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054)
2023(20421)
2022(17451)
2021(16237)
2020(13560)
2019(31200)
2018(30916)
2017(59267)
2016(32573)
2015(36683)
2014(37025)
2013(36540)
2012(34210)
2011(30899)
2010(31149)
2009(28454)
2008(28062)
2007(25202)
2006(22022)
2005(19535)
作者
(96327)
(80449)
(79716)
(75884)
(51086)
(38665)
(36469)
(31646)
(30499)
(28738)
(27351)
(27152)
(25595)
(25514)
(24861)
(24805)
(24247)
(23807)
(23058)
(22925)
(20126)
(19876)
(19607)
(18275)
(18100)
(17936)
(17849)
(17823)
(16325)
(16100)
学科
(136350)
经济(136209)
管理(91833)
(87281)
(70223)
企业(70223)
方法(59713)
数学(51844)
数学方法(51157)
(38657)
中国(37612)
地方(33345)
(33280)
(30553)
业经(30231)
农业(26229)
(24509)
贸易(24492)
(24054)
(23687)
环境(22872)
理论(21727)
(21342)
(20707)
银行(20637)
(20541)
财务(20448)
财务管理(20395)
技术(20342)
(20304)
机构
学院(464639)
大学(464467)
(183708)
管理(179827)
经济(179499)
研究(159478)
理学(154732)
理学院(152914)
管理学(150059)
管理学院(149225)
中国(118612)
科学(101195)
(100117)
(83826)
(81753)
(81449)
研究所(74413)
中心(73199)
业大(72191)
(70910)
财经(66446)
农业(63615)
北京(63461)
(63440)
师范(62781)
(60231)
(58265)
(57131)
经济学(54466)
技术(50910)
基金
项目(314851)
科学(245722)
研究(228371)
基金(224936)
(197028)
国家(195368)
科学基金(166385)
社会(141164)
社会科(133643)
社会科学(133606)
(125454)
基金项目(119176)
自然(109072)
自然科(106464)
自然科学(106434)
教育(105833)
(105250)
自然科学基金(104463)
编号(94296)
资助(93360)
成果(76497)
重点(71322)
(69861)
(68522)
课题(65861)
(64612)
科研(60380)
创新(60335)
教育部(57958)
大学(57779)
期刊
(205184)
经济(205184)
研究(134770)
中国(92972)
学报(76731)
(74177)
科学(69489)
管理(64641)
(64200)
大学(57459)
教育(55661)
学学(53951)
农业(50882)
技术(42523)
(40561)
金融(40561)
业经(35280)
经济研究(31724)
财经(31496)
问题(27084)
(26905)
(26611)
图书(24775)
技术经济(23096)
(22484)
科技(22243)
统计(21778)
资源(21686)
理论(21486)
商业(20955)
共检索到6913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詹臣源   易祥发   黄衍   戴永务  
林业碳汇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识别林业碳汇项目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及其支撑要素,对扩大林业碳汇供给的政策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文章以福建省58个县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归因理论和因果复杂性视角,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从林业产业重视度、林业管理能力、资源环境和试点政策四个维度,识别林业碳汇项目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及其支撑要素组合。研究结果表明:(1)林业碳汇试点情况的一致性得分为0.92,大于阈值0.90,而林业系统人力资源在80%的程度上出现在林业碳汇项目高质量发展的不同路径中,表明这两个变量是林业碳汇项目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解释变量。(2)林业产业重视度、林业管理能力、资源环境和试点政策所含要素的不同组合,形成5条林业碳汇项目高质量发展的组态路径,整体解的一致性水平为0.90,整体覆盖度为0.64。(3)县域林业碳汇高质量发展路径包括政府主导型、林业系统推动型、综合联动型和项目试点型四种类型,分别有12个、4个、3个、2个县域属于以上四种发展类型。文章基于多要素视角构建林业碳汇项目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引入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从县域层面识别林业碳汇项目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及其关键支撑要素,有助于丰富和拓展现有县域林业碳汇项目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体系。文章提出继续发挥试点政策的支持与促进作用、加快恢复各级林草机构的设置、发挥现有优势要素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制定支持政策等政策启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母爱英  徐晶  
从五大发展理念出发,科学界定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国际竞争力法评价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以河北省118个县(市)的数据为样本,对其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把118个县的各指标进行排名,并按照综合指标排名,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最后分类施策,从科技创新、结构优化、绿色环保、开放互通、公共服务五个方面,提出对三个不同层次的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谢彩镕   黄静晗  
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取得明显成效,但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和能力不足的问题凸显。如何促进乡村内生发展成为政府决策部门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文章结合行动者网络理论和新内生发展理论构建理论分析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对福建省32个村社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乡村内生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路径组合。研究结果表明:(1)乡村内生发展受到地方内部与外部力量、人类行动者与非人类行动者的共同作用。产业基础、政府支持变量的一致性水平超过0.90,是乡村内生发展的必要条件;党建引领、精英带动、资源禀赋、技术支持变量的一致性水平介于0.80~0.90之间,是乡村内生发展的充分条件。(2)各因素形成乡村内生发展的七条路径,根据因素匹配之间的差异,可归纳为内部主导型、外部驱动型、内外联动型三种模式。文章拓展了乡村内生发展的研究视角,为寻找乡村内生发展路径提供了经验参考。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推动乡村内生发展的政策启示:(1)立足整体,人类行动者和非人类行动者联动匹配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2)因地制宜,内外部要素互相作用提升乡村内生发展能力;(3)优化政府支持引导,打造多产融合发展格局,强化乡村内生发展的核心要件。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林伟星  戴永务  洪燕真  何世祯  
