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41)
- 2023(8860)
- 2022(8059)
- 2021(7694)
- 2020(6500)
- 2019(15003)
- 2018(15044)
- 2017(29114)
- 2016(16015)
- 2015(18013)
- 2014(18040)
- 2013(17821)
- 2012(16231)
- 2011(14427)
- 2010(14176)
- 2009(12782)
- 2008(12259)
- 2007(10338)
- 2006(8884)
- 2005(7559)
- 学科
- 济(59059)
- 经济(58991)
- 管理(44845)
- 业(42160)
- 企(35703)
- 企业(35703)
- 方法(29801)
- 数学(25732)
- 数学方法(25453)
- 农(15437)
- 中国(14909)
- 财(14644)
- 学(14572)
- 业经(13151)
- 地方(12251)
- 理论(10616)
- 和(10357)
- 贸(10328)
- 贸易(10322)
- 农业(10288)
- 易(10009)
- 制(9778)
- 技术(9771)
- 务(9741)
- 财务(9683)
- 环境(9668)
- 财务管理(9664)
- 企业财务(9150)
- 教育(8759)
- 划(8576)
- 机构
- 大学(222388)
- 学院(220156)
- 管理(91120)
- 济(80929)
- 理学(79914)
- 理学院(79037)
- 经济(79002)
- 管理学(77644)
- 管理学院(77259)
- 研究(72264)
- 中国(51512)
- 科学(48093)
- 京(47711)
- 农(37226)
- 所(36708)
- 业大(36307)
- 财(35625)
- 研究所(33936)
- 中心(32258)
- 江(30652)
- 北京(29967)
- 财经(29383)
- 农业(29254)
- 范(29162)
- 师范(28871)
- 经(26781)
- 院(26750)
- 州(25560)
- 技术(23805)
- 师范大学(23444)
- 基金
- 项目(159927)
- 科学(124170)
- 研究(115171)
- 基金(114909)
- 家(100619)
- 国家(99771)
- 科学基金(85375)
- 社会(69771)
- 社会科(65952)
- 社会科学(65934)
- 省(63050)
- 基金项目(62282)
- 自然(57611)
- 自然科(56227)
- 自然科学(56213)
- 自然科学基金(55182)
- 划(53023)
- 教育(52307)
- 资助(47462)
- 编号(47412)
- 成果(37923)
- 重点(35299)
- 部(34397)
- 发(33279)
- 创(33069)
- 课题(32136)
- 科研(31107)
- 创新(30754)
- 项目编号(29557)
- 大学(29533)
共检索到3059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田士波 靳杏蕊 赵淑娥
核桃是山区主要经济树种之一,由于核桃举肢蛾(Atrijuglous hetaonei yang)的为害,使核桃大幅度减产、变质,甚致绝收。过去的防治目标集中在果外的各个虫态的防治,防止幼虫蛀入果内,一旦蛀入,多采取摘掉或拾毁虫果,减少了当年的收入,或者是刨树盘树上、树下多次喷药防治成虫,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核桃多分布在山区,刨树盘难;干高冠大的树不易喷药,加上山区缺水,连续喷药不易做到。为探讨解决这一问题,1988-1991年,我们作了用高压注射机将久效磷注射到树干内,防治果内低龄幼虫的研究。
关键词:
核桃举肢蛾 高压注射 低龄幼虫防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春萍 李琪 程晋伟 陈洁 宗浩
为了研究无公害生物农药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采用固-液连续萃取法提取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Juss)种仁的活性物质,减压浓缩后得到粗提物,得率13.8%;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得浸膏中楝素的含量为17 mg/g。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该提取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幼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用不同稀释倍数的种仁甲醇粗提物对小菜蛾幼虫进行了拒食作用的测定,试虫的拒食率分别达到37.5%、47.6%和61.9%。结果表明印楝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印楝素 高效液相色谱 小菜蛾 防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娇莉 南小宁 任争争 明洁 唐光辉
