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16)
- 2023(9975)
- 2022(8336)
- 2021(7814)
- 2020(6465)
- 2019(14705)
- 2018(14866)
- 2017(27206)
- 2016(15328)
- 2015(16646)
- 2014(16284)
- 2013(15426)
- 2012(14004)
- 2011(12535)
- 2010(12304)
- 2009(11369)
- 2008(11233)
- 2007(9532)
- 2006(8552)
- 2005(7541)
- 学科
- 济(52585)
- 经济(52505)
- 管理(40287)
- 业(37921)
- 企(30654)
- 企业(30654)
- 方法(19621)
- 农(18067)
- 数学(17032)
- 数学方法(16862)
- 财(15898)
- 制(15511)
- 中国(14371)
- 学(13561)
- 业经(13392)
- 地方(12743)
- 体(12404)
- 农业(11995)
- 银(9751)
- 银行(9706)
- 贸(9640)
- 贸易(9638)
- 环境(9316)
- 易(9315)
- 体制(9311)
- 务(9291)
- 财务(9267)
- 财务管理(9251)
- 行(9233)
- 融(8960)
- 机构
- 学院(202492)
- 大学(201325)
- 济(76734)
- 经济(74944)
- 管理(74014)
- 研究(73027)
- 理学(63467)
- 理学院(62679)
- 管理学(61528)
- 管理学院(61162)
- 中国(55230)
- 科学(48501)
- 农(45804)
- 京(44111)
- 所(38266)
- 业大(37504)
- 财(36788)
- 农业(35883)
- 研究所(35127)
- 中心(33064)
- 江(31555)
- 财经(28451)
- 北京(27750)
- 院(27395)
- 范(27271)
- 师范(26849)
- 经(25795)
- 省(25538)
- 州(24752)
- 农业大学(23811)
- 基金
- 项目(141921)
- 科学(109299)
- 基金(100567)
- 研究(99219)
- 家(91372)
- 国家(90551)
- 科学基金(75304)
- 社会(61450)
- 社会科(57972)
- 社会科学(57955)
- 省(57450)
- 基金项目(54353)
- 自然(50676)
- 自然科(49408)
- 自然科学(49388)
- 自然科学基金(48499)
- 划(48395)
- 教育(45174)
- 编号(39870)
- 资助(39292)
- 重点(32430)
- 成果(31456)
- 发(30654)
- 部(29643)
- 创(29500)
- 课题(28356)
- 计划(27859)
- 创新(27612)
- 科研(27572)
- 大学(25357)
共检索到304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翟印礼 秦悦
本文在创建集体林可持续经营评价体系基础上,采取定性要素赋值、数据标准化、层次分析法求权重等方法,计算出综合评价指标指数。再根据收集的数据,通过改革前后均值的显著性分析以及改革后综合评价指数、相关要素变化趋势分析,得出如下结果和结论:(1)林权改革对集体林可持续经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集体林可持续经营指数改革后比改革前上升了0.0454。(2)林权改革对集体林生态、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可持续的影响程度有明显的差异,对集体林经济可持续影响最为显著,对集体林社会可持续的影响为其次,对集体林生态可持续的影响最小;(3)林权改革对集体林可持续经营的促进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明显。
关键词:
集体林 林权改革 可持续经营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刚 宋维明 陈建成
林农增收、林业增效直接决定于林农林业生产投资行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得林农成为林业经营的主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林农的生产、投资和就业行为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辽宁省的调查显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林农的就业行为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林改后,林农涉农劳动力投入人数和时间均有大幅增加;劳动力外出涉林打工下降,本地涉林打工增加;林业对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大大增强。
关键词: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农户 就业决策 影响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文权
辽宁省林改历经两年多时间,全省已确权到户的林地面积,占应改面积的65.04%;签订合同205.22万份;已有7293个村完成改革,239.7万农户,847万农民参加了林改。主要做法:改革模式多样化,组织推动高位化、部门指导经常化,具体操作规范化,改革宣传社会化。林改效应:集体林得到快速发展,2007年非公有制投入林业发展资金达15亿元;为林区振兴和林农增收致富搭建了平台,增强了集体经济活力;推进了乡村民主建设,改善了农村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全省在推进林改的同时积极探索配套改革:组织林农成立各种专业协会;引导组建新型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林业要素市场建设;开展林权抵押贷款;鼓励支持发展...
