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45)
- 2023(6428)
- 2022(5317)
- 2021(4717)
- 2020(3919)
- 2019(9171)
- 2018(8658)
- 2017(15842)
- 2016(8721)
- 2015(9524)
- 2014(9211)
- 2013(8906)
- 2012(8239)
- 2011(7469)
- 2010(7462)
- 2009(6801)
- 2008(6538)
- 2007(5686)
- 2006(5071)
- 2005(4482)
- 学科
- 济(38704)
- 经济(38676)
- 管理(23001)
- 业(20236)
- 方法(20063)
- 数学(18463)
- 数学方法(18048)
- 企(17127)
- 企业(17127)
- 学(10294)
- 中国(9404)
- 环境(8538)
- 地方(8135)
- 农(7867)
- 业经(7291)
- 财(6524)
- 理论(5960)
- 划(5916)
- 农业(5397)
- 和(5347)
- 发(5217)
- 技术(5138)
- 贸(5086)
- 贸易(5081)
- 制(4971)
- 易(4874)
- 资源(4871)
- 融(4818)
- 金融(4817)
- 银(4479)
- 机构
- 大学(125328)
- 学院(124312)
- 研究(47830)
- 济(46542)
- 经济(45468)
- 管理(44556)
- 理学(39194)
- 理学院(38642)
- 管理学(37229)
- 管理学院(37043)
- 科学(34359)
- 中国(33821)
- 农(28057)
- 京(27934)
- 所(25814)
- 研究所(24053)
- 业大(23842)
- 农业(22641)
- 中心(20985)
- 财(19071)
- 江(18614)
- 院(18073)
- 北京(17468)
- 范(16765)
- 师范(16450)
- 省(15669)
- 财经(15461)
- 室(15178)
- 科学院(14872)
- 州(14816)
- 基金
- 项目(93416)
- 科学(73422)
- 基金(68640)
- 家(63960)
- 国家(63542)
- 研究(58839)
- 科学基金(53619)
- 自然(38738)
- 自然科(37923)
- 自然科学(37911)
- 省(37818)
- 自然科学基金(37207)
- 社会(37027)
- 基金项目(36018)
- 社会科(35266)
- 社会科学(35253)
- 划(32758)
- 资助(29203)
- 教育(27308)
- 重点(22242)
- 计划(20748)
- 编号(20680)
- 发(20224)
- 创(19372)
- 部(19099)
- 科研(18796)
- 科技(18506)
- 创新(18235)
- 课题(16216)
- 大学(16087)
共检索到1785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兰 刘爱华 张静文 赵边建 岳朝阳 张新平 唐丽
采用多个聚集度指标和回归分析法对枣大球蚧Eulecanium gigantea及其主要天敌球蚧蓝绿跳小蜂Blastothrixsericae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各聚集度指标均表明:枣大球蚧及其球蚧蓝绿跳小蜂在空间上的分布格局均是聚集分布;Taylor幂法则、Iwao的回归分析法也表明:枣大球蚧及其球蚧蓝绿跳小蜂在空间上的分布格局也是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这种分布形式的一致性,有力地提高了天敌对寄主的自然控制能力。表3参1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岳朝阳 赵边建 王玉兰 张静文 张新平 王成祥
概述了枣大球蚧Eulecanium gigantea在中国的分布、潜在的危险性、寄主植物、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和风险管理的难度等,并应用多指标综合分析法对枣大球蚧扩散蔓延的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枣大球蚧风险性R值为2.126,属高度危险性有害生物,是新疆重要的危险性有害生物。建议在枣大球蚧发生地区把它列为重点防治对象,在发生地周围建立健全监测网络,严密监控枣大球蚧的发生发展动向,并进行严格植物检疫把关。表1参9
关键词:
森林保护学 枣大球蚧 风险分析 新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保宏 邹运鼎 毕守东 凡涛
应用5种聚集度指标和Iwao法、Taylor幂法则,分别考查了2003年3—9月份朝鲜球坚蚧(Didesmococcus koreanus Broch)在梅树上的分布型及其变化动态。结果显示:该蚧在梅树不同方位和冠层的枝条上以及所有密度下均呈聚集分布,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该虫以上层和南向树冠的聚集度最高,下层和北向树冠的聚集度最低,这种差异与该蚧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的异质性有关。不论蚧体在上、中或下层树冠,都明显呈现出前期高聚块,4月下旬后由于黑缘红瓢虫天敌的捕食作用使其聚集强度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在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抽样数公式,给出了不同密度和误差要求条件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忠岐 克热曼·赛米 曹亮明 岳朝阳
【目的】开展吐伦球坚蚧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调查该害虫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方法】采集■■树带有吐伦球坚蚧若虫、成虫的枝条,带回室内,置于试管中饲养,以获得天敌。【结果】调查发现一种寄生该害虫的金小蜂新种——吐伦球坚蚧蚧盾金小蜂Eunotus turanicusi Yang et Kereman,详细描述该寄生蜂新种的形态特征,提供清晰的形态特征彩色照片;并记述其生物学、分布等基础信息;列出区分新种与相近种——强壮蚧盾金小蜂E.strenus Xiao et Huang的检索表。【结论】本研究为生物防治吐伦球坚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军毅 陆敏 叶凉 宋挺 石浚哲
根据2008年4~11月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梅梁湖水域的应急监测数据,探讨了夏季梅梁湖水体中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均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月变化中,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分别在9月份和8月份达到最高值,可见影响梅梁湖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水温;空间分布中,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均在北岸为最高,沙渚水域的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较低,这可能主要与太湖夏季盛行"东南风"和"引江济太"的调水工程有关。可见梅梁湖藻类大量繁殖的8、9月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月份,同时相对于梅梁湖其他水域,把沙渚作为无锡重要饮用水源地是非常合理和正确的选择。
关键词:
梅梁湖 蓝绿藻密度 叶绿素 时空分布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钟景辉
以试管内喂食20%蜂蜜的1日龄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iTachikawa)成虫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模拟高温暴露试验,采用死亡率、半致死高温累积(LSHIT50)和造成热伤害的高温累积下限(LLSEHIT)等指标,比较了雌成虫耐热性的季节变化和夏季雌、雄成虫耐热性的差异.结果表明:(1)随着温度的升高,花角蚜小蜂雌成虫各季的死亡率均逐渐增大,秋、春、夏季种群分别在39.5、40和41℃时死亡率达到100%.在39-40.5℃下,不同季节之间种群死亡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主要表现为夏季种群的死亡率显著较低.比较雌成虫的LLSEHIT和LSHIT50,不同季节耐...
