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39)
- 2023(10610)
- 2022(9516)
- 2021(9027)
- 2020(7566)
- 2019(17793)
- 2018(17870)
- 2017(34405)
- 2016(18799)
- 2015(21334)
- 2014(21477)
- 2013(21212)
- 2012(19457)
- 2011(17753)
- 2010(17556)
- 2009(16027)
- 2008(15678)
- 2007(13687)
- 2006(11982)
- 2005(10828)
- 学科
- 济(73702)
- 经济(73577)
- 管理(54427)
- 业(50278)
- 企(43383)
- 企业(43383)
- 方法(34679)
- 数学(29024)
- 数学方法(28639)
- 学(19075)
- 中国(18904)
- 农(18715)
- 财(18655)
- 业经(16662)
- 理论(14825)
- 制(14671)
- 地方(14142)
- 贸(12964)
- 贸易(12958)
- 和(12914)
- 易(12561)
- 农业(12271)
- 务(11511)
- 财务(11447)
- 财务管理(11426)
- 技术(11300)
- 环境(11227)
- 银(11145)
- 教育(11140)
- 银行(11108)
- 机构
- 大学(272474)
- 学院(267405)
- 管理(107584)
- 济(102518)
- 经济(100125)
- 理学(93518)
- 理学院(92458)
- 管理学(90835)
- 管理学院(90356)
- 研究(88942)
- 中国(64982)
- 京(58832)
- 科学(56474)
- 财(48437)
- 所(44774)
- 农(41709)
- 研究所(40859)
- 业大(40467)
- 中心(39499)
- 财经(38686)
- 江(37921)
- 北京(37516)
- 范(36528)
- 师范(36220)
- 经(35072)
- 农业(32563)
- 院(32317)
- 州(31082)
- 经济学(30276)
- 师范大学(29611)
- 基金
- 项目(183834)
- 科学(143667)
- 研究(134729)
- 基金(132804)
- 家(115648)
- 国家(114682)
- 科学基金(98163)
- 社会(82953)
- 社会科(78338)
- 社会科学(78320)
- 基金项目(71162)
- 省(71106)
- 自然(64728)
- 自然科(63132)
- 自然科学(63120)
- 自然科学基金(61975)
- 教育(61623)
- 划(60419)
- 编号(55483)
- 资助(54581)
- 成果(45856)
- 重点(40830)
- 部(40268)
- 发(38180)
- 创(38021)
- 课题(37933)
- 创新(35356)
- 科研(35204)
- 教育部(34569)
- 项目编号(34526)
- 期刊
- 济(113874)
- 经济(113874)
- 研究(81209)
- 中国(49019)
- 学报(44100)
- 科学(40366)
- 管理(39039)
- 农(37917)
- 财(35675)
- 大学(33269)
- 教育(32231)
- 学学(30982)
- 农业(26103)
- 技术(22326)
- 融(20909)
- 金融(20909)
- 财经(18742)
- 业经(18067)
- 经济研究(17379)
- 图书(16207)
- 经(15828)
- 问题(14818)
- 理论(14251)
- 科技(13410)
- 实践(13113)
- 践(13113)
- 业(12656)
- 技术经济(12526)
- 版(12315)
- 现代(12055)
共检索到3878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凤日
通过回顾近30a来对植物种群自然稀疏规律──3/2乘则理论的研究结果,全面评价了这一密度理论及其对林分自然稀疏上限线的适合性,并得出结论:林分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树冠形状及林隙发生动态变化,因此不满足3/2乘则。建议采用同一林分的林木大小及林木株数之间动态变化规律,重新建立林分密度理论。
关键词:
3/2乘则,自然稀疏线,林分密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童书振 盛炜彤 张建国
该项试验共分 2个部分。 (1)造林密度试验 ,小区面积为 6 0 0m2 ,5个处理 ,即 16 6 7株·hm- 2(A)、3333株·hm- 2 (B)、4 983株·hm- 2 (C)、6 6 33株·hm- 2 (D)、996 7株·hm- 2 (E) ;(2 )造林密度调控试验 ,造林设计方法与造林密度试验相同 ,但在林分生长过程中 ,按密度管理图的密管线 0 5为标准进行间伐 ,间伐后保留密度要与临近的下一个初植密度较稀植的林分密度基本相同 ,两者进行比较。试验结果 :(1)造林密度试验 ,优势高、平均高、平均胸径均随年龄的增加而递增 ,随密度的增加而递减 ,优势高 9a、平均...
