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10)
2023(3212)
2022(2612)
2021(2526)
2020(1901)
2019(4182)
2018(4356)
2017(7172)
2016(4443)
2015(4851)
2014(4776)
2013(4507)
2012(4227)
2011(3802)
2010(4290)
2009(3913)
2008(3910)
2007(3581)
2006(3452)
2005(3319)
作者
(12335)
(10126)
(9973)
(9888)
(6468)
(4944)
(4623)
(3904)
(3874)
(3862)
(3601)
(3458)
(3350)
(3329)
(3323)
(3282)
(3014)
(2993)
(2989)
(2876)
(2755)
(2614)
(2523)
(2463)
(2449)
(2354)
(2324)
(2311)
(2168)
(2075)
学科
管理(12686)
(12217)
经济(12194)
(7876)
环境(7536)
(6021)
企业(6021)
(5804)
生态(5139)
(5021)
中国(4779)
地方(4363)
理论(4283)
教育(4048)
(4009)
教学(4006)
农业(3788)
(3757)
业经(3636)
资源(3592)
(3429)
(3220)
(3142)
(3124)
银行(3121)
(3009)
规划(2826)
学法(2790)
教学法(2790)
环境规划(2734)
机构
学院(55448)
大学(54107)
研究(20243)
管理(18545)
(17972)
经济(17284)
中国(16775)
理学(14603)
理学院(14408)
管理学(14059)
管理学院(13963)
科学(12926)
(12901)
(11933)
中心(10715)
(10169)
(9993)
(9982)
(9550)
师范(9454)
(9363)
(9050)
北京(8832)
研究所(8814)
业大(8552)
(7818)
技术(7771)
师范大学(7460)
农业(7310)
职业(7119)
基金
项目(34088)
研究(27738)
科学(25781)
基金(21972)
(19144)
国家(18923)
社会(15672)
科学基金(15672)
(14759)
社会科(14666)
社会科学(14664)
教育(13685)
编号(12211)
(12078)
基金项目(11233)
成果(10593)
课题(9597)
自然(9224)
自然科(8832)
自然科学(8831)
自然科学基金(8647)
资助(8622)
(8401)
重点(8259)
(7594)
规划(7086)
(6920)
(6837)
(6732)
(6592)
期刊
(27625)
经济(27625)
研究(18114)
中国(17628)
教育(14017)
(9349)
学报(8672)
(7886)
科学(7555)
管理(7277)
(7241)
金融(7241)
大学(6681)
技术(6348)
农业(6075)
业经(5830)
学学(5814)
图书(5378)
职业(4889)
书馆(4291)
图书馆(4291)
资源(4206)
林业(4119)
问题(3816)
(3432)
生态(3406)
(3351)
技术教育(3323)
职业技术(3323)
职业技术教育(3323)
共检索到997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坤  唐肖彬  
我国的生态补偿探索,始于2001年开展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灾后,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生态恢复重建的重大战略决策,开展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一系列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在大江大河的上中游源头区域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开启了我国通过生态补偿激励大规模的小农户参与生态恢复重建的工作,成为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生态补偿实践。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艳芬  刘毅华  王芳  杨木壮  
生态补偿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本文系统回顾近年来国内生态补偿实践的进展,介绍当前生态补偿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流域生态补偿、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及重大国家生态建设工程生态补偿等领域开展的主要工作,指出当前国内生态补偿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专门的生态补偿政策支持、市场补偿潜力有待提高、缺乏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补偿标准过低、补偿机制不完善、地方实践存在理论和技术盲区与障碍等。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何树臣  马树恩  宋伟  王智慧  
林业碳汇是市场化生态补偿的一条路径,其收益大小也是林业企业和林农关心的热点问题。文章以河北丰宁林业碳汇及市场化生态补偿实践为例,阐述了林业碳汇作为生态补偿有效途径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林业碳汇、生态补偿及碳市场建设等方面的构想、相关措施和建议。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汤云海,费亚海  
长期以来,卫生事业一是依靠政府投入,二是依靠低收费来维持发展。由于投入不足,补偿机制又长期未能建立起来,因而造成了医院发展经费严重不足,欠帐太多,严重影响了医疗卫生服务条件的改善,影响了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作为第三产业单位的医院,笔者认为应在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增加投入的同时,充分发挥卫生资源的优势,扩大和完善社区医学服务和各项特需服务,主动与物价部门联系,适当调整医疗服务收费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地所课题组  贾若祥  高国力  
横向生态补偿在促进生态保护的经济外部性内部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促进横向生态补偿健康发展,建议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促进多元主体参与横向生态补偿,完善与横向生态补偿相关的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在目前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拓展横向生态补偿的范围和领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新章  谢高地  张其仔  周海林  郭朝先  汪晓春  刘荣霞  
