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99)
- 2023(5690)
- 2022(4726)
- 2021(4190)
- 2020(3479)
- 2019(7468)
- 2018(7045)
- 2017(13029)
- 2016(7164)
- 2015(7447)
- 2014(7062)
- 2013(6940)
- 2012(6306)
- 2011(5624)
- 2010(5375)
- 2009(4811)
- 2008(4615)
- 2007(3810)
- 2006(3195)
- 2005(2639)
- 学科
- 济(25999)
- 经济(25964)
- 业(19951)
- 管理(19796)
- 企(15224)
- 企业(15224)
- 方法(12420)
- 数学(11308)
- 数学方法(11235)
- 农(7929)
- 财(7532)
- 贸(6983)
- 贸易(6982)
- 中国(6838)
- 易(6821)
- 学(6524)
- 业经(5977)
- 农业(5618)
- 技术(4866)
- 环境(4648)
- 务(4615)
- 财务(4614)
- 财务管理(4609)
- 制(4574)
- 地方(4501)
- 企业财务(4406)
- 产业(4007)
- 划(3896)
- 银(3847)
- 银行(3785)
- 机构
- 大学(101785)
- 学院(100718)
- 济(40551)
- 经济(39920)
- 管理(37848)
- 研究(36891)
- 理学(33995)
- 理学院(33554)
- 管理学(32880)
- 管理学院(32723)
- 农(27892)
- 科学(26197)
- 中国(25605)
- 业大(23052)
- 农业(22544)
- 京(20934)
- 所(19985)
- 研究所(18853)
- 财(16496)
- 中心(16221)
- 农业大学(15643)
- 江(13913)
- 财经(13903)
- 院(13421)
- 经(12878)
- 省(12696)
- 北京(12604)
- 经济学(12482)
- 室(12133)
- 科学院(11955)
- 基金
- 项目(78303)
- 科学(60580)
- 基金(58301)
- 家(55206)
- 国家(54751)
- 研究(47830)
- 科学基金(45375)
- 自然(32241)
- 社会(32097)
- 基金项目(31584)
- 自然科(31531)
- 自然科学(31513)
- 自然科学基金(30991)
- 省(30600)
- 社会科(30503)
- 社会科学(30494)
- 划(26599)
- 资助(22611)
- 教育(21200)
- 重点(18013)
- 计划(17576)
- 创(16746)
- 发(16503)
- 部(16441)
- 编号(16334)
- 科研(16072)
- 科技(16010)
- 创新(15750)
- 业(15274)
- 国家社会(14109)
共检索到1348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世能 郑海水 翁启杰
在海南省琼海县进行了不同林龄、不同采伐方式对大叶相思萌芽更新影响的研究,同时比较了保留不同萌条数量的萌芽林生长表现,结果表明:(1)林龄对伐桩萌芽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对伐桩存活率及萌条的径、高生长影响显著或极显著。林龄越大,萌芽更新效果越差;(2)皆伐和隔行采伐对大叶相思伐桩的萌芽率、萌条数量和存活率均无显著影响,但对萌条的径、高生长影响极显著。试验证明对大叶相思林分施以隔行采伐通过萌芽更新建立复层林分是可行的;(3)保留不同数量萌条对萌芽林早期(1.5年生)的径、高生长有极显著影响,但对后期(4.5年生)的生长影响不显著。每棵植株伐桩保留4根萌条的萌芽林生物产量最高,更新效果最好。
关键词:
大叶相思,林龄,采伐方式,萌芽更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世能 郑海水
本文进行了不同采伐季节、伐桩直径及采伐工具对大叶相思萌芽更新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①采伐季节对萌芽更新影响显著,冬季采伐更新最好,夏、春季次之,秋季最差;②伐桩直径对萌芽更新影响较大,萌条的径、高生长随伐桩直径的增大而增加,而伐桩存活率则相反。在参试的所有径级伐往中,4~8cm直径的伐桩萌芽更新效果最好;③刀砍和锯伐对大叶相思萌芽更新均无显著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世能 郑海水
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是一适应性强、用途广泛的速生固氮树种,60年代初引进我国,被认为是在我国北回归线以南地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荒山造林、园林绿化、环境保护及薪炭材树种。 薪材树种的重要特性之一,是要具有较强的萌芽或萌蘖能力。据报道,早在50年代就
关键词:
大叶相思 伐桩高度 林分密度 萌芽更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世能 郑海水 翁启杰
不同轮伐期和不同林分密度以及不同轮伐期组合和重复采收对大叶相思萌芽更新和林分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①轮伐期对伐桩的萌芽力没有显著影响,但对萌芽林的生长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林分密度对伐桩萌芽力和萌芽林生长均无显著影响。林分的材积和生物量总产量(种植后8a)随轮伐期的延长而减少。研究证明,大叶相思实生林萌芽更新的首采轮伐期以4a为最佳。②矮林作业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叶相思幼态化。在种植后5~6a内对这一树种进行第二次采伐的更新效果与第一次采伐的更新效果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对于以9a为一个经营期来说,以萌芽更新方式经营2代与3代其更新效果和林分总产量相当。为减少营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建议经营两代即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荆涛 马万里 Joni Kujansuu 罗菊春 王广发 孙波
为了研究水曲柳的萌芽更新特性 ,以便恢复和发展水曲柳资源 ,作者在长白山林区对水曲柳林进行了不同采伐季节、不同伐桩直径、不同伐桩高度、保留不同萌条数的试验 ,并调查了水曲柳自然定株的定株结果及定株时间 .结果表明 ,水曲柳萌生条只在采伐后的第一个生长季节内萌发 ,到第二个生长季节伐桩就失去了萌生能力 ;在非生长季节采伐而萌发的萌条其生长情况明显好于在生长季节内采伐而萌发的萌条 ;萌条数量随着伐桩直径的增大而增多 ,但萌条的平均高、茎生长量却不随伐桩直径的变化而变化 ;萌条数量与伐桩高度呈负相关关系 ;人工定株有利于水曲柳萌条的生长 ,以保留萌条 1~ 4株较好 ;水曲柳自然定株结果以 2~ 4...
