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4)
- 2023(2141)
- 2022(1769)
- 2021(1705)
- 2020(1664)
- 2019(3487)
- 2018(3434)
- 2017(6602)
- 2016(3692)
- 2015(4097)
- 2014(4228)
- 2013(4330)
- 2012(4122)
- 2011(3767)
- 2010(4364)
- 2009(4758)
- 2008(3647)
- 2007(3073)
- 2006(2523)
- 2005(2443)
- 学科
- 济(12719)
- 经济(12703)
- 业(12285)
- 险(10714)
- 保险(10621)
- 管理(9604)
- 企(8370)
- 企业(8370)
- 方法(7961)
- 数学(7406)
- 数学方法(7323)
- 银(5936)
- 银行(5934)
- 中国(5691)
- 融(5655)
- 金融(5655)
- 行(5595)
- 财(4781)
- 各种(4650)
- 制(4614)
- 种类(4283)
- 类型(4279)
- 各种类型(4270)
- 保险业(3758)
- 务(3688)
- 财务(3685)
- 财务管理(3672)
- 企业财务(3507)
- 学(3131)
- 业务(2873)
- 机构
- 大学(54348)
- 学院(53150)
- 济(21605)
- 经济(21119)
- 管理(20166)
- 中国(18829)
- 研究(18235)
- 理学(16456)
- 理学院(16278)
- 管理学(15838)
- 管理学院(15758)
- 财(13515)
- 京(11487)
- 科学(11383)
- 财经(10489)
- 所(9974)
- 经(9543)
- 农(9521)
- 研究所(9012)
- 中心(8869)
- 融(8238)
- 金融(8125)
- 财经大学(8083)
- 江(8044)
- 业大(7811)
- 北京(7580)
- 农业(7566)
- 经济学(7122)
- 院(6891)
- 经济学院(6540)
共检索到83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石娟 闫国增 关玲 李镇宇 冯继华
研究了 12个影响舞毒蛾危害程度的林分因子 ,对这些林分因子对舞毒蛾危害程度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从中筛选出主林层郁闭度、土壤瘠薄程度和林地面积 3个关键因子。结果表明 :土壤瘠薄程度与舞毒蛾危害程度呈正相关 ,其余 2个关键因子与舞毒蛾危害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用这 3个因子与舞毒蛾危害程度建立多元线形回归模型 ,该模型可对舞毒蛾危害程度进行风险评估。
关键词:
舞毒蛾 危害程度 林分因子 风险评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华盛 李镇宇 丛秀玉 钟艳 张华荣
该文首次提出了林下植物喜湿度参数MLP(MoistureLovingParameter),并用包括MLP在内的14个林分因子与松毛虫危害程度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从中筛选出主林层郁闭度、海拔高度、油松平均胸径和林下植物喜湿度参数4个关键因子,与松毛虫危害程度之间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进一步用这4个因子与松毛虫危害程度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该模型可对松毛虫危害程度进行风险评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唐艳龙 姜静 杨忠岐 王小艺 孙光翼 吕军
研究了13个与栗山天牛危害程度有关的林分因子,并对这些林分因子与栗山天牛危害林地有虫株率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从中筛选出林地坡位、栎树胸径和主林层郁闭度3个关键因子。结果表明:栗山天牛危害林地有虫株率(y)与坡位(x1)和胸径(x6)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主林层郁闭度(x4)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依此建立多元回归模型:y=0.071 2+0.691 8x1-0.507 4x4+0.561 3x6,经检验,平均差异程度为0.174 2。因此,可用该模型对栗山天牛危害程度进行风险评估。
关键词:
栎属 栗山天牛 林分因子 风险评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志强 赵阳 马志刚 杜红岩 朱景乐 王浩 陈军华 傅建敏
【目的】对杜仲主要食叶害虫——杜仲梦尼夜蛾危害风险进行分级,为构建杜仲梦尼夜蛾预警技术提供依据,也为其他农林业食叶害虫危害等级划分及预警技术构建提供参考。【方法】借鉴我国民政行业推荐性标准《自然灾害风险分级方法》,以灵宝市的杜仲梦尼夜蛾-杜仲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虫口密度导致的叶面积损失率和落果率为主要依据,以预期百叶虫口密度作为种群发生的可能性指标(P),以预期叶面积损失率范围、落果率范围以及预期发生面积率和管理成本增加率范围为依据,制定相应的风险等级分值(C)。运用归一化原理对量化估算的结果进行赋值,建立杜仲梦尼夜蛾危害的风险(R)分级矩阵。同时,通过对成虫数量进行监测并结合设立标准地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凯 周艳涛 王皙玮 姜虹 王嘉冰 张文一 严善春
为了探讨重金属铜、镉污染胁迫下舞毒蛾体内排毒代谢酶活性的变化,本文以3种不同质量分数的铜(Cu,400、700、1 000 mg/kg)、镉(Cd,1.0、3.0、6.0 mg/kg)处理土壤,用处理后的土壤盆栽1年生小黑杨扦插苗,研究舞毒蛾体内排毒代谢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Cu、Cd不同浓度处理的杨树对舞毒蛾3龄、4龄幼虫体内排毒代谢酶活性有显著的干扰作用。与对照组相比,中、高质量分数Cu、Cd处理组3龄幼虫体内SOd、ACP和Ak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而POd和gSTS酶活性变化恰恰相反,中、高质量分数Cu、Cd处理组...