【目的】了解危害核桃果实青皮的核桃举肢蛾和桃蛀螟幼虫肠道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方法】采用基于16SrrNA基因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和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样性(T-rFLP)技术分析2种害虫幼虫肠道细菌群落特征。【结果】1)PCr-DGGE分析显示核桃举肢蛾幼虫肠道细菌主要有沃尔巴克氏体属、肠球菌属、肠杆菌属、根瘤菌属和假单胞菌属,其中沃尔巴克氏体属是优势菌群,占测得序列的40.0%;桃蛀螟幼虫肠道细菌主要有沃尔巴克氏体属、肠球菌属、根瘤菌属和假单胞菌属,其中肠球菌属是优势菌群,占测得序列的62.9%。2)DGGE条带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核桃举肢蛾幼虫肠道中,72.5%的菌株...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丹丹 李天凤 王琦琦 唐光辉
【目的】研究核桃果实害虫核桃举肢蛾的触角超微结构特征,为进一步利用触角代学通信系统开发新的防治技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核桃举肢蛾雌雄成虫触角、感受器及其鳞片细微结构分别进行观察。【结果】核桃举肢蛾触角为丝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雌雄成虫鞭节分别由45和51个亚节组成。雌雄成虫触角上存在9种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鳞形感器、B9hm氏鬃毛、锥形感器和钟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耳形感器和腔锥形感器各有2种类型,即长曲毛形感器和长直毛形感器、Ⅰ型耳形感器和Ⅱ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白鸽 孔建 申效诚 王文夕 程红梅 张桂芬 王彩敏
1990~1992年在郑州进行的室内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药剂中生菌素751和抗生素B-903对苹果轮纹病离体培养的菌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径为11.77~18.70mm;田间将生物药剂与波尔多液交替使用后,经“751”100倍液防治的轮纹病烂果率低于化学农药处理,且对早期落叶斑点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贮藏前用751的复配剂QGF处理后,获得了满意的防病保鲜效果.
关键词:
苹果轮纹病 生物防治 抗生素 抑菌圈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贤谦 荆英 师光禄 姚彦明 李连昌
1992~1995年经过对枣步曲排粪规律、食叶量、枣树蓄叶量以及不同失叶水平对枣果产量影响的系统研究,建立了排粪量与平均气温的数量模型:F∧=0.5629+0.0162T,枣树蓄叶量估测模型:株蓄叶总面积=株总枣股数×每股平均枣吊数×每吊平均枣叶数×平均枣叶面积,单位树冠面积下单位时间落粪粒数动态防治指标模型:Y=(226.194X3-373.7546)X-23(0.5659+0.0162T),经林间验证,准确度在90%以上。
关键词:
枣步曲,排粪量,防治指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明 刘冬梅 徐福元 施建华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属鳞翅目(Lepidoptera)灯蛾科(Hypercompe),是重大外来入侵害虫,具有食性杂、危害大、繁殖快、易传播等特点。辽、冀、津、京、鲁、陕等地城市绿化树木、药用植物及其他林木遭受严重的损害,经济损失巨大(刘永强等,2012)。2010年以来,美国白蛾相继在江苏省连云港、徐州、宿迁和盐城等市暴发。目前,该害虫向周边地区扩散蔓延的势头仍在加剧,严重威胁当地的城市绿化、林果和养蚕等行业的发展;另外,桑蚕、水产养殖中使用的菊酯类农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楼君芳 徐炳潮 陈小忠 吴继来 钟志华
眼斑钩蛾是严重危害山核桃的一种新害虫 ,在浙江临安 1a发生 4代 ,9月下旬以蛹在地表杂草下越冬。第 1~ 3代成虫分别于当年 6月下旬、 7月下旬和 8月下旬出现 ,越冬代成虫翌年 5月下旬出现。该虫以幼虫食叶危害。用 2 0 %速灭杀丁或 2 5%溴氰菊酯 1 50 0~2 0 0 0倍液树冠喷雾除治 ,效果在 95%以上。大发生年第 3代后天敌能起到控制作用 ,不必用化学药剂防治。表 2参 4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来振良 徐一忠 王自力 童爱珍
1996年至 1 998年我们在浙江省绍兴市市区对危害垂柳的星天牛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采用了 3种药剂 ,每种药剂采用了 3种施药量 ,施药方法为蛀孔塞药。结果表明 ,各个处理虫口死亡率均达到 70 %以上 ,其中用 80 %敌敌畏乳油原药 ,1 8%阿维菌素乳剂原药和 3 6g·L-1,56%磷化铝片剂 1 /8片、 1 /1 2片和 1 /1 6片 ,虫口死亡率都达 90 %以上。表 2参 4
关键词:
星天牛 幼虫 药剂防治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生林 王学英 谢怀江 刘限 许方国 张忠泽
