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94)
2023(14731)
2022(12227)
2021(11053)
2020(9256)
2019(21390)
2018(20845)
2017(39174)
2016(21526)
2015(24284)
2014(24077)
2013(24369)
2012(23103)
2011(21180)
2010(21210)
2009(19866)
2008(19651)
2007(17816)
2006(15739)
2005(14272)
作者
(67509)
(56859)
(56740)
(54084)
(36270)
(27256)
(25498)
(22271)
(21478)
(19960)
(19952)
(18820)
(18378)
(18136)
(18069)
(17560)
(17049)
(16752)
(16440)
(16300)
(14449)
(14139)
(13726)
(13053)
(12949)
(12733)
(12424)
(12235)
(11551)
(11422)
学科
(110613)
经济(110510)
管理(59621)
(55547)
方法(44377)
(43007)
企业(43007)
数学(39380)
数学方法(39083)
中国(27973)
(26199)
(24645)
(23094)
地方(22550)
(20990)
贸易(20978)
业经(20686)
(20396)
环境(18508)
农业(17890)
(17570)
(15314)
(15158)
(15132)
金融(15129)
银行(15090)
(14466)
地方经济(14313)
(13164)
(13125)
机构
大学(331726)
学院(327387)
(149291)
经济(146743)
研究(123302)
管理(120081)
理学(103703)
理学院(102415)
管理学(100706)
管理学院(100106)
中国(91961)
科学(76259)
(70639)
(64811)
(64567)
(64097)
研究所(59458)
中心(53857)
业大(52769)
财经(51804)
农业(51239)
(48163)
经济学(48160)
(47178)
北京(44794)
经济学院(43397)
(43384)
(41712)
师范(41184)
科学院(38697)
基金
项目(218188)
科学(170896)
基金(161594)
研究(150795)
(144758)
国家(143645)
科学基金(120179)
社会(99545)
社会科(94460)
社会科学(94432)
基金项目(85152)
(82477)
自然(78086)
自然科(76323)
自然科学(76288)
自然科学基金(75017)
(71277)
教育(67474)
资助(66046)
编号(56438)
重点(50394)
(49098)
(48436)
成果(45734)
(44784)
国家社会(42891)
科研(42636)
创新(42185)
计划(41677)
教育部(41361)
期刊
(164660)
经济(164660)
研究(97710)
学报(60910)
中国(60355)
(57809)
科学(53955)
(48684)
大学(44360)
管理(42713)
学学(42448)
农业(38955)
(28948)
金融(28948)
经济研究(28307)
财经(26818)
技术(24790)
教育(24676)
业经(24176)
(23226)
问题(22526)
(21855)
(20003)
国际(17925)
技术经济(17925)
世界(17872)
(16944)
统计(16401)
业大(14963)
资源(14860)
共检索到4885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伟光   许骞骞   羊凌玉   刘宇  
准确评估中国林业增汇潜力及其经济影响是科学制定碳中和行动方案的关键。本文在总结中国已有林业增汇潜力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基于Meta分析方法识别了中国林业增汇潜力评估差异的关键原因,并对中国未来林业增汇潜力进行了重新预测;进而基于改进的动态CGE模型,模拟分析了林业增汇对中国的经济影响。研究表明:(1)未来中国林业增汇空间较大。综合考虑森林地上生物量碳库、地下生物量碳库和土壤碳库情景下,中国森林总碳储量与年均碳汇增量,将分别从2020年的177.10亿吨碳和每年9.3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上升到2060年的340.91亿吨碳和每年15.5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2)林业增汇有助于缓解碳中和目标实现的经济代价。随着林业增汇规模扩大,2060年中国GDP累计降幅从4.19%减少到2.01%,所有行业平均降幅从7.77%下降至3.94%。(3)林业增汇有助于降低边际和平均减排成本。2060年碳价格从12222元下降至863元,边际减排成本下降93%;平均减排成本从2688元下降至1882元,降幅达到30%。(4)基于“成本—收益分析”,林业增汇存在最优空间。基于平均增汇成本分析,中国林业增汇的最优空间在25亿~30亿吨。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政府应尽快将林业增汇纳入碳中和方案,重视林业增汇评估方法与相关政策研究,合理确定林业增汇发展目标以及需重点关注碳减排技术研发及其动态演变关系等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姜霞  黄祖辉  
