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40)
2023(11382)
2022(9778)
2021(9557)
2020(7758)
2019(18251)
2018(18531)
2017(33703)
2016(19435)
2015(22105)
2014(22416)
2013(21348)
2012(19525)
2011(17671)
2010(17694)
2009(15626)
2008(15034)
2007(13347)
2006(11806)
2005(9852)
作者
(53086)
(43700)
(43476)
(41525)
(27803)
(20965)
(19881)
(17276)
(16843)
(15804)
(15230)
(14536)
(13791)
(13692)
(13632)
(13265)
(13225)
(12951)
(12523)
(12324)
(10986)
(10881)
(10413)
(10000)
(9974)
(9843)
(9679)
(9658)
(8745)
(8658)
学科
(65869)
经济(65803)
管理(50856)
(43870)
(36522)
企业(36522)
方法(30711)
数学(26235)
数学方法(25899)
中国(23389)
教育(23196)
(19030)
(18243)
理论(15802)
地方(15744)
(15491)
业经(15317)
环境(14188)
农业(12593)
(12552)
技术(12035)
(10923)
(10514)
贸易(10508)
(10458)
教学(10337)
(10212)
(10177)
(9519)
财务(9450)
机构
大学(262396)
学院(257811)
管理(100446)
(89381)
研究(87445)
理学(87208)
经济(86950)
理学院(86136)
管理学(84504)
管理学院(84022)
(58618)
中国(58067)
科学(56048)
(44800)
师范(44514)
(43095)
(39980)
研究所(39618)
中心(39016)
业大(38911)
(38450)
(38420)
北京(38077)
教育(37556)
师范大学(36444)
(32374)
财经(32205)
技术(31974)
(31474)
农业(29685)
基金
项目(180110)
科学(141800)
研究(139173)
基金(125629)
(108288)
国家(107225)
科学基金(91565)
社会(82857)
社会科(78051)
社会科学(78029)
(72446)
教育(70347)
基金项目(67366)
(62524)
编号(60092)
自然(59067)
自然科(57547)
自然科学(57536)
自然科学基金(56453)
资助(50851)
成果(50591)
课题(43976)
重点(41279)
(40467)
(39177)
(37344)
项目编号(36464)
(35998)
教育部(35023)
规划(34986)
期刊
(98022)
经济(98022)
研究(81860)
教育(62767)
中国(56947)
学报(39887)
科学(36327)
管理(34741)
(34261)
大学(30972)
(28100)
学学(27184)
技术(26638)
农业(24775)
图书(17599)
业经(17455)
(16287)
金融(16287)
职业(15611)
财经(14383)
经济研究(13846)
科技(12900)
问题(12689)
理论(12433)
(12410)
(12202)
论坛(12202)
(12143)
(12119)
资源(12037)
共检索到3784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陈文斌  黄清  周玉华  张忠伦  穆春  
在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世纪性伟大工程中,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林业教育,其性质和专业特点决定了与生态文明建设更是紧密相联。文章提出林业高等教育要担当起应该担当的使命,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深化绿色发展的变革,培养高质量的人才队伍,适应和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持续实行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和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化相关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智力支持,要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全面治理体系、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实际应用为导向的现实问题贡献智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正林  
分析研究人类进化与发展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人类过度追求表面的、短暂的繁荣与扩张,最终导致孕育和支撑其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敲响了人类社会"增长极限"的警钟,生态文明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文化建设成为全球人类的共同呼声。大学作为人类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贵华  岳伟  
无论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树立,经济结构的调整,还是生活方式的变革,或是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都离不开教育的参与和贡献。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作用体现为:提高认识,增进人们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复杂性的理解;促进观念转变,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增强创新驱动力,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培育生态人格,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公正,为生态文明建设创建良性的竞争机制;营造文化氛围,提升人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实现自身的生态化、与其他手段间的协同配合、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借鉴国外生态文明教育经验等是走好生态文明建设教育之路的重要保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刚奇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从而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确立了生态文明在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突出地位,高等农林教育作为科学知识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力量,与生态文明的联系至深至切,在其建设进程中应该发挥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袁红姗  吴水荣  余洋婷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北京市资源环境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但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森林和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文章在研究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客观地量化了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贡献,为"十三五"期间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决策参考。针对北京市2008~2017年10年生态建设的相关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客观评价了北京市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特别是利用SPSS软件分析,应用"林业贡献率"指标量化了林业在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进而提出了发展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范笑仙  
