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93)
- 2023(9900)
- 2022(8935)
- 2021(8542)
- 2020(7278)
- 2019(17117)
- 2018(17079)
- 2017(33231)
- 2016(18316)
- 2015(20776)
- 2014(20737)
- 2013(20490)
- 2012(18648)
- 2011(16654)
- 2010(16511)
- 2009(15003)
- 2008(14397)
- 2007(12286)
- 2006(10590)
- 2005(8966)
- 学科
- 济(72694)
- 经济(72623)
- 管理(51852)
- 业(49274)
- 企(41949)
- 企业(41949)
- 方法(38885)
- 数学(34340)
- 数学方法(33813)
- 农(17624)
- 学(17212)
- 中国(16712)
- 财(16335)
- 业经(14987)
- 地方(14016)
- 理论(12800)
- 农业(11876)
- 和(11830)
- 贸(11681)
- 贸易(11675)
- 技术(11425)
- 易(11326)
- 环境(11152)
- 务(10910)
- 财务(10843)
- 财务管理(10827)
- 制(10803)
- 企业财务(10272)
- 划(10134)
- 教育(9286)
- 机构
- 大学(258894)
- 学院(257213)
- 管理(105850)
- 济(96321)
- 经济(94197)
- 理学(93408)
- 理学院(92384)
- 管理学(90426)
- 管理学院(89995)
- 研究(83093)
- 中国(58568)
- 科学(55970)
- 京(54573)
- 农(44087)
- 业大(42445)
- 所(42179)
- 财(41862)
- 研究所(39100)
- 中心(37194)
- 江(35192)
- 农业(35003)
- 财经(34772)
- 北京(34050)
- 范(33304)
- 师范(32923)
- 经(31639)
- 院(30088)
- 州(29222)
- 技术(28250)
- 经济学(27644)
- 基金
- 项目(185820)
- 科学(145929)
- 基金(135245)
- 研究(131848)
- 家(118687)
- 国家(117722)
- 科学基金(101316)
- 社会(80439)
- 社会科(76199)
- 社会科学(76178)
- 省(73973)
- 基金项目(72385)
- 自然(69402)
- 自然科(67825)
- 自然科学(67813)
- 自然科学基金(66520)
- 划(62327)
- 教育(61144)
- 资助(56743)
- 编号(53501)
- 成果(42673)
- 重点(41318)
- 部(40238)
- 创(38856)
- 发(38631)
- 课题(36767)
- 科研(36126)
- 创新(36115)
- 计划(35180)
- 大学(34436)
共检索到351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新国 朱之悌
分析了林木多点测定线性模型中主要分量的选择意义,提出了同时利用基因型效应值(G)、基因型×地点互作效应值(GSI)和地点效应值(S)的林木基因型与地点最佳组合选择方法,比较了它与基因型选择和适地适基因型选择方法的优越性,并在毛白杨无性系多点测定中进行了应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仲崇禄
在野外苗圃中,对放线菌F287与不同基因型苗(14个种源的普通木麻黄和10个种源或家系的山地木麻黄)组合的研究表明,在生长和生物量指标上,参试苗木的基因型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且接种与未接种处理间也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接种后形成的24种固氮基因型组合体的各指标增量平均值变化非常大:根瘤数为0.3~8.9个/株;苗高为-2.1~40.3cm;地径为-0.04~0.18cm;地上生物量为-0.205~5.072g/株;地下生物量为-0.009~1.324g/株;总生物量为0.101~6.396g/株。这表明不同基因型的木麻黄苗的固氮能力有遗传变异性。最后,利用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对24种固氮...
