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40)
2023(8067)
2022(6848)
2021(6416)
2020(5399)
2019(12005)
2018(12202)
2017(22347)
2016(12586)
2015(14304)
2014(14549)
2013(13741)
2012(12764)
2011(11204)
2010(11247)
2009(10338)
2008(10328)
2007(9385)
2006(7989)
2005(6934)
作者
(37046)
(30809)
(30471)
(28821)
(19439)
(15016)
(14116)
(12051)
(11792)
(11250)
(10738)
(10362)
(10150)
(9593)
(9562)
(9556)
(9295)
(8985)
(8966)
(8872)
(7824)
(7745)
(7508)
(7168)
(7106)
(6949)
(6863)
(6697)
(6548)
(6496)
学科
(42432)
经济(42384)
管理(31084)
(26175)
(22471)
企业(22471)
方法(17457)
(12841)
数学(12760)
数学方法(12427)
中国(12204)
(11829)
理论(11807)
业经(11686)
地方(11504)
(10218)
农业(8872)
(8768)
(8399)
教育(7820)
(7351)
环境(6917)
教学(6900)
(6840)
银行(6812)
(6476)
(6455)
金融(6447)
(6422)
财务(6388)
机构
学院(170639)
大学(165905)
管理(59860)
研究(58741)
(52616)
经济(50911)
理学(50415)
理学院(49674)
管理学(48412)
管理学院(48082)
中国(43127)
科学(41466)
(37894)
(32915)
(30769)
(28297)
研究所(28254)
业大(28172)
(27789)
师范(27456)
中心(27389)
(26131)
农业(25858)
北京(23965)
(23126)
技术(23097)
(22451)
师范大学(21872)
(21029)
财经(19946)
基金
项目(115843)
科学(87858)
研究(85075)
基金(77405)
(68845)
国家(68143)
科学基金(56540)
(50256)
社会(49288)
社会科(46312)
社会科学(46299)
基金项目(41438)
(41033)
教育(39466)
自然(37053)
编号(36890)
自然科(36057)
自然科学(36037)
自然科学基金(35307)
资助(31849)
成果(30536)
课题(26970)
重点(26380)
(25797)
(23383)
(22839)
计划(22493)
(22459)
项目编号(22082)
科研(21636)
期刊
(65444)
经济(65444)
研究(44995)
中国(38585)
学报(31771)
(29816)
科学(27238)
教育(27231)
大学(22843)
(21915)
学学(21266)
农业(20577)
管理(20427)
技术(16541)
业经(13500)
(11604)
图书(11503)
(11081)
金融(11081)
(10177)
资源(9656)
(9429)
职业(8859)
问题(8814)
科技(8740)
经济研究(8655)
财经(8621)
业大(8437)
林业(8419)
(8307)
共检索到2579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白灵  陈秋华  唐靖娴  
以普洱古茶园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含林业文化遗产资源条件、区域基础条件和旅游发展潜力3个综合层面的林业文化遗产旅游价值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因子权重,用旅游价值评价模型对其进行评判。结果表明:资源条件对林业文化遗产旅游的影响最大,环境因素的影响最小;普洱古茶园的观赏游憩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地域独特性、区位交通的分数较高,保护原真性、住宿、政策保障、环境质量、环境容量有待提高,总体评价等级为良好,具备了林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价值,并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旅游、注重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立林业文化遗产旅游保障体系的发展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希月  虞虎  陈田  王新歌  王甫园  
旅游开发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我生存能力,使其摆脱濒危的困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方式。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研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即由资源禀赋条件、可展示与体验性、遗产地旅游发展条件3个方面的要素组成,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的苏州为例,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评价,共评出三级旅游资源3项、二级旅游资源16项、一级旅游资源29项。主要结论为:产品衍生性、展示适宜性、是否具备可观赏性、遗产保护情况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否能够成为旅游资源;可展示与体验性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旅游开发价值水平高低。手工艺类、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民间文学、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和传统医药的旅游可开发性较差。本文构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评价体系可为旅游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筛选和旅游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京传  
长期以来,文化遗产旅游一直是我国文化旅游的主体。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已经开始优化转型,旅游需求也正在转化升级。在此背景下,我国传统的文化遗产旅游产品或因开发方式的粗放而与新时期效益与质量导向型集约发展方式相背离,或因其类型、层次的单一而不能满足日益多元化的旅游需求。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邱正英  
古镇旅游已然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产品类型,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很多开展旅游的古村落,因为缺乏保护意识,濒临被破坏甚至绝迹的威胁,古村落遗产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因此建立一种古村落遗产的保护预警体系,通过及早"发现警情—预报警情—警情排除—后期监控"这样一套模式,能更好地为遗产旅游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同时也促进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吕龙  黄震方  
遗产廊道是目前保护线性文化遗产的一种新趋势。我国拥有丰富的线性文化遗产,准确地评价其旅游价值,对于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遗产廊道自身的特殊性和整体性,尝试从廊道资源条件、区域社会条件、廊道生境条件和旅游保障条件及发展潜力等方面建立遗产廊道旅游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从廊道整体效应出发评价其旅游价值。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德尔非法(Delphi)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体系各因子的权重。并以古运河江苏段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评价结果与古运河江苏段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说明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明友  李淼焱  王莹莹  
