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80)
- 2023(10161)
- 2022(8957)
- 2021(8489)
- 2020(7104)
- 2019(16336)
- 2018(16413)
- 2017(31392)
- 2016(17114)
- 2015(19244)
- 2014(19233)
- 2013(19135)
- 2012(17380)
- 2011(15474)
- 2010(15229)
- 2009(13667)
- 2008(13038)
- 2007(11171)
- 2006(9591)
- 2005(8210)
- 学科
- 济(66965)
- 经济(66898)
- 管理(50827)
- 业(49666)
- 企(41661)
- 企业(41661)
- 方法(34134)
- 数学(29711)
- 数学方法(29393)
- 农(17511)
- 技术(16591)
- 中国(16083)
- 学(15891)
- 财(15419)
- 业经(14821)
- 地方(12903)
- 农业(12259)
- 理论(11706)
- 贸(11547)
- 贸易(11543)
- 易(11213)
- 和(11025)
- 环境(11022)
- 务(10173)
- 财务(10108)
- 财务管理(10091)
- 制(9959)
- 企业财务(9584)
- 划(9515)
- 技术管理(9370)
- 机构
- 大学(242800)
- 学院(240647)
- 管理(99701)
- 济(91098)
- 经济(89030)
- 理学(87391)
- 理学院(86438)
- 管理学(84932)
- 管理学院(84506)
- 研究(78647)
- 中国(55461)
- 京(51953)
- 科学(51949)
- 农(39913)
- 所(39696)
- 业大(39544)
- 财(38656)
- 研究所(36668)
- 中心(35429)
- 江(33286)
- 北京(32593)
- 财经(32135)
- 范(31473)
- 农业(31459)
- 师范(31176)
- 经(29323)
- 院(29154)
- 技术(27700)
- 州(27536)
- 经济学(26235)
- 基金
- 项目(174880)
- 科学(136729)
- 基金(126316)
- 研究(125968)
- 家(110795)
- 国家(109910)
- 科学基金(94331)
- 社会(77421)
- 社会科(73407)
- 社会科学(73386)
- 省(68985)
- 基金项目(68116)
- 自然(63073)
- 自然科(61590)
- 自然科学(61578)
- 自然科学基金(60452)
- 划(57960)
- 教育(57553)
- 资助(51934)
- 编号(51278)
- 成果(40405)
- 重点(38666)
- 部(37944)
- 创(37006)
- 发(36511)
- 课题(34919)
- 创新(34500)
- 科研(33724)
- 大学(32245)
- 教育部(32197)
共检索到3338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国平 洪霓
在总结果树病毒病发生与危害特点的基础上 ,概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在果树病毒检测和脱除技术研究方面的新进展 ,并比较了各方法的优缺点 ,指出了实际应用中应考虑的因素 ,提出了目前国内果树病毒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果树 病毒 检测方法 脱除技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君帜 李青
该文对李属植物主要病毒病、脱毒技术及病毒检测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李属植物大多为园艺植物 ,由于病毒危害 ,严重降低其经济价值 .各国对病毒病的研究和防治极为重视 ,目前主要采用脱毒技术以获得脱毒苗 .常用脱毒技术包括茎尖培养、茎尖微嫁接、热处理和化学处理 .经脱毒处理的苗木必须经过严格的病毒检测 ,确定脱毒 ,才能推广应用 .常用病毒检测方法有指示植物法、酶联免疫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关键词:
李属 脱毒 病毒检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彦
植物病毒载体作为重要的研究工具被广泛运用于蛋白表达、基因沉默等研究,当前普遍使用的是以烟草花叶病毒载体等为代表的草本植物病毒载体,但其大多不能侵染果树,且稳定性较差,容易丢失插入的外源基因,因此该类载体无法满足果树等多年生植物研究的需要。近年来新兴的果树病毒载体可解决这些难题,为此作者对果树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进行综述。当前国内外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1)通过掌握柑橘衰退病毒、柑橘叶斑病毒、李痘病毒、苹果潜隐球形病毒、葡萄病毒A和葡萄卷叶伴随病毒等果树病毒的传播途径、寄主范围、致病力分化、基因功能和表达策略等特性,采用体外转录或农杆菌介导的方式获得了上述果树病毒的全长侵染性克隆。在...
关键词:
果树 病毒载体 柑橘衰退病毒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梅 王琳 宾淑英 林进添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是我国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在广西、辽宁、河北、山东、广东和北京等地均发现疫情,已严重威胁着西瓜、甜瓜、黄瓜等作物的生产,因此加强该病毒的检测极为重要。目前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的检测主要有生物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及电镜显微观察等方法。笔者对有关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的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现有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和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探讨了该病毒检测技术今后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黄瓜绿班驳花叶病毒 检测 方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虹 洪霓 王国平
对梨树茎尖培养的方法和在培养过程中诱导分化、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各个环节中激素种类和浓度、不同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对茎尖培养成活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并概述了茎尖培养在梨病毒脱除中的应用现状 ,提出了存在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梨 茎尖培养 病毒 脱除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尤燕平 彭诗怡 朱文莹 王靓 蒋甲福 陈素梅 房伟民 管志勇 陈发棣
以感染菊花B病毒(CVB)的菊花品种‘寒小白’为试材,分别切取长度小于0.3 mm、0.3~0.7 mm和0.7~1.0 mm的茎尖接种于MS+2.0 mg·L-16-BA+0.5 mg·L-1NAA的培养基中,以及第1次切取0.7~1.0 mm菊花茎尖接种于MS培养基中,培养后再切取0.3~0.7 mm的菊花茎尖接种于MS+2.0 mg·L-16-BA+0.5 mg·L-1NAA培养基中(二次茎尖培养法),结合RT-PCR方法鉴定脱毒效果,研究茎尖长度及培养方式对茎尖诱导分化成活率和脱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茎尖大小与茎尖诱导成活率成正比,与脱毒效果成反比,即茎尖长度小于0.3 mm时,成活...
