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76)
- 2023(9664)
- 2022(8172)
- 2021(7377)
- 2020(5907)
- 2019(13137)
- 2018(13120)
- 2017(24497)
- 2016(13098)
- 2015(14741)
- 2014(14820)
- 2013(14665)
- 2012(14474)
- 2011(13496)
- 2010(13982)
- 2009(13287)
- 2008(13027)
- 2007(12090)
- 2006(11374)
- 2005(10716)
- 学科
- 济(79247)
- 经济(79178)
- 管理(38215)
- 业(33005)
- 企(25491)
- 企业(25491)
- 地方(24682)
- 中国(22036)
- 方法(21339)
- 数学(17766)
- 数学方法(17549)
- 农(17407)
- 业经(16260)
- 学(15827)
- 地方经济(15634)
- 环境(15421)
- 发(12268)
- 财(12259)
- 农业(12109)
- 融(12049)
- 金融(12049)
- 制(11836)
- 银(11439)
- 银行(11423)
- 行(11203)
- 贸(10892)
- 贸易(10881)
- 易(10368)
- 和(10009)
- 划(9814)
- 机构
- 学院(202296)
- 大学(200717)
- 济(91970)
- 经济(90062)
- 研究(78547)
- 管理(70548)
- 中国(60411)
- 理学(58784)
- 理学院(57984)
- 管理学(56902)
- 管理学院(56536)
- 科学(47137)
- 京(44778)
- 所(41185)
- 财(40214)
- 研究所(36787)
- 中心(34641)
- 农(33882)
- 江(32850)
- 财经(30711)
- 北京(29412)
- 经济学(28811)
- 范(28746)
- 师范(28454)
- 院(27871)
- 业大(27621)
- 经(27562)
- 州(26445)
- 农业(25989)
- 经济学院(25427)
- 基金
- 项目(122109)
- 科学(95532)
- 研究(89845)
- 基金(86661)
- 家(75471)
- 国家(74812)
- 科学基金(63157)
- 社会(58676)
- 社会科(55527)
- 社会科学(55514)
- 省(48728)
- 基金项目(44784)
- 划(40102)
- 教育(39790)
- 自然(38380)
- 自然科(37429)
- 自然科学(37419)
- 自然科学基金(36731)
- 资助(35992)
- 编号(35251)
- 发(33075)
- 成果(29566)
- 重点(28040)
- 发展(27057)
- 展(26610)
- 课题(26144)
- 部(26087)
- 创(24606)
- 国家社会(24424)
- 创新(23121)
- 期刊
- 济(120759)
- 经济(120759)
- 研究(68317)
- 中国(48188)
- 农(32957)
- 学报(31550)
- 财(30285)
- 管理(29873)
- 科学(29526)
- 大学(24257)
- 教育(23181)
- 学学(22846)
- 农业(22485)
- 融(22345)
- 金融(22345)
- 经济研究(19703)
- 业经(19240)
- 技术(18651)
- 财经(16519)
- 问题(15322)
- 经(14468)
- 贸(11830)
- 技术经济(11742)
- 业(11399)
- 世界(11398)
- 国际(10969)
- 商业(10031)
- 统计(9967)
- 经济问题(9897)
- 经济管理(9611)
共检索到3381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林经研
现行的环境治理措施强调直接减排,没有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等自然生态系统对污染物的吸收化解和修复优化环境的重要作用,森林可生产大量的生态产品,对于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有着独特的作用。不应把林业只应作一般的专业经济部门、一个农业分支产业来对待,林业生态主体的机构能力建设有待加强。
关键词:
林业 生态产品 优化环境 机构能力 加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高雅丽
自2003年以来,中央企业占我国GDP中的比重基本保持在10%左右,资产规模平稳增长,营业收入逐年上升,占全国国有企业的比重有所提高。2010年中央企业实现资产总额达24.3万亿元、营业收入总额16.73万亿元、实现净利润8490亿元,分别占全国国有企业的比重为35.6%、52.4%和50.7%。此外,在我国全部企业纳税的所得中,无论是税源规模,还是税额比重,中央企业所纳税款都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2010年中央企业上缴税金总额为1.3万亿元,占全国国有企业的近五成,其中上缴税金总额超过百亿元的中央企业有25家,比上年增加2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珍
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需要从一个战略的高度寻找解决就业问题的方法。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是缓解我国就业压力的一个突破口 ,只有沿着这个突破口加紧深化改革 ,并辅之以相应的配套措施 ,我国未来的就业形势才会好转。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就业压力 市场竞争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卓然
一、从三十年的回顾看农业银行的重要性建国以来,农业银行在党的领导下,为建设社会主义特别是为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以农业银行为主,农村信用合作社为辅的社会主义农村金融体系,发展了农村信贷事业,把分散在广大农村的企业、机关、团体和社队集体、社员个人闲散的资金集中起来,并直接用于支持农业。仅以一九八○年农业银行存放款业务发展为例,各项资金来源就比一九五三年增长24.8倍,各项资金运用总额增长了10.5倍。农业银行机构、人员大大增加,网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庆林
航天技术作为一项知识密集型的尖端技术,对于探索宇宙奥秘、建设现代化的国防具有重大意义。航天技术又以其综合性的特点,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航天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可概括为以下四句话:航天之路已开通,服务四化显奇功;移植推广潜力大,还须继续攀高峰。一、航天之路已开通30多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技成果”的方针,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取得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樊士德
实现充分就业是我国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发展民营经济、拓宽就业渠道,在短期内不失为缓解就业压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从长期来看,发展民营经济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转变就业形势,还需另辟蹊径。本文在对“发展民营经济缓解就业压力”进行长短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相关对策与建议,以期对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
