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03)
2023(12034)
2022(10128)
2021(9459)
2020(7846)
2019(17940)
2018(17609)
2017(34007)
2016(18773)
2015(20332)
2014(19894)
2013(20015)
2012(18740)
2011(16856)
2010(16536)
2009(15136)
2008(14959)
2007(13443)
2006(12003)
2005(10505)
作者
(55681)
(47299)
(46576)
(44390)
(29870)
(23123)
(20949)
(18299)
(18153)
(16718)
(16377)
(15920)
(15317)
(14752)
(14650)
(14385)
(14263)
(13715)
(13503)
(13395)
(11979)
(11621)
(11475)
(10997)
(10658)
(10505)
(10422)
(10346)
(9620)
(9506)
学科
(80498)
经济(80419)
(56562)
(48032)
管理(46413)
(34050)
企业(34050)
农业(31946)
方法(29654)
数学(26745)
数学方法(26534)
地方(21938)
业经(20722)
(20420)
中国(19078)
(16812)
(15891)
(13924)
贸易(13918)
(13372)
技术(12429)
收入(12237)
(11858)
银行(11814)
(11714)
(11614)
环境(11535)
(11239)
(11018)
金融(11016)
机构
学院(261201)
大学(256451)
(108019)
经济(105891)
管理(98339)
研究(92334)
理学(85493)
理学院(84464)
管理学(82995)
管理学院(82530)
(73012)
中国(70321)
科学(60558)
农业(56522)
(53755)
业大(51530)
(48424)
(46906)
研究所(44359)
(44200)
中心(44026)
财经(37137)
(36430)
农业大学(35654)
(33931)
(33639)
师范(33170)
(32524)
(32273)
北京(32244)
基金
项目(184069)
科学(143450)
基金(133584)
研究(128641)
(119749)
国家(118643)
科学基金(99970)
社会(83170)
社会科(78398)
社会科学(78369)
(75437)
基金项目(72423)
自然(66041)
自然科(64474)
自然科学(64450)
自然科学基金(63298)
(61528)
教育(55722)
资助(52693)
编号(50684)
重点(41356)
(41192)
(39780)
(39401)
成果(38902)
(38208)
科研(35820)
创新(35795)
计划(35538)
(34674)
期刊
(125927)
经济(125927)
(74433)
研究(71260)
中国(53335)
学报(51016)
农业(49964)
科学(44449)
大学(37759)
学学(36425)
(34641)
管理(30493)
业经(28370)
(27891)
金融(27891)
(24569)
教育(18850)
问题(18653)
技术(18600)
财经(17733)
经济研究(17395)
(16128)
资源(15165)
业大(15137)
(15133)
农村(15003)
(15003)
农业经济(14366)
科技(13354)
世界(13272)
共检索到3898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吉登艳  石晓平  仇童伟  马贤磊  
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的林地产权制度能否激励农户经营林地并获取可持续的经营性收入是衡量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方面。本文利用2015年江西省遂川县与丰城市的598户农户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新一轮林改后林地产权对农户的林业经营性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产权完整性和安全性对农户林地投资行为或林地流转行为可能存在方向相反的影响,导致林地产权对林业经营效率及经营收入的综合影响方向并不确定。经验结果表明,在新一轮林改背景下,农户感知的征地风险越弱,其林业的经营性收入越高;权属完整性方面,提高抵押权完整性认知有助于提高农户的林业经营性收入,由于相关配套体系的不完善,农户的抛荒权和使用权完整性认知的提高不利于...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吉登艳  马贤磊  石晓平  
利用江西省遂川县和丰城市的农户调研数据,本文运用Double hurdle模型检验新一轮林改后林地产权完整性与安全性对林地投资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农户对林地产权完整性和安全性的感知是影响农户林地投资的重要因素,农户在预期未来更不可能被征收或调整的地块上投入资本的可能性更大,在预期将来不可能被调整的地块上投入劳动力的可能性和水平更高;农户感知完整的林地使用权能够促进农户投入资本与劳动力,但是完整的林地流转权会降低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可能性和投入水平。本文建议减少林地调整和不必要的林地征收,减少村集体对农户林地合法使用权的限制,同时保障明晰和稳定林地产权政策的执行效果,关注农户微观主体对产权的主观认...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扬  李桦  薛彩霞  
