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22)
2023(9855)
2022(8855)
2021(8393)
2020(6997)
2019(16202)
2018(16301)
2017(31210)
2016(17086)
2015(19359)
2014(19348)
2013(19113)
2012(17244)
2011(15453)
2010(15310)
2009(13740)
2008(13086)
2007(11124)
2006(9577)
2005(8151)
作者
(50768)
(42079)
(41892)
(39690)
(26630)
(20265)
(18898)
(16810)
(15930)
(14852)
(14538)
(13991)
(13207)
(13177)
(12950)
(12821)
(12774)
(12548)
(11892)
(11800)
(10587)
(10208)
(10178)
(9499)
(9498)
(9341)
(9232)
(9229)
(8437)
(8403)
学科
(63242)
经济(63172)
管理(47652)
(44729)
(37720)
企业(37720)
方法(31565)
数学(27147)
数学方法(26819)
(16934)
(16633)
中国(15590)
(15262)
业经(14086)
地方(13103)
理论(11517)
(11279)
农业(11187)
环境(10957)
(10674)
贸易(10667)
技术(10553)
(10313)
(10135)
(10116)
财务(10072)
财务管理(10057)
企业财务(9534)
(9207)
教育(9069)
机构
大学(240372)
学院(238150)
管理(97187)
(86133)
理学(85093)
理学院(84109)
经济(84010)
管理学(82506)
管理学院(82102)
研究(79473)
中国(57111)
科学(54010)
(52077)
(41102)
(40470)
业大(39615)
(38096)
研究所(37605)
中心(36071)
(32934)
北京(32851)
农业(32579)
(32185)
师范(31851)
财经(31428)
(29164)
(28645)
(27505)
技术(26232)
师范大学(26061)
基金
项目(173841)
科学(135742)
基金(125766)
研究(123717)
(111270)
国家(110386)
科学基金(94008)
社会(74573)
社会科(70522)
社会科学(70502)
基金项目(68206)
(68021)
自然(64496)
自然科(62927)
自然科学(62913)
自然科学基金(61761)
(58435)
教育(56127)
资助(51378)
编号(50718)
成果(40148)
重点(39179)
(37281)
(36535)
(35979)
课题(34506)
科研(33941)
创新(33516)
计划(33257)
大学(31918)
期刊
(89689)
经济(89689)
研究(65873)
学报(42569)
中国(40942)
科学(38379)
(36502)
管理(34129)
大学(30714)
学学(28877)
(26794)
农业(25888)
教育(25839)
技术(20592)
(15726)
金融(15726)
业经(14917)
图书(14425)
财经(13876)
经济研究(13615)
(13553)
科技(13027)
理论(12443)
资源(12379)
实践(11767)
(11767)
(11568)
问题(11490)
情报(11180)
(11175)
共检索到3299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爱军  乔旭  陈兴武  雷钧杰  赵奇  张宏芝  王美  张金汕  赛力汗·赛  薛丽华  
为揭示果麦间作系统内小气候因子的变化规律,利用KS4000手持气象站和SUNSCAN冠层分析系统,对环塔里木盆地枣麦、杏麦和核麦间作系统中小气候因子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果麦间作系统对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量和散射辐射量均有一定的减弱作用。果麦间作系统小麦冠层风速、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均明显降低,相对湿度明显增大,在枣麦、杏麦和核麦间作系统中具有相同的趋势。可见果麦间作栽培模式是一项改善田间小气候,有效防治环塔里木盆地一带常出现的干热风、浮尘和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对农作物造成危害的重要措施,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生态保障。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云蕾  曾馥平  宋同清  彭晚霞  卢凌霄  俞孜  刘艳  
根据喀斯特峰丛洼地次生林自动观测气象站连续气象观测资料,以农田气象资料为对照,初步分析了次生林小气候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喀斯特峰丛洼地次生林对小气候存在明显影响。林内太阳辐射、平均气温和风速相对林外均明显偏低,而相对湿度林内显著大于林外。林内同林外比,太阳辐射年平均降低40.6%,气温偏低0.3℃-5.3℃,相对湿度偏高0.9%-11.4%;风速平均降低0.57 m/s。林内各气象因子变化幅度均明显小于林外,次生林对各气象因子影响明显。各气象因子之间相关性显著,林内外温度相关性最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寿波  范兴海  傅懋毅  傅金和  
