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96)
- 2023(13226)
- 2022(11217)
- 2021(10757)
- 2020(9040)
- 2019(21070)
- 2018(20508)
- 2017(38033)
- 2016(20304)
- 2015(22965)
- 2014(23010)
- 2013(22043)
- 2012(20129)
- 2011(17767)
- 2010(17354)
- 2009(15728)
- 2008(14912)
- 2007(12877)
- 2006(10935)
- 2005(9075)
- 学科
- 济(78568)
- 经济(78489)
- 管理(57027)
- 业(51354)
- 企(42092)
- 企业(42092)
- 方法(35519)
- 数学(31208)
- 数学方法(30743)
- 农(23768)
- 中国(22063)
- 财(20747)
- 地方(20322)
- 业经(18181)
- 学(16586)
- 农业(15774)
- 制(15380)
- 技术(12745)
- 理论(12701)
- 和(12520)
- 务(12259)
- 贸(12207)
- 财务(12199)
- 贸易(12199)
- 财务管理(12168)
- 环境(12122)
- 易(11817)
- 体(11735)
- 融(11478)
- 企业财务(11476)
- 机构
- 学院(265410)
- 大学(264766)
- 管理(105974)
- 济(104600)
- 经济(102272)
- 理学(91284)
- 理学院(90301)
- 研究(90044)
- 管理学(88587)
- 管理学院(88085)
- 中国(68347)
- 科学(56205)
- 京(56100)
- 财(48307)
- 农(46488)
- 中心(44731)
- 所(43601)
- 业大(42426)
- 江(41315)
- 研究所(39923)
- 财经(37610)
- 范(36300)
- 师范(35910)
- 农业(35714)
- 北京(34434)
- 经(34393)
- 院(34281)
- 州(32217)
- 省(31171)
- 经济学(30812)
- 基金
- 项目(192280)
- 科学(151773)
- 研究(141831)
- 基金(138186)
- 家(121337)
- 国家(120332)
- 科学基金(103712)
- 社会(88994)
- 社会科(84133)
- 社会科学(84108)
- 省(78451)
- 基金项目(73698)
- 自然(67406)
- 自然科(65865)
- 自然科学(65845)
- 教育(65820)
- 自然科学基金(64608)
- 划(64583)
- 编号(57810)
- 资助(55152)
- 成果(46092)
- 重点(43933)
- 部(41888)
- 发(41393)
- 创(40523)
- 课题(40464)
- 创新(37845)
- 科研(37443)
- 国家社会(36690)
- 教育部(35978)
- 期刊
- 济(113308)
- 经济(113308)
- 研究(75506)
- 中国(58811)
- 学报(43693)
- 农(41202)
- 科学(39444)
- 财(38836)
- 管理(37884)
- 教育(34165)
- 大学(34002)
- 学学(31620)
- 农业(27993)
- 技术(26436)
- 融(22599)
- 金融(22599)
- 业经(20531)
- 财经(17696)
- 经济研究(17355)
- 图书(16689)
- 业(15362)
- 经(15290)
- 问题(14915)
- 科技(13825)
- 资源(13355)
- 版(13203)
- 统计(13143)
- 技术经济(12456)
- 理论(12360)
- 策(12275)
共检索到4016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廖灵芝 王见
基于2012年云南省10个样本县499户农户样本数据,从林区建设的视角分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绩效;从山林纠纷调处、基层林业队伍建设、林业服务体系三个方面,用客观数据描述性分析来评价集体林权制度安排的客观绩效,并提出促进林区和谐稳定建设的对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见 任秀峰 夏凡 庞婧
新一轮集体林产权改革是否会导致农户过量采伐林木从而抑制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增长一直存在争论。以改革所形成的产权强度为切入点分析认为,改革使得集体商品林的产权强度高于集体公益林。基于云南省2005年和2015年的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和农户调查数据,以森林资源的郁闭度和蓄积量作为森林资源增长的数量和质量指标,以分林到户的集体公益林作为对照控制组,以分林到户的集体商品林作为实验组,采用DID模型实证检验产权强度差异对森林资源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套改革提高了农户持有的商品林地的产权强度,产权强度的提升又通过激励农户的经营行为,提高了林地的郁闭度和蓄积量,促进了森林资源增长;农户持有的集体商品林没有出现过量采伐。
关键词:
集体林 产权强度 资源增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见 任秀峰 夏凡 庞婧
新一轮集体林产权改革是否会导致农户过量采伐林木从而抑制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增长一直存在争论。以改革所形成的产权强度为切入点分析认为,改革使得集体商品林的产权强度高于集体公益林。基于云南省2005年和2015年的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和农户调查数据,以森林资源的郁闭度和蓄积量作为森林资源增长的数量和质量指标,以分林到户的集体公益林作为对照控制组,以分林到户的集体商品林作为实验组,采用DID模型实证检验产权强度差异对森林资源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套改革提高了农户持有的商品林地的产权强度,产权强度的提升又通过激励农户的经营行为,提高了林地的郁闭度和蓄积量,促进了森林资源增长;农户持有的集体商品林没有出现过量采伐。
