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03)
2023(7895)
2022(6592)
2021(5962)
2020(4523)
2019(10299)
2018(9997)
2017(18686)
2016(10195)
2015(11419)
2014(11749)
2013(11953)
2012(11781)
2011(11073)
2010(11633)
2009(10961)
2008(10791)
2007(10173)
2006(9638)
2005(8977)
作者
(32623)
(27419)
(27078)
(25574)
(17223)
(13123)
(12123)
(10512)
(10462)
(10018)
(9503)
(9173)
(8855)
(8779)
(8527)
(8272)
(7869)
(7825)
(7822)
(7793)
(7119)
(6790)
(6656)
(6370)
(6279)
(6122)
(6081)
(6066)
(5752)
(5557)
学科
(51854)
经济(51792)
(29264)
(29103)
管理(23658)
地方(20060)
中国(19701)
农业(19696)
(16441)
企业(16441)
业经(15577)
(12763)
(11821)
(10665)
银行(10653)
方法(10615)
(10458)
(10402)
(10266)
金融(10266)
地方经济(10087)
发展(9864)
(9837)
(9823)
农业经济(9135)
数学(8655)
数学方法(8503)
环境(8095)
(8028)
贸易(8014)
机构
学院(157030)
大学(151835)
(64753)
经济(63030)
研究(62268)
管理(53785)
中国(49830)
理学(43559)
理学院(42945)
管理学(42181)
管理学院(41881)
科学(37324)
(34916)
(34580)
(33114)
(31058)
研究所(29217)
中心(28586)
(27591)
农业(25396)
(24523)
师范(24338)
业大(23509)
(23471)
北京(23284)
(22737)
财经(22391)
(21837)
(19899)
科学院(19457)
基金
项目(92537)
研究(72078)
科学(71879)
基金(63169)
(54536)
国家(53918)
社会(45545)
科学基金(44704)
社会科(42729)
社会科学(42718)
(38790)
基金项目(32779)
(31650)
教育(31172)
编号(31084)
(27461)
成果(26708)
自然(25448)
资助(25124)
自然科(24756)
自然科学(24753)
自然科学基金(24232)
课题(22986)
发展(22547)
(22143)
重点(21175)
(19435)
(18615)
(18602)
(18558)
期刊
(93914)
经济(93914)
研究(54113)
中国(43304)
(39776)
农业(26189)
科学(23752)
学报(23580)
(22229)
金融(22229)
(22084)
教育(21131)
管理(20313)
业经(19680)
大学(18217)
学学(16948)
技术(13388)
经济研究(12770)
问题(12640)
农业经济(10946)
财经(10853)
(10813)
农村(10294)
(10294)
(9437)
资源(9042)
经济问题(8840)
(8567)
世界(8436)
(8246)
共检索到2739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郑四渭  温霜君  韩国康  任玲华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蔡雪雄  杨建州  
以福建为例分析和归纳了乡村社会林业的发展现状及乡村社会林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政府及各级地方行政部门应当以积极、稳妥的方式启动和推进这一过程,并提出发展乡村社会林业应坚持的指导原则,建立乡村社会林业发展的生态经济政策体系和产业政策体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龙花楼  
土地利用转型这一研究方向引入中国后,结合中国社会经济特点的相关研究篷勃开展。土地利用形态是土地利用转型研究的核心内容,在社会经济变化和革新的影响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土地利用形态的概念内涵被不断拓展。本文在分析土地利用形态概念内涵的发展演变基础上,提出将其分为显性形态与隐性形态两种形式,并以此诠释了土地利用转型的概念模式,进而探讨了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转型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指出:耕地和农村宅基地这两种地类乃乡村发展与土地利用转型之重要源头。随后探讨了乡村转型发展与耕地和农村宅基地利用转型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最后提出未来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转型发展的研究方向,涉及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转型发展的格局与地域类型、互馈作用机理与动力机制、资源与环境效应、优化调控模式和途径等方面。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凤太  苏维词  
本文首先阐述了三峡库区岩溶山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分析了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水土流失严重、中低产田面积大,人地矛盾突出,农业面源污染、水污染大,旱涝灾害频繁,植被严重破坏、森林生态功能低下等问题,进而提出了节水型、经济林型、草场改良为主畜牧业型、生态观光农业型、庭院型、小流域治理型六大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及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端波  陈菓  