林业管护是提高集体林生产力和蓄积量的关键。本文利用南方集体林区浙江、江西两省766份农户调研数据,分别运用负二项模型和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地产权安全对农户林业管护次数、管护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事实产权安全对农户林业管护次数和管护强度的激励作用并不明显,而感知产权安全则可以显著提高农户管护次数和管护强度;交互作用分析发现,事实产权安全程度的提高明显强化了感知产权安全对农户管护次数和管护强度的正向激励,且与没有林权证和部分林地有林权证的农户相比,对于所有林地都有林权证的农户,其较高的感知产权安全会显著提高林业管护次数和管护强度。因此,为调动林区农户林业管护积极性,应继续深化集体林权改革,完善确权颁证工作,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关注农户产权安全主观评价,着力提高林地产权安全性。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再昱  余玉荣  曹建华  
应用SPSS软件和二元Logit模型来揭示集体林权改革后农户林地转出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集体林权改革后农户林地转出意愿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农户经营目标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影响最大,同时,受户主的主要职业、家庭的收入来源与人均山地面积、农户的人际关系和所处地理环境、对政府政策的认知以及对经营风险的判断等的显著影响。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高雪萍  廖文梅  
在当前林地流转推进林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国家政策激励下,尊重农户自身意愿并借助市场力量不断实现林地经营规模的逐渐集中,已成为决策部门顶层设计的基本共识。文章以江西省为样本调研区,从家庭林地收入这一微观视角实现家庭劳动禀赋和林地禀赋的最优化利用,利用二次函数拟合农户林地适度规模尺度为37.375hm2,按目前户均2.137hm2的林地经营面积计算,即使保持现有林地生产力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林地经营规模还需要提高近17倍。林地适度经营规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还会受林地生产力提高影响而进一步变化,这一研究结论对于中国林地经营的宏观决策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孔凡斌  廖文梅  
本文以江西省集体林区的农户问卷调查为基础,从家庭收入结构差异化的角度分析了农户林地流转行为。Logistic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户主性别、农户家庭劳动力数量和收入水平等家庭结构特征因素对农户林地转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户主文化程度、农户对林业经营风险的态度及家庭收入结构因素对农户林地转入有显著影响。户主为男性、家庭劳动力数量多的农户趋向于转出林地,户主文化程度高、认为林业经营风险低的农户趋向于转入林地。家庭收入以非农林收入为主的农户,其林地转出量高于其他收入结构的农户,而其林地转入量却低于其他收入结构的农户。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钱文荣  郑黎义  
本文使用近期的农户调研数据考察了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分析表明,这种影响必须从劳动力流失的消极作用和汇款的补偿作用两个方面解释。农户家庭经营收入从总值上看会因成员外出务工而减少,但这主要是源于非农生产收入的下降,农业收入并未受到明显的消极影响;而如果外出者是家庭的户主,农户的家庭经营就会萎缩得更为明显,甚至是农业生产也受到了威胁。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秦国伟  罗龙兵  芦洁  卫夏青  
首先指出中国林业保险在林权改革深入推进背景下的发展现状,并以江西省宜春市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实证分析和Logistic模型回归法分析了农户参与森林保险的影响因素;然后,分析了影响林农参与森林保险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促进"林业保险制度"建立与完善应采取的措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谢芳婷  朱述斌  康小兰  杜娟  刘小进  
【目的】试图回答集体林地不同经营模式对农户林地资金投入和劳动力投入的影响,以促进森林资源增长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方法】基于江西省集体林区10个样本县50个样本村500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计量模型分析联户经营、股份合作经营对农户林地资金投入和劳动力投入的影响。【结果】联户经营对农户是否参与资金投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影响系数为1.013,且联户经营对农户资金投入规模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资金总投入和单位面积投入的影响系数分别为4.174和1.909;股份合作经营对农户劳动力投入规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劳动力总投入和单位面积投入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521和0.180;股份合作经营对采伐政策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联户经营和股份合作经营能够减轻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对劳动力投入的限制;农户家庭人力资本、林地状况、经济能力等禀赋对农户林地经营投入也具有不同程度影响。【结论】联户经营和股份合作经营能够促进农户林地经营投入,但目前发展程度较低,对林地资金投入和劳动力投入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为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应引导联户经营和股份合作经营的规范化、程序化,尤其在交通偏远的地区,倡导联户经营和股份合作经营,发挥其成员多、信息广等优势;同时,加强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和林区基础设施改善,增强农户营林积极性。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韩育霞  李桦  杨扬  董理  