关键词:
杉木 造林密度 密度调控 林分生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克勤 王百田 王斌瑞 高海平
在黄土高原 ,集水造林与常规造林相比 ,林木的生长规律和林分的生产力水平有显著的差异 ,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集水造林通过增加植树带汇流量改善了林地土壤水分条件。通过对 4种密度 (84 0、1110、2 2 2 0和 3330株·hm- 2 )自然坡面集水造林的 15a生刺槐林及拍光坡面集水造林和常规造林 (密度同为 10 0 0株·hm- 2 )的 9a生刺槐林进行研究 ,表明林分密度越小 (集水面积越大 ) ,微型集水区产流率越高 ,则植树带汇流量越大。以密度为 84 0株·hm- 2 的林分植树带汇流量为 10 0 %计 ,则从小到大其余 3种密度的林分植树带汇流量分别占 93 6 0 %...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谌红辉 丁贵杰 温恒辉 陆毅
用21年生造林密度试验林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造林密度对林分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不同造林密度(A 1 667、B 3 333、C 5 000、D 6 667株.hm-2)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随密度增大而减小,高径比随密度增大而增大,但16年生后,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高径比随林龄增长均表现出差异逐步缩小的规律;(2)林分蓄积与出材量在幼林期与密度呈正相关,进入中龄期后差异变小。21年生林分A、B、C、D各密度的出材量分别为300.13、309.94、303.19、313.32 m3.hm-2,随着密度增大,小径阶株数率及小径材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章志都 徐程扬 蔡宝军 李翠翠 袁士保 杨程 彭强 金桂香
树冠结构决定着林木外部形态和对光能的截获能力,并直接影响林木个体的初级生产力。对于风景林来说,树冠结构不仅影响着林木个体的姿态,而且严重地影响着林木的开花结实,进而显著地影响着林木的观赏性。以北京山区山桃风景林为例,从枝条长度、枝条基径、分枝角度及侧枝密度等变化的角度对林分密度与山桃树冠结构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山桃的树冠形状在一定程度上受林分密度的影响,高密度(>3500株/hm2)林分中山桃活枝下高相对较高,而冠幅、树冠率相对较小。②林分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对一级侧枝的各种树冠形态参数产生影响,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对较高序级枝条的枝长度、基径、枝角和侧枝密度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各序...
关键词:
风景林 山桃 树冠结构 美景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毕华兴 魏天兴
利用小型人工降雨器 ,以渗透量、稳渗速率、初损雨量、初损历时、产流量、产沙量等为指标 ,对不同密度林地的水土保持作用进行了对比分析 .研究得出 ,刺槐林地、油松林地的稳渗速率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大 ,产流量和产沙量随密度的增加大幅度减少 .在该地区利用刺槐和油松营造水土保持林时密度应该以 30 0 0株 hm2 为宜 .
关键词:
林分密度 水土保持作用 黄土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谊群 冯仲科
为探索人工神经网络在林分保留密度研究中的应用效果,以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481块标准地资料为基础数据,用MATLAB的正切“S”形函数tansig为神经元的作用函数,以年龄和密度的标准化、归一化数据为训练样本,构建和训练林分保留密度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与幂函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密度与年龄的关系用幂函数(y=axb)描述,拟合精度为91.29%;用人工神经网络描述,拟合精度为94.27%.可见,人工神经网络能比常规方法更好地模拟林分密度随年龄的变化规律,特别能有效地模拟经营活动下的复杂过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红 张合平 刘帅
林分密度衡量林木对其所占有空间的利用程度,是影响林分生长和发育、木材数量和质量的重要指标。提出一种基于Voronoi图的林分空间密度计测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测量洞庭湖区龙虎山林场的天然次生林林分密度。结果表明:基于Voronoi图的林分密度测量方法,可不受林分起源、年龄及立地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测量结果具有较高精度,并能反映林木空间利用程度和空间分布格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君然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吉良龙夫(1953)发现草本植物的密度与生长存在明显的数量关系。林学家们以林木为对象进行了研究。安藤贵、尹泰龙等做了进一步推导,编制了林分密度控制图。由于密度控制图编制简便、应用广泛,因此,广泛编制几乎包括我国所有主要用材树种,并对数学模型及编制方法做了有益的探讨,但仍存在明显不足,且繁杂。我们认为,这些编制方法正确性及准确程度,除决定于数学模型是否正确反映树种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雪 李际平 曹小玉 唐涛
