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57)
2023(2067)
2022(1848)
2021(1743)
2020(1692)
2019(3948)
2018(3898)
2017(7348)
2016(4228)
2015(4714)
2014(4724)
2013(4412)
2012(3997)
2011(3395)
2010(3509)
2009(3255)
2008(3015)
2007(2599)
2006(2169)
2005(1845)
作者
(12434)
(10603)
(10404)
(9891)
(6736)
(4964)
(4714)
(4145)
(4011)
(3716)
(3626)
(3612)
(3418)
(3391)
(3261)
(3242)
(3177)
(3089)
(3023)
(2988)
(2748)
(2722)
(2529)
(2403)
(2394)
(2349)
(2346)
(2260)
(2183)
(2133)
学科
(18982)
经济(18973)
方法(13237)
数学(12638)
数学方法(12323)
管理(10650)
(10445)
(9298)
企业(9298)
(4595)
理论(3445)
中国(3308)
(2835)
(2809)
业经(2486)
地方(2461)
(2441)
贸易(2439)
技术(2412)
(2383)
环境(2376)
(2098)
(2016)
农业(1893)
(1886)
财务(1871)
财务管理(1869)
(1867)
金融(1867)
(1796)
机构
大学(56846)
学院(56824)
管理(22313)
(21389)
经济(21003)
理学(20007)
理学院(19799)
管理学(19000)
管理学院(18912)
研究(18822)
科学(13865)
中国(13384)
(11944)
(11186)
业大(11009)
(10078)
研究所(9515)
农业(8744)
中心(8554)
(8373)
(8034)
北京(7417)
(7301)
财经(7127)
技术(6910)
经济学(6695)
(6558)
(6556)
工程(6484)
(6435)
基金
项目(43679)
科学(34135)
基金(32168)
(29406)
国家(29244)
研究(27664)
科学基金(24880)
自然(18173)
(17979)
自然科(17822)
自然科学(17815)
自然科学基金(17468)
社会(17020)
基金项目(16547)
社会科(16190)
社会科学(16187)
(15185)
资助(14685)
教育(13780)
编号(10370)
重点(10191)
计划(9543)
(9157)
(9028)
科研(8949)
(8778)
科技(8608)
创新(8426)
大学(7919)
成果(7670)
期刊
(18198)
经济(18198)
研究(13151)
学报(12328)
科学(10724)
大学(9238)
(9196)
中国(9192)
学学(8947)
管理(8235)
农业(6276)
技术(6143)
(5841)
统计(5761)
教育(5468)
(5124)
决策(4757)
林业(4568)
业大(3772)
(3633)
(3491)
金融(3491)
技术经济(3474)
科技(3440)
经济研究(3385)
财经(3285)
(3034)
(2770)
农业大学(2674)
业经(2547)
共检索到759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中英  王艺  童德中  
果树的微型嫁接山西农业大学王中英王艺童德中从50年代杜林博斯(DorenbosJ.1954)利用常春藤最先应用茎尖嫁接技术以来,微型嫁接技术获得飞速的发展。美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南非、以色列、日本和中国先后相继在柑橘、苹果、桃、樱桃、杏、李、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成密红  郭军战  苏美琼  安佰国  
为了解决樱桃传统嫁接中存在的接穗贮藏难、受季节限制、砧木细而接穗大等问题,并对其在传统栽培过程中积累的病毒、类病毒进行有效脱毒,采用樱桃组培苗微型嫁接技术,研究了接穗大小、嫁接处理方式、组培苗继代时间、不同砧穗组合等因素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进行樱桃组培苗微型嫁接时,接穗大小为茎尖+2片叶(约1 cm)、组培苗继代35 d左右、嫁接时采取先嫁接后生根方式,其嫁接成活率和成苗率相对较高,嫁接成活率最高可达84%;接穗与砧木的亲和性越好,嫁接成活率越高,在供试樱桃品种中,以Gisela-5×红鲁比的亲和性最好,嫁接成活率达83%。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谷红霞  叶雯  钱宇汀  叶晓明  戴文圣  
