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54)
- 2023(5531)
- 2022(4770)
- 2021(4583)
- 2020(4000)
- 2019(9327)
- 2018(9314)
- 2017(18237)
- 2016(10123)
- 2015(11065)
- 2014(11132)
- 2013(10697)
- 2012(9594)
- 2011(8559)
- 2010(8865)
- 2009(7992)
- 2008(7822)
- 2007(6841)
- 2006(5781)
- 2005(5031)
- 学科
- 济(38865)
- 经济(38832)
- 管理(26161)
- 业(26130)
- 方法(22333)
- 企(22010)
- 企业(22010)
- 数学(20452)
- 数学方法(19937)
- 学(9768)
- 农(8983)
- 中国(8784)
- 财(8626)
- 理论(7676)
- 业经(7362)
- 制(6455)
- 技术(6434)
- 贸(6311)
- 贸易(6307)
- 地方(6250)
- 易(6145)
- 务(5871)
- 农业(5841)
- 财务(5839)
- 财务管理(5827)
- 银(5693)
- 银行(5680)
- 企业财务(5560)
- 融(5476)
- 金融(5476)
- 机构
- 学院(139057)
- 大学(137216)
- 管理(52114)
- 济(51196)
- 经济(50081)
- 研究(46112)
- 理学(45781)
- 理学院(45246)
- 管理学(43895)
- 管理学院(43657)
- 中国(33390)
- 科学(32011)
- 京(28794)
- 农(27909)
- 业大(24655)
- 所(24607)
- 财(22999)
- 研究所(22887)
- 农业(22137)
- 江(21063)
- 中心(20845)
- 财经(18875)
- 北京(17892)
- 经(17246)
- 范(17052)
- 师范(16818)
- 院(16544)
- 技术(16294)
- 州(16267)
- 经济学(15451)
- 基金
- 项目(99865)
- 科学(78145)
- 基金(72408)
- 研究(66685)
- 家(66007)
- 国家(65561)
- 科学基金(55363)
- 社会(40531)
- 省(40386)
- 自然(39412)
- 自然科(38600)
- 自然科学(38591)
- 社会科(38492)
- 社会科学(38479)
- 基金项目(37884)
- 自然科学基金(37873)
- 划(34665)
- 教育(32228)
- 资助(31233)
- 编号(25829)
- 重点(23472)
- 部(21265)
- 创(21182)
- 发(20863)
- 计划(20861)
- 成果(19945)
- 创新(19800)
- 科研(19686)
- 课题(18826)
- 科技(18268)
共检索到1916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岩 朱岩 张建军 卢路
采用EnviroSMART土壤水分定位监测系统于2008-05-14至2008-10-11及2009-05-05至2009-08-05对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油松人工林(水平条整地)、天然次生林0~150cm土层的土壤水分进行实时监测。以这些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SWUF模型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参数率定,验证SWUF模型在晋西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地的适用性。结果表明:SWUF模型中的蒸发参数、产流参数、非饱和水流参数属于高度敏感性参数,使用SWUF时必须对这些参数进行率定;SWUF模型对刺槐人工林20~150cm各土层、油松人工林和次生林0~150cm各土层土壤水分动态模拟效果较好,模拟值与实测值相...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建军 张岩 张波
2008年5月12日—10月12日间采用EnviroSMART土壤水分定位监测系统,以每30min监测1次的频度对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地、油松人工林地、次生林地的土壤水分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150cm土层中次生林地蓄水量是刺槐人工林地的1.4倍,有整地措施的油松林地蓄水量与次生林地相近。人工林较次生林多消耗的土壤水分主要是深层的土壤水分,次生林主要依靠天然降水和消耗浅层土壤水分维持其生长。从表层到深层次生林地蓄水量逐渐增加,而有整地措施的油松人工林地蓄水量逐渐减少。随深度的增加各林地蓄水量的变幅逐渐减弱。0~150cm土层的平均蓄水量8月最低。层次越深,蓄水量的最低值出现时间越晚。9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贺康宁 佐藤俊
本文对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主要水土保持林种刺槐、油松,以及灌木林种沙棘、虎榛子林地的土壤水分动态进行了调查.根据实测资料林地土壤水分的年内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消耗期、土壤水分积累期、土壤水分消退期、冬季土壤水分稳定期四个时期,本文对各时期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状况、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可分为活跃层与次活跃层.
关键词:
水土保持林 土壤水分 动态变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军 吴斌 佐藤俊 宫川清 张建军
该文应用波谱分析方法对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不同林地的土壤水分动态进行了观测分析.通过研究表明,在所选的三种不同的林分中,以天然次生林地的土壤水分状况最佳; 28年生人工刺槐林由于林分密度过大而使其林内土壤水分状况最差;2年生人工刺槐林地的土壤水分主要消耗于土壤蒸发.因此,通过抚育管理调节人工成林密度,控制幼林地土壤蒸发及有效利用人工幼林地的土壤水分资源应为首选措施.