关键词:
水曲柳 萌芽更新 伐桩 采伐季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宝福 蒋家淡 洪长福 王炳南 吴淑玲
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林地清理方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的林地清理方式以不炼山且伐桩不覆盖处理为最好 ,与炼山的处理方式相比 ,该模式不但有利于伐桩早萌芽且萌芽率高 ,而且林分径高比例较为协调 ,抗风能力强 ;不炼山的林地采伐剩余物多 ,白蚁食物丰富 ,伐桩及萌芽条基本不受白蚁危害 ,更新效果较为理想 ,2 6 5个月林分有效株数、萌芽率、平均树高和胸径分别达 3 2 1 7条·hm- 2 、81 0 4%、7 3 0m和 6 2 0cm ;实行不炼山 ,采伐剩余物的腐烂分解将使腐殖质增多 ,利于地力的维持。不论从经济还是生态角度出发 ,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应采用不炼山伐桩不覆盖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姚甲宝 曾平生 袁小平 吴建国 楚秀丽 周志春
[目的]针对混交林木荷大径材培育技术薄弱、林地产值低等问题,开展间伐试验,分析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筛选出适合木荷-萌芽杉木混交林的间伐强度,为木荷大径材培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16年生木荷-萌芽杉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按株数比例进行弱度间伐(15%)、中度Ⅰ间伐(30%)、中度Ⅱ间伐(35%)和强度间伐(60%)及对照(未间伐)5种强度抚育间伐,比较不同强度间伐木荷和杉木胸径、树高、蓄积量和直径结构特征,探讨其对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结果](1)间伐6 a后,不同间伐处理均促进木荷和杉木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曾奖 徐大平 江松远 温记贤
对 5 5年生尾叶桉实生林砍伐后 ,保留不同萌条数量对其萌芽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 ,定株使桩的存活率明显下降 ,特别是保留单株 ,但保留一定的株数却有利于萌芽林的生长 ;萌芽林的高、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随保留株数的减少而显著增加 ;3 5年生单位面积蓄积量和出材率 (顶木 )以保留 3株·桩- 1为最好 ,其次为 4株·桩- 1和 2株·桩 - 1,蓄积量分别为 4 5 4 9、4 4 2 1和4 2 5 1m3·hm- 2 ,分别是对照的 131 7%、12 8 0 %和 12 3.0 % ,出材率 (顶木 )分别是对照的 174 .3%、14 8.6 %和 15 5 ....
