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47)
2023(8034)
2022(6713)
2021(6125)
2020(5216)
2019(11788)
2018(11243)
2017(21414)
2016(11735)
2015(12351)
2014(11679)
2013(11366)
2012(10598)
2011(9595)
2010(9462)
2009(8837)
2008(8638)
2007(7620)
2006(6758)
2005(6093)
作者
(36669)
(30763)
(30429)
(28748)
(19238)
(14868)
(13592)
(12059)
(11693)
(10653)
(10648)
(10171)
(10003)
(9719)
(9654)
(9430)
(9430)
(9091)
(8914)
(8746)
(7991)
(7522)
(7363)
(7068)
(7065)
(6594)
(6579)
(6534)
(6238)
(6162)
学科
(42744)
经济(42650)
管理(31041)
(29310)
(22788)
企业(22788)
方法(18156)
数学(16126)
数学方法(15941)
(12913)
(12413)
(11692)
中国(11651)
(10389)
业经(9703)
(9340)
贸易(9337)
(9056)
农业(8590)
地方(8226)
(7253)
环境(6978)
(6840)
技术(6822)
(6798)
金融(6797)
银行(6790)
(6470)
(6458)
财务(6448)
机构
大学(164945)
学院(161125)
(65026)
经济(63879)
研究(62199)
管理(58810)
理学(51364)
理学院(50672)
管理学(49681)
管理学院(49409)
中国(45621)
科学(42244)
(39686)
(39385)
(33576)
业大(33258)
农业(31376)
研究所(31128)
(28457)
中心(27179)
北京(25578)
(23496)
(23332)
财经(22585)
农业大学(21042)
(20739)
(20427)
经济学(19984)
(19759)
师范(19366)
基金
项目(118171)
科学(91411)
基金(87056)
(81441)
国家(80800)
研究(76302)
科学基金(66571)
社会(49310)
社会科(46629)
社会科学(46616)
自然(46458)
基金项目(46412)
自然科(45325)
自然科学(45307)
自然科学基金(44554)
(44457)
(39883)
资助(34975)
教育(33466)
重点(27443)
编号(27345)
计划(25306)
(25118)
(25000)
(24594)
科研(23907)
创新(23152)
科技(22741)
(21240)
国家社会(21008)
期刊
(68418)
经济(68418)
研究(44692)
学报(38795)
(34260)
科学(32572)
中国(32439)
大学(28545)
学学(27315)
农业(22641)
(20882)
管理(20184)
(13229)
金融(13229)
教育(12449)
(12318)
业经(12062)
经济研究(11784)
林业(11772)
业大(11570)
财经(11239)
技术(10286)
问题(9902)
(9810)
(9615)
科技(9513)
农业大学(8873)
资源(7683)
(7358)
商业(7037)
共检索到2353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程扬  张华  贾忠奎  薛康  杜鹏志  王京国  
该文采用土柱法对北京山区侧柏人工林的根系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密度、立地类型及其交互作用均对侧柏人工林根系产量与垂直分布有极显著的影响,并以林分密度的作用强度最大.侧柏林土壤表层的根长密度(P<0.05)、根系表面积密度(P<0.001)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这种势态随土层加深变幅递减.直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丰丰  贾黎明  段劫  周翔  
侧柏是北京市山区主要的造林树种,其人工林面积约占全市森林总面积的25.96%。该文在利用二类清查数据分析侧柏人工林主要分布区立地条件的基础上,利用全市314块调查样地的侧柏优势木资料,采用优势木树高与年龄关系的常用数学模型,研制北京山区侧柏人工林的立地指数表。结果表明:对数曲线方程lgH=0.008+0.562 lgA是最适合的导向拟合曲线;侧柏人工林的标准年龄应定为40年,在4~13 m范围内可划分为10个立地指数级。选用相对优势高法展开导向曲线编制形成立地指数表。检验结果表明:所编立地指数表精度高、适用性强,能够客观评价北京山区侧柏人工林的立地质量,提高生长和收获模型的精度;同时还能为其相...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赵凯  李金航  刘海轩  马冰倩  龙嘉翼  崔哲浩  徐程扬  
北京山区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人工林在发挥生态服务功能的同时,其景观质量也备受关注,林内景观质量受美学质量和林分结构质量共同影响。综合考虑美学质量与林分结构质量,对北京山区侧柏人工林进行林内景观质量分级。通过相关分析筛选与林内美景度显著相关的林分结构指标,通过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构建美景度模型,使用TOPSIS法和系统聚类分析对林内景观质量进行分级。结果显示:①平均胸径、林分密度、平均枝下高、灌木盖度、透视距离、郁闭度、径高比与美景度呈显著相关(P<0.05),林下有效空间与美景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②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模型能够更好地解释林分结构与美景度间的关系;③将山区侧柏人工林分为高质(Ⅰ级)、中等(Ⅱ级)、低质(Ⅲ级)3个等级,选择在各等级间差异显著的平均胸径、林分密度、平均枝下高、径高比、林下有效空间指标作为划分等级的主要参考依据。林内景观质量等级较高的林地,树木粗壮且长势较好,林分密度不宜过大,枝下高较高且林下灌木较低矮,具有一定的林下空间,林内可进入性较高。图1表5参27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春义  马履一  王希群  徐昕  
