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93)
2023(3984)
2022(3262)
2021(3203)
2020(2666)
2019(5830)
2018(5932)
2017(11167)
2016(6665)
2015(7385)
2014(7257)
2013(7376)
2012(6961)
2011(6391)
2010(6462)
2009(5934)
2008(5865)
2007(5561)
2006(5048)
2005(4505)
作者
(20510)
(18173)
(17719)
(16719)
(10937)
(8870)
(7911)
(7112)
(6760)
(6262)
(6181)
(5785)
(5750)
(5680)
(5664)
(5653)
(5279)
(5200)
(4991)
(4916)
(4830)
(4398)
(4363)
(4269)
(4163)
(4138)
(4049)
(3919)
(3894)
(3854)
学科
(43471)
农业(28827)
(25462)
经济(25439)
(25189)
业经(11054)
农业经济(9584)
(8852)
农村(8847)
管理(8577)
(7194)
中国(6717)
(6711)
土地(6707)
(6505)
劳动(6505)
农业劳动(6273)
发展(6257)
(6252)
地方(6192)
人口(6140)
收入(5997)
方法(5988)
及其(5774)
动力(5758)
劳动力(5721)
农业人口(5670)
分配(5539)
建设(5526)
数学(5420)
机构
学院(95006)
大学(87553)
(48991)
农业(37717)
(37561)
经济(36793)
研究(36013)
管理(32658)
理学(28364)
理学院(28062)
中国(28031)
管理学(27516)
管理学院(27387)
业大(26798)
科学(25175)
农业大学(22620)
(20779)
(19155)
研究所(19021)
(18280)
中心(17778)
(16178)
(15775)
科学院(14081)
(13550)
经济管理(13165)
(12378)
(12058)
(11937)
师范(11764)
基金
项目(64150)
科学(48550)
研究(46577)
基金(44131)
(40435)
国家(39929)
科学基金(31936)
(28781)
(28511)
社会(27573)
社会科(25497)
社会科学(25488)
基金项目(23967)
(22710)
编号(21165)
自然(20775)
自然科(20219)
自然科学(20213)
自然科学基金(19847)
教育(19196)
资助(16690)
成果(16565)
(16340)
(16241)
农业(14769)
重点(14469)
(13824)
计划(13732)
课题(13730)
(13494)
期刊
(56772)
(49853)
经济(49853)
农业(38529)
中国(24206)
学报(22942)
研究(22273)
科学(18499)
(17775)
大学(16662)
学学(16288)
业经(15988)
农业经济(13111)
农村(12671)
(12671)
(11680)
金融(11680)
(8944)
业大(8824)
(8630)
农村经济(8555)
农业大学(8101)
问题(8041)
教育(7884)
世界(7727)
经济问题(6877)
技术(6849)
中国农业(6489)
管理(6251)
社会(6169)
共检索到1460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正邦  龙明树  朱文华  李向勇  彭仕蓉  张正学  
黔蔗06/126是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果蔗新品系,为了鉴定该品系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于2010-2011年以黔蔗06/126和黔糖3号(CK)为材料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黔蔗06/126新植蔗的出苗率、宿根发株率和单茎重分别较CK增加12.9%、16.6%和19.7%,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良,新植蔗产量158.75 t/hm2,宿根蔗130.83 t/hm2,平均144.80t/hm2,分别比CK增产21.5%、19.1%和20.4%;2年3点生产示范中,新植蔗和宿根蔗的平均产量为117.23 t/hm2,较CK增产18.8%,且该品系的抗病虫能力较CK强,抗旱能力相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艳萍  邹美智  孙海波  梁永书  王景余  牛景  
以转SCK基因和bar基因粳稻恢复系超优1号和转GNA基因和hyg基因粳稻保持系早花二号自交高代(恢复系T5,T6,保持系T4,T5)材料为试材,进行抗性筛选鉴定和农艺性状考察。结果表明:转基因恢复系表现高抗除草剂,对二化螟呈不同程度抗性;保持系表现高抗潮霉素,大部分株系低抗稻飞虱,个别高抗褐飞虱、白背飞虱,田间表现高抗条纹叶枯病;转基因不育系表现高抗潮霉素;外源基因导入粳稻恢复系和保持系并在高代稳定表达。转基因恢复系生育期、株高、穗长、穗颈节等性状有不同程度变异;保持系株高、穗型变异较大。转基因恢复系与转基因不育系配制的多元转基因杂交组合F1表现高抗除草剂和潮霉素,其他农艺性状表现与对照(非...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勇  赵培方  胡鑫  赵俊  昝逢刚  姚丽  赵丽萍  杨昆  覃伟  夏红明  刘家勇  