森林资源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森林资源的有效治理严重依赖于基层农民的集体行动,因此探究农民参与森林资源经营与治理的集体行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林业专业合作社的集体行动形成的构型"作为核心研究问题,从公共池塘资源理论和因果复杂性的视角,以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为研究方法,对福建省尤溪县30个案例林业专业合作社进行系统分析,得出了3条具有外部推广效应的集体行动构型。结果表明:(1)自然地域条件、通用制度规则和政治经济同质性的条件组合可以使得集体行动的结果形成;(2)自然地域条件、通用制度规则和话语权的条件组合是形体行动形成的重要构型;(3)当缺乏良好的自然地域条件并且集体内部政治经济同质性较低时,较高的政治经济同质性和集体内部具有权威性的话语权也可以使得集体行动发生,进而可以将集体行动形成的构型归纳为"资源-制度结合"型和"政治-经济带动"型。基于研究结果,文章提出政策启示:(1)从自然资源和制度供给方面入手,采取适度的林地资源整合,并且在合作社治理中引入公司治理模式;(2)从政治经济同质性与话语权方面入手,为林业专业合作社设置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建立社员微信群,并且由村两委和具有企业家背景的乡村能人担任合作社领导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怡  
我国县域乡村具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县域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崛起,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县域的实际情况发展本区域旅游产业,能够壮大地区旅游产业,推动县域经济的良性发展。本文分析了发展县域旅游产业的意义,总结县域旅游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分析探索相应的突破举措和发展路径,为县域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熊春林   旷乐   刘芬  
基于TOE框架,依据我国34个县域案例,运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技术、组织、环境条件对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发展影响因素的联动效应及其路径选择,探索性地识别出三类推动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快速发展的适配性方案。研究发现,单一条件不是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某个或某些方面不具优势的县域,可以通过组态路径实现快速发展;促使农产品网络零售快速发展具有多样化的组态路径,且不同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快速发展的路径存在差异,不同条件的变量组合可以实现殊途同归,这些组态可分为组织驱动型、环境驱动型和组织环境驱动型三种;行业发展水平和财政支农力度是农产品网络零售快速发展普遍需求的两个核心条件,表明农产品网络零售发展需要产业结构转型和财政资金的支持;对数字技术水平较高的县域,在维持一定的政策制度保障和财政支农力度下,行业发展水平可以和特色品牌塑造相互替代。县域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条件的联动作用,提升行业发展水平、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夯实政策制度保障、强化数字技术支撑和提升特色品牌价值,充分发挥技术、组织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协同效应,因地制宜采取符合自身实际的组合路径,促进农产品网络零售高质量发展,助力农民增收创收和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海平  周江梅  林国华  陈志峰  
文章基于福建省58个县(市)2007-2016年平行面板数据,应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产业升级与农业结构调整对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县域产业升级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产业升级类型选择在不同发展水平县域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果存在明显异质性;第二,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欠发达县域其影响效果更大,但政策实施空间较小;第三,农业财政投入、城镇化率、经济发展水平及基础设施条件对促进农民收入增长都有积极影响,但在不同发展水平县域其影响效果略有不同。研究结论对乡村振兴战略中县域产业升级策略选择和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政策实施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涵   林晓冰   许思琪   范水生   毛丽玉  
[目的]通过探究福建省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为福建省乃至全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启示。[方法]文章基于福建省2011—2020年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对福建省九地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运用随机效应模型、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和分位数回归进行实证研究。[结果](1)数字经济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同时产业结构升级也呈现出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正向影响;(2)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中,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数字经济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间接影响农业高质量发展;(3)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呈现显著的非线性影响趋势。随着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数字经济对其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同时,在农业高质量发展达到较高水平时,产业结构升级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将有所减弱。[结论]秉持高质量发展理念,积极推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同时,要深化产业结构变革,充分发掘其中介作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融合,优化农业产业链效益,引领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潘彪   黄征学   党丽娟  