经济增长率放缓是当前中国林业发展面临的最为重要和现实的情景,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发展林业碳汇是否具有潜力?本文以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ERS)的经济预测为基准情景,将全球林产品模型(GFPM)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碳汇估计方法相结合,模拟出2015~2030年中国森林资源存量和相应的碳储量、碳汇量,并设定经济增长率为8%的高速增长情景与基准情景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增长率为8%的经济高速增长,基准情景下中高速经济增长更有利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森林生态服务供给的增加,从而能够促进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和谐互动、良性循环。在基准情景和高速增长情景两种发展情景下,中国自主减排承诺中...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颖  李晓格  温亚利  
【目的】核算我国森林资源碳储量和价值量,摸清我国森林资源家底,了解森林资源状况,合理制定林业发展规划。预测森林碳储量及碳汇潜力,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林业发展目标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973-2018年间9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森林蓄积量法核算我国森林资源总碳储量及其变化情况,并按照不同林种分类核算森林资源的碳储量和价值量。采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和幂函数模型联合预测我国森林资源碳汇发展潜力,并通过构建林分单位面积生长量和碳储量的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经营管理水平下碳汇量的变化率。【结果】(1)40多年来中国森林资源单位面积蓄积量平均为73.56 m~3/hm~2,林木碳储量由1976年的51.96×108 t增加到2018年的87.90×10~8 t,年均增汇0.855 7×10~8 t/a,森林资源总碳储量(包括林木、林地和林下植被)由125.06×10~8 t增加到214.39×10~8 t;其中,人工林碳储量增速明显,年均增加5.05%。(2)我国林木碳储量价值量由1976年的1 482.09×10~8元增加到2018年的8 823.85×10~8元,年均增加174.80×10~8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34%;其中,人工林碳储量价值年均增长8.24%。(3)GM(1,1)灰色模型预测2030年森林碳储量达到100.13×10~8 t,2018-2030年年均增汇1.59×10~8 t/a,预计2030年森林蓄积量可达到210.80×10~8 m~3;2060年中国森林碳储量将达到180.32×10~8 t,2018-2060年年均增汇2.36×10~8 t/a。幂函数模型预测,2030年中国森林碳储量达到108.00×10~8 t,2018~2030年平均年碳汇量为2.25×10~8 t/a,预计2030年森林蓄积量可达到227.38×10~8 m~3;2060年中国森林碳储量达到212.27×10~8 t,2018-2060年年增汇3.12×10~8 t/a。(4)在近15年的森林碳储量平均基准上,森林经营管理水平提高5%,森林碳储量将增加4.30%~6.86%;提高10%,森林碳储量将增加9.89%~12.47%;提高15%,森林碳储量将增加15.48%~18.09%;提高20%,森林碳储量将增加20.96%~21.07%。【结论】在不考虑经济、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基于森林生物量和蓄积量的变化,中国森林碳储量和价值量都是增加的。按照这个发展趋势,可以实现2030、2060年碳达峰碳中和时中国林业的预期发展目标。如果目前森林经营管理水平再提高,森林碳储量的变化率将逐步增加,碳汇潜力巨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敏  廖为明  邓荣根  王立国  
森林具有的碳汇功能决定了林业具有特殊地位。在分析"后京都时代"森林碳汇问题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汇的基础之上,文章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林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运用森林碳汇计量方法——森林蓄积量扩展法,计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过去和现在的碳储量,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汇潜力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有森林碳储量为409.676×106吨,2020年碳储量为1218.525×106吨,碳汇潜力为808.849×106吨,潜力巨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林  郝新亚  沈春蕾  安冬  