和谐文化建设为高等教育赋予了新的使命,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在和谐文化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文化责任。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作用决定其在建设和谐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使命。高等教育所承担的文化责任需要高等教育自身的文化自觉与和谐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郭杰忠  
高等教育的责任和使命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我今天不能够围绕整个的大学、高等教育应该承担一个什么样的责任和使命来进行发言。我仅就两个案例、两个问题,谈一点个人的思考。第一个例子:去年9月,四川女生玲玲考上大学,但她的父亲却不让她读,原因不是家里负担不起,相反其家庭经济条件还不错,根本不缺上大学的钱;而是玲玲的父亲固执地认为"读书无用"。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顾秉林  
新起点、新阶段、新任务、新期待,这是年前刚刚开过的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为主题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咨询委员会第十八次全体会议带给与会者的强烈感受。大会交流和分组讨论,几乎都围绕着要不要、能不能和如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展开。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命题,探讨有待进一步深化。为有助于此,本刊特将在大会上交流的14位大学校长(书记)的发言稿一并刊登。今后,本刊将继续就此话题组织文章,把探讨引向深入,欢迎各方赐稿。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2019年3月30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分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清华大学常务副书记姜胜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康凯等出席成立大会。杜玉波会长在成立大会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教育系统特别是高校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应该承扒起时代责任。由高校发起成立生态文明教育研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樊杰  周侃  孙威  陈东  
人文—经济地理学对自然圈层和人文圈层的相互作用、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在地球表层分布及演变规律的前瞻性研究成果,在支撑国家科学决策、促进国土有序开发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为人文—经济地理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地理学重视机理和过程研究而可能导致学科微观分化和人文化倾向的偏差,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对综合学科支撑体系建设的要求,阐释了人文—经济地理学学科的综合价值,并对因素与机制、界面及过程、功能与结构、尺度及转换等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基本范畴进行了再认识。本文还重点讨论了基于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和生产—分配—消费立体系统的空间均衡模型,阐述了面向人—地系统相互作用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方法,探讨了地域功能成因理论与识别技术,以及将面状的功能地域纳入空间结构理论框架的学术创新要点。最后,结合近年来人文—经济地理学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与区域发展基础理论与方法方面的主要进展,针对学科相互替代所带来的挑战,提出坚持思想性和学术性并举、计算机方法与实验方法兼备、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并重、交叉研究创新与经典路径依赖相融的学科发展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邢祥娟  陈希晖  
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审计机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资源环境审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将大有作为。以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和要求为出发点,我国资源环境审计应充分发挥揭示、威慑、预防和抵御机制的作用,应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探索并实施包括矿产资源、国土资源、林业资源、渔业资源和可持续能源在内的资源管理审计,开展包括水污染、土壤污染、废物管理、大气污染、气候变化应对在内的环境治理审计,进一步探索以生物多样性审计为主的生态系统审计,并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贾治邦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共产党在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发展趋势深刻认识基础上做出的重大决策。生态文明突出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要求全社会履行维护生态安全的责任和义务。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履行着植树造林、保护湿地等职能,在生态保护与环境改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提供木材和生物质能源,保障国家木材安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担负着重要作用;林业还是生态文化的主要源泉和重要阵地,可以为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发挥主体作用。要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加快构建"三大体系",力争取得新的突破,努力为建设生态文明作出新贡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柳友荣  
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不仅从认识论上提升了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视界,更从方法论上拓展了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应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论,从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结构张力和内生动力出发,充分考虑学校的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两个方面的制约因素,以及教育系统的多样性定位高等教育的发展,利用生态调控原则规划高等教育,推动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黄琦  
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要在发展战略中突出文化建设,在人才培养中重视文化建设,在科学研究中注重文化建设,在服务社会中推进文化建设,在国际交流合作中加强文化建设。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施生旭  陈爱丽  
文章在阐述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经济、政治、文化3个层面描述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归纳总结出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责任意识不够强烈、参与面不广、参与程度不强、参与动力不足、参与方式有限、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度不高、公众参与的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并提出加强生态文明环境宣传教育、培养生态公民,创新参与方式、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健全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完善公众环境公益诉讼权、提高公众参与的合法性等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