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15)
- 2023(14725)
- 2022(12225)
- 2021(11290)
- 2020(9379)
- 2019(21489)
- 2018(21545)
- 2017(40639)
- 2016(22700)
- 2015(25694)
- 2014(25672)
- 2013(25188)
- 2012(23144)
- 2011(20697)
- 2010(20660)
- 2009(18658)
- 2008(18075)
- 2007(16018)
- 2006(13977)
- 2005(12509)
- 学科
- 济(88020)
- 经济(87918)
- 管理(63551)
- 业(61530)
- 企(50819)
- 企业(50819)
- 方法(40049)
- 数学(34097)
- 数学方法(33614)
- 中国(24296)
- 农(24146)
- 学(22544)
- 业经(20566)
- 财(20531)
- 技术(18573)
- 地方(17647)
- 农业(16514)
- 贸(16289)
- 贸易(16281)
- 理论(16007)
- 易(15832)
- 制(15083)
- 和(14228)
- 融(13575)
- 金融(13573)
- 环境(13572)
- 银(13186)
- 银行(13117)
- 务(12752)
- 财务(12674)
- 机构
- 大学(323747)
- 学院(321021)
- 管理(122848)
- 济(121345)
- 经济(118559)
- 研究(113162)
- 理学(106372)
- 理学院(105089)
- 管理学(102917)
- 管理学院(102385)
- 中国(81622)
- 科学(75298)
- 京(70738)
- 农(61930)
- 所(59161)
- 业大(54513)
- 研究所(54505)
- 财(53216)
- 中心(50124)
- 农业(49205)
- 江(47312)
- 北京(44563)
- 财经(42807)
- 范(42605)
- 师范(42009)
- 院(41331)
- 经(38951)
- 技术(38393)
- 州(38333)
- 经济学(35555)
- 基金
- 项目(224848)
- 科学(174519)
- 基金(161353)
- 研究(158700)
- 家(143637)
- 国家(142472)
- 科学基金(120425)
- 社会(96430)
- 社会科(91233)
- 社会科学(91205)
- 省(89341)
- 基金项目(85513)
- 自然(81270)
- 自然科(79366)
- 自然科学(79339)
- 自然科学基金(77909)
- 划(75654)
- 教育(72619)
- 资助(66484)
- 编号(64036)
- 成果(51904)
- 重点(51034)
- 发(48248)
- 部(47975)
- 创(47078)
- 课题(45158)
- 创新(44035)
- 科研(43621)
- 计划(43357)
- 大学(40867)
- 期刊
- 济(132139)
- 经济(132139)
- 研究(91925)
- 中国(63261)
- 学报(60955)
- 农(56502)
- 科学(53341)
- 管理(45727)
- 大学(44568)
- 学学(42026)
- 农业(39630)
- 财(38962)
- 教育(38229)
- 技术(30215)
- 融(24921)
- 金融(24921)
- 业(21088)
- 业经(20964)
- 经济研究(20964)
- 财经(19972)
- 图书(18259)
- 科技(17942)
- 问题(17388)
- 经(17020)
- 业大(16938)
- 版(16513)
- 技术经济(16502)
- 理论(15221)
- 现代(14101)
- 实践(14054)
共检索到4698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国龙
林木菌根应用和截根菌根化技术研究分别达国际先进和领先水平在林业部世行项目管理中心及中国林科院世行办的领导下,由中国林科院林业所主持,有12个单位和上百名科技人员参加,进行主要用材树种菌根研究和推广,从1990年开始,历时5年,现已取得重要成果——截根...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花晓梅 刘国龙 张效林 余良富 曾平生 黄冬青
根据苗木根系分泌物能促进菌根真菌萌发和生长的原理,结合我国林业育苗的特点,提出了松树幼苗截根与人工接种菌根真菌结合的育苗方式。结果表明,截根菌根化育苗在促进根系发育和菌根形成,加速苗木生长,提高苗木生物量、苗木质量和产苗量等方面都有显著优势,苗木的侧根数、侧根总长、苗木菌根化率、吸收根菌根化率、苗高、地径、鲜重、干重分别提高20.0%~960.0%、56.2%~389.5%、0.0%~400.0%、56.2%~1792.0%、22.3%~179.3%、31.2%~253.8%、33.3%~918.2%和21.8%~740.0%,苗木成活率和Ⅰ级苗分别提高9.0%~22.1%和49.3%~150...
关键词:
松树,截根苗,菌根接种,菌根化育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志春 陈连庆 黄秀凤
通过对马褂木菌根真菌种类调查,发现其为典型的内生菌根树种,分离和鉴定出地表球囊霉菌、苏格兰球囊霉菌和摩西球囊霉菌3种优势的共生菌根。利用马褂木福建武夷山种源苗木,通过接种效果比较,摩西球囊霉菌的促生效果最好,为马褂木的优良菌根菌种。利用摩西球囊霉菌进一步的菌根化育苗试验表明,马褂木菌根化育苗的促生效应明显,显著促进了苗木对N、P素的吸收利用,其苗高、地径、根长、侧根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较未接种试验对照提高了42.41%、38.30%、12.90%、21.13%和137.78%。此外,菌根化育苗还能有效地改善基质的理化性质,其速效N和有效P含量分别较育苗前原始基质提高了158.48%和48.09...