侧柏人工林是北京山区主要生态公益林,由于林分密度普遍偏大,树木长势弱,林下植被稀疏,生物多样性锐减,林分质量普遍较差,难以全面发挥生态功能.抚育间伐作为森林经营中一项基础性措施,对于提高侧柏人工林质量,恢复林下植物多样性,加速退化生态系统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抚育后侧柏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为合理的抚育技术提供依据,2004年在北京山区分别选择低山阳坡薄土、阳坡厚土、半阳坡厚土3种立地类型的侧柏人工林进行弱度、中度、强度间伐(修枝、割灌试验),共设置样地41块.2005和2006年夏季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变化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抚育后第1年和第2年的林下植物种类、数量、Simpso...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佳音  丁国栋  余新晓  史宇  贾丽娜  
利用径级结构、空间分布格局、混交度和大小比等4个指标来分析北京十三陵林场人工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公顷级样地的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①十三陵人工侧柏林胸径分布呈截尾正态分布,Ⅰ级和Ⅱ级个体占总株数的82.6%;②群落中侧柏种群呈高度集群分布,聚集度随胸径增长而下降;③全林的混交程度较低,平均混交度为0.15。各树种混交度侧柏为最低,其他伴生树种混交度以中度、强度和极强度为主;④优势种侧柏和大部分伴生树种大小比表现为劣态或绝对劣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仲科  熊妮娜  王佳  李雪梅  
该文以北京市森林资源一类调查中侧柏的数据为基础,以Rechards方程为模板,通过SPSS统计建模工具进行拟合,建立了包括侧柏的树高模型、立地指数模型、林分密度模型、断面积模型、全林收获模型、林分生长模型在内的全林分模型。林分生长模型保持了与收获模型的相容性,在此基础上利用林分生长模型,可根据现在的林分收获量预测未来某一时期的林分蓄积量。通过检验证明,该北京侧柏人工林全林分的林分生长模型有很强的适用性,为有关林业部门确定最优密度指数、立地指数等因子来改善侧柏的经营方式提供了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效文  田甜  贾黎明  李广德  郝小飞  
为研究北京山区低山厚土中龄侧柏游憩林的合理构成,采用SBE法对侧柏游憩林林内景观进行景观评价,应用数量化理论Ⅰ建立喜好度与各景观类目之间的景观评价和预测模型,并由此分析得出定量化的抚育技术模式。研究表明,应当通过定量化的清枯枝、修活枝、割灌和间伐等抚育措施提高游憩林的景观质量,将阳坡侧柏游憩林抚育成无枯枝、密度在1 750株/hm2左右、郁闭度在0.8左右、灌木层高度和盖度分别在1.0 m和50%以下、第一活枝高在4.0 m左右、林下层有一定变化的高景观质量林分;将阴坡侧柏游憩林抚育成无枯枝、密度在1 000株/hm2以内、郁闭度在0.8左右、灌木高度不超过0.5 m、盖度在30~50%之间、...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自强  余新晓  贾国栋  贾剑波  娄源海  张坤  
【目的】探讨北京山区典型乔木侧柏和栓皮栎的水分利用情况,为北京山区植被建设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测定其木质部水分及其不同水源的稳定氢氧同位素值,利用多源线性混合模型(iso-source),再结合茎干液流计(TDP),分析不同水源对2种植物的贡献率和贡献量。【结果】结果表明:1)2个树种在旱季和雨季的茎干液流通量排序为:旱季侧柏(5.87 kg)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金锁  毕浩杰  刘佳  刘宇航  王宇  齐锦秋  郝建锋  
【目的】探索林分密度对柏木人工林群落结构和林下物种多样性及林下物种多样性与林分因子相关性的影响,为云顶山柏木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四川云顶山5种不同林分密度(A~E:500、650、800、950、1 100株/hm~2)60年生柏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地法进行植被调查,综合分析其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Jsw、Simpson优势度指数H′、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物种丰富度指数D)。【结果】(1)研究区内共记录植物170种,隶属于68科136属。不同密度下灌木层或草本层优势种多属阴性、耐阴性或适应性强的植物。(2)随着林分密度的减小,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呈先增后减的单峰变化,基本在密度B达到最大,除D外均无显著差异(P> 0.05);草本层D、H、H′则呈先增后减再增再减的双峰变化,在密度B和D出现峰值,不同密度间各指数差异性显著。林分密度和郁闭度与灌木层D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草本层H、H′、Jsw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3)密度A群落径级和高度级结构均呈波动状不规则分布,其余密度下均呈单峰型分布。密度B群落内中、大乔木个体占比相对较多,不同大小个体数在群落中分布趋于合理,群落稳定性较好。【结论】650株/hm~2为云顶山柏木人工林的相对最适林分密度,利于维持群落结构稳定并提高林下物种多样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自强  余新晓  贾国栋  李瀚之  路伟伟  侯贵荣  
