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07)
2023(4686)
2022(4171)
2021(3840)
2020(3296)
2019(7428)
2018(7273)
2017(13739)
2016(7737)
2015(8691)
2014(8422)
2013(8263)
2012(7728)
2011(7030)
2010(7356)
2009(6372)
2008(6362)
2007(5769)
2006(5194)
2005(4479)
作者
(23762)
(20019)
(19570)
(18584)
(12944)
(9655)
(9063)
(7633)
(7581)
(7057)
(7027)
(6992)
(6592)
(6468)
(6456)
(6188)
(6075)
(5823)
(5807)
(5645)
(5038)
(4899)
(4846)
(4584)
(4432)
(4409)
(4404)
(4395)
(4119)
(4116)
学科
(30565)
经济(30528)
(19765)
管理(16298)
方法(14452)
(13590)
企业(13590)
数学(13076)
数学方法(12932)
(10304)
(8245)
中国(7719)
农业(7023)
(6288)
贸易(6286)
(6136)
(6098)
业经(6033)
地方(5961)
(4829)
(4805)
金融(4805)
环境(4369)
(4211)
技术(4210)
银行(4183)
(3987)
理论(3963)
(3911)
教育(3824)
机构
大学(112078)
学院(109763)
(47167)
经济(46390)
研究(42886)
管理(40849)
理学(35413)
理学院(34945)
管理学(34286)
管理学院(34064)
中国(30337)
科学(27121)
(25261)
(24921)
(22811)
业大(21722)
研究所(21129)
(19563)
农业(19374)
(19358)
中心(19044)
北京(16090)
财经(15748)
(15681)
(14771)
经济学(14695)
师范(14576)
(14361)
(13420)
经济学院(13397)
基金
项目(78181)
科学(60814)
基金(56951)
研究(54224)
(53219)
国家(52366)
科学基金(42465)
社会(34628)
社会科(32808)
社会科学(32797)
(30439)
基金项目(29693)
自然(28046)
自然科(27351)
自然科学(27343)
自然科学基金(26927)
(26146)
教育(24517)
资助(24079)
编号(20278)
重点(18193)
(17415)
(17113)
成果(16411)
(15829)
科研(15445)
计划(15200)
创新(14854)
国家社会(14851)
课题(14825)
期刊
(50503)
经济(50503)
研究(31466)
学报(23288)
(21692)
中国(21512)
科学(20094)
大学(17612)
学学(16715)
农业(14778)
(13874)
管理(13592)
教育(11395)
林业(9999)
业经(9207)
(8802)
(8593)
金融(8593)
技术(8412)
问题(7632)
经济研究(7606)
财经(7433)
业大(6839)
(6430)
科技(6367)
(6345)
世界(6308)
技术经济(5514)
(5351)
统计(5210)
共检索到1643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苏时鹏  吴俊媛  甘建邦  
为了找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家庭林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规律,论文以闽浙赣2004-2009年237个林农的跟踪调查数据为基础,以农户家庭林业经营为决策单元,以林地面积、劳动力、资金为投入变量,以林业总产出为产出变量,运用DEA-Malmquist模型测算TFP,运用Tobit回归找出关键影响因素,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家庭林业TFP增长的主动力。闽浙赣家庭林业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依次为-4.3%、13.4%、8.9%,使得其TFP年均增长率差异很大,依次为-4.4%、9.1%、5.8%。规模效率变动及生产要素配置水平变动的个体差异较大,直接导致三省家庭林业TFP变动的个体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丽霞  常伟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丽霞  常伟  
基于1647份的家庭农场微观调查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系统评估粮食型、非粮食型和混合型3种类别家庭农场效率及其差异分布,结果表明:2011—2016年家庭农场样本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年均增长率为0.75%,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效率变动,但后者贡献较小,规模扩张是TFP增长的重要阻碍;粮食型农场效率处于最低水平,非粮食型农场效率最高,3类农场差异显著。选择适度规模经营以提升规模效率、转变经营思路带动配置效率提升以扩大TFP的提升空间、持续推进对现有农业技术的推广和运用、着重提升粮食型农场效率防止非粮化倾向是当前家庭农场发展的关注重点。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薛永基   薛艳金   张园圆  
本文基于江苏、江西和陕西3个省892家种植类家庭农场的调查数据,使用Super-SBM模型构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微观分析框架,并采用Logit模型分析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的影响因素。本文进一步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构建反事实假设,估算加入合作社对家庭农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处理效应,并基于回归调整方法验证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农场经营年限、劳动力规模对其加入合作社具有正向作用,家庭农场经营者务农经历、家庭农场注册商标与拥有高标准农田对其加入合作社具有负向作用。加入合作社后,家庭农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高。加入合作社对家庭农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作用路径,按贡献率大小依次为成本压力、收益激励、组织规范和绿色意识。从驱动因素看,经济机制相较于管理机制更能驱动家庭农场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苏时鹏  马梅芸  林群  
为揭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林业生产率变动规律,从微观主体的角度,以福建省71个样本农户为决策单元,应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分析林改后农户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情况,用Tobit回归找出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4—2009年间,主要由纯技术效率大幅增长带动的农户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幅较大,为7.4%,但各分量之间的差异和个体之间的差异很大。虽然科技水平、林地规模、耕作方式和经营类型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很大,但由于林改以来林业科技进步不大,林地规模偏离适度规模的程度更大,所以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变动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很小。因而,推动林业科技创新和进步、强化林业技术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清泉  江华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在林业生产领域的引入,有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准确测算。文章基于1999—2014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参数估计将林业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解为技术变化、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配置效率变化。结果显示:我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5.06%,增长速度整体呈递减趋势;技术进步是林业TFP增长的主要促进因素;规模效率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贡献度有限。进一步研究发现,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清泉  江华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在林业生产领域的引入,有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准确测算。文章基于1999—2014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参数估计将林业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解为技术变化、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配置效率变化。结果显示:我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5.06%,增长速度整体呈递减趋势;技术进步是林业TFP增长的主要促进因素;规模效率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贡献度有限。进一步研究发现,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显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新雷  钟培武  