关键词:
重金属胁迫 小黑杨 舞毒蛾 排毒代谢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陶婧 韩崇选 张永安 王玉珠 曲良建 王青华
根据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dMNPV)的蜕皮甾体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egt)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成功建立了LdMNPV的PCR检测技术体系,其对LdMNPV基因组的灵敏度可达到1 fg.mL-1。应用该技术体系从舞毒蛾带毒幼虫、卵、蛹的基因组中扩增出目的片段,证明了这一技术的可行性。对不同浓度的多角体悬液的扩增结果显示:其检测最低量为5 OBs·mL-1。形态学研究表明:从内蒙舞毒蛾体内分离到的LdMNPV中,少数表面有凹陷的孔洞,病毒粒子从这些孔洞中游离出来,这也阐明了此技术能够从多角体悬液中扩增出目的片段的原因。在将来LdMNPV的检测中,可用虫体进行研磨过滤离心得到的组织液作...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梁洪柱 陈倩 田会鹏 梁晓梅
试验研究了饲毒龄期、饲毒浓度对舞毒蛾存活、幼虫体质量、虫尸质量和含毒量的影响以及饲毒时间对舞毒蛾含毒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毒龄期和饲毒浓度对幼虫存活率和体质量增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饲毒龄期越小、饲毒浓度越高,死亡时间越早,死亡率越高,体质量增长越缓慢;而且饲毒时龄期越小、饲毒浓度越高,虫尸质量也越小,其含毒量也越低。饲毒时间与含毒量成抛物线型,饲毒时间过短或过长,体内含毒量均较低。由于5龄幼虫饲毒后有78%以上个体发育至蛹期,不发生死亡现象,因此,室内增殖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时,应选取4龄初幼虫喂饲1.0×106PIB·mL-1病毒为宜,接毒10 d后开始收集饲毒幼虫。
关键词:
舞毒蛾 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增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问荣荣 王步勇 马玲
从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3龄幼虫转录组文库中鉴定获得舞毒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全长c dna,命名为Ld Gste1。该基因全长651 bp,编码216个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Ld Gste1蛋白氨基酸序列含有Gst_c_deLta_epsiLon与Gst_n_deLta_epsiLon 2个保守结构域,属于类硫氧还蛋白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2个超家族。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舞毒蛾Ld Gst蛋白属于Gst epsiLon家族。蛋白结构显示,Ld Gste1蛋白包含一个n端和一个c端结构,α–螺旋与β–折叠为主要结构元件。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在4.0、10.0 mG/...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宇 李成德 豆晓洁 冯琛 张岳峰 吴广超 王焱
根据我国21个县市11个舞毒蛾发生区、10个未发生区近10年的气象因子数据,以气候数据的关键因子绘制21县(市)的气候特征图,结合舞毒蛾寄主植物在上海的分布,分析舞毒蛾在上海市的适生性;进一步利用判别分析法建立舞毒蛾在我国的分布预测模型,模型的预测正确率为100%。结果表明,根据气候特征图、舞毒蛾的寄主植物以及预测模型的判定,上海市具备舞毒蛾发生和危害的气候条件。
关键词:
舞毒蛾 分布 预测模型 适生性 上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姚德富 严静君
北京地区大蛾卵跳小蜂和舞毒蛾卵平腹小蜂在舞毒蛾卵上一年可以分别完成4-5代和2—3代。两种卵蜂对舞毒蛾的寄生率因采集时期不同而有差异,以8月采集的卵块寄生率最高。7月中旬至8月中旬采集的卵中大蛾卵跳小蜂的寄生率为2.26—4.18%。7月中下旬采集的,舞毒蛾卵平腹小蜂的寄生率为0.64—0.66%。大蛾卵跳小蜂当年羽化的占99.3%,次年羽化的占0.7%。舞毒蛾卵平腹小蜂当年羽化的占81.0%,次年羽化的为19.0%。为保护两种卵蜂,人工采摘卵块除治舞毒蛾的最好时期是9月下旬至次年3月下旬。
关键词:
舞毒蛾,大蛾卵跳小蜂,舞毒蛾卵平腹小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严静君 姚德富 刘后平 李广武
