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69)
2023(12940)
2022(10823)
2021(9948)
2020(8062)
2019(18373)
2018(18207)
2017(34455)
2016(18489)
2015(20670)
2014(20802)
2013(20512)
2012(19194)
2011(17903)
2010(18679)
2009(17287)
2008(16859)
2007(15088)
2006(13863)
2005(12882)
作者
(55512)
(46380)
(46142)
(43919)
(29607)
(22121)
(20816)
(17947)
(17704)
(16631)
(16068)
(15555)
(14953)
(14946)
(14460)
(14370)
(13533)
(13385)
(13171)
(12861)
(11885)
(11436)
(11333)
(10748)
(10439)
(10344)
(10294)
(10027)
(9501)
(9059)
学科
(103368)
经济(103290)
管理(48876)
(44277)
方法(36386)
(34916)
企业(34916)
数学(31394)
数学方法(30835)
地方(28565)
中国(27342)
(23025)
业经(21258)
(20619)
地方经济(17146)
环境(17108)
农业(15991)
理论(15399)
(15237)
金融(15236)
(14910)
(14380)
贸易(14367)
(14340)
(14283)
(14185)
银行(14167)
(14059)
(13840)
(13739)
机构
学院(275317)
大学(271734)
(122355)
经济(119857)
研究(102510)
管理(101569)
理学(86267)
理学院(85199)
管理学(83432)
管理学院(82923)
中国(77116)
科学(61789)
(59489)
(52793)
(52179)
研究所(47717)
中心(45247)
(43710)
(42749)
财经(40725)
北京(38651)
(38373)
业大(38170)
经济学(38129)
师范(38018)
(37050)
(36688)
(34386)
经济学院(33747)
农业(33520)
基金
项目(177177)
科学(140067)
研究(130252)
基金(126799)
(110717)
国家(109850)
科学基金(93767)
社会(83545)
社会科(79257)
社会科学(79236)
(71140)
基金项目(65775)
教育(59676)
(59224)
自然(58951)
自然科(57485)
自然科学(57476)
自然科学基金(56393)
资助(52779)
编号(52131)
(44446)
成果(41978)
重点(41282)
(38123)
课题(38020)
(36845)
发展(35873)
(35299)
国家社会(34621)
创新(34492)
期刊
(148840)
经济(148840)
研究(86780)
中国(59647)
管理(40726)
(40552)
学报(39816)
科学(39268)
(37576)
教育(32806)
大学(30377)
学学(28656)
农业(28004)
(27101)
金融(27101)
技术(26901)
经济研究(24537)
业经(23965)
财经(20711)
问题(18819)
(18111)
统计(15982)
技术经济(15656)
(15294)
(14546)
资源(14514)
(13815)
世界(13636)
商业(13563)
决策(13005)
共检索到4333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董玮  田淑英  李瑶  
林业生态经济是"两山论"在林业发展领域的理论阐释和实践运用。文章基于Daly的生态经济理论,构建了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理论模型,揭示了林业生态与林业经济发展之间的转化、平衡和可持续的动态依存关系,并依据两者之间的转化规律,构建林业生态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信息熵值法的实证框架,测算中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指数,识别各区域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动态趋势与差异。结果表明:总体上,中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总体趋势向好,但尚未到达可持续发展拐点,森林资源的转化利用率仍然较低,森林资源供给能力与需求张力不匹配的矛盾仍未解决;区域上,各地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动态趋势差异较大,南方林区的发展递增式趋优,东北和西南林区稳健式趋良,中部林区发展趋势稍弱,其中,山东、江苏和甘肃3个省份在考察期间林业生态环境水平呈现下降趋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董玮  田淑英  李瑶  
林业生态经济是"两山论"在林业发展领域的理论阐释和实践运用。文章基于Daly的生态经济理论,构建了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理论模型,揭示了林业生态与林业经济发展之间的转化、平衡和可持续的动态依存关系,并依据两者之间的转化规律,构建林业生态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信息熵值法的实证框架,测算中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指数,识别各区域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动态趋势与差异。结果表明:总体上,中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总体趋势向好,但尚未到达可持续发展拐点,森林资源的转化利用率仍然较低,森林资源供给能力与需求张力不匹配的矛盾仍未解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萍萍  徐晓红  李壮壮  
文章运用熵权法测度了2011—2018年中国2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和Dagum基尼系数法揭示数字经济发展的动态演进过程及其区域差异,并运用空间收敛模型检验其收敛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整体及东、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且中部和西部地区发展速度更快,但在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两极和多极分化现象。(2)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在缩小,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3)全国整体及三大地区均存在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上述发现对于缩小数字经济区域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清华  黄志建  郭淑芬  
文章研究了1995-2015年的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并提出了区域经济追赶模型。研究发现,自1979年"改革开放"到2000年,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远远高于西部地区,中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巨大差距;然而自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东部地区,并一直保持快于东部地区的发展速度;虽然东西部地区经济的相对差异在不断减小,但是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指标基数太低,绝对差异还仍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不断扩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清华  黄志建  郭淑芬  
