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38)
2023(11823)
2022(10298)
2021(10177)
2020(8413)
2019(19619)
2018(19755)
2017(35950)
2016(21108)
2015(24203)
2014(24510)
2013(23115)
2012(21106)
2011(19269)
2010(19250)
2009(16971)
2008(16338)
2007(14491)
2006(12640)
2005(11083)
作者
(58307)
(48114)
(47933)
(45935)
(30750)
(23289)
(22006)
(19160)
(18685)
(17504)
(16804)
(16148)
(15318)
(15284)
(14994)
(14942)
(14696)
(14336)
(13858)
(13845)
(12159)
(12153)
(11419)
(11121)
(10947)
(10758)
(10749)
(10668)
(9765)
(9713)
学科
(67568)
经济(67496)
管理(53257)
(47653)
(39006)
企业(39006)
方法(32169)
数学(27538)
数学方法(27130)
教育(24925)
中国(24238)
(20399)
(20223)
理论(17154)
业经(15805)
(15753)
地方(15281)
环境(14315)
农业(13583)
(12905)
技术(12762)
教学(12142)
(12094)
贸易(12090)
(11725)
(11121)
(10868)
(10731)
(10021)
财务(9958)
机构
大学(287797)
学院(279318)
管理(107500)
研究(96687)
(95515)
理学(93451)
经济(92859)
理学院(92250)
管理学(90311)
管理学院(89787)
(64394)
中国(63822)
科学(63120)
(49468)
师范(49139)
(48675)
(45240)
研究所(45005)
业大(44218)
中心(43350)
(42225)
北京(42108)
教育(41967)
(41727)
师范大学(40187)
(35798)
农业(34854)
技术(34647)
(34423)
财经(34198)
基金
项目(196580)
科学(154501)
研究(150201)
基金(137032)
(119255)
国家(118096)
科学基金(99994)
社会(88825)
社会科(83573)
社会科学(83549)
(79053)
教育(76264)
基金项目(73364)
(68828)
自然(65404)
编号(64497)
自然科(63754)
自然科学(63742)
自然科学基金(62556)
资助(56030)
成果(54992)
课题(47425)
重点(45182)
(44160)
(42439)
(40854)
项目编号(39158)
(38444)
大学(38437)
教育部(37985)
期刊
(103208)
经济(103208)
研究(89144)
教育(70473)
中国(61791)
学报(46855)
科学(41418)
(39974)
大学(36627)
管理(36225)
学学(31725)
(28858)
农业(28269)
技术(27529)
图书(19797)
业经(18383)
(18218)
金融(18218)
职业(16498)
财经(15284)
科技(14825)
经济研究(14520)
(14330)
林业(14050)
书馆(13303)
图书馆(13303)
问题(13207)
理论(13140)
(13103)
论坛(13103)
共检索到4117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甜甜  陆佩萱  毕瀚方  陈洪  
通过对东北地区某林科高校的网络生态文明教育现状进行调研,发现目前网络生态文明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融合做的还不够好,尚未形成全面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同时网络信息参差不齐,使得有效信息筛选存在困难。建议:开设生态文明教育的网络通识课程,以网络为依托,将生态文明教育由课堂为主转为课内外结合;建立高校生态文明专题网站,建立有效信息筛选和资源共享平台。通过这些有效措施开展网络生态文明教育。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甜甜  陆佩萱  毕瀚方  陈洪  
通过对东北地区某林科高校的网络生态文明教育现状进行调研,发现目前网络生态文明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融合做的还不够好,尚未形成全面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同时网络信息参差不齐,使得有效信息筛选存在困难。建议:开设生态文明教育的网络通识课程,以网络为依托,将生态文明教育由课堂为主转为课内外结合;建立高校生态文明专题网站,建立有效信息筛选和资源共享平台。通过这些有效措施开展网络生态文明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加书  陈涛  王鑫  
网络把大学生带进了交往的新世界,网络交往作为一种新的交往方式,需要新的交往规范加以约束和调整,他们应该学会在其中怎样做人,否则,网络交往将是无序的交往。开展学生网络文明教育,不能仅限于思想理论的灌输与教育,还要求我们正确引导大学生网络行为,使大学生更加符合网络时代的思想和行为要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康佳琼  
通过对成人教育大学生当前网络信息行为特征、能力和水平的调查和分析,能够更好地了解成人教育大学生在使用网络中遇到的问题,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对大学生的网络意识加强引导,帮助大学生了解网络信息事实,养成良好的网络信息行为习惯,对成人教育大学生的信息教育进行改革,在网络信息环境下更好地开展成人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杨德东  杨雪松  
网络正在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这既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课题,又搭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调查显示: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目的性不明确,对网络信息缺乏正确的选择性,网络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有负面性,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明显滞后。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新华  巢传宣  
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及教育现状展开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及如何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等方面作出初步的思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孔凡柱  耿勋  