关键词:
菊花 菊花B病毒 检测 脱毒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丹 宋爱萍 史亚东 陈发棣 房伟民 陈素梅 管志勇
[目的]本文旨在比较3种脱毒方法对‘滁菊’病毒脱除的效果,并对‘滁菊’脱毒苗和非脱毒苗在遗传稳定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采用电镜观察和巢式PCR两种方法检测‘滁菊’8种(类)病毒;比较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热处理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及病毒唑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3种脱毒方法的脱毒率,筛选出确定‘滁菊’病毒脱除的最适方法。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检测脱毒苗和非脱毒苗的遗传稳定性,并以总黄酮、绿原酸以及鲜花产量等为检测指标,比较脱毒苗与非脱毒苗的产量品质。[结果]病毒检测结果表明:侵染‘滁
关键词:
‘滁菊’ 病毒脱除 遗传稳定性 品质评价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砚亭 王红艳 牛辰 罗晓芳
本文应用热处理与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相结合等方法,成功地脱除了枣疯病类菌原体(MLO),并筛选出适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在国内外未见报导.同时,首次应用了迪纳氏染色、苯胺蓝染色、DAPI染色等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枣疯病类菌原体(MLO),试验证明DAPI染色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对枣树苗木的检疫、抗枣疯病品种的筛选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超 张海 王桂兰 刘建峰
茎尖培养中利用中、西药剂脱除苹果病毒的研究@陈超@张海@王桂兰@刘建峰¥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茎尖培养中利用中、西药剂脱除苹果病毒的研究ASdudyonDeletingACLSVandASGVinShootTipsofApplewithAgentofIsat...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霜 李青 戴思兰
【目的】探讨脱除菊花体内菊花B病毒(CVB)、黄瓜花叶病毒(CMV)及烟草花叶病毒(TMV)3种病毒的最佳方法。【方法】以菊花品种"墨菊"为材料,采用茎尖培养法、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法及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法对脱除CMV、CVB、TMV的效果进行研究,其中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茎尖长度、病毒唑质量浓度及处理时间进行筛选,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法中热处理采用昼夜变温并逐步升温的方式。【结果】茎尖培养法中以长度为0.4~0.5mm茎尖的脱毒效果最佳,茎尖成活率为66.7%,CMV、CVB、TMV 3种病毒的脱毒率分别为61.9%,63.2%,55.0%;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法中以茎...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谭志军 吴海燕 郭萌萌 杨帆 王联珠 李兆新 翟毓秀
2004年,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政府间海洋委员会共同组建的双壳软体生物毒素工作组根据贝类毒素的基本结构将其分为8类(组)。其中,大田软海绵酸类毒素(okadaic acid,OA)、原多甲酸毒素(azaspiracid,AZA)、环亚胺类毒素(cyclic imine,CI)、短裸甲藻毒素(brevetoxin,BTX)、蛤毒素(pectenotoxin,PTX)、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YTX)均属于脂溶性贝类毒素(lipophilic phycotoxins,LPs),这6大类毒素均为聚醚类物质,在贝类中富集的时间较长,目前已成为欧盟调整检测方法、最高残留限量等法律...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冰 宋晓玲 黄倢 雷质文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IHHN)是国际兽疫局(OIE)划定的甲壳类其他重要疾病之一,它分布广泛,危害严重,对世界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影响重大。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区域间个体的流动有可能造成该病病毒传播。有迹象表明,近几年来中国养殖对虾中已发现IHHNV,且呈流行趋势。目前,国际上已建立起多种标准检测方法以监控疾病的流行。本文就该病毒的病毒特性、感染宿主、传播途径、地理分布及诊断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旨为对虾病毒性流行病学调查及疾病监控提供参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丁晓东
国外RAPD技术在果树上的研究进展福建农业大学园艺系丁晓东RAPD(RandomlyAmplifiedPolymorphicDNA)即随机放大多态性DNA,是1990年由美国杜邦公司的Wiliams等人首推出来的。其原理是根据DNA聚合酶反应技术(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耿果霞 余永涛 李蓉 王岚峰 刘志滨 赵兴华 王建华
毒鼠强是剧毒鼠药,其毒性大约是氟乙酰胺的3~30倍,氰化钾的100倍。毒鼠强的滥用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其检测对确定人或动物的中毒原因及中毒抢救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对疑为毒鼠强中毒时样品的采集和处理以及毒鼠强的检测方法进行了阐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