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48)
2023(12284)
2022(9751)
2021(8852)
2020(7229)
2019(15948)
2018(15963)
2017(30820)
2016(16572)
2015(18252)
2014(17892)
2013(17517)
2012(15917)
2011(13981)
2010(14064)
2009(12995)
2008(12703)
2007(11543)
2006(10410)
2005(9082)
作者
(47777)
(40495)
(40121)
(37606)
(25182)
(19468)
(17934)
(15671)
(15384)
(14036)
(13981)
(13333)
(12798)
(12445)
(12314)
(12282)
(12082)
(11693)
(11541)
(11304)
(10198)
(9877)
(9724)
(9287)
(9141)
(9068)
(9049)
(8651)
(8169)
(8008)
学科
(67376)
经济(67196)
(53866)
(46219)
管理(39989)
农业(30648)
(30646)
企业(30646)
方法(24434)
业经(22112)
中国(21421)
数学(20131)
数学方法(20002)
(17576)
(14731)
地方(13813)
(13724)
贸易(13717)
(13439)
(12581)
(12396)
收入(12100)
(10743)
银行(10705)
发展(10606)
(10599)
农业经济(10438)
(10258)
(10174)
(10072)
机构
学院(231367)
大学(228595)
(99367)
经济(97519)
管理(89326)
研究(80468)
理学(77912)
理学院(77123)
管理学(75871)
管理学院(75477)
(63210)
中国(61548)
科学(50220)
农业(48588)
(47528)
业大(43922)
(41981)
(41112)
中心(38013)
研究所(37502)
(34930)
财经(33325)
农业大学(30678)
(30597)
经济学(29816)
(29723)
师范(29359)
北京(29169)
(27455)
(27098)
基金
项目(161851)
科学(127098)
基金(118369)
研究(117127)
(105898)
国家(104604)
科学基金(88170)
社会(78941)
社会科(73574)
社会科学(73547)
(63691)
基金项目(63431)
自然(55130)
自然科(53873)
自然科学(53854)
自然科学基金(52945)
(52579)
教育(50440)
编号(47789)
资助(45065)
成果(37954)
(36286)
重点(35794)
(35578)
(35325)
(33844)
国家社会(33387)
(31691)
创新(31579)
课题(30973)
期刊
(114938)
经济(114938)
(66514)
研究(63601)
中国(48233)
农业(44649)
学报(42972)
科学(37426)
大学(32857)
学学(31202)
(29661)
管理(27841)
业经(26084)
(23411)
金融(23411)
(21778)
教育(19269)
问题(17065)
经济研究(16993)
技术(16298)
财经(15901)
农村(14236)
(14236)
(14175)
农业经济(13907)
(13705)
世界(13674)
图书(13493)
业大(12646)
经济问题(11823)
共检索到3460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廖文梅  林静  沈月琴  孔凡斌  
【目的】缩小农户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是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重要环节。量化分析林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新时代新征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助力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规划和政策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分工与专业化效应、优化家庭劳动力配置与促进林地流转经营的理论,构建林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差距影响的分析框架,利用福建、江西、浙江、湖南、四川和广西的2 413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模型检验林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林业社会化服务采纳程度下的影响差异及其分解效应。【结果】1)林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具有显著增收效应,且对低收入农户家庭的增收效应更大,有利于缩小农户家庭收入差距。2)林业社会化服务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家庭收入的边际贡献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林业社会化服务可使基尼系数显著减小,总体呈现分位点越低边际贡献越大的变化趋势,林业社会化服务有助于缩小农村家庭收入差距。3)系数效应主导了农村家庭收入差距的扩大。其中,户主是否为村干部、林业收入占比、林地细碎化程度、村距县城距离、地形是影响Q_(10)~Q_(90)分位点上系数效应的主要因素。4)林业社会化服务采纳程度均值为0.354,林业社会化服务对低采纳水平组农户家庭总体具有较好的增收效应,农户家庭收入差距主要由特征效应主导。【结论】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林业社会化服务缩小农户家庭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不断完善面向低收入农户家庭的林业社会化服务供需支持政策,采取针对性的激励政策,激发与鼓励农户积极采纳林业社会化服务,推动形成“以需促供、以供带需”的良性循环格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恒彦  卫龙宝  郭延安  
本文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揭示社会资本影响农户收入的作用机制。农户社会资本可细分为12个维度,在社会资本影响农户收入的过程中,社会资本有8个维度即认同感、资源网络、互惠、关系满意度、冲突处理、网络密度、关系延续性和网络邻近性等会直接影响农户收入。并且,资源网络和关系延续性会作为中介因子对其他维度影响农户收入的过程产生中介作用。资源网络对关系满意度影响农户收入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对认同感影响农户收入则只是部分中介;关系延续性则对认同感、互惠、网络邻近性、网络密度和冲突处理等影响农户收入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这两个变量的中介作用可同时起作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尹志超   王天娇   栗传政  