利用重组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RecombinantAntheraeapernyiNuclearPolyhedrosisVirus,rApNPV) ,研究了无包涵体重组病毒(含β-半乳糖苷酶基因)在柞蚕幼虫体内的繁殖情况。结果表明 :无包涵体的重组病毒能够在柞蚕幼虫体内正常繁殖并引起继发感染 ,经柞蚕幼虫繁殖的重组病毒粒子能够完成对柞蚕幼虫的再次创伤感染。重组病毒所携带的β-半乳糖苷酶基因经柞蚕幼虫繁殖后仍能在柞蚕幼虫体内获得高效表达 ,表达量达到经培养细胞繁殖的重组病毒在柞蚕幼虫体内的表达水平 ,说明在利用杆状病毒批量表达外源蛋白时 ,可采用昆虫幼虫体内繁殖方法繁殖重组病毒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孙媛 蓝陈仪航 章振 沈志杰 刘涛 邓建宇
回顾和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于桃潜叶蛾Lyonetia clerkella的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的主要成果。长期以来,化学防治作为主要的防控措施,被广泛应用于桃潜叶蛾防治中,但大量过度使用农药,已经导致桃潜叶蛾抗药性增加、环境污染及杀伤天敌等问题,因此,利用其他可持续防控措施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对桃潜叶蛾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及防控技术进展进行了总结,重点总结了目前在农业、生态、生物、物理及农药防治方面的进展,以及影响防治效果的因素,并比较了国内外防治方法的差异。对于桃潜叶蛾防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加强生物、生态防控技术和物理防控装备的研究,特别是要开发桃潜叶蛾与果园其他主要害虫的复合迷向剂,防治果园多种害虫。同时,开发桃潜叶蛾专用型发光二极管诱虫灯,降低化学防治的副作用,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目的。表1参6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蒋捷 张文勤 蒋义庆 白杨
胡桃豹夜蛾Sinnaextrema(Walker)是近年来在闽北出现的一种危害青钱柳的新害虫。 1年发生 6代 ,以老熟幼虫在矮小灌木、杂草及枯枝落叶中结茧化蛹越冬。幼虫共 6龄 ,末 2龄为暴食期。发生与气温、海拔、坡向及物候关系密切。越冬代成虫盛发期林间施放“74 1”烟剂 ;80 %敌敌畏乳油 1 0 0 0~ 1 2 0 0倍喷射 3~ 4龄幼虫 ;于第 1代、第 6代老熟幼虫下树结茧高峰期之前 ,地面喷射 50 %辛硫磷乳油 1 0 0 0~ 1 50 0倍或4 0 %甲基异柳磷乳油 1 0 0 0~ 1 50 0倍液 ,或喷布白僵菌粉剂 ,这些方法均可有效防治此虫
关键词:
胡桃豹夜蛾 生物学 防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罗正均 张力 杨德敏 陈松 游林 申菲菲 杜戈
马尾松腮扁叶蜂是重庆市近年来马尾松林内发生较严重的食叶害虫,以幼虫取食针叶危害,1a发生1代,幼虫老熟后下地入土作蛹室,以预蛹态越夏越冬,翌年2月下旬开始化蛹,3月中旬开始羽化,4月下旬幼虫开始孵化,6月上旬幼虫进入暴食期并开始老熟下地。幼虫出现期约90d,雄性6龄,雌性7龄。运用5种水剂、5种粉剂、3种烟剂分别对幼虫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3龄幼虫期是防治的最佳时机,灭幼脲III号和林虫净两种水剂,药效可达89%以上,杀虫双、甲氨硫磷、氧化乐果水剂单株注干药效都在90%以上;粉剂2‰多效杀虫灵、2‰森保I号、速效白僵菌药效分别为91.4%、80%、75.4%;烟剂敌杀死、灭杀毙药效分别为...
关键词:
马尾松腮扁叶蜂 化学防治 生物学特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立芹 朱银飞 曹川健 温俊宝 许志春 熊德平 陶万强
Pyemotes sp.and Scleroderma guani were used to control the larvae of Semanotus bifasciatus.The results as follows:(1) the suitable control time of Pyemotes sp.was from early April to early May.The reason was that in this time,the larvae of S.bifasciatus were young and not bored into xylem that was s...
关键词:
双条杉天牛 蒲螨 管氏肿腿蜂 幼虫 龄期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朱永淡 张卫阳 张容德
浙江省浦江县被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 styani.)剥皮危害的树种有51种,面积达2.7万hm~2,占全县山林面积的45%。采用集中投饵灭鼠效果优于散点投饵,并且操作简便,成本低,见效快。
关键词:
赤腹松鼠 有害动物 防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