关键词:
马褂木 菌根真菌 菌根化育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蕊 郑红娟 贾桂霞
为提高北美蓝云杉引种成活率并促进其幼苗生长,于2007年进行了适宜菌种的筛选和菌根化育苗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1)普通裂褶菌和Pt菌剂为较适宜的菌种。2)接种Pt菌剂后,不同种源间的平均苗高差异不显著,不同接种时间的平均苗高差异极显著。3)不同种源的适宜Pt菌剂接种量不同。1号和3号种源施用1g/株的菌剂,2号和4号种源施用0.5g/株的菌剂促进生长的效果最好,2个月后1~4号种源幼苗的平均苗高分别为3.31、3.90、3.84和3.54cm。4)在幼苗移植时接种Pt菌剂不仅可以提高移植成活率,还有助于保持观赏性状。接种Pt菌剂后移植成活率均达85%以上,其中4号种源移植成活率最高,为92.8...
关键词:
外生菌根菌 接种 北美蓝云杉 育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弓明钦 王凤珍 陈羽
在广东、广西及海南3省区收集不同气候及立地条件下的4个藤种共22个藤根及土壤样品,经镜检及湿筛分析结果表明,11个藤根样品中有10个具VA菌根,菌根感染率达8.30%~43.8%;在11个土壤样品中,全部具VA菌根菌;其VA菌根菌种类达13种之多,分别隶属无柄囊霉属、球囊霉属、硬囊霉属和盾巨孢囊霉属共4个属;其中,粗柄硬囊霉和小果硬囊霉为我国新分布种;此外,还有4个未发表种,分属于球囊霉属和盾巨孢囊霉属两个属中。广泛感染棕桐藤的VA菌根真菌有球囊霉属未发表种1号、粗柄硬囊霉和密色无梗囊霉。
关键词:
棕榈藤,VA菌根,球囊霉属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应龙 弓明钦 MarkBrundrett BernieDell
采用蜡磨菌与VA 菌根真菌分别对蓝桉和尾叶桉进行单接种或混合接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菌根类型的真菌均能在桉树苗木根系上成功地定殖,分别合成了外生菌根、VA 菌根和混合菌根,证实了桉树不仅是菌根营养型树种,而且能形成多种菌根类型。VA 菌根感染率在接种初期较高,但随时间的推移有降低的趋势;而外生菌根菌初期合成菌根的速度较慢,但单位长度根段内菌根根尖数目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与单接种VA菌根真菌苗木相比,外生菌根真菌抑制了VA 菌根菌在根系上的进一步侵染,体现在较低的VA 菌根感染率;而外生菌根菌显示出了较强的竞争能力,并能在接种后9 周时开始形成子实体。在混合菌根中,外生菌根有逐步替代VA 菌根的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春霞 何明霞 高锋 刘静 曹旸 许欣景 王文兵 王云
在天然思茅松林下,尚未发现印度块菌的生长。在温室条件下,用印度块菌孢子悬浮液对思茅松和云南松树苗进行菌根接种试验,接种5个月印度块菌和思茅松、云南松均可以形成典型的块菌外生菌根。形成的外生菌根呈二叉分枝状或单支棒状,初为浅褐色,后变为黑褐色;菌丝套及外延菌丝结构明显,菌丝套内部迷宫状,外延菌丝直角分支;哈蒂氏网明显。同时,在含有自然石灰土和腐殖质的基质1中,思茅松的菌根感染率为100%。在p H值6.5、7.0、7.5的条件下,印度块菌均能侵染思茅松,且菌根感染率均为100%。本研究为印度块菌的培养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
印度块菌 思茅松 菌根合成 人工接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勇 陈羽 李国标 陈珍 仲崇禄
利用3个内生菌根菌(AMF)和6个外生菌根菌(ECMF)接种山地木麻黄苗,测定小苗的树高、根长、地径、地上干质量、地下干质量和总生物量,并在干旱胁迫下测定小苗的保存率。结果表明:接种内、外生菌根菌后都能极显著地促进山地木麻黄苗期的生长;山地木麻黄对供试的AMF和ECMF菌根都属于中等强度或较弱的依赖性;山地木麻黄接种菌根菌后对地上部分(苗高、地径和地上干质量)生长的促进作用比地下部分(根长和地下干质量)要大;在供试的9个菌根菌种和菌株中,AMF比ECMF更能提高山地木麻黄的抗旱力;筛选出菌根效应较好的菌根菌有:苏格兰球囊霉90068、苏格兰球囊霉90036、地表球囊霉9004、黄硬皮马勃020...