为探明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微型嫁接最适宜的方法,提高香榧繁殖系数,以榧树实生幼苗和未形成顶芽的香榧嫩梢为研究对象,采用劈接、钻孔接和腹接3种方法,设计接穗留叶2片、4片、6片,接穗保留/摘除顶端等试验,研究不同微型嫁接香榧苗的萌发动态、成活率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劈接法嫁接的香榧苗,在萌芽动态、嫁接工效与生长状况方面都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嫁接15 d后接穗露白,成活率高(89.7%),接穗新梢生长量大;但在粗度增加量、新枝数和新茬数等指标上无显著差异(P>0.05)。接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奚声珂  杨彬  
核桃微枝嫁接是以组培繁殖的无根小苗(微枝)作接穗,嫁接在核桃幼苗(子苗)砧上,获得无性系良种苗。连续3a对组培快速繁殖微枝、子苗培育及嫁接等技术环节的探索,已初见成效。微枝增殖率1a后为1:1 000以上;最适时期(3月初至4月上旬)的嫁接成活率可达80%;嫁接苗的田间移植保存率在90%以上。核桃微枝嫁接比常规嫁接方法成本低、成苗快,并能在短期内用离体快繁法获得大量新品种穗条。微体嫁接苗以实生砧为根系,比组培自根苗长势旺,易于移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姜淑苓  贾敬贤  王斐  欧春青  王志刚  宣利利  程飞飞  马力  
【目的】比较S2、82-5和PDR54这3个梨中间砧木对嫁接树的矮化效应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为梨矮化栽培中间砧木的选择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杜梨作基砧,S2、82-5、PDR54作中间砧(设3个砧段长度),分别嫁接不同品种的接穗,测定分析嫁接树的生长量等指标。【结果】S2、82-5和PDR54这3个中间砧木均具有显著的矮化作用;其矮化效应随着砧段长度的增加而增强,但不是等比例增强,其中以10cm砧段的矮化效果最强。3个砧木对嫁接树叶片中矿质元素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S2、82-5作中间砧的嫁接树叶片中,N、Ca、Mg、Fe含量均表现升高的趋势,其中Fe含量分别升高了66.5%和53.6%;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群   苏淑钗   白倩   蒋晓辉   张煜   房硕   张明华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嫁接方法和不同接穗类型对黄连木嫁接成活率的影响,以及雌雄同株嫁接树的性别表现和结实特性。【方法】以自然散生6年生黄连木幼树和2年生黄连木实生幼苗为砧木,分别选取8株雌雄同株采穗母树和25份不同种源的黄连木枝条作为接穗,采用枝接和芽接进行嫁接,统计分析黄连木嫁接成活率、嫁接前后接穗的性别表现和嫁接树果实性状等指标。【结果】(1)嫁接方法和接穗材料的类型对黄连木嫁接成活率有显著影响,枝接平均嫁接成活率显著高于芽接;且浙江西湖接穗的平均嫁接成活率最高,显著高于河北邢台、云南观音山、山东泰山等13个种源,云南观音山接穗的平均嫁接成活率最低,显著低于其他种源;除Pcb3-19、Pcb1-2外,Pcb3-18和Pcb1-3显著高于其他嫁接类型的平均嫁接成活率。(2)雌雄同株嫁接树当年生枝的性别类型与其嫁接前的接穗类型不完全相同,表明雌雄同株嫁接树性别存在不稳定性。(3)在单株水平上,雌雄同株嫁接树的果实性状优于雌雄同株实生树,雌雄同株嫁接树优株的雌花果实性状优于两性花果实。【结论】在单株水平上,雌雄同株嫁接树的雌花果实性状最优。嫁接时采用枝接,接穗选择雌雄同株的雌花枝,可提高雌雄同株黄连木的嫁接成活率和提升果实性状。本研究为快速繁育雌雄同株黄连木并提升其果实性状的嫁接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凤  胡继文  赵鲲  马开  杨桂娟  辛培尧  王军辉  麻文俊  