关键词:
人工林密度 土壤水分 波谱分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鲍彪 毕华兴 云雷 高路博 许华森 安云
通过野外坡面降雨试验,对晋西黄土区刺槐林地内土壤水分进行连续定位观测,以揭示晋西黄土区坡面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旨在为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坡面土壤含水率受植被密度影响较明显,密度较高的刺槐林地相对于密度较低的林地或裸地而言,其林地内坡面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较平缓。2)垂直方向上,0~2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对降雨的响应最为直接和迅速。植被密度不同,各测点次表层(10~20cm土层)土壤含水率的上升有先后之分,与表层(0~10cm土层)相比,次表层的土壤含水率变化有一定的滞后和延长,体现出土壤水分入渗的先后过程。深层(20~15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对降雨几乎无...
关键词:
晋西黄土区 刺槐林 土壤水分 降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吴斌 朱金兆 佐藤俊
该文以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主要水土保持树种刺槐、油松,以及灌木树种沙棘、虎榛子为研究对象,对各林地不同时期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林分密度与土壤水分的关系以及影响土壤水分的因子进行了综合分析.
关键词:
黄土地区 水土保持林地 土壤水分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朱洪盛 赵炯昌 池金洺 王子涵 王丽平 王正泽 于洋
【目的】探究晋西黄土区典型造林树种和水平阶整地措施对0~180 cm土层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为植被恢复及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晋西黄土残塬区蔡家川流域典型工程措施水平阶以及主要造林树种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5—9月生长季开展土壤水分定位监测,并采用配对试验,对自然坡面刺槐林地与侧柏林地土壤水分进行同步观测,分析不同植被和水平阶整地综合影响下的土壤水分特征及对降雨事件的响应,评价典型工程措施对不同植被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生长季不同植被类型、水平阶整地前后的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与降雨量的变化密切相关,不同样地平均土壤含水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水平阶侧柏林地(18.68%)、自然坡面侧柏林地(16.19%)、水平阶刺槐林地(16.10%)、自然坡面刺槐林地(15.42%)。较之自然坡面,水平阶整地措施能够分别提高侧柏林地和刺槐林地土壤含水量15.38%、4.41%。根据土壤水分垂直变化特征,水平阶整地可以提升土壤水分的活跃层、次活跃层深度:水平阶侧柏林地活跃层、次活跃层深度范围为0~80 cm,相对于自然坡面侧柏林地提升深度33%;水平阶刺槐林地活跃层、次活跃层深度范围为0~140 cm,相对于自然坡面刺槐林地提升深度40%。【结论】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与降雨量、工程措施、植被作用关系密切,水平阶是开展黄土残塬小流域生态恢复的有效工程措施,且水平阶侧柏林地提升效果要优于水平阶刺槐林地。图3表3参37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武晓莉 吕相海 李国会 张友焱 党宏忠 周泽福
在晋西黄土区,研究了荒草地、锦鸡儿灌木林地和刺槐乔木林地3种典型植被不同土层的土壤密度、含水量、贮水能力和入渗性能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显示:3种植被类型都能有效减小表层(0 20 cm)土壤密度;3种植被类型表层(0 20 cm)的土壤滞留贮水量较大,锦鸡儿林地(198.80 t·m-3)>刺槐林地(166.10 t·m-3)>荒草地(87.37 t·m-3),20 40 cm土层的土壤滞留贮水量也是锦鸡儿林地(127.30 t·m-3)>刺槐林地(55.60 t·m-3)>荒草地(47.30 t·m-3),表明在3种植被类型中,锦鸡儿林地对晋西黄土丘陵区土壤水分的涵养作用最强;锦鸡儿林地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毕华兴 李笑吟 刘鑫 李俊 郭孟霞
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存在着一定的随机性和结构性特征,而对不同尺度土壤水分空间变异规律的研究是土壤水分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该文通过2004—2005年对山西吉县蔡家川小流域不同取样尺度(20 m×20 m、2 m×2 m)391个样点土壤水分的测定(TDR土壤水分测定法),使用地统计学方法进行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分析,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为基础,以变异函数为主要工具,以克立格法为基本方法进行土壤水分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水分的理论变异模型为球状模型,20 m×20 m网格取样变程为494.16 m,2 m×2 m网格取样变程为27.4 m,试验区土壤水分的变异属于中等程度的变异;通过克立格插值...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黄靖涵 毕华兴 赵丹阳 王宁 刘泽晖 张荣
