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71)
- 2023(14659)
- 2022(12736)
- 2021(11878)
- 2020(10027)
- 2019(22941)
- 2018(22773)
- 2017(43714)
- 2016(24201)
- 2015(26925)
- 2014(26979)
- 2013(26633)
- 2012(24533)
- 2011(22263)
- 2010(22139)
- 2009(20298)
- 2008(19824)
- 2007(17590)
- 2006(15285)
- 2005(13769)
- 学科
- 济(90192)
- 经济(90056)
- 管理(72159)
- 业(65628)
- 企(56133)
- 企业(56133)
- 方法(40689)
- 数学(34653)
- 数学方法(34207)
- 财(26413)
- 学(25610)
- 中国(23653)
- 农(23204)
- 制(21482)
- 业经(20595)
- 地方(16674)
- 务(16633)
- 财务(16563)
- 财务管理(16527)
- 理论(16524)
- 企业财务(15731)
- 环境(15597)
- 和(15569)
- 贸(15520)
- 贸易(15511)
- 农业(15239)
- 银(15116)
- 易(15083)
- 银行(15048)
- 体(14855)
- 机构
- 大学(346539)
- 学院(341311)
- 管理(130849)
- 济(130696)
- 经济(127712)
- 研究(119356)
- 理学(113155)
- 理学院(111800)
- 管理学(109714)
- 管理学院(109098)
- 中国(86496)
- 科学(77114)
- 京(74539)
- 财(63090)
- 所(61714)
- 农(61420)
- 研究所(56428)
- 业大(54758)
- 中心(52785)
- 江(50587)
- 财经(49923)
- 农业(48672)
- 北京(46934)
- 经(45358)
- 范(45044)
- 师范(44464)
- 院(43426)
- 州(40455)
- 经济学(39629)
- 财经大学(37319)
- 基金
- 项目(236606)
- 科学(184370)
- 基金(171489)
- 研究(168402)
- 家(151950)
- 国家(150749)
- 科学基金(127534)
- 社会(104346)
- 社会科(98669)
- 社会科学(98641)
- 省(92552)
- 基金项目(90742)
- 自然(85263)
- 自然科(83204)
- 自然科学(83177)
- 自然科学基金(81675)
- 划(78871)
- 教育(77193)
- 资助(70830)
- 编号(67257)
- 成果(55833)
- 重点(53488)
- 部(51832)
- 发(49630)
- 创(49047)
- 课题(47038)
- 创新(45874)
- 科研(45864)
- 计划(44547)
- 制(43941)
- 期刊
- 济(143721)
- 经济(143721)
- 研究(101319)
- 中国(67062)
- 学报(63282)
- 农(55602)
- 科学(55246)
- 财(49098)
- 管理(48780)
- 大学(46563)
- 学学(43836)
- 教育(38906)
- 农业(38020)
- 融(28677)
- 金融(28677)
- 技术(27510)
- 财经(24953)
- 经济研究(22592)
- 业经(22171)
- 经(21231)
- 业(19614)
- 问题(18382)
- 图书(18193)
- 版(17574)
- 科技(17273)
- 理论(16599)
- 业大(16464)
- 技术经济(15182)
- 实践(15174)
- 践(15174)
共检索到5010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谢钰容 周志春
土壤具有巨大P库,但有效P含量很低,培育有效利用土壤P素的林木基因型,可从根本上解决土壤有效P的缺乏。本文结合国内外植物营养遗传和改良研究成果,就林木有效利用土壤P素的基因型差异、对低P胁迫的适应机理、P效率的遗传控制、耐低P种质资源筛选和新品种培育等进行述评。基于资源与环境问题考虑,作者认为P效率应作为一个重要的林木育种目标,加强我国主要造林树种以P效率为主的营养利用效率遗传改良,以达到低投入、高产出、无污染的人工林可持续发展目标。
关键词:
林木 低P胁迫 适应机制 遗传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房建军 韩一凡
植物产生的特异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抗虫的化学基础 ,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来与植物抗虫有关化学物质的遗传学研究的结果。同其它植物性状一样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变异也是受遗传控制的 ;由于次生代谢物的产生是整个合成途径中大量酶协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大多表现为数量性状 ,受多基因控制 ;次生代谢由主代谢分支而来 ,必然受到主代谢的控制 ,其变异的幅度是有限的 ;某种化学物质只对特定的昆虫种或亚种起作用 ,表现为化学抗性的专一性 ;近几年生物技术和分子数量遗传的发展为数量性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些农作物的抗虫性状数量基因定位工作也得已开展。文中分析了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的长处 ,以典型实例说明了数量性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敏 薛立 李燕
