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08)
- 2023(3158)
- 2022(2823)
- 2021(2756)
- 2020(2452)
- 2019(5949)
- 2018(6052)
- 2017(11750)
- 2016(6549)
- 2015(7440)
- 2014(7466)
- 2013(7054)
- 2012(6172)
- 2011(5523)
- 2010(5857)
- 2009(5341)
- 2008(5108)
- 2007(4401)
- 2006(3828)
- 2005(3239)
- 学科
- 济(26079)
- 经济(26062)
- 管理(16479)
- 方法(16115)
- 业(15683)
- 数学(15296)
- 数学方法(14523)
- 企(13618)
- 企业(13618)
- 学(5955)
- 理论(5817)
- 农(5688)
- 中国(5556)
- 业经(4728)
- 教学(4352)
- 财(4162)
- 贸(4098)
- 贸易(4094)
- 易(3989)
- 地方(3869)
- 技术(3861)
- 壤(3670)
- 土壤(3657)
- 农业(3568)
- 和(3546)
- 制(3298)
- 环境(3274)
- 划(3253)
- 策(3140)
- 学法(2838)
- 机构
- 学院(90002)
- 大学(87657)
- 管理(34757)
- 济(31922)
- 经济(31202)
- 理学(30570)
- 理学院(30251)
- 管理学(29138)
- 管理学院(29005)
- 研究(28061)
- 中国(20264)
- 科学(19944)
- 京(18758)
- 农(17294)
- 业大(16256)
- 所(14978)
- 研究所(13976)
- 农业(13685)
- 江(13030)
- 财(12976)
- 中心(12598)
- 北京(11840)
- 技术(11524)
- 范(11063)
- 师范(10934)
- 财经(10652)
- 州(10624)
- 院(10059)
- 工程(9796)
- 经(9649)
- 基金
- 项目(64190)
- 科学(49975)
- 基金(45495)
- 研究(43144)
- 家(41205)
- 国家(40939)
- 科学基金(34772)
- 省(26708)
- 自然(25187)
- 社会(25067)
- 自然科(24668)
- 自然科学(24664)
- 自然科学基金(24171)
- 社会科(23789)
- 社会科学(23781)
- 基金项目(23595)
- 划(22847)
- 教育(21700)
- 资助(20166)
- 编号(17677)
- 重点(15231)
- 创(13725)
- 计划(13628)
- 发(13416)
- 成果(13388)
- 部(13242)
- 课题(12959)
- 创新(12786)
- 科研(12561)
- 科技(12065)
共检索到1225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康宁
应用森林水文学、土壤物理学和土壤水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林地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以模拟林地土壤剖面水分变化、林地土壤的入渗、径流和水分再分布过程。模型是在IBM386上建成的。土壤水分特征参数的测定采用了双环入渗器配以多层张力计的野外实地土壤水分再分布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忠 李剑 袁志发 胡小宁 曹扬 王迪海
2004,2005年4—10月,在位于黄土高原半湿润水分生态区的陕西省长武县,采用中子仪对刺槐人工林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进行监测,运用隔室模型和2004年的实测数据建立降水在土壤中的入渗平衡模型:WC=a(e-kh-1)+c(1-e-k1h)+f,其中a>0,c>0,f>0,k1>k>0,k1和k分别为土壤入渗水的吸附速率和衰减速度。k,k1在特定取值条件下,模型可表达黄土高原刺槐林下不同的土壤水分生态环境。采用2005年5月实测数据对模型的拟合验证结果表明:拟合优度R2符合统计学要求,能很好地反映刺槐人工林地土壤水分垂直变化特征。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刺槐 土壤水分 模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春友 龚元石 陆光明
根据冬小麦生长发育与土壤水分条件关系的机理研究,建立了田间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与作物生产耦合机理模型。该模型包括土壤水分运动子模型和作物生长发育子模型,分别模拟了棵间蒸发、根系吸水、生育期、光合、呼吸、同化物分配、根系生长、叶面积增长、产量形成等过程。用1995-10~1996-06的田间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土壤水分运动与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的耦合关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力 邵明安 王全九
介绍国内外林地土壤水分入渗模型、林地土壤水分运动方程、森林流域壤中流模型及其验证和应用 ,并对这些模型做对比分析 ,指出各自的优点和不足 ,阐述深入研究林地土壤水分运动的重要意义。同时 ,说明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应结合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实际科学问题 ,针对森林土壤水分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探索变雨强、变容重和大面积流域的林地土壤水分动力学规律 ,从而使森林土壤水分的研究走向成熟和系统化的阶段 ,为森林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分循环的计算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涛 张建丰 张江辉
【目的】探究不同土壤容重条件下深层坑渗灌土壤水分的运动规律。【方法】以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方程为基础,建立深层坑渗灌的数值模拟模型,采用Galerkin有限单元法进行数值求解,用5种不同土壤容重的试验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容重不同的5种土壤在不同时刻湿润锋的模型值均略小于实测值;非边界上土壤含水量模型值的相对误差为1.98%,边界上土壤含水量模型值的相对误差为10.97%,且上边界的模型值普遍偏小,下边界的计算值普遍偏大;基于研究资料建立了土壤含水量的上、下边界修正方程。【结论】该模型结合修正方程,可以作为一种预测深层坑渗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及其含水量分布的有效方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云成 何娜 王展 张玉龙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变水头条件下一维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的边界处理方法,采用隐式差分法对基本方程进行差分离散,用迭代法求解非线性方程。在结合室内实验验证模型可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变水头条件下不同土壤初始含水率、不同初始水头高度下土壤水分的运动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初始含水率和初始水头对水分运动都有较大影响,作者提出的变水头边界处理方法可用于水分入渗历时和湿润锋的预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厉玉昇 申双和