在安徽省黄山市,于夏季对杉木一茶、板栗一茶间作园和纯茶园同步进行小气候测定,结果表明:相对光强、气温和土温、温度日较差、风速均随茶园内的植被覆盖度增大而减少,空气湿度则随植被覆盖度增加而增大。杉木一茶、板栗一茶间作园和纯茶园的相对光强分别是41%,63%和100%,日平均气温分别是25.0、26.4和27.2℃,0cm地温日较差分别是6.4、10.5和19.7℃,200cm高处平均风速分别是0.3、0.4和0.6m·s-1。空气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杉大一茶间作园比纯茶园分别增加6%和4hpa,板栗一茶间作园比纯茶园分别增加4%和2hpa。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雷钧杰  张永强  陈兴武  赛力汗·赛  薛丽华  范贵强  王志敏  
为明确不同施氮量对新疆冬小麦冠层结构特征及其群体内部光、温变化的影响,于2013—2015年连续2个冬小麦生长周期,在大田滴灌条件下,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设置了0(N_0),94.5(N_1),180(N_2),240(N_3),300(N_4)和360kg/hm2(N_5)6个施氮肥处理,研究了施氮量对冬小麦茎型特征,叶垂直分布及其形态特征,冠层光、温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_0处理相比,增施氮肥冬小麦叶片的长、宽及叶片总面积均显著增加。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各叶层LAI、各节间长度和节间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纪文真  陈先刚  姚平  赵晓惠  杨宇明  唐寿岚  
为了解滇西北高原未干扰湖泊湿地小气候特征,选取香格里拉县普达措国家公园内碧塔海湖滨草甸为研究对象,采取实地设点定期观测,并利用毗邻设置的自动气象站数据对比订正插值,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湖滨草甸上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日均值随季节有明显变化,具有显著的高原气候特征;气温日均值在水平方向上有随距湖边距离增加先升后降的现象,绝对湿度日均值变化情况则相反,草甸周边森林植被和湖泊水体均有降温增湿的同向影响;在地表上20~150 cm高度层内气温和绝对湿度日均值垂直变化不明显,可能受制于过饱和含水下垫面及多风环境;与邻近香格里拉基准气象站对比,碧塔海湖滨湿地具有很明显的冷湿效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连喜  闵庆文  李凤霞  张晓煜  闫蓉  张学艺  袁海燕  
在不同季节通过对宁夏南部山区几种不同类型下垫面进行的小气候观测与考察,分析了该区不同下垫面的主要小气候特征(温湿度)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宁南山区不同下垫面气候特征均具有与大气候相似的变化趋势;封山禁牧后,下垫面随之变化,会产生干旱生态景观下的“绿岛效应”、“湿岛效应”和“热岛效应”,说明封山禁牧措施对脆弱生态的恢复能起到明显的效果;退耕还林还草、进行植被恢复生态建设,对于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戴剑锋  罗卫红  李永秀  乔晓军  王成  
【目的】建立一个基于温室小气候模型的温室冬季加温所需基础能耗计算机预测系统,为进一步研究中国温室环境的优化调控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能量平衡原理,综合考虑作物蒸腾对温室运行能耗的影响,建立了温室加温所需基础能耗预测系统。利用温室作物蒸腾和小气候观测试验资料确定了温室小气候模型中的作物参数,并用上海两个Venlo型自控温室2001年~2003年3个冬季的实际耗煤量对系统预测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对两个温室冬季加温能耗预测结果与实际耗煤量统计分析回归方程分别为(x和y分别为实际值和预测值)y=0.8526x和y=0.8321x;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5和0.90;相对误差分别为27%和29%。...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范兴海  黄寿波  
综述了我国自 1990年以来农林系统小气候研究概况及进展。农林系统的小气候特征是 :(1)热量平衡的各分量白天为正值 ,夜间为负值。热量平衡的各分量中 ,潜热通量占净辐射的比值最大 ,湍流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均较小。(2 )在农林系统中 ,随着植物覆盖度的增加 ,其净辐射、光照强度、温度日较差和风速随之减小 ,但空气湿度增加。 (3)在农林系统中 ,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 ,土温变化的振幅按几何级数减小 ,位相按等差级数落后。土温梯度变化特点与土温变化相似。了解农林系统小气候特征有助于合理选择植物覆盖度、树木高度和树冠结构 ,保持组合的动态平衡 ,提高综合经济生态效益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飞  李清华  林营志  林诚  林新坚  刘玉洁  
以福建闽侯典型冷浸田为例,通过连续两年定位监测比较的方法,研究了同一小流域冷浸田与非冷浸田(灰泥田)地下水位与农田小气候生境特征及其差异。结果表明,灰泥田地下水位常年波动较大,且主要发生在地表之下0-50cm,而相应的冷浸田地下水位波动较小,主要分布在地表之上10-40cm,较灰泥田常年平均高出49.3cm。冷浸田地下水还原性物质总量是灰泥田的2.8倍,Fe2+则是灰泥田的1.8倍。冷浸田光合有效辐射年均值较灰泥田降低26.9%,达显著差异水平。冷浸田单季稻生育期(6-10月)平均地表温度、5cm地温、10cm地温、15cm地温分别比灰泥田低0.4℃、0.4℃、0.5℃、0.6℃,尤其是9-1...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红  何瑞珍  郭煜琛  郑景飚  