【目的】目标树密度作为近自然森林经营的重要经营参数,确定林分不同发展阶段的目标树密度可为近自然森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湖南省永州市金洞林场闽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连续6 a调查得到的9块固定标准地数据54个,临时样地数据10个,共64个样本量,建立等树高线、最大密度线、等疏密度线、等直径线和自然稀疏线等5个密度控制图的相关模型,通过这5个模型编制闽楠人工林林分密度控制图,利用林分密度控制图,得到闽楠人工林各林分发展阶段的目标树密度。【结果】在保证实用性的前提下将闽楠人工林的生长过程分为五个发展阶段:当闽楠人工林处于建群阶段和竞争生长阶段时,林内生长的闽楠尚不满足目标树选择的标准,所以这两个阶段不选择目标树;当闽楠人工林进入质量选择阶段,此时闽楠满足目标树的选择标准,可以开始选择目标树。在开始目标树选择后的三个阶段,目标树密度分别为:质量选择阶段360~720株/hm2,目标树生长阶段165~330株/hm2,林分蓄积生长阶段65~130株/hm2。【结论】运用林分密度控制图研究闽楠人工林各林分发展阶段的目标树密度,为目标树密度的确定提供新方法,为金洞林场闽楠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提供理论依据,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树种的目标经营。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程 欧阳林男 陈少雄
[目的 ]通过监测3种初植密度桉树人工林16 a的生长情况,分析其材种出材量及经济效益,为培育桉树中、大径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收集和分析桉树人工林3种初植密度1 250、883、667株·hm-2 16 a的生长数据,计算材种出材量,同时分析平均生长量、内部收益率和净现值。[结果 ]密度1 250株·hm-2与密度883、667株·hm-2的胸径生长均差异显著(p 0.05)。中径材出材量及其年均出材量在7~12 a和第16年以密度883株·hm-2的林分最大,7~12 a密度667株·hm-2> 1 250株·hm-2,第16年密度1 250株·hm-2超过密度667株·hm-2。密度883株·hm-2在第16年开始出现大径材。密度1 250株·hm-2的轮伐期为7 a,密度883、667株·hm-2均为9 a。9 a时密度1 250、883株·hm-2的净现值达到峰值,密度667株·hm-2在8 a时达到峰值,密度1 250、883、667株·hm-2的最大净现值分别为30 994、40 193、31 288元·hm-2,对应的内部收益率分别为37%、41%、42%。[结论 ]初植密度883株·hm-2有最高的净现值、内部收益率以及较高的生长潜力,667株·hm-2次之,1 250株·hm-2最低。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段爱国 张建国 童书振 保尔江 何彩云
利用杉木人工林固定样地的观测数据,采用偏度、峰度、直径变动系数、径阶株数分布及累积直径频率等指标对杉木人工林林分直径结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密度效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在6~20a内,偏度先为负值,后由负值逐渐趋向于正值,表现为先右偏后左偏,偏度绝对值先变小后变大,任何时期,密度高的林分其偏度值越大,由负向正变化的时间越早;(2)峰度随年龄的变化规律不明显,相对于高密度的林分,低密度林分的峰度值更大,且不论低密度还是高密度,峰度值都趋向于0;(3)直径变动系数随着林分年龄的增长总体上呈微弱增加的趋势,而且前期逐渐减小,后期(郁闭后)缓慢增大,高密度林分的直径变动系数较低密度的大,也更早地呈...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林星华
对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保留不同萌芽条数即不同密度的林分生长、生物量及林分结构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每伐桩保留 1~ 2株萌芽条的林分生长状况明显优于全留萌芽条的林分 ;提出保留适宜萌芽条数量、合理整理萌芽条的时间和方法等林分密度管理技术措施 ;综合考虑培育目标和立地条件 ,提出巨尾桉二代萌芽林分密度应以 1650~ 2 50 0株· hm-2 为宜。
关键词:
巨尾桉 萌芽更新 人工定株 林分密度管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高祥 丁贵杰 翟帅帅 陈模芳 杜华东
以龙里林场17 a三种不同密度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逐层全根挖掘法和土钻法对其平均标准木和林分行间根系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根系总生物量受密度影响显著,C(25.78 t·hm-2)>B(15.77 t·hm-2)>A(12.47 t·hm-2),占根系总生物量(根桩除外)的87.8%以上的根系分布于0~30 cm的土层中,不同径级根系中,以根桩和粗根所占比例最大。林分行间根系生物量受密度影响较大,除中根外,土层深度对小根和细根分布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水平方向,不同径级根系生物量变化趋势各异,细根和小根生物量在距离树干约1 m处达到最高,根系总生物量主要集中在距离树干0.5 ...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世仁 马双柱 段贵书 翟保国 王香明
按编制林分密度管理图的要求,调查收集了234份油松林标准地资料,编制出山西太岳林区油松林分密度管理图.制图资料分布较好,各树高级林分密度系列较长;高密度林分较多,能较正确地反映油松林分密度效应.图中主要密度效应曲线(等树高线)的数学模型,选用能较好反映林分密度效应的倒数式.本图最大密度线方程由等树高线方程导出,其斜率为-0.594 32,和太岳等林区油松林生长过程表1.0疏密度线的斜率基本一致,是等疏密度线,实用性强.最大密度线位置适当,几乎能覆盖全部油松林分,应用范围较广.本图自然稀疏线方程采用只木式,但根据油松林自然稀疏的情况将其平移,改为从基线开始,可提高预估效果.经检验,该图精度达8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