工业遗产旅游是在传统工业衰退过程中,在工业遗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目前,中国关于工业遗产旅游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外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成功经验的总结及开发模式的探讨等方面,而关于价值评价体系的研究较少。本文根据工业遗产资源的特征,构建了工业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辽宁省部分工业遗产旅游资源进行了价值评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英  王尔大  韦建华  
文化遗产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但由于它的非市场性,给其价值的量化带来挑战。近年来,在诸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的实证研究中,大多强调其使用价值而常常忽略这类资源具有的非使用价值,从而大大低估了文化遗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了保护政策的制定所需信息的准确性。文章运用条件评价法(CVM)结合单边二分式问卷设计方法,获取游客陈述性偏好数据,通过构建随机效用模型,对大连旅顺太阳沟老城区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非使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影响价值水平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基于Logit模型估计的非使用价值为61.8(元/人),其中存在价值为22.9元、遗产价值为28.3元、选择价值为10.6元,表明目前游客更加关注太...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孔雷  刘文国  张良  王海亮  
为了不断推进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基于生态文明本质和特征,构建了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41个可获得数据指标进行了2轮打分筛选,最终确定了27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及其权重值。以普洱市为案例,计算结果显示:生态文明排名前3位的县(区)分别是思茅区、景东县和宁洱县,得分分别为1.072、0.87和0.783。本研究得到了普洱市各县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结果及排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岳升阳  杜书明  
地名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北京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地名文化遗产保护面临严峻挑战,要做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急需建立适合北京城市的地名文化遗产评价体系。本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使用年代、历史文化意义、感知度三个方面,每个方面再进行细化。根据评估结果对地名进行分级,以确定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价值。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隋丽娜  李颖科  程圩  
本文通过多维度多指标体系构建了文化遗产旅游者顾客价值的测量量表,对比分析了中西方游客游览前后的顾客价值差异。研究发现,文化遗产旅游者顾客价值由6个维度构成,各维度相关性从大到小依次为享乐价值、社会价值、质量价值、服务价值、效率价值和成本价值。游览前,除质量价值外,中西方游客在各价值维度上的预期均存在显著差异;游览后,中西方游客在成本价值和享乐价值的感知上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柯彬彬  张镒  
构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廊道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文化遗产廊道进行保护开发的重要基础。旅游价值评价是进行文化遗产廊道旅游开发的前提。在分析影响遗产廊道旅游价值的因素基础上,构建了由目标层、指标层、要素层和因子层4个层次,共32个评价指标组成的遗产廊道旅游价值评价模型。然后以泉州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旅游价值提升对策,希望能够实现遗产资源应有的经济价值,实现遗产廊道的整体保护和科学开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柯彬彬  张镒  
构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廊道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文化遗产廊道进行保护开发的重要基础。旅游价值评价是进行文化遗产廊道旅游开发的前提。在分析影响遗产廊道旅游价值的因素基础上,构建了由目标层、指标层、要素层和因子层4个层次,共32个评价指标组成的遗产廊道旅游价值评价模型。然后以泉州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旅游价值提升对策,希望能够实现遗产资源应有的经济价值,实现遗产廊道的整体保护和科学开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烨  王庆生  李志刚  
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模糊评价法建立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天津传统表演艺术、工艺美术和民俗三类主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风险进行评价。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风险整体处于较低水平,适宜旅游开发;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风险不同,民俗类旅游开发风险最高,工艺美术类次之,传统表演艺术类最低;三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客体风险都很高,环境风险相对较低,主体风险最低。在开发过程中应对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类风险予以不同程度的关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振春  朱冠梅  
本文以旅游者问卷调查为基础,对曲阜世界文化遗产旅游深度开发进行了研究。认为文化遗产旅游的深度开发应该有两个纬度的内容基于遗产特性的产品体系的深化与扩展以及旅游产品质量的提升。用因子聚类归纳了曲阜文化遗产内涵的产品表现形式,分析了产品体系开发的路径;通过满意度分析,明确了完善旅游服务质量的对策,进而提出了文化遗产旅游深度开发的基本框架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冯珍  闫宣任  
基于QFD模型,探索和分析了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旅游风险认知状况。在计算风险影响水平的过程中,采用了风险叠加的办法,综合考虑了风险技术特征自身的相关关系,使结果更具客观性和可信性。研究发现,对于平遥古城而言,游客更加关注绩效风险;同时导游的解说服务这一风险技术特征的认知值最高。表明作为文化旅游景区,文化价值的开发和文化知识的讲解是非常重要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