在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绿色空间在秋季的使用频率比其他季节高。为丰富小气候季节、气象适宜性校园绿色空间设计的理论参考体系,营建生态性及功能性满足师生的集中活动需求与身心健康的校园绿色空间,选择校园内三类不同布局形式的绿色空间为对象,采用RR-9150五要素气象站在2016年10月对空间中1.5 m处的小气候因素(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太阳辐射强度、风速、风向)进行31天的实地定点记录,利用Microsoft Excel2010和SPSS 19.0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总结其在秋季不同天气条件下(晴天、多云、阴天、小雨)的小气候特征。结果显示:围合型绿色空间的小气候环境较为稳定,其要素值变化幅度较小;行列式绿色空间在改变风速、风向方面效应显著;开敞型绿色空间小气候要素值日变化幅度及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变化幅度均较大,且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较强。根据实测数据计算不同绿色空间在秋季持续晴朗天气条件下的人体舒适度指数,围合型绿色空间舒适时间最长,行列式绿色空间次之,开敞型绿色空间舒适时间最短,这可作为营造小气候适宜性校园绿色空间的理论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С.П.赫洛莫夫  
很早以前所提出的气候定义,大多数是各自强调非原则性的分歧,这些分歧曾使许多气候学者不了解他们在研究什么,于是便有人误认为气候学的发展决定于气候定义的确立。事实上,气候定义的确立虽然有困难并且得不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一平  马友鑫  刘玉洪  尹利伟  
该文利用哀牢山北部常绿阔叶林林窗的小气候实际观测资料 ,初步分析了林窗小气候要素空间分布特征 .由于受太阳辐射和林窗边缘树木的影响 ,林窗的小气候要素存在最大值区域随时间动态位移和要素的空间不对称分布 ,林窗不同区域热量传递方向截然相反的现象 .这将导致林窗的环境异质性差异 ,进而影响到林窗区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 ,植物种群分布等 ,最终影响到森林的更新 .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丹  范万新  梁萍  梁运波  刘启辉  韦志林  
为了获得桂南地区春季不同结构的塑料大棚内外的小气候差异规律,更好地指导大棚的设计、调控大棚小气候,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对三种常见结构大棚内外的光温条件进行观测并分析小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棚内相对照度为40%~60%,大小与大棚体积成反比;不同结构大棚日平均气温增温效果以三连栋最大,增幅达2.1~3.2℃,单栋其次,增幅为1.3~2.6℃,六连栋最小,增幅只有0.9~2.1℃;地温增温效果由大至小依次为三连栋、六连栋、单栋,平均增温为2.6℃、2.2℃、0.9℃。晴天夜间单栋气温出现轻微“温度逆转”现象,而0㎝地温“温度逆转”现象则显著地在晴天各大棚及阴天的三连栋、六连栋10∶00~18∶00出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尚伟  尹伟伦  夏新莉  刘晓东  陈森锟  
对复合农林系统内的杨树进行4种不同强度的修枝处理,分别为修掉树冠高度的1/6、2/6、3/6、4/6,以CK(不修枝)为对照,对复合农林系统内的小气候和林下作物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修枝能有效增加林下光合有效辐射39.7%~98.9%,随之引起其他气候因子变动,包括增高林下气温及叶温、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并减少浅层土壤的含水量。修枝强度越大,这种增温和减湿的作用越明显。就林下玉米生长情况而言,修枝能有效增加玉米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并显著促进玉米植株增高、增粗、增重,且越到后期修枝对玉米生长的促进作用越明显。修枝能有效增加林下玉米产量,并主要通过增加玉米穗数增产。说明修枝在保证林冠功能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瑞江  孙忠富  
简要回顾了我国日光温室的发展历程,将日光温室小气候研究划分为3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起步阶段、90年代的探索发展阶段及21世纪的快速发展阶段。从日光温室小气候监控、小气候变化规律、小气候模拟、温室内小气候与外界的关系、小气候预报、小气候对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小气候调控等7个方面,介绍了日光温室小气候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进展;从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及生产需求、农业气象业务发展需求、日光温室小气候研究存在的薄弱环节等方面,提出立足防灾减灾的日光温室小气候监测预测技术研究、立足气候资源优势的小气候高效利用技术研究、立足农业气象业务发展的小气候定量分析评估技术研究、立足节能降耗和低碳生产的小气候调控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