文章研究了1995-2015年的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并提出了区域经济追赶模型。研究发现,自1979年"改革开放"到2000年,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远远高于西部地区,中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巨大差距;然而自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东部地区,并一直保持快于东部地区的发展速度;虽然东西部地区经济的相对差异在不断减小,但是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指标基数太低,绝对差异还仍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不断扩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丹  刘阳  李睿  
本文从理论基础出发,回顾了区域趋同和区域趋异的主要观点,并联系历史上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国内区域收敛作了一个总结,中国地区间的经济增长存在着阶段性的绝对收敛,还有显著的“俱乐部收敛”,而且存在着条件收敛。通过分析三者关系,并结合国际上解决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经验,本文得出了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春雨,刘志彪  
The analysi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ffectively establishing the target of future economic development, drawing up reaso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cy and measures, and promoting good sustaining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 of main factors affecting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research goal and different factor,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series of econometrics models including macroeconomic system model, 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 time series model, analyses the compatibility of these models. Combining the statistics of Jiangsu provin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forecasts the development level and trend of Jiangsu provincial economy from 2001 to 2005.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白永秀  任保平  
区域经济学是与经济地理学联系在一起的,是由经济地理逐步演化而来的,区域经济学不断地吸收当代经济学的最新理论,加强与深化其基础理论研究,逐步走向体系化和规范化,形成了日益规范的空间分析经济学;从区域经济学的未来发展趋势看,区域经济学将以空间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作为基础,形成研究内容的综合化、具体化和微观化以及研究方法的模型化和计量化,并以“问题区域”为新的研究关注点。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饶淑芬  
10多年来,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更为成功的时期,但也给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影响。就此,笔者对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给中国区域经济带来的一些问题及今后中国区域经济会如何发展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梁军  赵方圆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设计用于评价产业互动发展状况的产业关联协调指标体系,测度并比较中国东、中、西部地区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与变动趋势。研究表明,三大区域传统产业对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胁迫因素均体现为传统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和R&D经费内部支出;但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发展的主要胁迫因素存在地区差异,东部为新兴产业利润总额和工业总产值,中部为企业数量和利润总额,西部为R&D经费内部支出和工业总产值。总的来看,尽管两类产业互动发展的关联度都在中等以上水平,但整体协调度均不高,且区域间存在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廖功磊  夏青  
区域经济差距的存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文章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地域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全国相似经济水平的省际间的空间集聚效应和空间依赖性日益增强,并且这种发展趋势自1992年以后表现的更为突出,从而加速了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收敛趋势;东部沿海发达省区空间集聚特征比较明显,同时对近距离的经济扩散作用同样显著;2005年以后受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影响,中部省际间的空间集聚效应被削弱,空间分异的发展趋势开始显现。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洪庆  
从开放程度、开放质量和开放效益三个层面构建了我国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用改进的熵值法计算了2005-2012年我国不同省市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得分,结果表明:各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东部最高,其次是东北、中部和西部,但四大地区之间的梯度差距逐年缩小;各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变化趋势不同,东部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中部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西部呈缓慢的上升趋势,东北地区趋势不明显;各地区在开放程度、开放质量和开放效益方面的变化趋势也不同,东部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中部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魏后凯  
中国加入WTO,既可以从中获取较大的利益,但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很明显,加入WTO将进一步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市场化、国际化乃至全球化的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笳旭  
通过对全国及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四大经济区域的经济差距变动测度,发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动呈现"缩小—扩大—再缩小"的三阶段变化趋势,地区差距在2003年以后趋于缩小。全国经济发展表现出趋同趋势,且东部地区内部和中部地区内部存在"俱乐部"收敛趋势。进一步,通过对地区差距变动成因的实证分析,揭示出了市场化进程和区域政策从空间范围对差距变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对外开放度、市场容量和市场化程度对2003—2011的地区差距趋同起正向作用,而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劳动参与率对差距趋同起负向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