通过海洋渔业固碳增汇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其中的关键在于科学、精准、系统测算海洋渔业碳汇能力。本文剔除经典“可移出碳汇”模型中部分不具有碳汇功能的碳,把贝藻通过释放POC和DOC形成的碳汇纳入测算模型,基于2006—2020年中国9个沿海省份贝藻养殖产量面板数据,评估中国海洋渔业碳汇能力,并基于LMDI分解方法解构中国海洋渔业碳汇能力提升的贡献因素,预测不同情景下2030年中国海洋渔业的碳汇潜力。研究发现:(1)2020年中国海洋渔业碳汇能力达302.63万t/年,区域差异显著;(2)包含不具有碳汇功能的碳会高估海洋渔业贝类碳汇24.24%,而不考虑贝藻通过释放POC和DOC形成的碳汇会低估海洋渔业碳汇50.70%;(3)在当前注重规模效应的发展模式下,到2030年海洋渔业碳汇能力为335.51万t/年~399.92万t/年,碳汇增长潜力有限。基于此,应推动中国海洋渔业碳汇的增长模式向技术驱动的高质量发展转变,不断提高中国沿海省份海洋渔业碳汇能力,持续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曹先磊   许骞骞   吴伟光  
有效利用碳交易机制,促进我国林业增汇,从而以较低的社会经济成本实现我国碳减排控制目标,是政府和学术界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基于碳排放权供需均衡理论,以区域碳减排成本最小化为目标,构建了纳入林业碳汇抵消履约机制的区域间碳交易模型;测度了2019—2030年我国不同省份林业增汇潜力,探究了要实现2030年碳减排目标,将林业碳汇纳入碳交易框架对我国区域碳减排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1)我国林业增汇潜力巨大,2019—2030年我国林业碳汇增量累计达49.28亿吨,年均达4.1亿吨。(2)将林业碳汇纳入碳交易,对促进我国区域碳减排成本降低有显著促进作用。与未将林业碳汇纳入碳交易相比,当其以5%的比例纳入时,在国家自主贡献碳减排控制情景下,我国碳减排成本节约了7.3%,节约效应显著。而当林业碳汇抵消比例逐步提高时,成本节约程度将继续增加,但增速出现下降。最后,本文提出了促进我国林业增汇、碳减排成本降低以及碳交易机制完善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匡耀求  欧阳婷萍  邹毅  刘宇  李超  王德辉  
以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生态系统内部各种温室气体排放源,得到2005-2008年广东省主要排放源CO2排放量估算结果,2005年为6.19亿t,2008年达到7.4亿t。首要排放源是化石燃料燃烧,其次是土壤呼吸。两者占总排放量的77%-79%。其中土壤呼吸的排放量比较稳定,基本上保持在2.27亿t左右(或6 200万t碳),而化石燃料燃烧的排放量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从2005年的2.57亿t CO2(或7 021万t碳)增加到2008年的3.44亿t CO2(或9 375万t碳),4年增长了33.52%。其他排放源由大而小依次为:生物质转化、工业过程和人畜呼吸。2005-2008年全省主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国培  王伟斌  张习宁  
本文详细测算了我国的资本存量,在此基础上,根据生产函数法,综合考虑了资本、劳动力数量、劳动力质量和全要素生产率,利用状态空间模型估计得到要素投入的动态产出弹性,以对我国1978-2012年的潜在产出进行测算。进而,立足于我国宏观经济新常态的特点,对影响未来经济增长主要变量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从而对我国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潜力进行预测。根据测算,在基准情景下,2016-2020年我国经济平均增速约7%。未来几年,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减弱,劳动力数量的变化对经济增长有一定负面影响,应极大重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世荣   王晖   李海奎   余振   栾军伟  
增强森林固碳增汇能力是减缓大气二氧化碳(CO_(2))浓度上升和全球变暖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我国“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文献分析法和模型模拟,系统阐述了我国森林碳储量与碳汇现状、动态变化及潜力提升途径。根据中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测算的森林植被碳储量近5年平均年增长0.152 Pg C。2000s-2010s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量约为229.7 Tg C yr~(-1),其中森林植被(指乔木林)碳储量增加约为150.6 Tg C yr~(-1),约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碳汇量的65.6%。在过去70年里,中国森林已从碳源变为逐渐增强的碳汇。当现有森林面积保持不变的情景下,相比2000s-2010s时段,2030年后现有乔木林的生物量碳汇将有所下降;如果森林面积未来持续增加,2030年-2050年中国新增乔木林的碳汇量仍将呈增加趋势。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气候变化及其引发的风险(极端干旱与热浪事件、森林火灾、病虫害等)可能会削弱森林碳汇功能。为维持和提升森林碳储量和碳汇潜力,需要采取森林碳储与碳汇双增和森林碳汇与木质林产品碳库协同提升的策略,从保碳、增碳、扩碳和碳资源化利用的汇转移等四个途径对森林资源实施保护修复、精准绿化、科学经营与合理利用和多时空尺度的优化布局,同时重视森林土壤碳库增汇的长期效应。在林业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框架下,森林碳汇潜力提升未来研究的优先重点是科学推进国土绿化适宜造林地和树种选择,森林经营增汇的技术,森林碳储、碳汇协同提升与木质产品库的碳汇转移与存续的时空配置优化模式,森林土壤固碳增汇机制以及潜力研究,准确评估我国森林碳汇对实现国家“碳中和”目标的贡献及其时间表和路线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侯振宏  张小全  肖文发  