关键词:
集体林 产权强度 资源增长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静 支玲 王见
在梳理学者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的基础上,文章首先构建了林农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用层次分析法对云南省63家林农专业合作社调查数据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合作社在融资能力、盈利能力、带动能力方面有待提升,迫切需要提升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林业 林农专业合作社 绩效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海兰 刘德钦 谢彦明
在对云南省10个县的集体林权配套制度改革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首先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云南省集体林权改革前后配套制度改革的绩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权流转机构不断完善、森林保险规模不断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规模不断壮大、森林资产评估工作稳步推进、林业合作经济组织数量有所增加;然后针对调查分析发现的配套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集体林权配套制度改革的创新路径。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谦 赵文博 支玲
按照系统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在建立西部集体林区民生问题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以云南省玉龙县为例,通过层次分析法和距离函数模型评价法对玉龙县天保二期民生影响效果进行评价,得出玉龙县天保二期民生改善综合距离值较低,民生改善程度较高,但各单项指标的距离值存在差异,社会保障的改善程度最高,而收入的改善程度最低。
关键词:
天保二期工程 民生 评价 玉龙县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耿言虎
1949年以来我国农村的发展与现代性因素的扩张密切相关。传统与现代"断裂"是生态危机重要的分析视角。本文通过对云南省M县的田野调查,阐释生态危机产生的社会机制。研究表明,"中心化"的现代资源管理制度代替地方依靠传统社会规范和信仰禁忌的社区自主管理制度、以追求产量为目标的汉区农耕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先后取代地方传统的农耕方式和地方知识、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产业通过"自然资本化"逻辑取代传统生存导向型农业是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需要对现代性和断裂予以深刻反思。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鸭桥 张伏全 李维锦 胡晶
通过对云南省4个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进行案例研究,结合全省保护区权属统计资料的分析,发现在保护区的建设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集体林被划入保护区的现象。随着党和政府更加强调执政为民的思想以及《物权法》的实施,这一问题将成为潜在的社会矛盾根源之一。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应该是按照"环境价值、需求刚性和社会支付能力"的原则,重新检视保护区的规模和范围,如果确需包括部分集体林,应该坚持通过生态效益购买的制度安排,实现林权主体经营公益林和商品林的无差别待遇。
关键词:
保护区 权属 生态效益购买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子飞 张体伟 支玲
以林农对林权主体改革的满意度为切入点,以云南省林改农户为调查对象,选取个人特征、家庭状况、林业经营情况3个方面11个变量,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分析了对农户集体林权主体改革5个维度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是否参与林改对各林改满意维度都有显著影响,人均林地面积比重、涉林收入比重、经济林占林地面积比重、生活水平、民族、性别等对各林改满意维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提出提升林农参与度和林农文化程度、充分发挥村干部作用、深化配套改革等进一步提高农户主体改革满意度的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支玲 夏彩贵 刘燕 龙勤 郑科 杨芳
文章在构建西部天保工程区集体公益林管护保障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对综合评价模型中的距离函数模型及指标量化方法进行分析。结合西部天保工程区集体公益林管护保障能力评价特点,构建和确定各层次判断矩阵及各指标权重。同时依据综合距离值的计算方法,说明判断集体公益林管护保障能力高低的标准。以云南省鹤庆县、贵州省织金县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集体公益林管护保障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集体公益林管护保障能力处于一般水平,其中,鹤庆县管护资金保障能力、织金县管护队伍保障能力对综合保障能力的贡献最大,管护条件保障能力对综合保障能力的贡献最弱。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案例县集体公益林管护保障能力建设的建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见 何娴昕 夏凡