文章基于浙江、江西两省农户调研数据,运用Logit模型实证检验了不同商品林经营类型农户林业社会化服务可得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商品林经营农户林业社会化服务的可得性普遍较低;在不同商品林经营类型农户中,各项林业社会化服务的可得性均受到是否是合作社社员、是否有林业补贴、林地规模、林地管护次数和林区道路质量的显著正向影响;而经营经济林为主和经营用材林为主的农户还受到非农收入占比、林地到家距离和村庄到加工厂的距离的显著负向影响;此外户主文化程度、是否是党员、家庭社会关系对农户接受林业社会化服务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为调动集体林区农户营林积极性,应继续完善林权改革配套服务措施,提高服务可得性和实用性,并有效发挥林业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加强林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建立和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造稳定的发展环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曹慧  秦富  
本文利用江西省遂川县138个农户12年多投入—多产出变量的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计算了样本农户的技术效率,并分析了技术效率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遂川县县城对乡村经济的辐射力度不大;农户家庭规模与户主的务农经验对家庭生产的技术效率影响显著;农户从事非农产业虽然会增加收入,但会影响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贫困农户的农业生产是有效率的;农地过于细碎及林业税费的增加会对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道胜  鹿永华  刘腾飞  
文章以江西省遂川县和铜鼓县为研究区域,实地调研数据反映了林改以来农户家庭生产和生活的变化。采用计量模型,探索江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剖析影响农户收入的关键因素,为提高农户生活水平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同时也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现实依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道胜  鹿永华  刘腾飞  
文章以江西省遂川县和铜鼓县为研究区域,实地调研数据反映了林改以来农户家庭生产和生活的变化。采用计量模型,探索江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剖析影响农户收入的关键因素,为提高农户生活水平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同时也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现实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成军  费喜敏  徐秀英  
论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户间林地要素流转的作用机制,并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和22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如下主要结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农户林地流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农户的林地流入具有限制作用,但是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的前提下,这种作用并不显著;同时也发现我国当前的林业生产存在一定程度的规模经济;林地仍然承担部分农户的生计保障功能。这将对林区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谢贤鑫  田云  陈美球  袁东波  廖小斌  姚冬莲  
[目的]为清晰识别影响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主要因素,以期为加强耕地生态保护、保障农作物质量安全、提升农户耕种收益、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江西省11市47县(区)1 488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在分析农户生态耕种特征基础上,运用二元Logistic和Probit模型对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影响因素开展实证研究。[结果]农户生态耕种10种具体行为的采纳情况差异明显,其中施用有机肥采纳程度最高,生态农业模式采纳程度最低。农户采纳生态耕种整体水平不高,但仍具备进一步推广的潜力。家庭劳动力比重、生态耕种成本认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法律法规认知、生态耕种收益认知、生计分化和生态环境认知等解释变量是影响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主要内部因素,政府补贴、农田基础设施、生产交流程度、耕地质量变化和生态耕种信息获取难度等则是主要的外部影响因素。[结论]政府及基层管理部门应在推动农户非农就业生计、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生态耕种宣传与推广、完善政策扶持与管控机制等方面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