利用总-净核算和净-净核算 2 种方式估算中国森林管理活动的碳汇量及其潜力。结果表明:基年为1990 年时,总 - 净核算方式下 2010,2020,2030,2040和2050年中国森林管理碳汇量分别为 58.7,57.8,58.4,62.7和 67.2 MtC·a-1,净-净核算方式下分别为 14. 9,17.5,20.1,26.0和31.7 MtC·a- 1;基年为 2000 年时,总-净核算方式下 2010,2020,2030,2040 和 2050 年中国森林管理碳汇量分别为 73.5,72.1,72.8,78.1 和 83.6 MtC·a- 1,净 -净核算方式下分别为 2.0,5...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汪宗顺   杨红强   张寒  
造林增汇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在经济可行与社会最优视角下,中国造林增汇潜力如何以及是否具有成本有效性需要重新审视。本文基于遥感影像数据,构建造林决策模型,分别从经济可行和社会最优视角出发,对中国可造林区域进行识别,并对中国造林增汇的潜力及成本有效性进行评估。研究发现,(1)中国满足自然可行的造林面积为6657.57万公顷,但其中仅有15.34%和57.07%的土地满足经济可行和社会最优条件。(2)在社会最优条件下,造林活动将每年提供1.34亿吨二氧化碳的碳汇边际增量,但其对碳中和目标实现的贡献率仅为9.56%~14.84%。而从经济成本与社会成本看,造林碳汇的边际成本分别为31.55~242.73元/吨二氧化碳和95.45~1419.33元/吨二氧化碳。在当前碳价下,无法由市场自发引致社会最优的造林增汇潜力。(3)相比于区域碳减排路径,中国造林增汇整体上具有成本有效性,但区域间差异较大,其中再造林比新造林具有更高的增汇强度和更低的碳汇成本,成为中国造林增汇的主要方向。据此,本文提出不同地区实现碳中和的最优路径选择。本文为中国造林增汇潜力和成本有效性测算提供新的视角,也为强化造林增汇对碳中和贡献提供参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善同  侯永志  刘云中  何建武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重要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凸现期。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那么,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就会上一个新的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就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首先分析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和结构的特点,清楚地了解在全球化背景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经济增长将要或可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然后,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并明确确保良好前景实现的前提和条件,以规避经济增长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杨丽阳   王羽凡   陈苇   朱卓毅  
该文将科技前沿和实验教学相结合,设计了水体DOM碳汇潜力解析探索型实验。该实验设计采集典型水体的DOM样品,开展生物降解培养实验,综合运用总有机碳分析仪、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和分子荧光光谱仪,定量分析总体溶解有机碳(DOC)的生物可降解性,解析DOM中有色组分和不同类型荧光组分的降解转化特征。实验结果可用于环境DOM的碳汇潜力评估和机理解析。该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碳中和前沿科学理论,掌握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原理、操作和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郗婷婷  李顺龙  
森林所具有的碳汇功能决定了林业生产在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本文在分析“后京都时代”森林碳汇问题及黑龙江省森林碳汇特殊性的基础之上,结合黑龙江省林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运用森林碳汇基本理论,提出了森林蓄积量扩展法,首次对黑龙江省森林碳汇容量和碳汇潜力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现有森林碳汇储量为17.38亿t,碳汇潜力巨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唐旭  
去年11月去瑞士巴塞尔参加BIS主办的央行研究工作会。会上,一位研究主管问我:你说中国经济增长还能保持多久?我说,中国经济已经持续增长二十多年,还有巨大的潜力增长下去。中国的人均GDP才1200美元左右,比起发达国家的至少1万美元的人均GDP,还差得很远。即使在经济普查后,人均GDP也只是增至1500美元左右,差距还很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