以土壤水动力学原理为依据,在河南省土壤水分自动监测网和自动气象站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垂向一维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模拟了河南省三种主要土壤类型的耕层土壤含水率变化。对模拟的结果验证后表明,该模型能够模拟自然条件下土壤水分的运动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河南省不同土壤类型的抗旱能力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土壤水分运动 一维 数值模拟 有限差分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岩 朱岩 张建军 卢路
采用EnviroSMART土壤水分定位监测系统于2008-05-14至2008-10-11及2009-05-05至2009-08-05对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油松人工林(水平条整地)、天然次生林0~150cm土层的土壤水分进行实时监测。以这些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SWUF模型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参数率定,验证SWUF模型在晋西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地的适用性。结果表明:SWUF模型中的蒸发参数、产流参数、非饱和水流参数属于高度敏感性参数,使用SWUF时必须对这些参数进行率定;SWUF模型对刺槐人工林20~150cm各土层、油松人工林和次生林0~150cm各土层土壤水分动态模拟效果较好,模拟值与实测值相...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冠华 沈荣开
在田块尺度条件下的层状土壤中,土壤水力特性及土壤水分变量在空间上的分布可以看作是一维随机空间函数的实现。利用AR(1),MVAR(1)和NNM等3种随机生成模型分别生成饱和水力传导度、孔隙大小分布参数和容水度的随机样本,在此基础上利用随机模拟法对一维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进行了随机模拟。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壤参数的空间变异对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是不同的,土壤参数的方差越大,对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越大;土壤参数的空间变异尺度越大,对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越大;随机模拟计算所得的水分变量的一阶矩与大尺度模型计算结果甚相一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燕 易军 刘目兴 张君 李胜龙
利用田间染色示踪和室内样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江汉平原不同水耕年限稻田土壤水分运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期望为制定合理的稻田水分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新稻田(水耕17a)与老稻田(水耕大于100a)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引发土壤剖面内不同水分运动特征。新稻田垂直渗漏较老稻田明显,表现为新稻田有更大的染色深度。老稻田染色区域主要集中在耕作层,染色面积为48.52%;犁底层和底土层染色面积较小,仅为3.17%和0.2%。除耕作层外,新稻田其他土层染色面积均大于老稻田,且优先流特征较老稻田明显。老稻田侧向水分运动较新稻田强烈,其侧流剖面的染色面积(15.35%)显著高于新稻田(8.45%),老稻田侧向水流主要发生在犁底层以上。为减少稻田水分渗漏损失,老稻田可以通过减少农田-田埂-沟渠过渡区侧渗实现,而新稻田可采取少量多次的灌溉原则。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洪文 高焕文
在2年初步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山西寿阳县年雨量、气温与蒸散量的分析,建立了保护性耕作土壤水分模型及其相关子模型。用此模型能预测特定地区作物各生长阶段的土壤含水量、任意年的降水量、任一天的平均气温和年蒸散量与径流量。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此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各种耕作处理下土壤水分的变化情况。
关键词:
土壤水分 预测模型 保护性耕作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夏北成 林昌善
本文通过对冬小麦田间土壤水分动态的连续监测,得到了土壤含水率变化率的相关模型,其相关变量有: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叶面积指数和降雨量(包括浇水)。以土壤含水率16%为影响小麦正常生长的阈值,将该模型耦合到麦田生态系统的整体模型中,能较好地逐日模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以及土壤水分对小麦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作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胡健 吕一河
土壤水是地球表层系统的重要组成,是水文循环的核心,控制着最基本的陆地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是陆地生态系统健康运行的关键。土壤水分动态是研究水文过程和陆地生态系统过程相互作用及反馈必不可少的一环,是一系列水文、气候和生态过程非线性动态作用的结果。因此,土壤水分动态表现为脉动、无规律和随机的过程,对其研究需要随机方法。本文综述了基于土壤水分平衡的土壤水分动态随机模拟的研究进展,主要关注土壤水分动态随机模型的分类比较和适用性。希望能为国内生态水文学的定量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促进对水文循环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更好的理解,最终有助于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红 杜辉 陶雪娟 朱玉英
土壤水分特性受土壤质地、结构、有机质、容重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为更好地了解施用生物有机肥培养的土壤水分特性,通过对室内培养的土壤进行测定,分析不同容重下不同肥料处理对土壤含水量、水分常数以及水分有效性的影响,并利用VG模型进行参数求解。结果表明:VG模型能较好拟合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在相同容重不同处理条件下,施加EM(effective microorganisms,有效微生物群)有机肥的土壤含水量最大,其次是施加土壤改良剂,最小的是不加任何试剂;在施加EM原液处理中,随着EM原液稀释浓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有不断增大的趋势;在相同处理不同容重条件下,随着容重的增大,土壤持水性和土壤水分有效性不断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理 李春友 李韵珠
根据Moldrup等提出的运动平均斜率(movingmeanslope)模型,对重粘土、轻粘土、粉质粘土和壤土及前3种粘性土壤所构成的层状介质中的水分,在入渗条件下的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这种新模型对粘性土壤水分动态的预报较传统有限差分数值模型简捷、快速。
关键词:
层状土壤 粘性质地 水分动态 模拟 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