生态补偿是当前生态经济学界的热点问题,也是世界各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广泛采用的政策措施。我国的生态补偿措施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其发展历程大体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从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后期的起始阶段和90年代末以来的快速发展阶段。在起始阶段,我国主要是针对矿产开发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森林的公益性进行探索性补偿;在快速发展阶段,补偿范围拓展到大型生态建设工程、农村新能源、农田保护、水资源利用等方面,政府投入力度也明显加大。从当前我国的生态补偿实践看,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补偿范围过窄,融资渠道单一,补偿标准不合理和基础性支撑制度缺乏等。基于这些问题并参考相关的国际经验,本文提出了逐步完善我国...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高世昌  肖文  李宇彤  
德国是较早重视生态保护并推行生态补偿制度的国家。通过生态补偿实施,德国用了不足半个世纪的时间,将一个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国家变成极具环境竞争力的国家,促进了自然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其生态补偿的理论、制度、特点与做法值得借鉴与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艳芳  Melinda E.Taylor  
中国流域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给流域的生态环境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流域生态补偿正是为了保障流域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所采取的有力措施之一。文章解释了生态补偿和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阐述了对中国流域生态补偿进行法律保护的必要性,剖析了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现状,从流域生态补偿的立法原则、法律体系和补偿机制三方面给出了对中国流域生态补偿的立法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景柱  罗祺姗  严岩  段靖  丁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邦成  温林泉  陆根法  
本文介绍了生态补偿的概念及其理论来源,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面临的基本问题,重点探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途径和方法,最后分析了生态补偿机制在中国的现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术环  
征地补偿牵扯到政府、企业、被征地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是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面对的。在征地补偿中增加生态补偿项目,符合经济规律的要求,在我国有现实针对性和实施的基础,同时国外(地区)也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强华  张毅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3月5日,新一届政府的首份施政报告,"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被再次提及。这表明,"农民财产权利"的实现,已经从决策层面,正式进入执行层面。作为农民财产权利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土地财产权利的实现路径,备受关注。而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实现,主要依赖征地中的补偿安置机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补偿安置是否给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丘水林  靳乐山  
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但由于结构性经济政策缺位,致使生态保护红线区利益相关者面临经济利益损失,因此研究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补偿机制,对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补偿实践探索存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缺位、市场化补偿手段应用性有限、对农户可持续生计关注不足等问题。从国内外经验来看,生态补偿机制设计的关键性要素主要包括补偿主体、受偿主体、补偿客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条件性和有效性。完善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补偿机制,需瞄准生态补偿的主客体,制定差别化的补偿标准,配合使用不同补偿方式,精准有效监督补偿客体,构建补偿综合绩效评价体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戴君虎  王焕炯  王红丽  陈春阳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的基础。近年来很多研究对不同尺度和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有效地增强了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与人类福祉关系的认识。但其中一些研究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结果偏离实际较多,对生态补偿等生态系统管理实践作用有限。因此需要继续深入探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理论框架,为客观认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综合考虑了各框架的优点,总结出完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理论框架,并强调了评估的经济学基础、研究尺度及利益相关者问题。该理论框架要求以人类的支付意愿(Wish To Pay,WTP)为基本原则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合理估价,并将各项服务的具体价值分配到不同尺度的利益相关者。这可以增强价值评估结果的应用价值和可操作性,为生态补偿标准及对象的确定提供指导性帮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