【目的】采用重要农艺性状快速分级的方法对甘蔗种质资源进行评价,为种质资源的进一步精准评价和杂交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大田试验,在成熟期选择株高、茎径、有效茎、叶部病害程度(花叶病、锈病、褐条病等叶部病害田间自然发病的综合反映)和总体生势等5个重要农艺性状,对317份国内外甘蔗种质资源(2重复)进行分级评价。每个性状分为5级,其中株高以1级为最高,依次递减,5级最矮;同理,茎径以1级最粗,5级最细;有效茎以1级最多,5级最少;总体生势以1级最好,5级最差;叶部病害以1级为无或轻,5级最严重。各性状分级由分级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基于农艺性状分级数据,采用方差、广义遗传力、主成分、聚类和判别分析等统计方法,对317份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筛选农艺性状表现优良的种质资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一次旋光法,对筛选出的优良种质资源甘蔗糖分进行评价。【结果】方差和广义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317份甘蔗种质各个农艺性状指标分级数据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广义遗传力在0.61—0.72,其中广义遗传力最高为茎径(0.72),最低为株高(0.6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个农艺性状可简化为1个主成分因子,即5个农艺性状的综合叠加,且此主成分所提供的信息占全部信息量的63.57%,特征根显著高于其他主成分的特征根之和。基于主成分结果,对317份种质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5类,第Ⅰ类包含20份种质,第Ⅱ类包含97份,第Ⅲ类包含82份,第Ⅳ类包含80份,第Ⅴ类包含38份;农艺性状表现以第Ⅰ类和第Ⅱ类的117份种质资源最优(占全部种质数的36.91%)。聚类结果的逐步判别分析显示,平均判对概率为95.85%。聚类结果充分体现了种质资源在田间试验中的实际表现。基于农艺性状聚类分析结果,对第Ⅰ类和第Ⅱ类共计117份种质的甘蔗糖分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17份种质11月至翌年3月平均蔗糖分在5.0%—17.10%,最高为云蔗09-1601(17.1%),最低为CP79-318(5.0%)。平均蔗糖分15.0%以上的种质有43份,其中有11份超过16.0%。【结论】株高、茎径、有效茎、叶部病害程度和总体生势等是反映甘蔗种质资源田间表现的重要农艺性状指标。基于重要农艺性状快速分级的方法可以作为大量甘蔗种质资源评价的另一途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松义  高春阳  胡日生  朱列书  
以自育的3个烤烟胞质不育系和4个国内推广烤烟品种为材料,配成3×4=12个杂种,研究烤烟8个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1)正向离中优势最多的是单叶重,100%组合的正向离中优势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相反,叶数没有一个组合具有显著的离中优势,株高、叶长和节距均有33.33%组合离中优势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它农艺性状具有8.33%~25.00%组合的离中优势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2)农艺性状平均有16.67%组合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超高亲优势,较多的为单叶重,有75.00%组合的超高亲优势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叶数和叶长宽比均无显著的超高亲优势,其他农艺性状有8.33%~16.67%组合...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俊  吴才文  赵培方  夏红明  暂逢刚  杨昆  李复琴  刘家勇  
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法,对Q、VMC、FR、RB、CP、TCP等系列113份引进甘蔗种质的出苗率、分蘖率、宿根发株数、株高、茎径、有效茎、单茎重、蔗产量、锤度、蔗糖分、简纯度、纤维分、含糖量等13个工艺及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含糖量、蔗产量与株高、有效茎、单茎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分与锤度、简纯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茎与茎径呈极显著负相关,宿根发株数与出苗率、分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各性状间存在多重共线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3个工、农艺性状可简化为5个主成分,即产量因子、糖分因子、发株与纤维分因子、分蘖因子、茎径因子,5个主成分所提供的信息量占全部信息量的75.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丹丹  李小林  吕莹  邓伟  徐雨然  奎丽梅  涂建  谭静  
