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66)
2023(9797)
2022(8784)
2021(8362)
2020(6898)
2019(16151)
2018(15965)
2017(31158)
2016(16610)
2015(18509)
2014(18380)
2013(18238)
2012(16551)
2011(14821)
2010(14490)
2009(13087)
2008(12374)
2007(10514)
2006(8976)
2005(7567)
作者
(47065)
(39224)
(38792)
(36852)
(24794)
(18780)
(17510)
(15477)
(14781)
(13820)
(13463)
(13024)
(12226)
(12076)
(11978)
(11797)
(11727)
(11615)
(11148)
(10983)
(9686)
(9336)
(9274)
(8851)
(8757)
(8567)
(8556)
(8517)
(7789)
(7760)
学科
(65085)
经济(65007)
管理(48001)
(47601)
(37702)
企业(37702)
方法(32582)
数学(28420)
数学方法(28125)
(19579)
(16252)
中国(15852)
(14651)
业经(14453)
农业(14113)
地方(13220)
环境(11329)
(11185)
贸易(11181)
理论(10849)
(10834)
(10716)
技术(10628)
(10332)
财务(10275)
财务管理(10261)
(9968)
企业财务(9746)
(9670)
教育(8880)
机构
大学(233449)
学院(231666)
管理(98049)
(90520)
经济(88564)
理学(86528)
理学院(85624)
管理学(84232)
管理学院(83825)
研究(73692)
中国(52542)
(48740)
科学(46934)
(39812)
(36197)
业大(36146)
(35704)
中心(33363)
财经(33036)
研究所(33006)
(31005)
北京(30466)
(30406)
(30192)
师范(30157)
农业(28273)
(27148)
经济学(26600)
(25806)
商学(25081)
基金
项目(168930)
科学(133280)
研究(123712)
基金(123554)
(107244)
国家(106358)
科学基金(92205)
社会(77734)
社会科(73667)
社会科学(73648)
基金项目(66893)
(65693)
自然(60766)
自然科(59354)
自然科学(59344)
自然科学基金(58258)
教育(56015)
(55109)
编号(50770)
资助(50185)
成果(39858)
(37121)
重点(37052)
(35390)
(35264)
课题(33697)
创新(32814)
科研(32284)
教育部(31990)
人文(31609)
期刊
(92659)
经济(92659)
研究(65722)
中国(37750)
学报(36913)
科学(34398)
管理(33598)
(32899)
(28045)
大学(27882)
学学(26277)
教育(24458)
农业(23448)
技术(19276)
业经(16134)
(15822)
金融(15822)
财经(14989)
经济研究(14583)
图书(13143)
(12627)
问题(12252)
理论(12200)
科技(12169)
实践(11445)
(11445)
(11185)
技术经济(11157)
现代(10451)
(10433)
共检索到3162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左孝凡  王翊嘉  苏时鹏  
基于福建省460农户的调查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PSM)研究林地流转对农户家庭人均收入的影响,并以林业生产经营效率为中介变量分析林地流转减贫效应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山区农户家庭进行林地流转受到家庭特征和禀赋特征的影响,故采用PSM方法解决样本"自选择"偏差是有必要的;林地流转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林业生产经营效率提高农户家庭人均收入发挥减贫效应;林业生产经营效率在林地流转减贫效应起中介变量作用且为完全中介效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自强  
森林资源丰富与贫困聚集并存,且"均山"改革下的林地细碎化又降低了资源利用效率,而通过林地流转实现贫困缓解却存在树种依赖。本文利用2015年中国农村林业改革发展监测数据,在分树种测算农户生产效率的基础上,将林地流转引发的效率变化对农户经营收入影响产生的绝对减贫效应和相对减贫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农户林地生产效率较低且不同农户间的效率差异明显;经营杉木与松木的农户通过林地流转能够实现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的缓解,但对经营果树而言,生产效率更高的农户从林地流转中获益更多,形成相对剥夺,农户间相对贫困加剧;毛竹经营不存在规模依赖,林地流转也不存在减贫效应。林地流转的政策鼓励需要考虑利益导向,同时关注村庄内部的不平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蔡洁  夏显力  
利用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区1223份农户调研数据,从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双重视角探讨了农地流转和兼业程度对减贫的影响机理,实证分析了农地流转和兼业程度的增收效应、收入分配效应,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地流转、兼业程度与农户家庭减贫的关系。研究发现:农地转入对农户家庭增收和收入差距缩小的作用并不显著;农地转出和兼业程度能够增加农户家庭纯收入、缩小农户之间收入差距;劳动力数、家庭负担和非农就业等因素同时显著影响农户家庭的增收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米旭明  王文思  