关键词:
木麻黄 固氮 基因型 放线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新国 朱之悌
对基因型×环境互作深入进行分析,有助于理解其本质和适地适基因型选择.分析的方法之一是,分解出哪些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显著,哪些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不显著,即通常所谓的稳定性分析;方法之二是,分解出哪些环境与基因型互作显著,哪些环境与基因型互作不显著.本文将地点间遗传相关引入树木基因型×环境互作研究之中,并将它和稳定性分析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用于对基因型×环境互作的进一步研究.作者以毛白杨无性系多点苗期测定为例,说明了实现以上目的的具体方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元震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木材进口国和第二大木材消费国,木材对外依存度已连续多年超过50%。然而,我国每公顷森林年均生长量约为林业发达国家水平的一半,这说明我国林木育种水平与林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加强林木的规模化试验与精准遗传评估,通过林木良种的精确选育与推广对提高我国人工林的生产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是林木规模化试验与精准遗传评估的重要环节之一。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是指基因型的相对表现在不同环境下缺乏稳定性,表现为不同环境下基因型排序变化或基因型间差别不恒定。现有研究证实,林木G×E很普遍且通常很大,要找到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优良基因型往往较困难。由于G×E会减小遗传力和遗传增益,因此了解G×E效应及其驱动环境因子,对育种设计、良种选育和种苗配置至关重要。本文归纳了目前研究G×E的主流分析方法(包括因子分析法、BLUP-GGE联合分析法)和遗传力的估算方法,也比较了这些G×E分析方法(包括稳定性分析、B型遗传相关、AMMI分析、GGE双标法、因子分析法和BLUP-GGE联合分析法)的优缺点,其次综述了全球重要经济树种(湿地松、火炬松、欧洲云杉、巨桉、辐射松、花旗松,等)近年来在生长性状(胸径、树高、材积,等)、形质性状(通直度、分枝角度、分枝大小,等)和材性性状(木材密度、弹性模量,等)的G×E研究进展,进而讨论了林木G×E的环境驱动因子及其应对策略,最后针对林木G×E研究新方法开发、加强多性状的G×E分析以及将基因组选择融入G×E分析方面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1)新的林木遗传分析模型与G×E分析的联合应用; 2)林木多环境、多性状的G×E的模式和幅度; 3)特定环境的林木基因组育种值的精准估计。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祥庆 刘爱琴 黄宝龙 陈友力
为筛选适应退化地生长的杉木无性系 ,通过N素胁迫进行N素高效基因型杉木无性系的选择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杉木无性系的N素利用效率存在差异。随N素胁迫加剧 ,杉木无性系NR活力及光饱和点下降 ,CO2 补偿点增加 ,不同杉木无性系对N素胁迫的反应日趋明显 ,根据不同无性系在胁迫条件下的反应 ,把供试无性系分成 3类 :耐N肥性强、耐N肥性弱及耐N肥性一般无性系 ,其中 16 3号和 30 1号无性系是具有较高N素利用效率的省肥高产无性系 ,在肥力较低的林地上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关键词:
N素高效 基因型 杉木 无性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仰真 杨英明 刘洋 卢昇 吴垚磊 赵玉柱 马腾 程向明 程佳禹 陈松林
为比较牙鲆"鲆优2号"在不同养殖地区的生长和存活性能,实验利用连续多代对生长性状和抗迟缓爱德华氏菌病性状遗传参数评估和基因组选择的结果筛选出的亲本,建立28个"鲆优2号"家系,在河北(Site 1)和山东(Site 2)进行对比养殖试验,利用混合线性动物模型对生长和存活性状进行了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Site 1和Site 2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5和1.2 g/d,养殖成活率分别为81.4%和82.2%,"鲆优2号"在两个养殖地点的生长和抗病性能均表现优异。不同养殖环境间收获体质量和存活性状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57 (0.7),说明不同养殖环境间收获体质量存在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但是不同养殖环境间存活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不显著。研究表明,牙鲆"鲆优2号"新品种在不同养殖地点的生长和存活性能均表现良好,为保证良好的推广效果,需要对牙鲆的制种方案进一步优化,针对不同的养殖地区进行"鲆优2号"苗种生产,或培育具有普适性的"鲆优2号"苗种,保证在不同养殖环境下的快速生长和高存活率优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付江 申书兴 李青云 陈雪平 刘建玲 罗双霞 李晓峰
为了解茄子的氮素吸收利用特性和筛选氮高效基因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测试分析方法,通过测定茄子产量、氮利用效率、氮响应度和氮素吸收总量等指标,对10个茄子基因型进行了氮效率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茄子的产量、氮利用效率、氮响应度和氮素吸收总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根据供试材料在施氮和不施氮处理下氮效率的不同将供试10个基因型划分为5种类型:高氮高效-低氮高效型(HH-LH)包括06-991;高氮高效-低氮中效型(HH-LM)包括06-917;高氮高效-低氮低效型(HH-LL)包括06-961和06-867;高氮中效-低氮低效型(HM-LL)包括06-972,06-947,06-854,06-8...
