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39)
- 2023(15133)
- 2022(13383)
- 2021(12425)
- 2020(10707)
- 2019(25170)
- 2018(25317)
- 2017(49531)
- 2016(26971)
- 2015(30881)
- 2014(31374)
- 2013(31194)
- 2012(28812)
- 2011(26230)
- 2010(26703)
- 2009(24712)
- 2008(24192)
- 2007(21615)
- 2006(18834)
- 2005(16670)
- 学科
- 济(128291)
- 经济(128175)
- 管理(76498)
- 业(71824)
- 企(59449)
- 企业(59449)
- 方法(57955)
- 数学(51244)
- 数学方法(50478)
- 农(29581)
- 中国(28315)
- 财(27021)
- 学(26771)
- 地方(26631)
- 业经(24770)
- 贸(20175)
- 贸易(20166)
- 农业(19776)
- 制(19548)
- 易(19472)
- 理论(19303)
- 和(18208)
- 环境(17260)
- 务(16778)
- 财务(16694)
- 财务管理(16654)
- 银(15979)
- 银行(15925)
- 技术(15831)
- 融(15767)
- 机构
- 大学(397692)
- 学院(396659)
- 济(164461)
- 经济(160914)
- 管理(157064)
- 理学(136353)
- 理学院(134838)
- 研究(132455)
- 管理学(132215)
- 管理学院(131513)
- 中国(97211)
- 京(84464)
- 科学(83471)
- 财(71648)
- 所(67926)
- 农(64653)
- 研究所(62052)
- 业大(60204)
- 中心(59497)
- 财经(58019)
- 江(57664)
- 北京(53658)
- 经(52430)
- 范(51527)
- 师范(51070)
- 农业(50808)
- 经济学(49661)
- 院(47397)
- 州(46621)
- 经济学院(44563)
- 基金
- 项目(265939)
- 科学(207679)
- 研究(192022)
- 基金(191718)
- 家(166595)
- 国家(165246)
- 科学基金(141484)
- 社会(119370)
- 社会科(113100)
- 社会科学(113067)
- 省(104571)
- 基金项目(101652)
- 自然(93202)
- 自然科(90975)
- 自然科学(90953)
- 自然科学基金(89292)
- 教育(88955)
- 划(87490)
- 资助(81242)
- 编号(79029)
- 成果(63943)
- 重点(59338)
- 部(58462)
- 发(56562)
- 课题(54252)
- 创(54216)
- 科研(51070)
- 创新(50623)
- 教育部(49979)
- 大学(49640)
- 期刊
- 济(181890)
- 经济(181890)
- 研究(115400)
- 中国(69846)
- 学报(62593)
- 农(57860)
- 科学(57548)
- 管理(56144)
- 财(54442)
- 大学(46712)
- 学学(44138)
- 教育(40469)
- 农业(39733)
- 技术(36232)
- 融(31007)
- 金融(31007)
- 经济研究(29730)
- 业经(29056)
- 财经(28368)
- 经(24217)
- 问题(23729)
- 技术经济(21751)
- 统计(21193)
- 业(20591)
- 图书(19761)
- 理论(19068)
- 策(18785)
- 商业(18410)
- 科技(18174)
- 版(17874)
共检索到5739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黄晓玲 王灿雄 谢志忠 杨建州
本文将林业规模经济分为两类,即林业经济效益的规模经济和林业三大效益的规模经济。在分析林业经济效益的规模经济时,引入了成本变量,简要说明了林业经营成本与林业经济效益成反向变动关系。在分析林业三大效益的规模经济问题时,运用非线性均衡分析方法,并通过建立模型论证了林业三大效益达到最大化即均衡状态时所必需的条件。对林业三大效益规模经济问题的分析是本文核心部分,旨在为林业三大效益均衡问题的研究提供若干参考依据,同时也为林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指导。
关键词:
林业经济 规模经济 经济效益 非线性均衡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聂光宇 赵云霄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是宏观经济学的主流模型。近年来,传统求解该模型的局部线性近似法的局限性愈发明显,而全局非线性方法逐渐兴起,在一系列前沿领域取得突破性进步,推动了宏观经济学科发展。本文介绍全局非线性方法的一般性框架及其优势,随后梳理该方法在货币政策、金融危机、结构转型中的经济周期等课题上的最新成果。全局非线性方法可以提高宏观理论和量化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力推动国内宏观研究的进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永清 肖忠东
文章从经济学视角将工业模式区分为均衡与非均衡两种模式,并就两种不同的模式对其基本定义、特征、形成背景以及物质流程展开研究。重点分析了合理的均衡工业经济模式,并进一步探讨了均衡的工业经济模式的经济动力在于将环境和资源价值共同纳入现行经济系统中。通过对工业活动中环境成本的思考,从而合理地解决非均衡工业经济模式向均衡工业经济模式的转变。
关键词:
非均衡的工业经济 均衡工业经济 经济动力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吴遵杰 陈勇
1930年代的"大萧条"使凯恩斯认识到以萨伊定律为基础,以均衡价格为中心的微观经济分析必须加以摒弃,在抛弃了货币"面纱论"的两分法后,凯恩斯以不确定性为其宏观分析的微观基础,将货币作为联结现在和未来的桥梁,以动物精神为核心,引申出了投资社会化的结论。这一非均衡观点却遭遇到了"新古典综合"。在1970年代的"滞胀"背景下,现代货币主义强调市场可以回归以"自然率"为基础的均衡,理性预期学派以理性预期为核心,企图证明经济人理性下的市场万能、私有制永恒和萨伊定律的正确,结果却遭遇到了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大爆发。其实,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使然,是资本主义社会摆脱不了的终身伴侣。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陈日清
利用宏观经济月度数据,采用门槛协整模型方法分析我国房价与地价之间的非线性均衡关系。结果显示,我国房价与地价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另外,当房价偏离与地价之间的长期均衡时,无论偏离状态处于何种动量过程,都会以一定的速率向均衡调整,但是调整过程存在非对称性。最后建议针对上述非对称调整过程选择不同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方式。
关键词:
房地产 房价 地价 非线性均衡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冀新 李荣