研究目标:估计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改革的具体减贫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基于2000~2017年省级统计数据,将重庆地票制度改革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合成控制法、双重差分法客观评估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改革对地区减贫的作用与影响。研究发现:建设用地流转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且在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三个方面均非常明显。具体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制度改革能够显著地促进地区教育发展和劳动力转移,进而降低贫困发生率;能够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降低贫困强度;能够通过教育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机械化生产和农业收入降低贫困深度。研究创新:将土地要素优化配置改革促进经济增长的现有研究从农地领域拓展到集体建设用地,从多个方面评估减贫效应,并探讨了中间作用机制及其差异化影响。研究价值:有利于政策部门更加关注"人地联动"效应,更加关注城乡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后,农村居民能够获得的经济机遇,为创新制度供给解决相对贫困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叶伟娇  苏月婵  杨江帆  
基于羊群行为理论,依据在福建省林地经营权流转推广力度较强的4个县开展调研获得的344份问卷调查数据,采用Binary Logistic方法分析林农林地经营权流转行为中的羊群效应。结果表明:羊群效应对林农林地经营权流转行为具有正向影响;林地流转政策信息可得性正向影响林农林地经营权流转行为;林地流转政策信息可得性在羊群效应对林农林地经营权流转行为影响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因此,要增强林地流转政策信息可得性,实现林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充分利用林地经营权流转中的羊群效应,确保流转政策得以稳步实施;提高林农的信息辨别能力,减少其流转决策的盲目性。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应良   崔超  
农地流转可以促进农地的集中使用和规模化经营,会降低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化学品和机械等生产性投入强度,并促进农作物种植结构“趋粮化”,进而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采用2011—2021年30个省份的数据检验农地流转率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流转率提高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地流转能够通过减少农业化学品和机械投入强度、提高粮食种植面积占比来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进一步分析发现,因流转对象和形式的不同,农地流转的碳减排效应存在异质性,表现为:相比流入农户、企业的农地流转,流入合作社的农地流转具有更为显著的碳减排效应;相比采用出租转包、互换转让形式的农地流转,采用股份合作形式的农地流转具有更为显著的碳减排效应。因此,应积极推动农地有序流转,不断完善农地流转机制,合理引导农地流转方向,并鼓励农地流转与农业碳减排项目相结合,以有效减少农业碳排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晓倩  李青  
[目的]土地流转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探索,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路径,以土地流转为抓手对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2018年4 445份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收入和贫困脆弱性2个维度入手,构建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模型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法分析土地流转的减贫效应及其异质性。[结果](1)在收入维度下,土地流转户的家庭收入水平相比于未流转户高12.07%,其中受教育程度、家庭规模和工资水平的差异是影响农户家庭收入增加的关键因素;(2)在贫困脆弱性维度下,土地流转户的贫困脆弱性比未流转户低5.13%,西部地区贫困脆弱性水平为0.419远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3)从土地流转方式来看,土地转出户的贫困脆弱性比土地转入户显著低0.018,通过PSM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稳健。[结论]加快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农户的土地流转特征出台针对性的相关政策,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左孝凡  陆继霞  
农地流转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促进贫困户实现脱贫的重要路径,引导农地有序流转对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通过构建可行最小二乘法(FGLS)模型对中国农村居民贫困脆弱性进行测量,以农户未来陷入贫困风险为贫困的测量指标,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研究农地流转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①在贫困脆弱性视阈下,分别以中国现行贫困标准和0.3贫困脆弱临界值标准,仍有22.3%农村居民群体处于贫困状态,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脆弱性水平分别为0.295和0.258,远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②农地流转具有显著减贫效应,能够有效降低农村居民未来陷入贫困的风险,通过PSM方法消除"自选择"偏误后检验结果依然稳健;③农地流转的农业产值增长效应达0.573,农地流转可以通过提高家庭农业产值降低农村居民的贫困脆弱性。为此,提出了加强深度贫困区扶贫力度,提高深度贫困区居民自我发展能力;推进农地有序流转,培育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田甜   朱宏城   李孟冉  
