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04)
- 2023(13771)
- 2022(12151)
- 2021(11676)
- 2020(9890)
- 2019(22732)
- 2018(22905)
- 2017(44551)
- 2016(24646)
- 2015(27678)
- 2014(27805)
- 2013(27121)
- 2012(24760)
- 2011(22253)
- 2010(22663)
- 2009(20662)
- 2008(20318)
- 2007(17875)
- 2006(15762)
- 2005(13690)
- 学科
- 济(92665)
- 经济(92569)
- 管理(74738)
- 业(67942)
- 企(57552)
- 企业(57552)
- 方法(44447)
- 数学(38666)
- 数学方法(37949)
- 农(25861)
- 财(25433)
- 中国(23783)
- 学(20670)
- 业经(20550)
- 地方(18747)
- 理论(17638)
- 环境(17303)
- 制(17047)
- 农业(16929)
- 务(16859)
- 财务(16779)
- 财务管理(16744)
- 贸(16467)
- 贸易(16458)
- 易(16007)
- 和(15849)
- 企业财务(15832)
- 策(15147)
- 划(14841)
- 技术(14620)
- 机构
- 学院(340609)
- 大学(337374)
- 管理(137402)
- 济(130202)
- 经济(127146)
- 理学(118997)
- 理学院(117718)
- 管理学(115304)
- 管理学院(114713)
- 研究(110732)
- 中国(83093)
- 京(72385)
- 科学(70246)
- 财(61017)
- 所(55505)
- 农(54164)
- 业大(51650)
- 中心(50979)
- 研究所(50570)
- 江(50070)
- 财经(48255)
- 北京(45996)
- 范(44839)
- 师范(44456)
- 经(43742)
- 农业(42230)
- 州(41063)
- 院(40677)
- 技术(37626)
- 经济学(36970)
- 基金
- 项目(233184)
- 科学(182745)
- 研究(171713)
- 基金(166881)
- 家(144775)
- 国家(143549)
- 科学基金(123692)
- 社会(104561)
- 社会科(98975)
- 社会科学(98946)
- 省(92719)
- 基金项目(88314)
- 自然(82115)
- 自然科(80138)
- 自然科学(80123)
- 教育(80109)
- 自然科学基金(78624)
- 划(77629)
- 编号(71997)
- 资助(70160)
- 成果(58610)
- 重点(52146)
- 部(50717)
- 课题(49804)
- 发(49087)
- 创(48105)
- 创新(44656)
- 科研(44245)
- 项目编号(43949)
- 大学(43362)
- 期刊
- 济(142718)
- 经济(142718)
- 研究(96902)
- 中国(63410)
- 学报(51908)
- 管理(50281)
- 农(48821)
- 科学(48006)
- 财(46276)
- 教育(41564)
- 大学(39221)
- 学学(36968)
- 农业(34299)
- 技术(31549)
- 融(29105)
- 金融(29105)
- 业经(25246)
- 财经(22103)
- 经济研究(21959)
- 经(18724)
- 问题(18304)
- 业(18015)
- 图书(17929)
- 科技(16606)
- 理论(16486)
- 技术经济(16210)
- 统计(15644)
- 版(15475)
- 现代(15416)
- 资源(15395)
共检索到4932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霞 张智光 石贵舟
为推进林业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确保林业生态安全,应实施林业生态安全的调控措施。文章构建了基于自然环境因素、经济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政策环境因素等"四大因素"的林业生态调控模型,从"五大体系建设"保障林业生态安全。实施调控措施,一是转变消费观念,树立绿色低碳环保消费观。二是提高生态生产效率,促进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增强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保护林业资源,同时加大力度拓展新的林业生态保护区和护林园,加大绿化力度,做好林业管理。四是政府应提供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资金支持。五是加强法制建设、技术保障和文化建设,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确保林业生态承载力处于合理水平,能够持续满足人类的生态足迹需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马爱华 唐志强 杨右栋
生态城市是人、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最好形式,是城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标志,也是城市经济、文化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建设现代化生态城市的目的是为了将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融合,在生态系统承载力内去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发展政策和生态格局,减少环境压力,促进有效的可持续的自然资源利用。1一、张掖建设生态城市存在的问题1.人为因素导致水资源匮乏。无节制开采地下水资源,农田用水挤占了生态用水,造成地下水资源匮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超 黄浪 贾楠 王秉