【目的】探究云南省新育成水稻品系控制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为下一步精准利用这些基因做好准备。【方法】选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124份水稻新品系为试验材料,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对水稻剑叶长、剑叶宽、株高、有效穗数、穗长、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8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位点的挖掘。【结果】通过表型性状分析,从124份水稻新品系中共鉴定出了33份大穗材料,8份大粒材料;通过聚类分析,参试群体被分成群体I、群体II、群体III 3个群体;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8个重要农艺性状共检测到204个相关位点(P≤0.001),阈值超过1.0×10~(-5)的位点有39个,其中与剑长显著关联的SNP位点5个,与剑叶宽显著关联的SNP位点1个,与株高显著关联的SNP位点4个,与有效穗数显著关联的SNP位点3个,与穗长显著关联的SNP位点4个,与每穗粒数显著关联的SNP位点6个,与结实率显著关联的SNP位点2个,与千粒重显著关联的SNP位点14个,其中qFLW1、qPH6.1、qTGW3.1、qTGW3.2、qTGW3.3、qTGW3.4、qTGW7 7个位点与前人研究一致,其余位点为新位点;8份大粒材料位点分析结果显示,有7份材料在8号染色体的3个位点上集中出现,有5份材料在11号染色体的1个位点上集中出现,其余位点上均未筛选到相关材料。【结论】研究发掘了水稻控制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为下一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有用的信息。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陆鑫  苏火生  林秀琴  毛钧  刘洪博  蔡青  
以热带种路打士(Saccharum officinarum)与滇蔗茅(Erianthus rockii)云南95-19属间远缘杂交F1群体的62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利用方差、相关、逐步回归及通径分析方法对其单茎重、株高、茎径、有效茎、节间长度、小区产量等6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分布频率接近正态分布,单茎重、株高、茎径、节间长度在后代群体中存在双向超亲分离,有效茎平均表型值高于母本,小区产量平均表型值低于母本;有效茎、节间长度与小区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并解释小区产量48.9%、3.4%的变异信息;单茎重与小区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并解释小区产量32.3%的变异信息;株高、茎径主要...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鹏  徐长林  张建文  杨海磊  肖红  柴锦隆  鱼小军  
为筛选适宜在高寒区种植的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的种质,在甘肃省天祝高寒区种植了23份扁蓿豆种质,对其农艺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扁蓿豆种质中自然高度最高的为景泰(27.7cm),最低的为会宁(6.0cm),绝对高度最高和最低的分别为蒙99-102(47.4cm)、B-509(26.7cm)与渭源(26.7cm);单株产量以中畜545种质的最高,为2.57g,渭源的最小,为0.62g;单株地下生物量较高的是中畜545种质(1.32g)、镇原(1.31g)、蒙99-10(1.32g),最低的是渭源(0.52g);粗蛋白含量较高的是会宁(15.81%)和永昌-2(15.76%),Q8508扁蓿豆种质含量最低,为10.02%;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的是土默特35.16%,最低的是会宁(21.24%);榆中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为43.07%,会宁最低,为26.83%。根据灰色关联度分析,蒙99-10和中畜545扁蓿豆种质综合表现最佳,宁县扁蓿豆种质次之;景泰扁蓿豆的直立性在所有参试种质中表现最好,会宁在参试的23份种质中排名第8,但在营养指标方面表现良好;渭源和Q8508种质相对其他种质来说表现最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小虎  曹雄  