【目的】分析不同砧木嫁接楸树无性系的保存率、接穗生根率、生长和材性性状差异,以及无性系与砧木的互作效应,筛选楸树无性系的适宜嫁接砧木,旨在为楸树良种嫁接壮苗规模化繁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梓属不同树种为砧木嫁接的11年生楸树无性系对比试验林为材料,采集3个楸树无性系的接穗,分别用5种砧木(楸树、灰楸、梓树、滇楸和黄金树)嫁接育苗并造林,开展嫁接无性系的保存率、接穗生根率、生长、材性性状差异分析。【结果】5种砧木中,以滇楸为砧木嫁接无性系的保存率最高(74.1%),其次是梓树和灰楸(63.0%和59.3%),而以黄金树为砧木嫁接无性系的保存率最低(29.6%);以楸树为砧木嫁接无性系的接穗生根率最高(100%),其次是滇楸和灰楸(77.8%和66.7%),黄金树为砧木的生根率最低(33.3%);不同砧木间,嫁接无性系的胸径、树高、Pilodyn值、弹性模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且(树高除外)存在显著的砧木与无性系的互作效应;灰楸为砧木时,无性系的树高和胸径最大(14.9 m和17.5 cm),以滇楸和楸树为砧木时的树高和胸径均较大(14.8 m、15.5 cm和13.8 m、15.8 cm),而以黄金树为砧木时,嫁接无性系的树高和胸径最小(12.8 m和10.9 cm);通过Pilodyn值间接预测,灰楸为砧木时楸树无性系的密度最大(23.3 mm),梓树和楸树次之(23.9 mm和24.4 mm),滇楸和黄金树为砧木时均较小(25.6 mm和25.2 mm);5种砧木中,以灰楸为砧木的弹性模量最大(7.0 GPa),其次是梓树和楸树(6.6 GPa和6.5 GPa),滇楸最小(6.1 GPa)。根据不同砧木嫁接无性系的保存率、接穗生根率、树高、胸径、Pilodyn值和弹性模量综合筛选,以灰楸和楸树为砧木,楸树无性系的生长、材性、保存率、接穗生根率都较好。【结论】楸树无性系嫁接繁育的适宜砧木为灰楸和楸树,黄金树不宜作砧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顾国栋  辜云杰  和献锋  李恒  唐平  罗建勋  
麻疯树嫁接育苗技术能快速固定改良品种的优良性状,缩短良种选育时间。试验以5月龄麻疯树幼苗为砧木,以优良无性系3年生植株的1~2年的枝条为接穗,开展枝接法(劈接和切接)、芽接法(嵌芽接和单芽切接)等嫁接方法和时间对嫁接成活率影响的研究,同时开展以4~5年生幼树的一级分枝主干为砧木的高接换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麻疯树萌芽生长期(旱季)采用劈接法、切接法、嵌芽接法和单芽切接法的嫁接成活率均能够达到100%;嫁接30d后枝接法和芽接法的嫁接成活率差异不显著;在嫁接后20d内枝接法和芽接法萌芽率均超过90%以上,表明麻疯树接穗萌芽期主要集中在嫁接后10~20d;芽接法接穗后期生长量明显大于枝接法;采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孟宪法  叶永昌  陈祖旭  朱剑云  张方秋  刘水娥  
采用髓心形成层对接法对马占相思及其杂种优树开展嫁接研究 ,结果表明 :优树的基因型对于嫁接结果具有显著影响 ,杂种无性系平均嫁接成活率达 82 % ,高出纯种无性系 2倍 ;嫁接季节对接活率有很大影响 ,春季接活率为 76.9%~ 82 .0 % ,分别比夏季、秋季提高 130 %、190 %以上 ,冬季嫁接成活率很低 ;砧木地径以 0 .5~ 0 .8cm为佳 ,接口高度 30~ 4 0 cm为优 ,接穗以具有 4~ 5个腋芽的穗段为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文磊  贾桂霞  
在详细比较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不同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对于针叶树嫁接繁殖机理的研究,归纳了植物激素对于嫁接的作用,而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针叶树嫁接有关因素的影响,例如嫁接方式、嫁接方法及嫁接后管理等等。最后,简述针叶树嫁接国内、外研究的概况,展望针叶树嫁接将来的发展方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志奇  王虎成  
以大杏树作砧木,采用嫁接技术可快速繁殖梅花。从杏树移植与砧木准备,梅花种条采集、储存与选配,嫁接技术及其成活率,生物学特性,栽培管理技术等方面介绍了该项专利技术,并介绍了其成果推广情况及前景。该技术对于果园老杏树的更新换代利用和大型梅花苗木的快速成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璐  虞泓  范源洪  沙毓沧  袁理春  