关键词:
林权改革 做法 成效 配套改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翟印礼 王洪玉 秦悦
继福建、浙江、江西等南方省区先后开展集体林权改革试点后,辽宁省结合本省不同区域的林业发展状况,开展了多种模式的集体林权改革,形成了具有北方省区代表性的经验模式。本文在对辽宁省林业特色分析及对集体林权改革进程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分析论证了集体林权改革的地区模式,展望了集体林权改革的前景,提出了促进集体林权改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辽宁省 集体林权 改革模式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谭贺 张广胜
根据1982~2008年辽宁省林业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采用C-D生产函数模型,实证分析了林业投资、劳动力、林业科技进步、产权制度等要素对辽宁省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集体林改下辽宁省林业经济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27年间资本、劳动力、科技进步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4,0.55,0.0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7.7%,19.15%和43.15%,林改作为政策制度因素对于林业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集体林改 林业经济增长 产出弹性 贡献率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徐立峰 杨小军 陈珂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化,农户成为林地经营主体,林地细碎化、生产规模变小等问题使得对林地经营效率的研究势在必行。文章以本溪县南营坊村为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基于全村520户林地经营信息,对投入导向下的林地经营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林地经营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不同经营模式、不同经营规模视角下的劳动力投入、林地面积投入和资金投入均存在冗余。针对问题提出加强科学技术、规范林业市场和提高农户意识等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吕杰 冉陆荣
基于对辽宁省8个县(市)340户林农的调查数据,从林木生产与林下经济2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辽宁省集体林权改革后林业社会化服务供需情况。结果表明:林改后辽宁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现有的林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范围过小、林业合作组织数量太少、林业社会化服务的资金投入不足。鉴于此,提出在林木生产与林下经营过程中如何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林业社会化服务 林木生产 林下经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凯英
林权抵押贷款是以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作为抵押物的贷款新品种。开办这项贷款业务,既可有效解决林农抵押难、融资难问题,推动林业经济快速发展,促进林农增收致富,又能为金融机构自身开辟新的业务领域,提升信贷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本文重点介绍了辽宁省丹东市发展林权抵押贷款的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林权 抵押贷款 金融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吕杰 黄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个多目标的经济社会系统工程,具有生态、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的多目标性。本文主要从宏观角度评价了辽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初期(2005-2007年)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济效益方面,林权改革促进了林业投资、林业产值和林产品产量的增加,促进了营林生产的发展,增加了农民和村集体的经济收入;在社会效益方面,林权改革增进了农村社会和谐,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在生态效益方面,林权改革促进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和抚育等。
关键词: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绩效评价 辽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杰 黄利
基于辽宁省8个县(市)340户林农调查数据,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林业产业的发展变化和林农(包括村集体)主观意愿2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指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业产业发展仍存在3个主要问题:资金问题、采伐限额以及缺少林业合作组织。由此提出加大林业投入、开展林权抵押业务、适度放开采伐限额制度以及推进林业合作组织发展、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林业产业发展 辽宁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冉陆荣 吕杰
本研究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辽宁及中国2003年至2007年林业产业产值数据进行处理,分集体林改前后两个阶段进行对比,详细分析集体林改前后辽宁林业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结果表明:集体林权改革加快了辽宁林业的发展,改革前辽宁林业产业发展落后于全国林业产业发展水平,改革后则快于全国林业产业发展水平;林权改革使辽宁林业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的优势产业大部分保持了改革前的优势地位,改革后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但依然存在衰退的、增长慢的产业部门,林业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辽宁林业产业区域竞争能力很强,产业部门种类较多,它们发展迅速、竞争能力很强、地位不断上升,尤其是在林权改革后,这种势头就更加的明...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丽萍 高岚 刘梦瑶
本文选取北部、中部、南部较有代表性的辽宁、江西、云南三省,运用2014年农户调查数据,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的满意度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选取了7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采用熵值法进行确权和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了最终评价。评价结果认为:三省的满意度都不高,其原因主要是指标中涵盖的配套改革指标多,而许多配套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农户对此不了解,从而影响了整体评价结果。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冉陆荣 吕杰
基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辽宁省11个县(市)409户林农的抽样调查数据,针对农户的林地流转行为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建立农户综合流转模型、流入模型与流出模型3种计量模型,定量分析农户林地流转行为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并分别对其影响方向及影响程度进行了具体分析。结果表明:初始承包地面积、流转期限、林地流转难易程度对农户林地流入和流出行为均具有显著影响;户主年龄、家庭劳动力数量、非农林收入、是否拥有林业技术、交通条件对农户林地流出行为具有显著影响;是否有林业收入、林龄、对林改政策的了解程度、是否知道林地流转服务中心对农户林地流入行为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孔凡斌 杜丽
简要阐述了新时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进程,以福建、江西、浙江和辽宁四省林权制度改革政策实践经验为主要依据,从全国和区域两个空间维度上,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初期(2003—2006年)实践所产生的森林资源增长、林业投资与林业经济增长、林农收入增长、林业劳动力吸收与转移、林区农村林业矛盾化解等方面的积极绩效进行了初步评价,最后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成效机制和政策含义进行了总结与评述。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蒋宏飞
利用辽宁省5个县农户2000、2006、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林改前后农户劳动力分配变化、产权安全对农户就业影响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林改后随着户均林地面积的增加,农户增加了对林业的投工,林业生产与非农就业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性,但随着农户年龄、教育水平的增长,非农就业,特别是工资性劳动的投工呈增长趋势;产权安全的增长对农户加强林业生产有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集体林改 劳动力分配 产权安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