本文以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1995~2012年经济数据为依据,构建投资、消费、净出口导向的城市经济规模化发展指数,并以此将副省级城市划分为领先区、发达区、中等区3类。在此基础上,运用极化指数测量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经济规模化的非均衡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5个副省级城市整体极化水平呈现倒Z型和倒V型的非均衡变化特征,但发达区城市规模差距缩小,效率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有助于缩小城市经济发展差距。
关键词:
副省级城市 规模化 三驾马车 非均衡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赵楠
竞争和垄断与产业规模都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不考虑跨国公司进入条件下的产业组织政策,往往会出现在限制垄断的同时,也削弱竞争力的结果。因为跨国公司进入可能引起竞争与垄断的逆转,所以,提高传统的产业规模标准,慎重拆分现有规模较大的产业等,将是必要的产业政策。
关键词:
跨国公司 产业组织 竞争与垄断 经济规模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兆安 赵景峰 吴海珍
研究目标:测算中国省际数字经济规模,并分析其特征、非均衡性和地区差异。研究方法: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研究发现:中国省际数字经济规模整体呈上升趋势,横向比较来看,省际数字经济主要集中在数字经济生产阶段,数字经济生产增加值占数字经济总增加值的比重超过50%;纵向比较来看,广东省、江苏省、北京市、四川省和上海市的数字经济规模常年保持领先地位。观测期内,省际数字经济非均衡性波动上升,且有一定的两极分化趋势,东部和中部地区两极分化趋势尤为明显。省际数字经济存在显著地区差异,区域间差异是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平均贡献率达60.01%;中部地区的差异主要来自组内,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差异则主要来自组间。研究创新: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构建数字经济测算框架并完成中国省际数字经济规模测算,进而采用Kernel密度估计和Dagum基尼系数对中国及三大区域数字经济的非均衡性和地区差异进行分析。研究价值:明确了中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现状、特征及地区差异,对数字经济政策制定、数字经济区域协同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规模测算 非均衡性 地区差异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黄丹
含消费模型的一般经济均衡分析北海市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公司黄丹一、产出一消费型投入产出分析思路投入产出法自1936年问世至今,其理论研究和应用的广度及深度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达程度的国家编制和运用投入产出表,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翁异静 邓群钊 杜磊
文章应用动态经济学原理,建立了我国政府人员规模(GM)和人口规模(POP)非线性动态系统(GM-POPNLDS)模型,揭示了我国GM和POP的非线性关系及最优政府人员规模。结果表明:我国POP对GM的影响呈现U型的非线性关系,人口规模在120 398万人时对政府人员规模的影响出现动态的结构性变化。目前,我国POP对GM的影响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说明控制人口规模可以抑制政府人员规模的扩大。GM具有增长极限,与中国人口规模相适应的政府人员最优绝对规模为2 199.702 27万人,最优相对规模为1.3972%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炎涛
运用Hansen和Seo的两区制阈值协整理论,研究了1953—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及其关系的短期非线性调整。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非线性协整关系;当两者的长期均衡关系出现短期偏离时,在正常区制中,主要依靠碳排放的调整使两者间关系恢复到长期均衡状态,在极端区制中,碳排放和经济增长都会向均衡状态做出调整,且碳排放的调整速度更快。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碳排放 阈值协整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宇峰
利用14家全国性商业银行1993~2003年的面板数据,通过计算规模经济系数SCE和扩增型规模经济系数AS-CE,对我国银行业规模经济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分支机构数变动影响时,所有银行均呈现显著的规模经济;增设分支机构这种粗放型扩张模式,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春江 Surendra P.Singh Sammy L.Comer
目前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供给与需求还存在着不均衡现象,这势必影响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论文尝试运用经济学原理对造成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供需不均衡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优化创新资源,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主导作用,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素质,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市场机制等相关对策,引导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市场走向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农业科技 创新成果 供需均衡 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海波 李春艳
产业集聚规模存在一个均衡水平。文章以我国制造业20个产业为例,分别利用三个描述产业集聚水平的指标,构建了不同角度反应当期产业集聚水平是否均衡的滞后调整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共同显示我国目前的产业集聚水平处于非均衡状态,现期的产业集聚水平受短期集聚水平和长期集聚水平的影响都是显著的,并且我国向长期均衡调整的速度与西方国家基本一致。
关键词:
产业集聚 规模经济 产品差异 资本需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