为克服狭义安全模型的缺陷和完善安全科学理论体系,基于安全科学和大安全观的视角,以系统安全为切入点,提出安全模型的"正向构建"范式,并构建广义安全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微匹配-微系统、中匹配-中系统、宏匹配-宏系统"3个层面解析广义安全模型的内涵和模型的特征。分析所建模型在促进安全系统学研究、安全科学原理研究、事故预防和安全管理、安全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功能和应用前景。研究表明,广义安全模型是安全科学研究的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对安全科学学科体系建设及相关研究均具有显著的理论指导作用。
关键词:
安全科学 安全系统 安全原理 安全模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智光
基于生态与产业共生理论,推导和改进林业生态安全测度的模型、算法和判据,使之成为可操作的实用技术。为了既能保留林业生态安全特征指数的生态经济意义,又能通过其指标体系追溯生态安全问题的原因,构建了森林生态—林业产业复合系统的Lotka-Volterra共生模型(林业L-V共生模型),以实现指标体系与特征指数的耦合。为此,首先采用包含林业生态安全的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结构模型(FES-PSIR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SEM)的结构化和定量化方法,建立林业生态安全测度指标体系。同时,根据上述SEM方法,可以得出各指标的权重系数,从而克服传统权重确定方法的主观性。然后,根据权重系数和林业L-V共生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凌翔 范晓莉 卢静 刘戈
通过分析土地供给量与宏观经济诸多变量的互动机理,运用定性分析和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方法来研究土地供给调控政策的绩效。研究结果显示,土地供给调控政策对宏观经济三个变量的影响均体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其中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滞后期主要表现为一个季度,对物价影响的滞后期主要表现为2年,对就业影响的滞后期主要表现为1年。而土地供给量受三个变量的影响差异很大,其中经济增长对土地供给量起到了正向促进作用,物价水平和就业增长率在第2季度以后均呈现负向影响效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臧志彭
制造业生态环境安全状况实际上是资源消耗力、环境污染力、治理循环力、生态承载力、经济创造力和科技创新力等六大作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制造业生态环境安全动力模型,构建了6大准则13大因素16项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设定了"不安全、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和安全"五个安全状态等级的参考评估标准值。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于海霞 徐礼强 陈晓宏 张强
城市水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生命支持系统之一,城市水域生态系统的调控机理对维护城市水资源及环境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从城市水域问题的生态学实质出发,基于五律协同原理,研究城市水域生态系统的调控机理及模型。研究表明,城市水域生态系统的"六位一体"调控具有时空层次性、综合性、阶段性特征,灰色评估模型可定量评估城市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持续程度,随着城市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断完善,其六位一体度亦随之增高。选取我国著名水域北京颐和园昆明湖、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济南大明湖进行案例比较研究,为我国城市水域生态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锋 王如松
城市是一类以人类活动为中心的社会 -经济 -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西部城市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依托。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城市与西部城市的发展概况 ,在与中、东部和全国城市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西部城市的城市化特点以及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特点 ,并运用生态学原理和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提出了西部城市发展的生态调控对策
关键词:
西部 城市 复合生态系统 特点 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夏兴英 廖树华 梁振兴
为满足冬小麦调控管理决策技术方法的需要,采用均匀试验设计、视觉技术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冬小麦生产动态试验优化设计过程和冬小麦调控管理模型,结果如下:经分析讨论得到了将小麦叶色、株高、叶面积指数等群体状态量综合在一起的“群体综合指数”计算公式,并用于动态试验优化设计过程和调控模型的构建;结合北京地区冬小麦8901品种的生产实际,安排了17个因素的分阶段田间动态试验,部分试验处理实测产量超过6 500 kg/hm2;初步建立了优质面包麦8901的生产调控模型,各阶段模型的复相关系数为0.956 6~0.997 7,生殖生长阶段之后模型的预测误差绝对值<6.92%,之前的模型除了2个处理外也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文文 刘超 李佼