【目的】探究降水不足的北京山区降水量变化对侧柏利用水分来源的影响,为了解侧柏对土壤干旱胁迫的响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年7月,测定侧柏枝条及各潜在水源的稳定氢氧同位素(18O/16O、2H/1H)比率,利用Iso-Source多元线性混合模型,计算2015年6月29日—7月1日3天不同降水梯度(A区:完全遮断自然降水,降水量0 mm;B区:遮挡自然降水的一半,降水量12.7 mm;C区:无遮挡自然降水,降水量25.4 mm;D区:将A区降水输入该区,形成双倍降水,降水量50.8 mm)下侧柏对各层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利用率。【结果】随降水量增加,侧柏表现出"二态"结构特征,其水分来源从深层逐渐向表层转移;A区侧柏主要吸收60~100 cm土层土壤水和地下水,利用率分别为31.5%和32.8%;B区侧柏与A区相似,对60~100 cm土层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利用率分别为28.1%和25.7%,对0~20、20~40和40~60 cm土层土壤水的利用率在15.4%左右;与B区相比,C区侧柏对60~100 cm土层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利用率有所减少,分别为19.8%和22.8%,对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水的利用率增加,分别为17.8%和22.9%;D区侧柏水分来源与C区相近,对0~20、20~40和60~100cm土壤水和地下水都有利用,利用率为20.0%~25.2%。【结论】侧柏能根据水分条件调整对水源的利用率,这种适应水分环境的水分利用能力有利于侧柏度过极端干旱胁迫。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宇  余新晓  岳永杰  王小平  秦永胜  陈俊崎  
该文采用逐步扩大范围的方法确定影响对象木的最佳竞争范围,利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对锥峰山林场天然侧柏种内竞争强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与典型人工侧柏林种内竞争强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天然侧柏群落中对象木的最佳竞争距离为5m;天然侧柏的种内竞争强度随着林木径级的增大而减小;竞争指数与对象木胸径服从幂函数关系,从模型预测结果可知当侧柏胸径达20cm以上时,竞争强度变化很小;与天然侧柏林相比,人工侧柏林的种内竞争强度较小,群落年龄结构不够合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荣新  孔庆云  余海  郭嘉  吴迪  辛学兵  
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侧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林分指标因子与林分功能的耦合关系模型,评价侧柏人工林各小班的森林多功能等级。结果表明:该区域侧柏森林多功能等级为优、良、中、差、极差的小班数量分别为9、11、23、5、7,占侧柏小班总数的16.36%、20.00%、41.82%、9.09%、12.73%,面积分别为91.3、66.3、145.6、34.1、80.1 hm2,分别占侧柏林总面积的21.87%、15.88%、34.88%、8.17%和19.19%,研究区侧柏人工林多功能水平较好,评价结果符合研究区实际情况。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英  杨华  赵浩彦  李伟  王金增  付雨龙  
林木直径分布是林分测量和开展森林经营活动最基础的信息。本研究以北京地区侧柏人工林59块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有针对性选择了8种直径分布函数(线性、对数、二次、三次、乘幂、指数、逻辑斯蒂和威布尔函数)进行模拟和检验,结果表明,威布尔分布模型较好地表达了北京地区侧柏人工林的直径分布结构,拟合效果最好,在此基础上建立了weibull分布参数的预估方程,预测林分理论直径分布,为侧柏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利杰  李季衡  陈岸军  符式培  谢卓洪  雷敏  梁新玲  李威  刘萍  
【目的】研究不同林分类型和不同林分密度对林下植物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对科学合理经营森林和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基于广州市增城林场桉树林、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标准地调查数据,采用植物多样性分析和双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林分类型和不同密度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1)林下植物共51科92属121种,其中灌木23科37属46种,草本15科27属32种,藤本20科31属43种。3种人工林林下植物均在中、高密度条件下有更多的物种数,其林下灌、草、藤本植物组成表现为中密度阔叶混交林和高密度针阔混交林较为丰富。2)林下植物优势种重要值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中低密度混交林更有利于灌木植物生长成优势植物,藤本植物在针阔混交林中有更高的重要值。3)桉树林和阔叶混交林林下植物多样性随密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针阔混交林林下植物多样性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中低密度混交林、桉树林丰富度差异性显著,高密度条件下针阔混交林植物多样性最优。【结论】广州市增城林场林下植物多样性高,混交林较纯林丰富,针阔混交林较阔叶混交林丰富,中等密度适宜林下多种生活型植物生长繁殖。珠三角森林城市群质量提升过程中,以营造乡土阔叶混交林为主,适当增加大径材珍贵树种和针叶树种,加强中幼林抚育,以中等林分密度为宜,充分发挥珠三角城市森林多功能作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璐  贾国栋  余新晓  张永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