKYGKK;GroupⅠ中的WRKY转录因子含有较多的保守基序(10个),且同一个组内WRKY蛋白的保守基序类型及个数相似。从枣疯病发生过程中枣叶片的转录组数据中检测到28个ZjWRKY转录因子基因的差异表达主要集中在嫁接后38~52周。枣疯病发病过程中ZjWRKY8、ZjWRKY52、ZjWRKY61、ZjWRKY69基因表达量发生明显变化(上调)。SA处理后,ZjWRKY42和ZjWRKY52表达量显著升高;MeJA的积累诱导ZjWRKY42和ZjWRKY61的表达量发生较明显变化。【结论】初步确定了枣69个WRKY转录因子,分为3组;43个枣WRKY基因可以定位到11条染色体上,呈不均匀分布,7号染色体上尚没有发现WRKY基因的存在。枣疯病植原体侵染枣树后,诱导了ZjWRKY5、ZjWRKY8、ZjWRKY42、ZjWRKY52、ZjWRKY61基因的表达,SA和MeJA处理后分别使ZjWRKY42、ZjWRKY52和ZjWRKY42、ZjWRKY61表达量显著升高。
关键词:
枣 WRKY 枣疯病 水杨酸 茉莉酸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樊新萍 田建保 A.Bertaccini 王娟 杨晓宇
枣疯病是中国枣区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从表现症状的和未表现症状的3个枣品种(酸枣、辣椒枣和郎枣)的叶脉中提取核酸DNA。用13个引物(12个10 bp碱基和1个11 bp碱基)进行RAPD分析。只有引物AM-14从所收集的表现症状枣品种中扩增出400 bp的特异条带,而其他12个引物未有基因多样性;引物AL-07可以区分郎枣和其他2个品种,所有的样品重复2次,结果一致,与使用植原体特异性引物的常规PCR相比,对于检测不同枣品种枣疯病的枣植原体,RAPD技术是一个快速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枣疯病 植原体 RAPD 检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江山 金开璇 汪跃 熊耀国 邱并生
An oligonucleotide primer set (PaF/PaR) was designed fo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mplification of an approximately 1. 2kb fragment DNA from Paulownia Witches' broom(PaWB) MLO on the basis of 16S rRNA sequence from O-MLO. Amplification of a 1. 2kb DNA fragment from PaWB-MLO-infected plants D...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磊 韩翔 隋丹丹 吴景龙 吴云锋 韩崇选
【目的】基于核糖体蛋白基因(rp)和运输蛋白基因(secY),明确了陕西、山西及山东3省枣疯植原体的亚组分类地位。【方法】采集陕西、山西及山东3省枣产区的枣疯病样品,提取样品总DNA;设计引物对rpF1、rpF2、rpR1和secF1、secF2,对枣疯植原体的rp基因和secY基因进行PCR扩增及核苷酸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获得枣疯植原体的rp基因和secY基因,大小分别为1 196和1 421bp。序列比对结果表明,陕西、山西及山东3个省枣疯植原体的rp基因和secY基因序列均一致;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3省的枣疯植原体与樱桃致死黄化植原体(CLY5)和桃树黄化植原体印度株系(PY...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异健 梁英 王劭 李文迹 李江森 吴宝成
采用血清学交叉中和试验方法,分析了4株禽呼肠孤病毒株CL(鸡源禽呼肠孤病毒)、YH和YB(鸭源禽呼肠孤病毒)及S1133(禽呼肠孤病毒标准株)之间抗原的相互关系;并对CL株的S3基因进行克隆测序,用DNAsis和Prosis等分析软件进行序列比较及推导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4株禽呼肠孤病毒株之间具有共同的群特异抗原,但不同病毒株间存在中和抗原位点的不对称性;血清学相关性与S3基因序列及其推导的σB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不一致,表明禽呼肠孤病毒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中和抗体的病毒蛋白不止σB蛋白一个,σB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与血清学相关性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
关键词:
禽呼肠孤病毒 交叉中和试验 S3基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雅倩 彭龙 宁强 赵锦 刘孟军
以田间患枣疯病树表型健康叶片、花变叶以及疯小叶为材料,健康树叶片为对照,测定了不同生长期各种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含量及3种保护酶活性,以期揭示植原体对枣树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患病后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MDA含量升高,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差异不显著,不同患病程度的叶片中花变叶变化最显著。这些结果均表明枣疯病植原体侵染枣树后,树体的光合作用和保护酶系统受到明显影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长远 赵奎华 傅俊范 苗则彦 梁春浩 陈彦 王辉