【目的】探究晋西黄土区人工林恢复过程中0~5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垂直特征,为改善人工林土壤水环境,实现林水平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5种典型人工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刺槐-侧柏、刺槐-油松)为研究对象,通过土钻烘干法测定0~5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析人工林土壤含水量的垂直特征。【结果】研究区典型人工林平均土壤含水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侧柏、刺槐-侧柏、油松、刺槐-油松、刺槐,5种人工林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P<0.05),降水量及土壤质地是影响人工林土壤含水量的主要因素;在垂直方向上,人工林土壤含水量变异程度均为中等变异,变异系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约在360 cm土层形成稳定变化,人工植被主要影响0~360 cm土层内的土壤水,5种人工林中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变异程度最大,侧柏林地土壤水分最为稳定;采用有序聚类法将人工林土壤水分垂直层次划分为交换层、利用层、调节层和稳定层,不同林分间层次划分深度存在一定差异。【结论】研究区人工林可导致土壤含水量一定程度的减少,刺槐、油松、刺槐-油松林会加剧对深层土壤水分的消耗,其中刺槐林对深层土壤水分的消耗最为明显,建议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时,适当减少刺槐林面积,提高侧柏栽植比例。对现存土壤含水量较低的刺槐林,通过间伐降低林分密度,或将其改造为混交林,以期改善土壤水环境,实现林水平衡。图5表2参28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忠 李剑 袁志发 胡小宁 曹扬 王迪海
2004,2005年4—10月,在位于黄土高原半湿润水分生态区的陕西省长武县,采用中子仪对刺槐人工林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进行监测,运用隔室模型和2004年的实测数据建立降水在土壤中的入渗平衡模型:WC=a(e-kh-1)+c(1-e-k1h)+f,其中a>0,c>0,f>0,k1>k>0,k1和k分别为土壤入渗水的吸附速率和衰减速度。k,k1在特定取值条件下,模型可表达黄土高原刺槐林下不同的土壤水分生态环境。采用2005年5月实测数据对模型的拟合验证结果表明:拟合优度R2符合统计学要求,能很好地反映刺槐人工林地土壤水分垂直变化特征。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刺槐 土壤水分 模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云明 刘国彬 杨勤科
为提高黄土高原人工植被建设成效,依据天然植被呈地带性分布的规律,对比分析不同地带人工林与天然植被对土壤水分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植被地带的人工林下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分亏缺和干化层现象,其严重程度为森林带<森林草原带<典型草原带。森林带的水分条件可满足林木成材对水分的需求,林木采伐后土壤水分可得到很好恢复;森林草原带可满足10龄以下林木生长对水分需求,10龄以上林分的水分亏缺严重,林木采伐后土壤水分恢复进程缓慢;典型草原带不能满足人工林生长对水分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与地带性水分条件相适应的人工林草植被建设模式。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地带性特征 对比分析 人工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延平 韩明玉 张林森 毛晨鹏 雷玉山
采用定点监测法,对陕西省不同区域、生长年限、立地类型以及乔矮化果园的土壤水分分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陕西苹果园由南向北土壤贮水量逐渐降低,土壤水分亏缺加重;在干旱季节,北部丘陵沟壑区果园土壤水分亏缺度高达18.5%~47.5%,黄土残塬区为7.8%~20.3%,关中平原仅有1.2%~6.3%;在生长季内,随土壤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变异程度减弱;北部丘陵沟壑区的变化主要发生在2.2m以上土层内,CV值达12.67%~35.32%;黄土残塬区主要在1.8m以上土层内,CV值11.72%~24.54%;关中平原主要在1.2m以上土层内,CV值13.63%~20.76%;同一区域的果园土壤剖面贮水...
关键词:
陕西黄土高原 苹果园 土壤水分 土壤干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笑吟 毕华兴 张志 刘鑫 纳磊
为分析黄土区坡面尺度地形因子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该文选择山西省吉县蔡家川小流域典型梁峁坡面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研究区域坡向、坡度、坡位3个地形因子分布图,并与研究区土壤水分的克立格(Kriging)插值图叠加.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在0~30cm土层,地形因子对土壤水分影响的次序依次为坡向>坡位>坡度;在30~60cm土层,其影响强弱顺序依次为坡度>坡位>坡向.对主成分地形因子(坡向、坡度)的单因素分析得出:自土壤水分最高区域(坡向N337.50°)以顺时针方向,土壤水分呈现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至最低(坡向N202.50°(0~30cm土层)、N191.25°(30~60cm...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康宁
应用森林水文学、土壤物理学和土壤水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林地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以模拟林地土壤剖面水分变化、林地土壤的入渗、径流和水分再分布过程。模型是在IBM386上建成的。土壤水分特征参数的测定采用了双环入渗器配以多层张力计的野外实地土壤水分再分布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