本文基于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可及性和使用度两个维度,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家庭数字鸿沟指数,研究其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鸿沟是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数字鸿沟使得收入不平等水平显著上升。相较于数字接入鸿沟,数字使用鸿沟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更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鸿沟通过更大程度上抑制低收入组家庭创业及农村家庭非农就业,加剧收入不平等状况。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鸿沟对于相对弱势群体如低教育水平家庭、低社会网络家庭的收入水平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本文为理解数字鸿沟的影响提供了新证据,为采取措施缩小中国家庭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晓锋  张永辉  霍学喜  
本文以农户家庭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农业结构调整对我国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结构调整对我国农户家庭收入有显著影响,其中,粮食种植收入比重的增加通过减少家庭在其他高附加值产业的获利机会而减少农民收入,工资性收入的增加通过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而提高农民收入,劳动力比重的提高也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与增加生产性资产相比,扩大土地经营面积对农户家庭收入的作用更加显著。因此,应该大力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非农收入的总量和比重;充分利用各地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积极推动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的发展;鼓励适度的土地规模经营和农户家庭生产性资产的集聚;促进农业的产业化和组织化,提高农业的市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子成  
本文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采用迭代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估计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及其汇款对中国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外出务工对农户家庭农业经营收入、非农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均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汇款只能部分补偿外出务工对农户家庭生产经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但考虑到农村劳动力外出前后家庭规模的变化,劳动力外出务工仍对农户留守家庭成员的人均收入产生了正向影响。当前,在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的同时,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输出地农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思考和重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管睿  王文略  余劲  
精神贫困是当前外部性扶贫模式难以解决的内生性困境,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制约因素。根据六盘山区等6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942户农户调研数据,重点考察了贫困成因的精神与经济二元属性,并将内生动力量化后纳入可持续生计框架,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收入水平下内生动力及生计资本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内生动力的培育能有效提高贫困农户的家庭收入,增收效应约为1.916%。(2)在不同分位数下的各项生计资本对农户的增收效应差异明显,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及社会资本均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减特征,而金融资本则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特征。(3)对于贫困农户而言,内生动力与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及社会资本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对于高收入农户而言,内生动力与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及金融资本存在显著的互补效应。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鑫  王昌海  
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对中国粮食安全供应和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之后,发现土地流转对农户粮食产出和家庭收入均产生显著的影响。具体分析,相对于土地自给自足,土地转出行为使得农户粮食产出大约下降20%,家庭纯收入降低大约7%,土地转入行为使得农户粮食产出大约增加1.6倍,家庭纯收入提高大约20%。尽管土地转出行为降低了农户家庭收入,但与之相伴的劳动力转移就业对农户产生较高的增收作用,从而弥补了土地转出行为对农户的减收效应。总的来说,土地流转行为是拥有不同要素禀赋和生产能力的农户基于自身比较优势所做出的市场选择的结果,应予鼓励和支持。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静  万俊毅  韩亮  
基于2016年和2018年CLDS数据,考察数字技术使用对农户经营性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使用造成农户经营性收入差距,且在不同资源禀赋群体中存在显著差异;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能够熨平数字技术使用造成的农户经营性收入差距,并在不同作物地区呈现异质性;相比经济作物地区,粮食作物地区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更能缓解数字技术使用对农户经营性收入差距的影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文涛  曹丹丹  