以江苏某高校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相关数据,探讨新生代大学生社会网络现状,并对不同类群大学生的社会网络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大学生大都认识到了社会网络的重要性,多数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也或多或少地借助了社会网络的作用;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社会网络在多方面均呈现出了较大差异,管理阶层家庭的大学生社会网络成熟度高于非管理阶层家庭大学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康  
网络文化是基于互联网而形成的一种新兴文化,它不仅可以方便同学之间传递信息、进行交流,也对大学生的个性养成、行为习惯、价值取向等很多方面有着重要影响。文章从网络文化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网络文化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引导对策。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李爽  何歆怡  
近几年,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工作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的科学调查与有效评估是开展相关素养培训服务的前提。本研究在文献研究基础上提出包括认知与观念、行为与技能的网络素养构成框架,并基于此编制大学生网络素养调查问卷,抽样调查我国某高校1073名大学生的网络素养现状,采用描述性分析、差异检验、聚类分析方法考察大学生网络素养整体水平、不同学生群体的网络素养差异、大学生网络素养特征人群分类。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素养在行为与技能维度得分低于认知与观念维度;网龄、家庭居住地、家庭资本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普遍存在网络媒介认知不足和网络接触习惯不良问题。本研究基于研究结果对正确认知网络世界、不良上网习惯隐患、提升网络信息素养与联通能力、家庭资本在网络素养中的折射四个问题展开讨论,期望文章结论能够为大学生网络素养调查与培训提供支撑。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知春  陆伟  
大学生群体是公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群体的政治参与对我国政治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网络发展使得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途径更加多元化。当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总体上表现为积极和理性状态,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改善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环境的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蒋宏大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大学生上网机会的增加,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是受个人、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的影响的,而且具有网络应用能力不高、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网络安全意识较弱和网络素养较低等特点。这些特点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针对这些特点和现状,本文就如何提高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给出相应的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范宏  
当前信息技术与网络科技迅速普及,网络非正式学习日益受到当代大学生的青睐,已成为促进其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阐述网络非正式学习的内涵及意义,并运用调查问卷法对大学生网络非正式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对策与建议,以期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远峰  
本文对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策略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策略水平低、个别自主学习策略存在性别差异等,提出了创造网络自主学习机会、进行自主学习策略教学、进行性别社会角色重塑等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欧阳霞  李德平  
高等院校是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上网的大学生高速递增,网络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人际交往、价值判断、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为了加强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抵制不良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并在高校校园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网络视野下大学生“触网”情况作了了解,分析了大学生“触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提出了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措施。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高欣峰  喻忱  李爽  
在线开放课程打破学校围墙,为通识教育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因而被我国高校广泛采用。同时,网络通识课的引入也给高校教学实施与管理带来了挑战,产生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学习投入度不高即是其中之一。为了全面考量网络通识课中学习者学习投入度,本研究以青岛农业大学在读本科生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通过比较MOOC、SPOC、线下大班课三种通识课形态,分析其在总体学习投入度以及行为、情感、认知三个维度投入度上的差异。研究发现基于MOOC的通识课学习投入度显著低于传统线下大班通识课,而基于SPOC的通识课在学习投入度的各方面与线下大班通识课均无显著差异,且在参与维度上高于线下大班通识课。研究认为通过强化校本助教的地位与作用构建人机结合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能够保障网络通识课具有与线下大班课相近的学习投入度,从而推动建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高质量校本通识课程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