麻疯树作为生物柴油的重要原料,在研究和开发上越来越受重视。为适应产业发展需要,麻疯树已大量上山种植,但缺乏良种和技术保障。在麻疯树适应种植区金沙江干热河谷进行麻疯树嫁接技术研究,进行不同时间嫁接、不同嫁接方法、不同接穗等试验,比较嫁接前后植株形态、结果性状、抗病性等变化,研究影响麻疯树嫁接成活率的因子,以期为麻疯树规模种植后的品种改良提供技术支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荷   贾瑞瑞   付钰   祝艳艳   王良桂   杨秀莲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砧穗组合间生理指标的差异,为楸树嫁接砧穗组合的选择及亲和性、生长状况的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南林1号’、‘洛楸’、‘苏楸1号’为接穗,梓树、滇楸为砧木进行嫁接,测定各嫁接组合的成活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内源激素含量,对各生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综合评价各嫁接组合。【结果】1)在6个砧穗组合中,滇楸/‘南林1号’的成活率最高,为76.91%,滇楸/‘苏楸1号’的成活率最低,为32.05%。2)各嫁接组合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总体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抗氧化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均在嫁接5个月后达到最大值,而内源激素含量总体在嫁接4个月后达到最大值。3)在整个测量期,除以‘苏楸1号’为接穗的嫁接组合外,滇砧嫁接组合的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脱落酸(ABA)含量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大于梓砧嫁接组合。4) 6个砧穗组合的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滇楸/‘南林1号’>梓树/‘南林1号’>梓树/‘苏楸1号’>滇楸/‘洛楸’>梓树/‘洛楸’>滇楸/‘苏楸1号’。【结论】滇楸适合作为‘南林1号’和‘洛楸’的砧木,梓树适合作为‘苏楸1号’的砧木。在6个砧穗组合中,滇楸/‘南林1号’综合表现最佳,滇楸/‘苏楸1号‘综合表现最差。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生长素(IAA)含量、脱落酸(ABA)含量可以作为反映楸树嫁接植株亲和性和生长状况的主要生理指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冰一  蒋丽娟  
对5种不同无性系光皮树实生苗、嫁接苗的生长量,根皮率与枝皮率及叶片解剖结构分别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实生苗的形态结构与嫁接苗的形态结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实生苗与嫁接苗的株高和地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嫁接苗的根皮率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叶片解剖结构与生长势无相关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杜常健  孙佳成  陈炜  纪敬  江泽平  史胜青  
【目的】比较侧柏古树实生树和嫁接树的插穗内源激素、非结构碳水化合物、木质化程度和形态解剖学的区别,为侧柏古树扦插生根过程中取材和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来源于2000年和5000年生侧柏的实生树(S5-2000、S5-5000)和嫁接树(G2-S3-2000、G2-S3-5000)的插穗为材料,扦插前取插穗基部韧皮部,利用HPLC法测定激素IAA、GA_3、ABA含量,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切片观察基部木质化程度;并在扦插4个月后观察其根原基发生情况。【结果】扦插前IAA含量在2种实生树中显著高于相应的嫁接树,GA_3含量则未见明显差异,但ABA含量仅在S5-5000中明显高于G2-S3-5000;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未见明显差异;实生树和嫁接树插穗木质化程度未存在差异,也均未见潜伏根原基。扦插4个月后,生根率统计发现实生的S5-2000和S5-5000的分别为10.0%和8.3%,而G2-S3-2000和G2-S3-5000的则均未见生根;嫁接树插穗基部未见不定根原基,而实生树中则有不定根原基形成,起源于形成层和木质部。【结论】通过侧柏古树嫁接的方法可以为古树扦插研究提供充足的材料。其嫁接一代保留了其难生根的特点。侧柏不定根发生属于诱导根原基生根类型,千年以上侧柏插穗基部未见根原基形成。古树高龄遗传背景可能导致嫁接树内源IAA含量较低,影响根原基的诱导,而可溶性糖和淀粉等非结构碳水化合物不是古树扦插较难生根的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