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改变了农户的产权结构及其实现程度,产权实现程度的变化会促使农户改变要素配置结构,进而带来林业收入的变化。利用2009—2018年"云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跟踪监测"项目对10县500户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集体林地使用权实现程度的提高会使农户减少对林业生产经营的劳动和资本投入,进而导致林业收入降低,反映出当前林业生产的比较收益较低;集体林收益权实现程度的提高会促进农户林业收入的增长,但这种促进效应更多地直接源于减税降费及生态补偿,并非由要素投入的增加引起;集体林处置权实现程度的提高则会促使农户增加对林业生产经营的劳动和资本投入,进而有利于林业收入的增长。因此,单纯的林地"三权"分置并不一定能带来林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农户林业收入的增长,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扶持等提高林业生产的比较收益,才能使更多要素流向林业生产;要重视林业发展的生态效应,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引导农户将更多要素持续投入林业生产经营;要进一步增强农户的集体林处置权,适当放松生态管制,建立和完善林业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激发农户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在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有效增加农户林业收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鸭桥
全国上下正在兴起的新一轮的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是在党和政府让利于民、不与民争利(大幅度减免农业税,《物权法》的颁布)的政策背景下,为了盘活集体林资源,提高农民的营林积极性而展开的。从云南省集体林林权改革的试点情况看,进一步的林权改革思路应为:一是当前急需理解产权的含义,保障权属的排它性,而不是简单地分山到户;二是长期固定农民的林地所有权,放开林地经营权的流转市场;三是取消林副产品税费以及限制林副产品经营的政策规定(如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等),通过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购买制度,实现森林资源的外部效益。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廖灵芝 支玲
林地确权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首要任务,它是集体林改深入推进的前提。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利用云南省林改前、2009年、2010年的调研数据,从林农的角度探讨林地确权对林农林业收入、林业生产投资、配套政策需求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反映云南省林改的成效。并从发展林下经济、引导林业投资、完善配套政策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促进林改工作稳步推进,将林改价值深化和延伸。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何文剑 张红霄 汪海燕
本文基于南方集体林区7个重点林业县(市)林改政策、21个村415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包括林地(林木)拥有权、林木采伐权、林木抵押权与林木收益权在内的林权结构对农户林木采伐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林改后农户林权状况仍然存在较多问题,林地经营规模不大,采伐指标获取依旧困难,林权抵押和林业补贴存在较高的门槛。在林权结构中,林地(林木)拥有权、林木采伐权是刺激农户做出采伐行为的两大制度变量,而林木收益权的影响并不稳健,林木抵押权不能刺激农户做出采伐行为。本文同时发现,农户对山林依赖度越大,越会强化产权因素对其林木采伐行为的影响。因此,要提高农户经营山林的积极性、增加原木供给量,需要进一步...
关键词:
林权改革 林权结构 权利量化 林木采伐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智勇
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契机下,西部地区有可能利用城镇化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但在县级层面上,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和方式如何?本文以云南省为例,探讨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城镇化。文章使用了更加准确的县域城镇化指标,并划分了都市区域,构建半对数模型分析框架,基于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回归来加以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呈现倒U型和多阶段关系,在达到70.84%的城镇化水平之前,城镇化对经济增长起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云南省的工业化滞后于城镇化,从而使城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