关键词:
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 极端温度 耐热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贾克锋 黄金标 徐志宏 郎学军 严晓素 吴德祥
浙江省建德市寄生于板栗栗绛蚧Kermesnawai上的栗绛蚧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sp.进行了采集和观察。该蜂1年2代,成虫分别出现于4~5月和6~7月,第1代产卵在栗绛蚧成虫,第2代产卵于栗绛蚧2龄以上若虫的体内。采集建德市板栗Castaneamollissina林中被寄生栗绛蚧成虫于室内饲养,羽化出啮小蜂在衢州市板栗林中释放。结果表明3a内试验林栗绛蚧种群每10cm枝条从22 00头降低到1 83头,板栗产量从300kg·hm-2上升到2250kg·hm-2。表2参7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尹飞 王俊忠 孙笑梅 李洪岐 付国占 裴瑞杰 焦念元
【目的】根系是玉米吸收氮素营养的主要器官。在大田条件下,对夏玉米根系生长分布、根系与土壤硝态氮空间吻合度对不同水氮处理的响应,以及根系与土壤硝态氮空间吻合度指标的有效性进行研究,用以了解其时空分布及与土壤氮分布的吻合情况对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2011—2015年,设置不灌水+不施氮(W0N0)、不灌水+300 kg N·hm(-2)(W0N1)、不灌水+360 kg N·hm(-2)(W0N2)、大喇叭口期灌水+不施氮(W1N0)、大喇叭口期灌水+300 kg N·hm(-2)(W1N1)、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郭发城 马贵龙 高桂珍
[目的]杏鬃球蚧作为新入侵新疆野果林的多食性害虫,具备繁殖速度快、繁殖量大和扩散迅猛等特征,凸显其在生态系统中具备显著的生态适应性和竞争优势。其不仅对野杏危害严重,还对野果林及当地果园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威胁。通过建立并比较不同类型影响因素下的物种分布模型获得杏鬃球蚧更准确的适生区分布。[方法]通过R语言Biomod2包集成建立物种分布模型(SDM),分别对仅基于气候因素和基于寄主和气候因素两种模式下的杏鬃球蚧分布格局进行预测,以期为入侵害虫制定综合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添加生物变量后的生态位结果与实际分布结果相符,剔除了仅基于气候因素下杏鬃球蚧在沙漠地区的扩张范围,避免了预测结果基础生态位比实际生态位大的问题,预测结果准确率更高,因此选用添加寄主因素的预测结果用于分析。在添加寄主因素后当前总适生区面积15.06×10~5 km2,主要分布在与哈萨克斯坦交界处、天山北脉博罗科努山北麓和伊犁河谷等地;在2090s时期SSP5-85情景下总适生面积达到最大45.31×10~5 km2。在未来不同的气候情景下,杏鬃球蚧的总适生区均呈不同幅度的扩张趋势,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阿勒泰地区等地适生性显著提高。[结论]本研究构建的7种单一模型的组合模型,其AUC平均值达到0.97,TSS平均值达到0.88,预测准确度高;在添加寄主因素后适生区与实际更吻合,结果较仅添加气候因子更为可靠;预测结果为杏鬃球蚧在新疆的预警、监控和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玉丽 吕昭智 令狐伟 高桂珍
[目的 ]杏树鬃球蚧在新疆野果林暴发成灾,对野杏生存和野果林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危害。本研究揭示该虫在新疆野杏上的生物学特性,旨在为防控杏树鬃球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新疆巩留县和新源县通过室内实验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研究了杏树鬃球蚧的形态特征、生活史、习性。[结果 ]杏树鬃球蚧属于性二型昆虫,雌成虫呈半球形,雄虫有翅。在新疆野果林1年发生1代,主要以2龄若虫在枝条上越冬,越冬死亡率在65%以上,雌雄性比为1.02∶1。雌成虫平均产卵量527粒,卵的发育起点温度9.50℃,有效积温81.17 DD。杏树鬃球蚧在野杏树冠东、南、西、北4个方位的发生量无显著差异,主要分布在3年生枝条,且同一枝条阴面显著多于阳面。[结论 ]杏树鬃球蚧在新疆野果林的薄弱环节为2龄若虫出蛰期、膨大期(3月下旬至4月下旬)和1龄若虫涌散期(6月上、中旬),建议在此时期对该虫开展综合防治。
关键词:
野杏 杏树鬃球蚧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谢映平 薛皎亮 刘红霞 刘贤谦 李景平
