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3)
- 2023(1716)
- 2022(1359)
- 2021(1175)
- 2020(971)
- 2019(1999)
- 2018(1991)
- 2017(3362)
- 2016(1816)
- 2015(2119)
- 2014(2220)
- 2013(2174)
- 2012(2086)
- 2011(1831)
- 2010(1947)
- 2009(1570)
- 2008(1543)
- 2007(1460)
- 2006(1242)
- 2005(1134)
- 学科
- 业(10457)
- 技术(10002)
- 企(8978)
- 企业(8978)
- 管理(8790)
- 济(7826)
- 经济(7825)
- 技术管理(5538)
- 方法(3716)
- 数学(3231)
- 数学方法(3215)
- 新技术(2493)
- 高新(2488)
- 高新技术(2488)
- 学(2216)
- 农(2101)
- 中国(1826)
- 农业(1780)
- 业经(1772)
- 教学(1538)
- 贸(1533)
- 贸易(1532)
- 易(1519)
- 理论(1477)
- 产业(1433)
- 环境(1368)
- 信息(1289)
- 技术经济(1252)
- 出(1205)
- 财(1157)
- 机构
- 学院(30795)
- 大学(29867)
- 济(12114)
- 经济(11861)
- 研究(11668)
- 管理(11463)
- 理学(9816)
- 理学院(9721)
- 管理学(9582)
- 管理学院(9525)
- 科学(8522)
- 农(8186)
- 中国(7288)
- 技术(6792)
- 所(6775)
- 业大(6697)
- 农业(6600)
- 京(6510)
- 研究所(6294)
- 中心(5247)
- 江(5155)
- 省(4610)
- 农业大学(4142)
- 院(4038)
- 科技(3932)
- 北京(3929)
- 科学院(3838)
- 业(3832)
- 州(3791)
- 财(3723)
共检索到457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晓甜 阿地力·沙塔尔 张伟 温俊宝 李新泉 陈梦
在设计的枣实蝇15对引物中,利用种特异引物PCR(SS-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筛选出1对枣实蝇的特异性引物,引物的特异性用桔小实蝇、瓜实蝇、南瓜实蝇、番石榴实蝇和桃果实蝇等5种实蝇来验证。SS-PCR方法的检测灵敏度用40,20,10,1,0.1,0.01,0.001 ng·μL-1等7个不同浓度系列的枣实蝇DNA模板来检测。结果表明,SS-PCR方法的检测限度达0.01 ng·μL-1以下,最适模板DNA浓度为1~20 ng·μL-1。所设计的引物对枣实蝇不同虫态均能进行特异性扩增,结果准确可靠。该技术体系可用于枣实蝇的鉴定识别与检测监测,对阻止其进一步扩散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晓甜 阿地力·沙塔尔 张伟 李新泉 玛依拉
应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技术,建立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快速鉴定枣实蝇的方法。利用枣实蝇(mtDNA)中COⅠ基因序列,设计筛选出1对种的特异引物CarF/CarR。引物的特异性分别用桔小实蝇、瓜实蝇、南瓜实蝇、番石榴实蝇和桃果实蝇5种实蝇来验证。SYBR Green PCR实时荧光反应的灵敏度用40,20,10,1,0.1,0.01,0.001 ng·μL-17个浓度枣实蝇DNA模板来检测。结果表明:SYBR Green PCR的检测限度达0.01 ng·μL-1以下,最适模板DNA浓度为1~20 ng·μL-1。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的可靠性可用枣实蝇...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詹开瑞 赵士熙 陈宇航 任大明
首次采用PCR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橘小实蝇及其近缘种的线粒体COⅡ和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DGGE可以区分实蝇属不同种类的COⅡ和16S rDNA基因序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姚廷山 胡军华 冉春 李鸿筠 刘浩强 雷天刚 雷慧德 马丽娜
桔小实蝇Bactrocera(Bactrocera)dorsalis(Hendel)是一种为害多种水果、瓜类、茄类蔬菜的检疫性害虫,食性杂、寄主范围广泛,直接威胁水果和蔬菜的安全生产。采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单头实蝇的基因组DNA,从20对引物中筛选出2对重复性好、多态性高的引物,运用微卫星标记(SSR)技术,初步构建了桔小实蝇和重庆市常见南亚果实蝇B.(Zeugodacus)tau(Walker)、宽带果实蝇B.a(Z.)scutellata(Hendel)、瓜实蝇B.(Z.)cucurbitae(Coquillett)、黑颜果实蝇B.(Z.)diaphora(Hendel)5种实蝇的指纹图...
关键词:
微卫星标记 桔小实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阿地力·沙塔尔 张伟 程晓甜 朱银飞 骆有庆 陈梦
枣实蝇是一种高度危险性外来有害生物。对吐鲁番市、KSS、HSX和HMS4个不同地区采集的枣实蝇mtDNACOI基因片段测序,并进行序列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采自吐鲁番市、HSX、HMS的枣实蝇遗传距离最近,为0.002,其相似性高达99.8%。吐鲁番市枣实蝇和HMS枣实蝇分别与KSS枣实蝇的遗传距离最远,为0.062,其相似性为94.1%。对以上几个地点采集的枣实蝇基因序列与已公开报道的外群蔷薇咔实蝇Carpomya schineriR248FJ571365.1、蔷薇咔实蝇Carpomya schineriR141FJ571364.1、樱桃绕实蝇Rhagoletis cerasiGQ1...
