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40)
- 2023(18151)
- 2022(15232)
- 2021(13991)
- 2020(11591)
- 2019(26317)
- 2018(26023)
- 2017(49114)
- 2016(26470)
- 2015(29142)
- 2014(28610)
- 2013(27786)
- 2012(25376)
- 2011(22865)
- 2010(22909)
- 2009(20604)
- 2008(19673)
- 2007(17266)
- 2006(15072)
- 2005(13018)
- 学科
- 济(109753)
- 经济(109653)
- 管理(78315)
- 业(75970)
- 企(61762)
- 企业(61762)
- 方法(48625)
- 数学(42841)
- 数学方法(42150)
- 中国(31424)
- 农(30400)
- 地方(26371)
- 业经(25324)
- 财(24979)
- 技术(22417)
- 学(21586)
- 环境(20936)
- 农业(20898)
- 贸(19784)
- 贸易(19769)
- 易(19167)
- 制(18182)
- 银(17516)
- 银行(17468)
- 理论(17324)
- 融(16947)
- 金融(16946)
- 行(16786)
- 和(16388)
- 划(15986)
- 机构
- 学院(367133)
- 大学(362366)
- 济(148952)
- 经济(146082)
- 管理(144445)
- 理学(125824)
- 理学院(124461)
- 研究(122425)
- 管理学(121965)
- 管理学院(121304)
- 中国(91609)
- 科学(77752)
- 京(76133)
- 农(65716)
- 财(65017)
- 所(60781)
- 业大(59138)
- 中心(57379)
- 研究所(55845)
- 江(54304)
- 财经(52389)
- 农业(51613)
- 经(47787)
- 北京(47346)
- 范(46770)
- 师范(46139)
- 经济学(45135)
- 院(45096)
- 州(43447)
- 经济学院(40864)
- 基金
- 项目(259313)
- 科学(205546)
- 基金(188610)
- 研究(183633)
- 家(167159)
- 国家(165789)
- 科学基金(143074)
- 社会(117930)
- 社会科(112047)
- 社会科学(112023)
- 省(104218)
- 基金项目(99952)
- 自然(94949)
- 自然科(92844)
- 自然科学(92823)
- 自然科学基金(91169)
- 划(87568)
- 教育(85143)
- 资助(76670)
- 编号(72025)
- 发(59603)
- 重点(58983)
- 创(58224)
- 部(55702)
- 成果(55015)
- 创新(53829)
- 课题(50528)
- 科研(49986)
- 国家社会(49296)
- 计划(49033)
- 期刊
- 济(158730)
- 经济(158730)
- 研究(99077)
- 中国(73175)
- 学报(60745)
- 农(58902)
- 科学(56179)
- 管理(54775)
- 财(48681)
- 大学(46248)
- 学学(44005)
- 农业(40695)
- 教育(39577)
- 技术(34999)
- 融(32000)
- 金融(32000)
- 业经(29068)
- 经济研究(25842)
- 财经(24725)
- 业(22597)
- 经(21353)
- 问题(20833)
- 科技(19780)
- 技术经济(18756)
- 统计(18352)
- 策(17978)
- 版(17621)
- 商业(17290)
- 资源(17098)
- 业大(16128)
共检索到5303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叶遄 朱艺琦 杨萌萌 洪燕真
林业是绿色发展的主体,更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文章在构建指标体系测度中国各省份林业创新生态系统和林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基于2012—2022年中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林业创新生态系统对林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并以林业绿色技术创新为门槛变量,构建林业创新生态系统与林业绿色发展的非线性面板回归模型。研究发现:(1)2012—2022年,中国各省份的林业绿色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林业创新生态系统对林业绿色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提升1个单位的林业创新生态系统对林业绿色发展的推进系数为0.1300。(2)林业绿色技术创新通过了单一门槛检验,表明林业绿色发展会因林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差异而呈现阶段性特征。(3)林业创新生态系统对林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整体表现为东部地区大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资源型区域的影响效应大于非资源型地区。文章探讨了林业创新生态系统对林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构建了“林业创新生态系统—林业绿色技术创新—林业绿色发展”的分析框架,丰富了林业创新生态系统赋能林业绿色发展的作用机理。基于研究结论和讨论,提出持续构建林业创新生态系统、加快林业绿色技术转化、因地制宜构建林业创新生态系统等政策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朱志红 邱书香 徐平 陈天鹏
在界定智能城市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内涵的基础上,构建智能城市绿色创新生态系统模型。该模型是一个概念化模型,该模型的技术突破和创新过程能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方向指引。该模型包含基础层、绿色层、互联层、物联层、集成层、应用层和创新层等七个层级。最后从营造开放的绿色创新环境、促进城市绿色创新主体的成长和集聚、构建城市绿色创新信息网络共享平台等三方面提出智能城市绿色创新生态系统模型应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绿色创新生态系统 智能城市 模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雷江慧 邓旭东 徐文平
创新既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本文在已有的创新生态系统概念和构成的基础上,通过Net Logo软件和logistic growth模型,构建了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模型,并在市场资源有限的假设前提下,研究与分析了创新主体在竞争环境、合作环境以及竞争与合作综合环境中的博弈过程和发展态势。仿真结果表明,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主要受创新主体竞争力和主体间关系的影响。最后,从创新能力、创新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和协同发展方面提出相关对策,为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创新生态系统 发展模型 博弈 仿真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炳军 曹斌 周方
