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04)
2023(10759)
2022(8891)
2021(8303)
2020(6557)
2019(14766)
2018(14626)
2017(26967)
2016(14871)
2015(16667)
2014(16884)
2013(16891)
2012(16161)
2011(15058)
2010(15649)
2009(14559)
2008(14407)
2007(13363)
2006(12418)
2005(11643)
作者
(43857)
(37245)
(36873)
(34804)
(23166)
(18001)
(16508)
(14491)
(14279)
(13483)
(12729)
(12377)
(12049)
(11893)
(11608)
(11150)
(10846)
(10809)
(10567)
(10509)
(9843)
(9413)
(9048)
(8991)
(8608)
(8433)
(8426)
(8225)
(7786)
(7521)
学科
(71944)
经济(71869)
(49777)
(45128)
管理(33803)
农业(33302)
中国(24693)
地方(24081)
(22464)
企业(22464)
业经(21124)
方法(18007)
(15743)
(15624)
数学(14896)
数学方法(14752)
(14609)
农业经济(12755)
发展(12512)
(12485)
(12471)
银行(12466)
(12191)
(11897)
金融(11897)
(11852)
地方经济(11238)
(11205)
贸易(11187)
(10724)
机构
学院(216066)
大学(211078)
(90164)
经济(88057)
研究(81528)
管理(78139)
理学(64923)
中国(64356)
理学院(64134)
管理学(63091)
管理学院(62701)
(56346)
科学(48380)
(46691)
农业(42444)
(41895)
(40145)
中心(38583)
(37940)
业大(37500)
研究所(37202)
(32909)
师范(32638)
(30182)
(30180)
北京(29998)
财经(29520)
(28347)
(26545)
农业大学(25854)
基金
项目(132492)
研究(104025)
科学(103358)
基金(91226)
(78594)
国家(77672)
社会(65525)
科学基金(65193)
社会科(61391)
社会科学(61381)
(55446)
基金项目(47830)
教育(46519)
编号(45446)
(44570)
成果(38190)
自然(38035)
自然科(37041)
自然科学(37034)
自然科学基金(36362)
资助(35778)
(35701)
课题(32419)
(31554)
重点(29862)
发展(29491)
(28993)
(28850)
(27189)
(26630)
期刊
(122334)
经济(122334)
研究(70230)
(62169)
中国(59687)
农业(42016)
学报(34175)
教育(32926)
科学(32312)
(28293)
(27172)
金融(27172)
业经(27167)
大学(26971)
管理(26909)
学学(24733)
技术(20095)
(19521)
问题(17202)
经济研究(15969)
农业经济(15426)
农村(15315)
(15315)
财经(14347)
图书(14037)
(13125)
世界(12892)
经济问题(12602)
(12399)
资源(11098)
共检索到3669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旺生  潘金志  
林业的发展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林业发展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有必要对二者之间的重大关系进行哲学思考,并对林业发展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一些积极的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现阶段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新农村建设不仅关系到数亿农民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与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息息相关。因此,新农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少琴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特征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农民增收、生活宽裕,生动高扬历史唯物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本特征是协调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准确把握社会发展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时代特征是促进和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全面拓展辩证唯物主义新视野。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彭姣婷  杨从明  
发展林业可以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农村的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增加农民的收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也可以扩大农村人口的就业,对新农村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给林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发展社区林业有利于林业三大效益协调发展;促进农业、牧业与林业的相互渗透;有利于保护土著居民的文化整体性等,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江泽慧  
中国政府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林业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生态观和资源利用观及实践经验,使当今中国林业在乡村发展中的作用显著。具体表现在:保障农业高产稳产,促进农民增收,改善人居环境,发展新林业等方面。未来中国林业将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申端锋  
当前,学术界对新农村建设的讨论多集中在宏观论证和具体行动两个互相脱节的极端,本文结合笔者参加的新农村建设试验,试图对新农村建设的若干问题做一个较为全面的清理,在中间层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杰  徐菊芬  
以城乡关系、自然和人工环境关系、产居关系及管治关系四对基本关系为切入点,首先分析了新农村建设实践以来的问题。其次,针对乡村发展的基本关系,对先秦诸子哲学进行梳理,构建以"对立统一"的城乡观、"道法自然"的环境观、"以农为本"产居观和"人本主义"的管治观为核心的传统乡村发展理论体系。最后,从统筹城乡资源配置、协调物质空间和自然环境、培育农村经济增长点、完善政府管治机制等方面着手,总结了先秦诸子哲学思想对当代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志文  杨继瑞  
新农村建设需要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本文分析了发展生态畜牧业的附加成本和收益,生态畜牧业发展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失灵,提出了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宛  
在对有关新农村建设进行实践观察和文献整理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现代都市农业的概念,研究了都市农业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和作用,文章指出,都市农业的发展可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动力和契机,但都市农业的开发并不能等同于新农村建设本身。政府主导下的新农村建设要重点思考农民的参与问题,思考如何有效地实现城乡的良性互动,逐步实现全社会都来帮助农民的局面,更好地提高中国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三农问题的破解。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晋祎  
"人的新农村"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创新理念,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重大的战略意义。"人的新农村"建设所倡导的"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适应于"物的新农村"建设,是两者统一协调发展的基础;"人的新农村"建设具有特有的实践内容,更直接体现了对人的心理情感、价值取向、精神信仰、文化认知和习惯习俗等人性发展方面的尊重。"人的新农村"建设对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农民精神信仰重塑、新型城乡关系构建、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性发展和乡村文化软实力提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其林  刘光德  王显军  
文章在分析中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和农村经济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剖析,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新农村建设必须重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将环境保护纳入农村经济系统。树立水土资源综合治理和农村污染治理的循环经济理念,推动生态农业和精确(细)农业建设,强化农村小城镇规划和乡镇企业的宏观调控,统筹协调工农业关系和农村经济结构,保证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凌霄  
首先根据已有研究和国家政策解读了新农村建设的内涵,然后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新农村建设的投资需求,最后分析了新农村建设对农村金融支持的新要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继瑞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虽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的提法,但是新的历史时期强调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新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四川是农业大省,四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秦富  
本文首先指出新农村建设需要由责权利对称的投资主体、建设主体和监督主体等组成的系统主体。接着分析了新农村建设的瓶颈是投入,建议多渠道筹融资,进而围绕着资金筹集来源和提高运用效率进行了分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熊天  
小额信贷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对农村金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目前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在经营小额信贷项目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更加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然而,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选择怎样的发展方向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就此,本文重点从小额信贷供求失衡、可持续性发展这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