民营经济 就业压力 短期分析 长期分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孝坤 韦杰
在简介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退耦理论的基础上,以重庆都市区为例,构建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耦合的PSR框架,应用退耦分析方法建立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退耦的指标体系,并对1996—2007年重庆都市区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退耦状态及趋势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①在相邻年度间各指标退耦比较普遍,相对和绝对退耦发生率达88%,但退耦程度在指标间和时间上有明显差异,各指标退耦指数在-4.990 6~4.887 8之间波动,且2000年以后退耦更明显;②2007年与1996年比较,综合退耦指数达0.845 3,呈明显的相对退耦状态,而且在1996—2007年间综合退耦持续发生;③评价结论符合重庆都市区环境状况与经济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滋植
论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牵动作用●李滋植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历来是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进一步认识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好外贸发展的速度、规模和效益等各种关系...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子先
1993年下半年以来,国内需求不振,海外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提高,成为即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为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拉动作用 目前,通常采用支出法来计算外贸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其公式如下: 外贸对GDP的拉动度=(净出口增量÷GDP增量)×GDP相对增幅。该公式包含两个部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祝宝良
影响当前经济增速下降的原因一是投资面临一定的资金约束。2013年下半年以来,央行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控制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2013年下半年社会融资规模为7.14万亿元,比上半年减少3.01万亿元。积极的财政政策执行力度弱于往年水平,2013年财政收入增长达到10.1%,超出预算目标2.1个百分点,而财政支出与预算数基本持平,仅增长10.9%,而2013年财政支出得以完成全年预算支出目标主要靠年终"突击花钱"。2014年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学全
中共十四大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我们要紧紧抓住当前国际国内有利时机,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文章分析了达成这一目标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论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统一的,密切联系的,为实现这一目标,从微观方面,要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使企业真正成为“四自”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从宏观方面,必须正确处理速度与均衡的关系,加强总量调控与结构调控,而其中的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胤默 王喆 张明
本文采用2013-2021年TIMG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分析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对缓解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缩小一国贫困差距,降低贫困人口比例。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中高收入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对缩小贫困差距,降低贫困人口比例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考虑国家人口年龄结构后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在减贫方面具有普惠性,无论是在老龄化高的国家还是老龄化低的国家都具有明显的减贫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包容性在数字经济减贫方面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关键词:
全球数字经济发展 贫困差距 贫困人口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世昕
长期以来,我国习惯于把媒介当做非生产性社会事业看待,把宣传看成是媒介几近惟一的目的。然而,随着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和整个经济环境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完善,作为宣传工具的媒介逐步从事业向产业转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华而诚
未来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因为惟有服务业发展后才可以开拓国内市场 ,创造内需 ,并可以进一步掌控国际市场。服务业的发展也是为制造业创造更高的价值的必要条件。因此 ,中国应善于利用加入WTO首次开放服务业的契机 ,提高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服务业 经济发展 国际竞争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淮
资产重组是工业化阶段的一个必然过程,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我国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战略面临重大调整,解决持续增长问题、缓解就业压力与推进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加快市场化进程、调整社会利益结构、实现产业振兴等重大战略难题需要依靠大规模的资产重组。资产重组还是我国短期解决运行过程重要矛盾的基本思路。由于产业结构转换、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的发展趋向对社会成员切身利益的牵动程度、对未来预期的影响程度已经越来越大,资产重组政策加入到短期宏观调控政策体系中已属必然
关键词:
资产重组,战略发展,宏观调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