运用索罗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通过实证检验1978年以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变动,定量分析改革开放进程中资本、劳动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笔者发现,我国的经济增长仍属于要素投入型增长模式,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低,近年还呈现下降趋势。今后,我们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现效率型经济增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薛强  乔光华  樊宏霞  于洪霞  
利用奶牛家庭饲养成本收益面板数据,基于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分析了中国10省奶牛家庭饲养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及增长方式。结果表明,2004-2009年中国10个奶业省奶牛家庭饲养方式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0.7%;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分解结果显示,技术进步减缓是导致全要素生产率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技术效率的作用不显著,同时规模效率存在损失。因此进一步推动技术进步、由散养向家庭适度规模饲养转变,成为转型期奶牛家庭饲养方式的现实选择。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婧宇   张园圆   徐彩瑶   孔凡斌  
为厘清绿色食品认证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基于江苏省626份种植类家庭农场调研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估计家庭农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构建反事实假设,估计绿色食品认证对家庭农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处理效应,并基于回归调整方法验证了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对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参与合作社、交易正规化、注册商标对家庭农场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具有正向作用,土地规模起负向作用;2)绿色食品认证显著促进家庭农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提升量为0.158;3)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结果显示,获得绿色食品认证通过经济激励、环境约束与商业联结3条路径作用于家庭农场,各驱动要素贡献率分别为49.07%、35.32%和15.61%。因此,相关政策应加强农产品认证体系建设,保障农业生产者利益,促进农业生产组织之间的商业联结,进而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东玲  焦宇新  
基于贫困陷阱与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2—2018年间的面板数据,动态测度了农户家庭的经济韧性。结合省际地区数据测算农业保险发展指数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从农户异质性视角考察了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对农户家庭经济韧性的提升效果。研究发现:农业保险对增强农户家庭经济韧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农业保险发挥积极作用的有效传导路径。按照农业保险发挥的边际效果特征,将农户群体划分为高效型、低效型与无效型三种类型。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样本期间内不同类型间的农户存在相互转化现象,具体表现为高效型占比不断上升,低效型与无效型占比逐渐下降。当农户家庭经济韧性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农业保险才显现出明显的正向效果,且随着农户经济韧性水平的提高,农业保险的边际效果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雪萌  陈炳尧  王琨  李金磊  
文章运用随机前沿模型测度我国及主要创新型国家2001—2018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并探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揭示关键要素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与创新型国家相比仍有进步空间,但逐年提高的改善趋势已经显现,与创新型国家平均水平的相对差距稳步缩小。我国要素投入呈现资源利用率提高的趋势特征,体现出投入产出动态平衡的良性发展态势。不同要素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与规律存在差异性、层级性,第三产业的主导作用越来越强,科技经费与人力投入发挥了稳定持续的提升作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友艺  钱忠好  
研究目的:基于上海松江区家庭农场的调查数据计算家庭农场的全要素生产率,离析出影响家庭农场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因素,据以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研究方法:Global Malmquist和混合Tobit模型。研究结果:(1)2007—2017年,全部家庭农场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为1.077 3,其中,纯效率变化指数为0.998 4、技术变化指数为1.075 0、规模效率变化指数为1.007 2;纯粮食种植型家庭农场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为1.061 9,纯效率变化指数为0.989 6,技术变化指数为1.071 9,规模效率变化指数为1.004 6;其他类型家庭农场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为1.081 7,其中,纯效率变化指数、技术变化指数和规模效率变化指数分别为1.027 9、1.049 0和1.014 0。(2)总体水平上,农场主是否有农业从业经历、是否有农机驾驶证、土地经营权合同年限、是否购买农机作业正向影响全部家庭农场的全要素生产率,但不同类型家庭农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研究结论:虽然松江家庭农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较快,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为此,需要提高家庭农场劳动力素质,切实保障好家庭农场的土地经营权,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家庭农场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有针对性地制定多样化的农业补贴政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敏琴  王建华  赵利梅  
家庭农场具有资本投入门槛低、生产效率高、经营方式转变灵活等特点,是适应当前农业发展条件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但受资本、土地、劳动力投入等因素的影响,家庭农场生产率水平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本文以无锡市家庭农场为样本,运用DEA模型分析了家庭农场全要素生产状态,探讨了家庭农场规模效率相对充分而技术效率不足的发展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先行、技术推动、规模运作、服务支撑"的"四轮驱动"发展策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敏琴  王建华  赵利梅  
家庭农场具有资本投入门槛低、生产效率高、经营方式转变灵活等特点,是适应当前农业发展条件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但受资本、土地、劳动力投入等因素的影响,家庭农场生产率水平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本文以无锡市家庭农场为样本,运用DEA模型分析了家庭农场全要素生产状态,探讨了家庭农场规模效率相对充分而技术效率不足的发展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先行、技术推动、规模运作、服务支撑"的"四轮驱动"发展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