基于经济—人口—资源环境三维分类框架,本文将全国县域分为领先型、潜力型、基础型三类。其中,领先型县市187个,未来发展主要受限于空间范围狭小、行政等级偏低,应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扩权赋能激发县域发展自主性和能动性,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潜力型县市687个,主要面临过早过快“去工业化”、人口和资金外流、经济调控能力弱、开发区作用不突出等问题,未来需要以锻长补短为核心,开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两大引擎,培育县域经济新增长点。基础型县市996个,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生态、能源和边疆安全重任,客观上牺牲了发展权,统筹发展和保护压力大、缩小与全国发展差距难度高,需要国家和省级层面统筹协调和利益补偿,推动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将资源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许锐  
科技是数字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能有效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催生数字文旅新业态。福建省致力于打造数智文旅品牌,极大地促进了数字文旅经济的发展。然而,目前福建数字文旅经济还存在数字基础建设薄弱、数字赋能不足;文旅产品融合深度不够、同质化现象严重;数字文旅数据资源应用程度不高等问题。本研究认为:应加强科技赋能,从科技赋能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文旅产业治理、数字文旅产品创新、数字文旅产业营销、数字文旅人才培养等方面促进福建数字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陈春  
县域金融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即县域金融发展不是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县域经济增长也不是县域金融发展的重要原因。虽然,二者可能存在关系,但这种关系极其微弱,并不构成因果关系。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熊春林   张仕杰   刘芬   贺容煜  
如何更有效促进数字乡村高质量建设是当下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依据中国37个县域数字乡村发展案例,运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基于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探讨财政支持、科技创新、政策规划、组织领导、农民数字素质与认同程度等因素对数字乡村高质量建设的联动作用及路径选择。研究结论:(1)单个因素不构成高质量与非高质量数字乡村建设的必要条件,组态路径具备等效性和多重并发性。(2)产生高质量结果的组态归纳为四条路径,解释力度为政策驱动型>财政驱动型>全要素驱动型>科技-领导双轮驱动型。(3)产生非高质量结果的组态归纳为低效治理型路径。高质量和非高质量的组态路径存在因果非对称性。(4)政策规划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存在替代关系。建议各县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随时而动,采取有针对性的组态协同发展措施,推动数字乡村高质量建设。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婷伟  苏梽芳  李嘉政  
发展数字经济、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现有研究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与驱动路径缺乏深入探讨。鉴于此,文章基于我国287个地级市相关数据,采用NCA与fsQCA相结合的方法,从组态视角探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与驱动路径。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以及营商环境呈现出非均衡性以及地区分布差异的特征。单个条件变量并非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优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普适的作用。3条组态路径可以产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包括产业升级型市场驱动、技术与金融服务型驱动以及政府助力的创新型驱动。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各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背后多重因素间联合效应的理性认识,并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带来多元解决方案和有益的实践启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谢慧敏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曾3次到邵武市考察调研,对邵武的扶贫开发、小康村建设、灾后重建、古镇开发与保护、乡镇企业发展等相关领域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文章从“三农”工作、工业强市、历史文化三个方面总结邵武市20多年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拼搏奋进所取得的新成效。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振华  孙学涛  李萌萌  江金启  
利用中国1856个县域面板数据,对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县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的结构红利进行了测度,并将其分解为产业结构效应、劳动力转移效应和资本转移效应,进一步采用空间SARAR模型分析县域结构红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县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存在显著的结构红利,分解后发现产业结构效应和劳动力转移效应为正,资本转移效应为负;县域结构红利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信息化水平、人力资本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和规模结构提升主要通过影响县域产业结构效应和资本转移效应进而影响县域结构红利;财政支出占比提升不利于释放县域结构红利。提出了释放结构红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可行选择,并给出了三点促进县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