近一年来,我国房地产政策围绕"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加大调控力度。本文以租售同权以及限购、限贷等限制型调控手段为切入点,选取2009-2017年间月度数据作为样本,通过自回归分布滞后(ADRL)模型,从短期与长期两个角度,研究了租售同权等政策对于房价调控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租售同权及贷款利率对房价具有长期稳定的影响,调整家庭购买资格与数量,短期内会对于房价的调整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长期效果不显著,首付比的调整对于北京等一线城市的房价抑制作用较小。这对我国构建长效的房地产发展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攀
通过建立因子增广向量的自回归模型(FAVAR)体系,选择涵盖了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土地政策三方面因素共计156个变量指标,对我国住宅价格指数影响进行了多视角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住宅价格指数受信贷、利率、土地三方面政策调控的影响较为显著,且均存在着滞后效应。减少信贷供给特别是房地产业的信贷供给,能有效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提高利率能紧缩流动性从而抑制投资性购房需求,而这种效果会在滞后三期、四期中体现;土地量价齐升是导致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的最主要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鹤 张海翔
由于价格变量同时出现在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中,又由于使用数据建模时需求和供给的均衡量是同一数据,通常估计得到的两个函数中价格的符号经常与经济学理论相悖。文章通过对模型的精心设计,使用完全信息极大似然估计,建立了与微观经济理论相符的中国粮食市场动态均衡模型。在此基础上,从数量上分析了决定市场出清的主要变量的作用。最后,从中国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讨论了政府调控粮食市场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文英 李梦筱 潘娜
县域在行政管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对于总结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改进PSR模型,建立“双三角”PSR模型,构建包括驱动力、压力、状态、投入、产出、响应6个维度、33个指标的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不同批次的部分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进行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经济社会发展、科技投入联系紧密,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但还存在地区不平衡结构不均衡、生态环境品质不高、科技投入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今后应加强县域经济建设,持续解决突出生态民生问题,加大对节能环保和科学技术的投入,完善县域生态文明制度,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推进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评价指标体系 PSR模型 县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文英 李梦筱 潘娜
县域在行政管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对于总结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改进PSR模型,建立“双三角”PSR模型,构建包括驱动力、压力、状态、投入、产出、响应6个维度、33个指标的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不同批次的部分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进行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经济社会发展、科技投入联系紧密,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但还存在地区不平衡结构不均衡、生态环境品质不高、科技投入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今后应加强县域经济建设,持续解决突出生态民生问题,加大对节能环保和科学技术的投入,完善县域生态文明制度,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推进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评价指标体系 PSR模型 县域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叶剑平 李嘉
我国实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以来,针对不同调控目标,逐渐形成了服务于不同调控目标的多种调控措施,其政策目标与政策效果在短期与长期来看也有很大不同。本研究梳理了我国住房市场"住房-土地-财税-金融"四位一体调控政策形成的过程,并从调控政策作用对象和调控政策动力机制两个维度构建了政策分析的DSII分析框架。基于此分析框架,采用ITS政策评估模型对于四个维度的四大调控政策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1)作用于住房市场需求端的"强制性调控"过程在短期内往往政策效果并不显著,但是长期来看是非常显著的;(2)通过"诱致性调控"引致住房市场达到政策效果的政策体系逐渐形成,主要包括土地政策、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等;(3)作用于住房市场供给端的土地政策和财税政策的政策效果长期来看是非常显著的,但是作用于需求端的金融政策的政策效果长期来看却是不显著的。本研究结果对于住房市场调控政策长效机制构建具有明确的政策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