研究了两种大球蚧:瘤坚大球蚧Eulecaniumgigantea(Shinji)和皱大球蚧EulecaniumkuwanaiKanda在国槐Sophorajaponica上种群密度变动规律,用分析化学的方法测定了城市空气中SO2和Pb在虫体和树体内的累积量。结果表明:(1)蚧虫密度变动受街道交通车辆污染影响显著,虫口增长与街道车流量成正相关,二者之间的数学关系式为YI=-30.508+0.0441Xb,相关系数r=0.895(I代表虫口,b代表汽车)。(2)从市区中心向郊外方向延伸,蚧虫密度从高向低呈现三个密度波动水平,恰与城市污染的递减梯度趋势相吻合。(3)城市空气中SO2和铅尘可在树...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志胜 黄永俏 林醒 侯有明 尤民生
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黄曲条跳甲成虫在菜心上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 ,符合负二项分布和核心分布 ;聚集原因主要由环境因素 (食料等 )造成 ,也与自身特性有关 .文中还根据聚集度均数 (λ)的测定结果 ,组建了序贯抽样模型和最适理论抽样数模型
关键词:
黄曲条跳甲 空间分布型 抽样模型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丁金华 孙琦
【目的】模拟预测苏南水网地区蓝绿空间格局多情景发展趋势,探究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情景方案。【方法】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南片区为例,设置自然发展、生态保护优先和城镇发展优先等3种情景,借助CA-Markov模型,对2030年蓝绿空间格局变化趋势进行多情景模拟分析,并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和景观连通性评价解读蓝绿空间景观生态结构与生态格局特征。【结果】不同发展情景下蓝绿空间规模与格局变化差异显著。自然发展和城镇发展优先情景下,蓝绿空间面积呈现加速减少趋势,分别减少了3 626.37、7 145.74 hm~2。蓝绿空间核心区、孔隙等形态类型负向变化剧烈,蓝绿空间破碎度增加,连通性降低。生态保护优先情景与自然发展和城镇发展优先情景相比,蓝绿空间面积分别增加了2 904.30、6 423.67 hm~2,蓝绿空间核心区等形态类型增幅明显,孔隙率显著降低,蓝绿空间破碎度降低,连通性增强。【结论】自然发展和城镇发展优先情景对水网地区蓝绿空间呈现负向影响趋势,生态保护优先情景在维持蓝绿空间面积与格局稳定,改善蓝绿空间连通性方面效果显著。图4表4参23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焦香香 张饮江 刘小梅 鲁仙 赵志淼
城市规划发展中常面临着蓝绿分治,水岸分建的问题,“蓝绿空间”作为城市景观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居环境质量紧密相关。基于蓝绿空间的融合特性,从水体、生物、景观生态3个方面遴选并构建蓝绿空间融合度指标评价体系,通过专家咨询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了5个准则层及12个指标层的指标权重,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对上海典型河湖水系蓝绿空间构建的融合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调查区域河道水系蓝绿空间融合度平均得分为70.575,人工湖区为65.774。8个河道样点和8个湖区样点中,达到高度融合等级的样点数分别是4和6。河道水系比湖区周围蓝绿空间构建更健康,生态系统更完整,生态服务功能更完善。(2)河道水系蓝绿空间融合度主要受水文形态特征(0.325)和河岸带情况(0.438)的影响,人工湖区主要受水质(0.480)和水文形态特征(0.454)的影响。(3)所选河湖水系蓝绿空间融合度差异主要体现在护岸生态性和绿色可达性两个指标上。通过蓝绿空间融合度的评价,可分析出蓝绿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望为城市蓝绿空间的规划设计与低碳建设提供参考,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修复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贤谦 师光禄 李世虎 李连昌 张仙红
通过Iwao回归测定,枣步曲幼虫的空间分布为奈曼-A型分布或波松—二项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致密的个体群,个体群间及个体群内的分布均为随机分布,个体群的面积小于或等于1株树。对于估值抽样提出了两种方案,即整株抽样和层抽样,前者以随机抽样和棋盘式抽样为优,并给出了理论抽样公式,后者以最下层抽样代替整株抽样估计种群密度,可以提高抽样效率,降低抽样费用,且估计精度能达到科研与生产的要求,最后给出了Iwao序贯抽样决策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