综述植物对盐胁迫的适应机制,包括提高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调节激素含量、离子区域化、离子选择性吸收、拒盐作用及合成渗透调节物质。目前植物盐胁迫适应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分子水平上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以现有研究为基础,利用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和突变体筛选是根本解决植物抗盐性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植物 盐胁迫 适应机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荆涛 崔佳蓉 周佳怡 胡琪琪 朱玉溪 洪晓月
叶螨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一类重要害螨,因具有繁殖力高、寄主适应性强、抗药性演化快等特点,增加了对其防治的成本和难度。本文综述了我国叶螨发生情况和种类分布规律,探讨了我国优势种截形叶螨灾变的原因,总结了叶螨适应寄主植物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进展与不足,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以期深入解析叶螨强寄主适应性及灾变的机制,并为叶螨的综合防治提供新思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发棣 赵宏波 李畅 陈素梅 房伟民
从染色体倍数性、染色体分带、核型分析、减数分裂行为和染色体原位杂交5个方面对菊属植物的细胞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细胞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为菊属种的形成、种间亲缘关系等的确立提供了一定的信息,但同时他们也存在许多局限性,还需要借助分子系统学等手段。
关键词:
菊属 细胞学 分子细胞遗传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胥猛 潘惠新 张博 王树东 黄敏仁
林木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自然资源,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林木遗传改良在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之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林木生物技术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转基因林木的遗传稳定性在田间试验中得到验证,遗传基因组学和关联遗传学的发展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林木遗传改良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杨树全基因组测序计划的完成实现了多年生木本植物基因组的首次破译,势必开启林木分子育种的新时代。综述当前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遗传基因组学和关联遗传学策略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并就林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和应用前...
关键词:
林木遗传改良 遗传基因组学 关联遗传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晓锋 胡体旭 叶 杰 张余洋 李汉霞 叶志彪
土壤盐渍化是目前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植物对盐胁迫的适应非常复杂,提高作物的耐盐性仍然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本文对SOS信号(salt overly sensitive)转导途径、microRNA和转录因子在盐胁迫中的调控作用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后期抗盐性研究与耐盐育种提供基础支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晓锋 胡体旭 叶杰 张余洋 李汉霞 叶志彪
土壤盐渍化是目前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植物对盐胁迫的适应非常复杂,提高作物的耐盐性仍然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本文对SOS信号(salt overly sensitive)转导途径、microRNA和转录因子在盐胁迫中的调控作用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后期抗盐性研究与耐盐育种提供基础支持。
关键词:
盐胁迫 耐盐 microRNA 转录因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学贤 李阜棣 曹燕珍 陈华癸
总结了紫云英根瘤菌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这类根瘤菌的寄主范围较窄 ,早先根据互接种族概念将其定名为Rhizobiumastragali,后来定名为Rhizobiumhuakuii,最近并入Mesorhizobium属。对大量菌株进行的 16S和2 3SrDNAPCR RFLP分析和代表菌株的部分 16SrDNA碱基测序 ,揭示了 7个不同基因型 ,表明这类菌具有遗传多样性 ,可以认为存在不同的种。它们都有质粒 ,数量 1~ 5个 ,因菌株而异 ,可分为不同质粒型 ,共生基因常定位在最大的一个质粒上 ,即共生质粒。它们的结瘤基因具有独特结构。采用包括nodA ,nodB ,nodC ,nodD的苜...