以14个早熟大豆品种(系)为材料在山西省中部汾阳市春夏分期播种条件下,研究各主要农艺性状在春夏不同播种季节环境下的差异反应。结果表明,春季播种条件下除产量、病毒粒率低于夏播外,其余性状均高于夏播;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大于夏播;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百粒重、分枝数,主茎节数5个性状与产量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而夏播只有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分枝数3个性状与产量达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初步探讨了产生遗传变异差异的原因及春夏分期播种条件下性状的选择,为早熟大豆育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选择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爱芳  张可炜  尹小燕  张举仁  
【目的】利用转基因技术创造玉米新种质已成为玉米新技术育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有效地从玉米转基因植株及其后代中选育出优良自交系及杂交种,深入研究转基因玉米的农艺性状及杂种优势表现是十分重要的。【方法】以转betA(来自大肠杆菌的胆碱脱氢酶基因)的玉米优良自交系DH4866纯合系为材料,进行农艺性状和杂种优势表现分析。【结果】发现转基因纯合系植株及其杂交种具有明显提高的耐盐性,在含盐量较高的土地中转基因植株杂交组合的产量大幅度高于受体自交系配制的杂交组合。在不同含盐量的土地中,来自不同独立转化体的转基因植株多数保持受体自交系的基本特征,但部分农艺性状和特殊配合力出现差异,甚至达到差异极显著程度。来...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俊  白亚东  赵兴东  杨丽华  卢顺才  李秀梅  马云飞  李梅会  王少河  范源洪  
以8个云蔗(CYZ06–407、CYZ05–226、CYZ04–622、CYZ04–724、CYZ03–258、CYZ03–103、CYZ02–588、CYZ01–1413),3个新台糖系列(ROC22、ROC16、ROC10),2个粤糖系列(CYT93–159、CYT00–236),1个桂糖品种(CGT11),1个古巴引进品种(C266–70)等甘蔗品种为材料,设自然降雨(干旱)、正常灌水(灌溉)2个处理,通过测定蔗产量、株高、茎径、单茎重、有效茎、糖产量、蔗糖分、锤度、简纯度、纤维分10个工、农艺性状指标,采用抗旱指数(DRI)、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干旱、灌溉条件下甘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显富  陈婷婷  安雪琴  贾春雷  肖立增  朱俊  戴秀梅  张建奎  
烤烟新品系‘片片黄’是从贵州省石阡县白沙镇柿坪村烟农大田生产种植的K326品种中选出的优良变异单株,2011-2013年经贵州省烟草公司铜仁市公司分别于春秋在贵州铜仁和海南陵水两地进一步选择培育而成。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烟叶品质测试结果表明,‘片片黄’的抗病性、烘烤性能、烟叶产量和质量优于对照品种K326和云烟87。本文介绍了‘片片黄’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烟叶产量和质量表现及栽培、烘烤技术要点,并利用SSR分子标记构建了其DNA指纹图谱。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正邦  周娜娜  刘凡值  朱文华  申刚  张正学  王健  
为了充分了解高糖高产甘蔗品种的性状特征,并针对其品种特性进行优化栽培,提高种植效益。从品种特征特性、农艺性状、品质等方面介绍了黔糖4号、黔糖06/154、黔糖06/212和粤糖00/236等12个甘蔗新品种(系)的性状表现,并总结了其相应的优化栽培技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慧敏  袁绍华  杨建忠  赵凤梧  丁再松  赵明  Pavol Hauptvogel  Daniela Benedikova  
通过对普通小麦(T.aestivum)、四倍体硬粒小麦(T.durum)种间杂交超高产新种质HS Z6-06-56性状表现分析表明:该种质与受体亲本石4185相比,挑旗期、抽穗期及成熟期分别提早1,1及2 d,株高、穗长、小穗数三性状等同于受体。在产量构成三因素中,株穗数、穗粒数等同于受体,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千粒重是构成该种质超高产的主要因素,本试验中单项指标超受体幅度达27.72%。利用种间杂种优势,是创造小麦超高产新种质的有效途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官梅  李栒  
为了弄清油菜(Brassica.napus)种子油酸含量与种子产量之间关系,采用了3个高油酸品系(油酸含量70%以上)与3个低油酸品系(油酸含量70%以下),在田间试验条件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在植株生长势、农艺性状、种子产量、菌核病危害程度均差异不显著,仅高油酸品系单株角果数稍少,病毒病危害程度稍高,其差异是显著的.油菜高油酸品系叶片中的油酸含量提高,且油酸减饱和率(ODR)较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