1993年在大邑县共收集到舞毒蛾天敌30种,其中寄生性昆虫19种,捕食性昆虫9种,病毒和虫霉菌各1种。卵期平均寄生率为27.06%±0.54%,大蛾卵跳小蜂是主要天敌。幼虫期天敌有病毒、斑痣悬茧蜂、毒蛾镶颚姬蜂和绒茧蜂等,平均杀死幼虫51.59%±6.48%。蛹期主要天敌有寄蝇、广大腿小蜂和脊腿囊爪姬蜂等,平均寄生率达32.91%±26.40%。在舞毒蛾卵-蛹期,累计约有87.62%的个体被天敌致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廖月枝 严善春 李小平 曹传旺
测定甲氧虫酰肼(RH-2485)对舞毒蛾幼虫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舞毒蛾2龄、4龄、6龄幼虫经甲氧虫酰肼处理后,其体内的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均先被诱导后被抑制。甲氧虫酰肼对舞毒蛾4龄、6龄幼虫体内过氧化物酶(POD)也表现为先诱导后抑制的作用,其中在处理24h时,对该酶的诱导作用最强,分别为同期对照的1.603,1.805倍;处理48h后,对该酶的抑制作用最强,分别为同期对照的0.858,0.608倍,差异均极显著(P<0.01);但对2龄幼虫体内该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在处理24h后,对该酶的抑制作用最强,为同期对照的0.541倍,差异极显著(P<0.0...
关键词:
甲氧虫酰肼 舞毒蛾 保护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艳君 高泰 石娟
【目的】舞毒蛾是一种食叶性的国际性检疫害虫,给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研究筛选出限制舞毒蛾分布的环境变量,利用MaxEnt软件预测舞毒蛾当前及未来气候条件下的全球适生区范围,明确舞毒蛾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适生区变化。【方法】利用ArcGIS软件设置缓冲区筛选舞毒蛾在全球的分布点数据;利用MaxEnt、SPSS和ArcGIS软件根据环境变量贡献率、刀切法和变量相关性分析对生物气候变量、月总降水量、月平均最高温度和月平均最低温度4种环境变量进行筛选;利用R软件计算调控倍频和特征组合等因子调整MaxEnt模型参数;利用MaxEnt模型预测当前和未来不同情境条件下舞毒蛾全球适生区的分布范围。【结果】经过缓冲区筛选得到734个舞毒蛾的分布点数据;MaxEnt模型结果中,测试遗漏率与理论遗漏率吻合度高,而且模型AUC值为0.940;MaxEnt模型预测当前条件下舞毒蛾在全球的高、中度适生区主要集中在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北美洲中东部,亚洲的东西部,而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分布较少。此外,舞毒蛾在未来气候条件下北半球适生区的边界向北偏移,北美洲以及欧亚大陆的高、中度适生区的面积扩增明显。【结论】舞毒蛾的分布受多种环境变量影响,并且温度和降水与舞毒蛾的特定发育阶段相吻合。MaxEnt模型的预测结果能够反映舞毒蛾在全球的分布特征。该研究可为防治舞毒蛾和制定相关检疫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志英 薛珍 范海娟 詹亚光
The paper report the results of study on the resistance of transgenic tree Betula platyphlla with BtC peptide and spider insecticide peptide gene to the defoliator Lymantria dispar,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transgenic B. platyphylla could prolong the duration of L. dispar larvae obviously. The Dev...
关键词:
白桦 转基因 杀虫基因 蜕皮 杀虫活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慧 严善春 王志英 葛士林 曹传旺
采用质量法和酶活性测定法研究了毒死蜱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3龄幼虫食物利用的影响,并测定了其毒力及解毒酶、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用亚致死浓度(1.5 mg.L-1)毒死蜱处理小黑杨叶片,饲喂舞毒蛾3龄幼虫,其幼虫生长率(RGR)、食物利用率(ECI)和食物转化率(ECD)均显著低于对照,而近似消化率(AD)显著高于对照,相对取食量(RCR)处理和对照间差异不显著。毒死蜱对舞毒蛾幼虫24 h致死中浓度(LC50)为5.86 mg.L-1,其毒力低于三氟氯氰菊酯而高于氧化乐果。毒死蜱对舞毒蛾3龄幼虫体内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AChE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