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是一种集乡村旅游与民族旅游于一体的旅游形式,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由于西部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必须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经济—环境的良性循环。西部民族地区相对于东部而言,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差距,而且有社会发展的差距、人类发展的差距。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应与西部民族的发展相结合,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陆  徐刚  夏文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袁新国  王兴平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是一个长期过程,全国各地正结合自身特点通过示范点探索乡村振兴的路径,少部分先发地区的乡村逐步出现了乡村群的雏形,学界仍缺乏对乡村群的理论研究。文章分析了乡村群的主要特征,从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和实践导向等方面提出了乡村群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探索乡村联动发展之路,核心在于乡村群内功能求同存异、错位发展,产业上相互协调、联动发展,空间上系统串联、融合发展,生态上保护维育、品质发展,服务上错位配给、共享发展和治理上价值认同、共治发展,从而体现乡村群在引领乡村功能完善、产业分工、空间优化、生态保护、服务多元和社会治理方面的优越性。最后以锡山区环南青荡乡村群为例,阐述了环南青荡乡村群联动发展的具体策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裕民  
湖南南岭山区地处湖南南部,南岭北侧,1986年土地总面积 39462km~2,人口809.64万,分别占湖南省的18.63%和14.21%,是全省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本文拟就湖南南岭山区资源开发中有关城镇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作初步探讨。一、城镇现状特点湖南南岭山区共3市67镇,市镇总人口235.21万,其中郴州市、永州市、冷水滩市合计人口108.92万,占市镇总人口 46.3%。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楼涛  韦新良  林相剑  唐美琴  叶祝慧  
在乡村森林资源利用中 ,正确处理好保护森林资源与获得经济收益之间的关系是一大难题。森林资源利用方式的创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临安市白沙村以非木质资源和生态旅游为主进行森林资源利用方式创新的实践 ,使乡村经济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 ,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这种创新的关键在于对森林资源实行了辩证利用 ,在经营中以原有的森林副产品作为主产品加以利用 ,缩短了森林经营利用周期 ,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森林资源及其生态环境 ,并有效地解决了森林经营的外部性问题 ,从而达到了森林资源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之间的协调发挥。表 3参 7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锋  陈冬梅  
小城镇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发展乡村旅游则是推动小城镇建设的重要途经。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之一的孝昌县小悟乡应抓住"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之机,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与小城镇建设互动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义勋  
贫困山区因地制宜地发展乡镇企业是尽快解决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必由之路。最近,我们围绕乡镇企业的经济效益问题,对和顺县近十年来乡镇企业发展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全县乡镇企业到1993年底总产值完成2.41亿元,比上年增长38.8%;总收入完成1.67亿元,比上年增长48.2%;总利润完成860万元,比上年增长74.1%;上交税金639万元,比上年增长22.6%。但是,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才缺乏,资金不足,虽然有丰富的地下资源,如煤炭、生铁、木材、化工、建筑原材料等,但大部分乡镇企业经济效益不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关晓儇  董沁媛  
农牧区乡村旅游依托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富有吸引力的旅游形象以及不断增长的旅游市场,促进了当地牧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牧区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最终实现农牧民增收的有效手段,为旅游扶贫的实践探索提供一条新的路径。基于农牧区乡村旅游扶贫的优势条件,农牧区开始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资金投入数量、制度品牌建设等,其中仍然存在资金、设施、人员等方面问题,迫切需要拓展乡村旅游发展资金渠道、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旅游专业化人员引进和培养,从而更快地实现农牧区乡村旅游扶贫的跨越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关晓儇  董沁媛  
农牧区乡村旅游依托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富有吸引力的旅游形象以及不断增长的旅游市场,促进了当地牧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牧区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最终实现农牧民增收的有效手段,为旅游扶贫的实践探索提供一条新的路径。基于农牧区乡村旅游扶贫的优势条件,农牧区开始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资金投入数量、制度品牌建设等,其中仍然存在资金、设施、人员等方面问题,迫切需要拓展乡村旅游发展资金渠道、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旅游专业化人员引进和培养,从而更快地实现农牧区乡村旅游扶贫的跨越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