关键词:
枣实蝇 COI基因 PCR 线粒体DNA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善勇 朱银飞 阿地力·沙塔尔 温俊宝 陈梦 田呈明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及查阅相关资料,整理出枣实蝇的基础生物学信息,利用适生性分析软件CLIMEX和GARP,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预测枣实蝇在中国的适生区及其适生程度。综合2种软件的预测结果,认为枣实蝇在我国适生范围很广,其中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四川、云南、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天津、河南、辽宁、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西、广东、海南等23个省(市、区)的大多数地区为枣实蝇主要适生区域;次要适生区域包括新疆北部和南部的局部地区、内蒙古临河以东局部地区、宁夏南部局部区域、甘肃与新疆相接的局部地区、川甘陕3省交界的局部地区、青海格尔木市和都兰县、陕西南部地区、山...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梁萌 阿不都瓦哈·艾再孜 阿地力·沙塔尔
[目的]探究对枣实蝇有引诱作用的挥发性物质,研发基于行为调节的防治技术。[方法]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枣实蝇成虫对6种枣果挥发物的选择行为反应,并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田间引诱试验。[结果]室内试验结果显示,枣实蝇成虫对6种枣果挥发物具有显著正趋性。枣实蝇雌虫对棕榈酸乙酯、月桂酸乙酯、肉豆蔻酸的选择率较强,选择率均为30%以上;雄虫对亚油酸乙酯、油酸乙酯的选择率较强,选择率均为25%以上,从不同浓度梯度(原液、10%溶液、1%溶液)的选择率和选择系数来看,随浓度的递减,其选择率和选择系数也在递减,原液的选择率分别为10%溶液及1%溶液的2.5倍及5倍以上。田间试验发现:肉豆蔻酸对枣实蝇雌虫的诱集效果较强,2 d最多诱捕数量为15头·只-1,平均诱捕数量为11.4头·只-1,十四酸乙酯次之。在6种不同挥发物中油酸乙酯和亚油酸乙酯对枣实蝇雄虫的引诱效果较强。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在6种挥发性物质及混合物中,月桂酸乙酯及十四酸乙酯对枣实蝇雌雄虫的引诱效果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挥发物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枣果挥发物中棕榈酸乙酯、月桂酸乙酯、肉豆蔻酸与枣实蝇偏爱选择密切相关。在田间试验中:枣实蝇成虫对肉豆蔻酸的选择率较强,为研发枣实蝇引诱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枣实蝇 挥发物 嗅觉仪 选择率 选择系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阿不都拉·艾克拜尔 阿不都瓦哈·艾再孜 阿地力·沙塔尔 王岩
[目的]为枣实蝇引诱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枣实蝇行为学研究入手,以"Y"型嗅觉仪分别测试了枣实蝇对红枣和杏两种寄主植物不同新鲜器官的选择行为。[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枣实蝇成虫对寄主植物枣和杏不同器官的选择性表现出一定差异。雌虫对枣果的选择性比叶片和花的要强(P<0.05),对枣果、枣花、叶片三者的选择率分别为35%、25%、22%;从枣果不同发育期(青果期、半红期、全红期)的选择性来看,雌虫对半红期枣果的选择性最强,选择率为38%,青果次之,为35%。而雄虫对枣花的选择性较强,选择率为38%,半红期枣果次之,为32%。枣实蝇对杏树不同器官的选择性来看,对果实的选择性比叶片的选择性要强(P<0.05),从杏果(青果、熟果)不同发育期的选择性来看,雌虫对青果的选择性最强,选择率为30%,熟果次之,为28%。雄虫对熟果的选择性较强,选择率为28%,与青果、叶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同一性别不同生理状态的成虫对寄主植物不同器官的选择性表现出一定差异,性成熟的成虫比未性成熟的成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要强。性成熟的枣实蝇雌成虫对半红期枣果的趋性强于枣花与叶片。
关键词:
枣实蝇 不同寄主 嗅觉仪 选择性测定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善勇 温俊宝 阿地力·沙塔尔 田呈明
枣实蝇为国家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专性危害枣属植物,以幼虫蛀食枣果果肉进行危害,严重影响枣果的品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综述枣实蝇的分类地位、分布与寄主、生物生态学特性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辉 王良 付增娟 李晓东 赵尚敏 鄂圆圆 郑文哲 张自强 张必周 张惠忠