[目的]以福建省革命老区典型贫困县作为研究区域,将土地规模经营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探究土地流转缓解农户多维贫困的作用程度,对助力老区预防规模性返贫,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基于福建省革命老区591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A-F多维贫困测度法构建农户家庭多维贫困指标体系,并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剖析土地流转的多维减贫机理。[结果](1)土地流转显著降低了农户的多维贫困指数,改善了农户的多维贫困状况;(2)土地流转在不同维度产生的减贫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土地转入与转出的多维减贫效应存在不对称性;(3)土地转入能有效缓解农户的收入贫困和教育贫困,而土地转出能进一步缓解农户的就业贫困。[结论]应加强土地流转政策宣传,分类施策缓解农户多维贫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农户家庭人力资本,加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设,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赖小妹  徐明  
文章基于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1986—2017年中央扶贫资金投入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从长期来看,中央扶贫支出不仅能直接减少农村贫困,还能通过促进经济增长间接减贫;但在短期内,中央扶贫支出的直接与间接减贫效果均不显著。此外,中央扶贫支出对农村贫困和经济增长均具有长期正向影响,且贡献度较大并在逐年递增。由此可见,将中央扶贫资金投入当作减少我国农村贫困的重要手段具有合理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彧菲  杜朝运  
本文构建并测算中国各省级区域2005—2013年的普惠金融指数,并结合包容性增长指数,进行普惠金融对贫困减缓作用机制的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普惠金融总体上是有利于贫困减缓的,普惠金融指数的变化可以解释贫困减缓变化的15%,普惠金融三个维度指数(宏观、银行、保险)的变化分别能够解释贫困减缓变化的15%、10%、13%。同时,普惠金融还通过促进包容性增长间接作用于贫困减缓,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会起到促进作用,而包容性增长的变化能够解释贫困减缓变化的24%。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晓芝  任善英  
乡村振兴背景下,金融支持是我国帮扶工作的重要制度安排,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在我国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绝对贫困已经消除,但相对贫困的问题依旧存在。本文基于2011—2019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包括数字普惠金融对地区相对贫困水平减缓的总效应分析,以及产业结构在此过程中的中介效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减缓地区的相对贫困,同时城镇化水平、教育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也有助于相对贫困的减缓;第二,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存在一定的中介效应,且这种效应是产业结构变迁带来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陶爱萍  常丹砚  蒯鹏  
包容性创新因其对BOP群体的包容性而具有减贫效益。文章基于社会排斥理论和包容性理论分析包容性创新减贫效应的产生机理,运用中国30个省2006—2016年的数据,采用一步系统GMM估计方法和工具变量法,对包容性创新减贫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包容性创新有显著的直接减贫效应,并可以通过促进经济增长、缩小收入差距间接减贫;相较于城镇地区,包容性创新对农村地区的减贫效果更明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范炳絮  
本文利用1997-2014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流通业发展对农村减贫的效应。研究表明,流通业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农村减贫,主要通过经济发展效应、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就业增长效应和供应链垂直整合效应作用于农村居民收入和农村减贫。在控制变量方面,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对农村减贫有促进作用,第一产业产值的下降提高了农村贫困水平,有效灌溉面积和化肥施用量总体上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长,对农村减贫有促进作用。同时,本文将全国31个省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子样本来检验结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彧菲  杜朝运  
本文构建并测算中国各省级区域2005—2013年的普惠金融指数,并结合包容性增长指数,进行普惠金融对贫困减缓作用机制的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普惠金融总体上是有利于贫困减缓的,普惠金融指数的变化可以解释贫困减缓变化的15%,普惠金融三个维度指数(宏观、银行、保险)的变化分别能够解释贫困减缓变化的15%、10%、13%。同时,普惠金融还通过促进包容性增长间接作用于贫困减缓,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会起到促进作用,而包容性增长的变化能够解释贫困减缓变化的24%。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