关键词:
紫云英 根瘤菌 中慢根瘤菌 分子遗传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志杰
为系统了解牦牛Y染色体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现状,通过查阅近15年来的研究资料,从Y染色体分子标记和Y染色体基因2个方面对牦牛Y染色体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分子标记方面,研究者已对13个普通牛Y-STRS在牦牛中的特异性进行了检测,发现4个标记(即INRA124、INRA189、UMN2404和BYM-1)为牦牛Y-STRS标记。确定了6个Y-SNPS标记(即USP9Y(223C>T)、UTY19(158A>C和169C>T)、AMELY2(261C>T)、OFD1Y9(165A>G)和SRY4(104G>A))可用于牦牛父系遗传研究。在基因研究上,已对SRY、ZFY、TSPY和HSFY等多...
关键词:
牦牛 Y染色体 分子标记 基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志祥 洪亚辉 莫爱华 蒋泓
综述了观赏植物花色的分子遗传学及基因工程研究成果及进展 ,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关于植物花色形成的影响因素及花色素苷的代谢途径研究较多 ,有许多与花色相关的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被克隆 .目前花色基因工程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反义 RNA技术、共抑制法及导入新的目的基因等
关键词:
观赏植物 基因工程 花色 花色素苷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春晓 李悦 沈熙环
该文着重阐述了林木在同工酶水平上的变异模式,指出林木,特别是裸子植物是生物中遗传变异最大的物种,而且林木种内存在着丰富的变异,群体间分化程度低;等位基因频率及杂合度等多样性指标常与一些环境因子存在相关关系;比较了天然林与人工林(包括种子园、试验林)子代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发现在合理建园并采取适当营林措施时,种子园(或人工林)子代的多样性水平并不会降低.此外,还分析了影响林木遗传变异的因子,并概述了保存林木遗传多样性的几种策略.
关键词:
林木,同工酶,遗传多样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柴进 余凡 谢树伟 黄飞 邓祖湖 杨永庆
甘蔗是世界上主要的糖料和重要的能源作物,通过有性杂交创制优异种质进而获得优异品种是甘蔗种质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甘蔗高贵化是甘蔗野生种质开发利用的重要理论基础,它的提出极大地促进了甘蔗的育种进程。热带种和割手密作为甘蔗杂交的重要起始亲本,在高贵化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在高贵化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杂交与回交富集高贵种的高糖和高产基因,同时渗入野生种质的高抗和耐逆血缘,以获得综合性状优良的甘蔗品种。分子细胞学是鉴定种质高贵化是否成功和解释其遗传机制的主要技术手段,可大大缩短甘蔗育种周期。本研究综述了割手密高贵化的发展过程及其相关的分子细胞学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甘蔗 割手密 热带种 高贵化 分子细胞学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志宏 吕柳新
以根瘤菌 -豆科植物共生体系为主要代表 ,综述了近年来在结瘤固氮分子遗传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进展 ,特别是共生双方与结瘤、固氮有关的基因的定位、表达与调控
关键词:
根瘤 共生固氮 共生基因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樊金娟 刘宇 曹樱迪 张微 田静
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作物生产、粮食安全和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镉(Cd)由于在环境中具有潜在的毒性和高流动性,使其成为重金属中毒性最大、分布最广泛的污染物之一。玉米作为我国和世界上主要的农作物,具有生物量大,叶片、茎秆Cd富集能力高,其向籽粒转运能力较低的特点,是比较理想的Cd污染土壤修复植物。玉米生长会受到Cd胁迫浓度、胁迫时期及环境条件的影响,且品种间存在差异,不同品种对Cd毒害的耐受性不同。本文在介绍玉米对Cd吸收、转运方式及其在不同器官分布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Cd对玉米生长发育和对水分代谢、矿质养分代谢、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主要代谢过程的影响;并从耐逆性和避逆性两方面探讨了玉米对Cd的耐受机制。结合已有研究发现,现阶段主要以不同玉米品种对Cd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及其耐Cd差异比较研究为主,对其存在差异的生理、尤其分子机制还缺乏深入研究;同时,对玉米Cd耐受性评价标准不一致,是以生长受到影响的程度还是以器官中镉含量作为品种对镉耐受性的判断标准还有待于商榷。未来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为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培育适合不同Cd污染区域的玉米品种,实现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玉米 镉胁迫 响应 耐镉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