为了摸清甜菜选育进程中部分不育系和保持系材料的细胞质类型,为下一步的选育工作提供指导方向。利用分子标记引物TR1对国内总共30份甜菜试验材料开展细胞质类型的分子水平鉴定,并结合田间花期育性性状调查进行比对。结果表明,成型稳定的保持系960767和不育系N9848经过TR1引物鉴定后的PCR电泳条带分别为750,500 bp,其胞质类型分别为N1和S型,其他试验材料检测到750 bp的材料为T152、T328、T334、T306、T360,推断其为N1型细胞质;检测到500 bp条带的材料为T766、T154、N122、I-1、B-3、Z-1、41419、10320、B-3-23、S865、S301、S151、S327、S333、S115、S305、S153、S359、S137、S163和S313,推断其为S型细胞质;检测到500~750 bp条带的材料为T302、T116。由于T302在田间调查中其对S301的不育性也具有保持能力,因此将T302和T116分为N型细胞质的另一种类型N2。同时检测到500 bp和750 bp的材料为T302、I-1和B-3的部分植株,为同时包括正常和欧文细胞质的材料,属于特质性材料。田间花粉育性调查结果T766、T154、N122、I-1、B-3、Z-1、41419、10320、B-3-23均为可育型,但鉴定其胞质类型属于S型细胞质。经分子鉴定和田间育性性状调查对比,大部分材料分子鉴定结果与育性性状调查结果一致。部分材料存在分子鉴定与育性性状结果不一致,有待于进一步调整选育方向。
关键词:
甜菜 分子标记 育性鉴定 TR1引物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叶生晶 乌云塔娜 田大伦 许靖诗
杜仲富含萜类物质,MVA途径是萜类物质合成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杜仲果实转录组数据KEGG中杜仲MVA途径共被注释30条Unigene,根据NCBI中的BLAST比较,分别鉴定了乙酰COA酰基转移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成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甲羟戊酸激酶,磷酸甲羟戊酸激酶,二磷酸甲羟戊酸脱羧酶基因,被注释7条,3条,11条,2条,2条,5条。表达差异分析表明,以上基因中分别为5条,3条,4条,1条,5条为幼果和成熟果实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序列进行软件设计、引物特异性分析和实验验证,最终筛选出10对适合杜仲MVA途径SYBR GreenI荧光定量PCR的引物,为MVA途径基因表达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晓甜 阿地力·沙塔尔 张伟 李新泉
新入侵重大检疫性害虫枣实蝇(Carpomya vesuviana)于2007年首次在吐鲁番地区发现,对该地区枣(Zizyphus jujuba)产业造成了毁灭性损失,且疫情有向其他地区扩散的趋势。枣实蝇原产印度,现已扩散至阿富汗、塔吉克斯坦、泰国、意大利等国家(张润志等,2007)。枣实蝇以成虫产卵和幼虫蛀
关键词:
枣实蝇 Cytb 进化树 亲缘关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阿地力·沙塔尔 温俊宝 骆有庆 何善勇 喻峰 陈梦
枣实蝇(Carpomyia vesuviana Costa)是我国禁止进境的检疫性入侵害虫,该害虫主要以幼虫蛀食果肉来为害红枣(Ziziphus jujube Mill.)和酸枣(Z.juju-ba var.spinosa(Bunge)Hu)等[1-2]。2007年9月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邓明全 赵丽华 陈蓬 王世凯 王永吉 姚彦民
1987~1990年,在山西省稷山县建立了20.7 ha板枣早实丰产试验林。采用“圆锥形”矮化栽培为主导的综合增产措施,结果表明:2年生板枣苗栽后第3年平均每公顷产鲜果878 kg(360株/ha)和3 113kg(1 245株/ha)。第4年,平均每公顷产鲜果1 940kg(360株/ha)和7 595 kg(1245株/ha),分别比对照提高3~8倍,投入产出比为1:7及1:13。早实丰产与树势、枝果比及叶绿素增加密切相关。
关键词:
板枣 早实丰产技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孔琼 王传铭 汪斌伟 张晓媛 李珣 谢昆 舒茜 黄镜梅 袁盛勇
【目的】克隆南瓜实蝇(Bactrocera tau)的气味结合蛋白(odorent binding proteins, OBPs)基因,并分析其相关生物学信息,为了解南瓜实蝇的嗅觉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南瓜实蝇转录组测序结果筛选获得OBPs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基因克隆测序验证鉴定OBPs基因,并采用sqRT-PCR检测OBPs在雌、雄虫不同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经PCR产物测序验证和BLAST比对后共鉴定得到6个南瓜实蝇OBPs基因,序列长度在498~955 bp,编码128~314 aa,预测分子量大小为14.67~36.24 kDa,等电点为4.69~8.16,且每个OBP序列的N端均具有16~26 aa组成的信号肽序列,属于1个Minus型和5个Classic型。不同类型的OBPs均具有各自典型保守的Cys位点。6个OBPs分化明显,序列相似度在30%~51%。系统进化树表明,6个OBPs与瓜实蝇(Zeugodacus cucurbitae)的OBPs亲缘关系较近,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次之。半定量RT-PCR检测显示,6个OBPs在雌、雄虫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而OBP14在雄虫腹部不表达,OBP15在雌虫腹部不表达。【结论】上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南瓜实蝇嗅觉识别分子机制和引诱机制奠定了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