关键词:
山地木麻黄 菌根菌 菌根依赖性 接种效应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绍江 李传涵 王长荣 李家儒 冯新梅
从施用过彩色豆马勃菌剂林地采集的彩色豆马勃的子实体中分离到2株外生菌根菌LH1和LH2。经回接试验,能在松树幼苗根上形成典型的外生菌根,且促生作用明显。在MMN培养基上,LH1生长较快,LH2生长较慢,在PDA培养基上均生长较快。LH1菌落灰白、绒状隆起;LH2菌落黄褐色、绒毛状突起。2菌均产生褐色素。2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生长pH为6,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最佳氮源是KNO3。
关键词:
彩色豆马勃 外生菌根 松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忠 马刊欣 段安安
定期从毛白杨扦插育苗地控取根样,并从中原地区的毛白杨人工林地采集细根(直径小于2mm)根样,观察统计VA菌根、外生菌根、混合菌根以及未受菌根菌侵染的1cm长根段的百分比。结果表明,在苗木的菌根侵染初期,VA菌根菌的侵染势较强,但优势很快被外生菌根菌取代,两种菌根菌间的负交互作用随苗龄的增加而不断增强。造林地种类和土壤的pH值对毛白杨两种菌根间的负交互作用关系有制约作用。在强碱性砂土地上,VA菌根的感染率大于中性森林土壤中的VA菌根感染率,两者间的差异极显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应龙 弓明钦 M.Brundrett B.Dell
接种苗木在生长量和生物量上均表现出极其显著的生长优势,ECM 真菌蜡蘑菌单接种及其与4种VA菌根菌剂混合接种,对苗木生长的促进作用尤为显著。在接种后16周时,与对照苗相比,蓝桉和尾叶桉接种苗木的高生长量最大增幅分别为28.86% (LS)和86.65% (LG);两种桉树地上部分平均干质量最大增幅分别为129.93% (LS)和133.34% (L),地下部分分别为119.93% (LF)和174.83% (LG)。桉树对不同菌根菌及其组合的菌根依赖性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对混合接种的真菌组合有相对高的菌根依赖性,而对土壤菌剂依赖性很小。菌根感染与苗木生物量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还证实了P素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美庆
论述了VA菌根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及在农林业中实际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指出当前及时开展面向生产的研究,将VA菌根真正应用于实际并取得效益,是关系到今后VA菌根研究能否继续发展的关键。在应用方法上重点提出了结合组培和工厂化育苗培育菌根化苗、“借鸡下蛋”接种法、和其它有益微生物联合接种等看法。并讨论了达到互惠共生最佳状态的调控、不同菌株的接种谱、VA真菌的防病及致病等问题。
关键词:
VA菌根,应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晓国 卢家仕 周主贵 李秀玲 陈廷速 卜朝阳
了解带叶兜兰菌根真菌的群落组成,为优良菌株的筛选奠定基础,对采自广西乐业县的野生带叶兜兰进行了菌根真菌分离,通过根段直接培养法分离菌根真菌,以确定75%乙醇和10%NaClO的最适表面消毒时间,并应用形态学方法对分离的菌株进行了属的鉴定。研究结果显示,带叶兜兰菌根真菌最适表面消毒时间是75%乙醇8 miN,10%NaClO 8 miN。从带叶兜兰菌根中分离到的63株真菌,除8株菌株分类地位不能确定外,其余菌株归属于镰刀菌属(Fusarium)、轮层菌属(DalDiNia,)、碳团菌属(HypOxylON)、毛壳菌属(CHaetOmiaCeae)、胶膜菌属(tulasNella)5属,其中镰刀菌...
关键词:
带叶兜兰 菌根真菌 分离鉴定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来友 童品璋 孙宣军 相聪伟 张倩 许小婉 杨共鸣 斯海平
[目的]通过板栗幼苗人工接种食用菌根菌固体菌剂,分析其对板栗幼苗生长指标和根系菌根化的效果,以验证大红菇(菌株编号2014-10)、红绒盖牛肝菌(菌株编号2014-14)和美味牛肝菌(菌株编号50559)这3种食用菌根菌固体菌剂作为板栗接种体的有效性及其促生效应,为进一步探索"板栗食用菌根菌新型经济林栽培模式"提供基础。[方法]在板栗播种时分别接种上述3种食用菌根菌固体菌剂,并设空白作对照。对当年生幼苗苗高、地径、根系干质量、侧根数、侧根总长、幼苗侵染率、吸收根侵染率等指标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制作菌根石蜡切
关键词:
板栗 食用菌根菌 菌根化 生长效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伦 刘世农 冯胜赋 何绍昌 张林
根据多年对贵州林木外生菌根真菌的采集及鉴定研究(不完全统计),初步调查了贵州林木外生菌根食用真菌(ectomycor-rhizal edible fungi)的种类、共生树种及其分布。结果表明:现有食用真菌126种,隶属担子菌亚门2纲7目14科27属,其中待发表的新种1种〔冬白蘑(Tricholoma brumaleHe et L.Zhang)〕。共生树木26种,其中:裸子植物1科2属7种;被子植物7科12属19种。
关键词:
外生菌根食用真菌 共生树种 分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