关键词:
尾叶桉 萌芽更新 留条数量 生产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韦东艳 杜阿朋 谢耀坚 贺亮亮 张沛健
研究了尾叶桉萌芽性能差异及伐桩直径、高度对萌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尾叶桉萌芽点数、萌芽条数和萌芽条高度均服从低峰态正态分布,但萌芽点数和萌芽条数为正偏斜,萌芽条高度为负偏斜。从变异程度而言,三者均属中等变异。随着伐桩直径增大,萌芽点数和萌芽条数均随之增加;伐桩直径对萌芽条高度影响不大,仅对单桩最短萌条高有抑制作用。伐桩高度的影响复杂,当伐桩高度低于15 cm时,随着伐桩高度增大,萌芽点数、萌芽条数和萌芽条高度总体上均略有增加;但当伐桩高度超过15 cm时,随着伐桩高度增大,萌芽点数略有下降,萌芽条数和萌芽条高度均呈明显降低趋势。还发现,伐桩被土埋或被枯落物覆盖后其萌芽性能明显受到抑制,经过4...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江松远 杨曾奖 徐大平 温记贤
尾叶桉萌芽林的施肥研究较少,国内的桉树施肥研究主要集中在第1代苗木造林。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对尾叶桉萌芽林当年高生长有极其显著的促进作用,并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高生长与施肥量成正相关的关系不断减弱。对胸径生长的调查结果有与同高生长相一致的规律,随时间的推移处理间的差异不断变小。对比树高生长,处理间胸径的差异更加显著,直至施肥后3a,在P=0.1水准上仍然差异显著。施肥促进高、径生长的同时,提高了材积和出顶率,从而明显提高了利润。但对比尾叶桉实生林更加显著的施肥效果,建议把有限的肥料用于实生林施肥,将更大程度地提高其产量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尾叶桉 萌芽林 施肥 生长效应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韩景军 肖文发 罗菊春
本文综述了广布于欧亚大陆与北美的云冷杉林的以往研究成果 ,尤其是其更新与生境对不同采伐方式的反应 ,揭示了云冷杉林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云冷杉林 采伐 更新 生境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明国 赵伟浩 殷有 孟庆洲 鹿天阁 卢国珍 李从心
采用固定标准地观测方法,对朝阳半干旱地区油松天然更新人工促进措施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半干旱地区油松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结果表明:间伐、带状采伐、带状采伐栽植山杏和整地措施可有效促进天然更新。对于31a生油松人工林,保留株数为225~375株.hm-2的间伐强度更新效果较好,更新幼树株数为2630~3480株·hm-2,更新频率为78%~83%;带状采伐宽度以8~12m为宜,更新幼树株数为2604~4375株·hm-2,更新频率为67%~91%;通过带状采伐栽植阔叶树山杏,可逐渐把现有油松人工纯林向复层异龄混交林方向诱导。
关键词:
人工促进措施 天然更新 油松 半干旱地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景文 聂绍荃 安滨河
对固定样地调查,采用伐桩的径、高度、萌芽的数量、萌芽的生长情况等指标,分析东北东部林区主要阔叶树种的伐桩萌芽更新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定的伐桩径范围内,伐桩萌生枝数随着伐桩径的增大而增多;增长到一定程度后随着伐桩径的增大而减少;得出不同树种萌芽能力较强的年龄范围的伐桩径级。对于不同阔叶树种,伐桩高与当年生萌生枝数量的关系存在着不同的变化规律,研究地点具有产生萌芽能力的阔叶树种可划为3种类型:对数型、直线型、指数型,阔叶树的萌生枝高生长与伐桩径和伐桩高无明显关系。第2年伐桩萌生枝的数量与伐桩径的关系在总体趋势上与第1年基本相同,同时次年仍有新的萌生枝产生,但数量很少。与第1年不同之处在于萌生枝开始...
关键词:
东北林区 阔叶树 伐桩 萌芽 动态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程淑婉 王改萍 丁国华 叶镜中
在北亚热带黄棕壤上的28年生杉木林分内,设置不同季节伐木的5个处理(秋伐、冬伐、初春伐、初夏伐和夏伐),研究它们的伐桩萌芽内氮素营养、内源激素、休眠芽萌发数及萌条生长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前1年冬伐(12月8日)和当年早春伐(3月8日)是最佳伐木时间,此时杉木伐桩上的萌发势最强,萌芽内氦素营养水平最高,生长量也最大。休眠芽的萌发数主要与细胞分裂素关联;而不同伐桩萌芽内氮素营养状况的差异,主要是与氮素养分在植株内的运转(特别是还原态氮向树干基部和根系的回流作用)有关。不同季节采伐,意味着在不同时期截断植株的向上运输和回流,因而得到氮素营养水平的不同结果。环割试验进一步证实了这项推论。由此可见,伐桩...
关键词:
杉木 伐根 萌蘖 氮素营养 植物激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少雄 李天会 李志辉 谢耀坚 刘素青
尾叶桉U6是南方分布最广的桉树无性系之一。研究表明,3个月生的U6的萌芽点、萌芽条数和萌芽高度均服从W eibull分布,峰度均大于3,比正态分布的峰值高;偏度大于0,呈不对称分布,数据均值右侧的离散性比左侧的强。萌芽点数按伐桩高度和伐桩直径分布均呈随机性,表明萌芽点数与伐桩高度和伐桩直径无关,仅与其生物学特性有关。萌芽条数受伐桩直径和高度的影响,伐桩直径越大,萌芽条数越多,呈线性关系;当伐桩高度低于16 cm时,萌芽条数随伐桩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超过16 cm高度后随之减少,呈三次抛物型。萌芽条高度与伐桩高度有关,当伐桩高度低于12 cm时,萌芽高度随伐桩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到12 cm以后随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