关键词:
茄子 氮效率 基因型差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耀华 张金凤 林付分
本试验是在1989年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了得到具有纯合的控制龙桑曲枝性基因(TT)的植株,对1989年获得的T型苗以天然授粉的方法进行测交,在已开花的39株中,发现有4株的基因型为TT.今后,由这些具有TT基因型的植株上所获得的种子育苗时,所获得的全部幼苗都将表现出曲枝性的特征.因而简化了龙桑苗木的繁殖方法,并可以比较容易地大批量的获得龙桑苗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崔国贤 李宗道
苎麻不同基因型在钾吸收、累积、分配、利用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苎麻不同基因型单株平均的干重变幅为10.40g—34.58g,钾含量变幅为1.670%—2.690%,吸钾量变幅为0.253g—0.741gK,钾利用效率变幅为37.18g—59.88g(DM)/gK,钾收获指数变幅为0.177—0.330
关键词:
苎麻,基因型,钾营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艳敏 郭北海 李洪杰 温之雨 王子宁 蒋春志 李辉 王培
选用 2 16个不同基因型F1进行花药培养 ,研究分析了不同基因型的花药培养力反应规律。结果表明 ,不同基因型的花药培养力差异很大 ,高培养力及低培养力基因型各占 1/ 4左右 ,而中培养力基因型占 1/ 2左右。还对花培育种中的桥梁亲本选择问题进行了分析 ,筛选出具有高培养力和高产、优质基因的花培桥梁亲本。
关键词:
冬小麦 花药培养力 基因型 杂交组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白小青 潘红梅 赵献之 陈四清 王金勇 袁树楷 李琴
为了探讨猪KIT基因等位基因的识别及KIT基因和毛色的关系,为实现猪毛色的定向分子育种奠定基础。以皮特兰、棕色杜洛克、白色杜洛克、长白猪、大白猪、B系猪、荣昌猪、盆周山地猪共8个品种(系)98头猪为试验材料,利用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了猪KIT基因第17内含子区第一核苷酸处G→A突变的比例,推测了猪在KIT基因座位上的基因型或基因型组合。结果表明,A/A+G呈现明显的品种特征:棕色杜洛克、盆周山地猪、荣昌猪、皮特兰猪KIT基因A/A+G均在20%以下,推测棕色杜洛克和盆周山地猪在KIT基因座位上的基因型为ii,荣昌猪、皮特兰在KIT基因座位上的基因型为ii、IPi和IPIP;白色杜洛克、大白猪、长...
关键词:
猪 KIT基因 焦磷酸测序 毛色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天忠 龙慎山 李茂福 白松龄 孟冬
苹果是蔷薇科一个典型的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果树树种。本文详细介绍了苹果S等位基因研究现状,系统介绍了基于PCR技术的苹果S基因型鉴定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方法,列出了迄今国内外应用这些方法鉴定出的500多个苹果品种的S基因型。本文对于苹果品种授粉树的合理配置和杂交育种亲和性亲本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苹果 自交不亲和性 S等位基因 S基因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清泉 胡日生 孙焕良 周清明 杨瑞芳 王林辉
为探明苎麻胶质含量及其组分的基因型差异 ,以及苎麻胶质含量与原麻产量、纤维支数的关系 ,以 2 5份苎麻品种为材料 ,对原麻胶质含量及其组分进行了系统分析 .结果表明 :苎麻不同基因型间胶质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 ,其变异幅度为 2 3.94%~ 37.83% ,极差达 13.89% ,变异系数为 10 .96 % .苎麻胶质各组分中 ,以半纤维素的含量 (14.0 8% )最高 ,其余依次为水溶物 (7.90 % )、果胶质 (4 .35 % )、木质素 (1.2 4% ) ,而其变异系数则以木质素最大(31.45 % ) ,其余依次为果胶质 (14.71% )、水溶物 (10 .76 % )、...
关键词:
苎麻 基因型 胶质含量 胶质组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秀玲 赵明 王启现 李连禄 王美云
为了探讨玉米不同基因型和杂种优势在气孔及蒸腾上的特征,对3个高产杂交种(农大108、农大103和中原单32)及其所有亲本进行了气孔形态、气孔频率和叶温差的观察与测量。结果表明,3个玉米杂交种在气孔特征及叶温上都表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其中农大108和农大103的杂交种气孔长度都表现正向超亲,杂种优势率分别为10.55%和9.30%,但气孔频率为负向超亲(杂种优势率分别为39.25%和20.43%);中原单32的杂交种在气孔长度和气孔频率都表现正向超亲,杂种优势率分别为9.47%和16.48%;但从3个杂交种组合均值看,气孔长度为正向超亲,气孔频率为负向超亲。3个玉米杂交种的叶温差都表现正向超亲。...
关键词:
玉米 气孔特征 叶温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