市场化进程中教育同质性婚配回潮的现象愈发凸显,为诠释现代化过程中家庭收入差距的演化规律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方法(RIF),实证检验了市场化进程与教育同质性婚配影响家庭收入差距的理论假设。研究发现,教育同质性婚配在不同家庭间产生明显的"马太效应",进而刺激家庭收入差距扩大,而市场化的提升有助于弱化教育同质性婚配对家庭收入差距的拉大效应。通过替换指标、更换样本、分组回归等稳健性检验,本文结论依然成立。因此,政策导向应着力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继续推进市场化建设。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甘晓丽   靖薇   顾剑华  
消费是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最主要的需求来源,深入挖掘消费潜能、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对经济复苏和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基于前景理论,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历史和社会双维度视阈探讨了家庭收入期望差距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家庭收入期望差距对消费有显著影响,但具有不对称性,总体而言,收入期望顺差对消费的影响落差较大。家庭收入社会期望顺差显著促进消费,落差显著抑制消费;家庭收入历史期望顺差和落差均显著促进消费。收入社会期望顺差比历史期望顺差对当期消费促进作用更强,长期则反之。分析表明,收入期望顺差通过提升家庭风险容忍度进而促进消费,而在收入社会期望处于落差状态下家庭风险容忍度不易改变。研究为解释家庭消费行为和制定刺激消费需求相关政策提供了新的观点和实证依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冯继红  
本文采用河南省农村住户问卷调查资料,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选择与农户家庭收入的关系,结果显示:家庭劳动力进城务工显著影响着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保持其他因素不变,有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家庭比没有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家庭人均纯收入增加306.23元。同时,该研究结果也验证了:户主受教育水平与家庭人均纯收入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家庭劳动力数量仅在10%的水平上显著增加家庭人均纯收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唐若迪  吉小燕  陈超  
本文分别从农户老年和青年成员的劳动就业决策的角度,分析了生产外包服务对小农户劳动力配置的优化机制,并从家庭收入及结构角度检验生产外包服务对劳动力配置的优化结果。结果表明,对于采用外包的农户来说,相较于不采用外包的反事实情形,其60岁以上老年劳动力的农业参与率会提高58.3%,但45岁以下青壮年农业参与率并没有明显变化,务工者平均务工时间要高出3.98个月,务工者占比提高0.137,家庭总收入和农业收入分别高出18458元和8234元。生产外包服务对老年人农业劳动和务工者外出务工起到了显著的支持作用,并有效促进了小农户的收入增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烁晨   杜海峰   杨晓宁  
土地是农村家庭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土地流转是农村家庭在城镇化进程中生计转型的重要标识,直接影响其收入。基于产权调整逻辑与家庭发展理论,利用课题组2018年全国农村调查数据,以及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倾向值得分匹配、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了土地流转对农村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而言土地流转的制度设计对缩小农村家庭收入差距具有积极作用,土地转出显著缩小了农村家庭收入差距。同时,土地流转对家庭收入差距的作用受到家庭发展特征的影响。家庭发展目标、代际联系与家庭生命周期从不同的路径影响了土地流转缩小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探讨土地流转对农村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需要结合自上而下的产权路径与自下而上的家庭发展路径进行综合考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烁晨   杜海峰   杨晓宁  
土地是农村家庭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土地流转是农村家庭在城镇化进程中生计转型的重要标识,直接影响其收入。基于产权调整逻辑与家庭发展理论,利用课题组2018年全国农村调查数据,以及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倾向值得分匹配、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了土地流转对农村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而言土地流转的制度设计对缩小农村家庭收入差距具有积极作用,土地转出显著缩小了农村家庭收入差距。同时,土地流转对家庭收入差距的作用受到家庭发展特征的影响。家庭发展目标、代际联系与家庭生命周期从不同的路径影响了土地流转缩小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探讨土地流转对农村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需要结合自上而下的产权路径与自下而上的家庭发展路径进行综合考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坤  
[目的]通过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农地流转的现状,研究该区域农地流转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效应。[方法]以内蒙古3市为研究区,利用调研数据,并借助Logit模型分析农户农地流转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计算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倾向值得分,运用倾向值得分匹配法(PSM)计算了农地流转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效应。[结果](1)土地流转转入主要受户主年龄、家庭劳动力数量的影响,且为正向影响;土地流转转出主要受家庭人均资产价值的对数值、家庭非农收入占总收入比重、村庄经济发展水平和村庄土地流转价格的影响。(2)农地流转对农户家庭收入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较流转前而言,农地流转能够使转入户家庭收入有效增长0.202 0万元,使转出户家庭收入有效增长0.244 1万元,因此,农地流转对转出户家庭收入增长影响效应要大于转入户。[结论]农地流转对农户家庭收入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应根据区域农地流转实际情况,有针对性采取相关措施,鼓励农户参与农地流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