由CU-PV 07菌株引起的黄瓜细菌性白枯病已成为黄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弄清该致病菌株分类地位及基因序列,对做好病害诊断和防治有重要意义。通过症状观察与对致病菌的生理生化分析、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病害症状为叶片病斑圆形或近圆形,中间白色膜质,四周具晕圈,病部未见菌脓;CU-PV 07菌株菌体杆状,菌体大小为(1.1~5.2)μm×(0.7~2.1)μm;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鞭毛极生1~2根;分析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可知,该病菌CU-PV 07菌株与Pseudomonasviridiflava一致,在构建的系统演化树上应为同一个族群。可见,黄瓜细菌性白枯病菌...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毓娜 Manuel Sebastian Fiallos 李静 李云清 祁建民 徐建堂 方平平 林荔辉 张立武 陶爱芬
利用黄麻与水稻、拟南芥和大豆等的HD-ZIPⅠ和LEA14蛋白的相似性构建系统进化树,并以耐盐性不同的两个黄麻品种福农1号(较耐盐)和中黄麻1号(较敏感)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盐胁迫下HDZ4和LEA14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黄麻中鉴定到10个与其他作物具有同源性的HD-ZIPⅠ编码蛋白,其与大豆、拟南芥(双子叶)的蛋白序列相似度高于与水稻(单子叶)的相似度,与拟南芥的进化分歧时间明显短于与水稻的进化分歧时间,表明HD-ZIPⅠ家族基因在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中存在功能分化;鉴定到1个与其他作物同源性较高的LEA14编码蛋白,其与棉花的进化关系最近.在盐胁迫处理下,HDZ4在不同黄麻品种及不同时间点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差异;而LEA14在中黄麻1号中的表达量随时间延长呈先下调再上调最后下调的趋势,在福农1号中的表达量呈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同时,在福农1号中的表达量整体高于在中黄麻1号中的表达量;LEA14在两个黄麻品种叶片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在根部的表达量,并且在两个品种叶片和根部的表达量均在盐处理48 h时达到高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任鄄胜 肖培村 陈勇 黄湘 王玉平 李仕贵
【目的】明晰水稻抗瘟性表型和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多态性之间的关系,了解广谱、持久抗瘟性的分子遗传基础。【方法】利用25个稻瘟病鉴别品种(系)和20个水稻品种(系)在人工接种条件下的对稻瘟病单孢菌株的抗性表型和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esistance gene analogs,RGA)多态性进行聚类比较分析。【结果】以单孢菌株接种的抗性表型聚类,取相似系数0.450,可将45个品种(系)划分为A、B两大类;取相似系数0.618,A、B两大类又分别可分为ⅰ、ⅱ、ⅲ、ⅳ等4个亚类。以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多态性聚类,取遗传相似系数0.620,可将45个品种(系)划归Ⅰ,Ⅱ两类,这两类明显地趋向籼粳两亚种划分;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钰 王荣富 何国浩
对根据紫花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NBS区域的保守序列等设计的16对简并引物进行优化,筛选出6对简并引物,以甘薯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克隆甘薯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GA)。结果克隆出342个不同的甘薯RGA,这342个甘薯RGA和已知的抗病基因L6、N、RGC1等具有高度同源性(Evalue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丽英 陈儒钢 张俊红 欧阳波 肖景华 李汉霞 叶志彪
【目的】利用同源序列法分离辣椒抗病基因同源序列。【方法】根据已知植物抗病基因的NBS-LRR保守结构域设计简并引物,以辣椒品系PR205基因组DNA为模板对抗病基因同源序列进行扩增。【结果】获得了25个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esistance gene analogs,RGAs),聚类分析将其分为7个不同的类别。由其核酸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Mi-1.2、prf、Hero、I2C-1、RPM1基因相应区域的同源性为27.4%~98.2%。其中RGA-p20与Mi-1.2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均达到99%,确认RGA-p20为抗根结线虫基因的一部分,即辣椒中也含有与Mi基因同源的根结线虫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范国强 张胜 翟晓巧 刘飞 董占强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5-fluorouracil, rifampicin and tetracycline on the phytoplasmas in the Paulownia tomentosa?Paulownia fortunei seedling and the pathogenic protein related to the witches' broom symptom were studied with PCR based on 16S rRNA gene of the phytoplasmas and 2-di...
关键词:
泡桐 丛枝病 蛋白质 双向电泳 PCR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