构建创新生态共生系统对转型背景下实现“双碳”目标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基于构建的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框架,测度了2015—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程度,并通过面板Tobit模型以及动态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对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对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并通过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产生作用;绿色技术创新对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非线性影响,呈现“显著抑制—显著促进”的演变过程;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效应的促进作用主要集中于东部及污染程度低的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燕青 姚远 徐菁鸿
文章将生态位适宜度的相关理论推广到创新生态系统评价问题中,构建了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该模型考虑创新生态系统所处空间(资源环境)和时间因素对其生长评价的影响,引入加权弱化缓冲算子弱化系统外部环境资源和时间因素对系统数据的干扰;引入生态位优先模型明确生态因子对系统内部环境资源的利用和占有。最后,通过一个算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肖芳
我国物流产业整体发展迅速,近年来社会物流总额等指标不断提高,同时社会物流总费用同样呈现出增长态势。如何实现物流产业整体发展的同时有效降低成本与能源耗费,绿色物流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本文首先对当前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其次对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最后对如何构建绿色物流创新生态系统提出思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肖芳
我国物流产业整体发展迅速,近年来社会物流总额等指标不断提高,同时社会物流总费用同样呈现出增长态势。如何实现物流产业整体发展的同时有效降低成本与能源耗费,绿色物流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本文首先对当前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其次对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最后对如何构建绿色物流创新生态系统提出思路。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璐 张怀英
以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样本,采用组态思维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基于绿色创新生态系统视角,探讨环境、资源、主体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联动效应以及互动匹配模式所蕴含的运行机制。研究发现:绿色创新主体是促进区域高水平绿色创新能力提升的必要条件;区域高绿色创新能力的背后逻辑是由多重因素并发且协同匹配形成的多种不同路径,主要包括政府支持下的主体双轮驱动型、金融环境缺失下的技术主体弥补型、环境规制下的产学研促进型三种驱动模式。促进区域绿色创新均衡化稳步发展,应持续推进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府支持的绿色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培育以绿色技术、绿色项目、绿色产业为目标的政产研学战略联盟,加大绿色创新体制机制的精准化创设和协同化推进力度。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舒扬 朱強 王兴元
绿色创新是人们长期关注的重要问题,如何引导中小企业进行绿色创新已成为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本文构建中小企业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导向机制模型,并对中小企业绿色创新的多元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顾客导向、市场竞争导向、技术进步导向、企业环境责任导向和政策法规导向均对中小企业绿色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技术进步导向和企业环境责任导向对绿色工业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均有正向影响;顾客导向和市场竞争导向仅对绿色产品创新具有正向影响;政策法规导向仅对绿色工艺创新具有正向影响。促进中小企业绿色创新,首先要准确识别影响中小企业绿色创新关键导向因素,其次要有效发挥中小企业绿色创新多元导向协调作用,再次要充分发挥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关键成员作用,最后要循序渐进构建中小企业绿色创新导向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梦 田增瑞 陆羽中
构建绿色创新生态系统是应对全球生态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准确把握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演化规律和培育机制,对绿色创新水平提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共生理论和演化博弈理论,对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演化模式、过程、稳定性及运行机制进行研究,旨在为企业和相关部门制定促进绿色创新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绿色创新生态系统两种群共生演化模式和稳定性,受两种群相互作用的共生系数和各自种群规模上限影响。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演化达到均衡状态时会形成不同的共生模式,其中互惠共生模式是系统共生演化最理想的状态。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发展以信任机制为基础,在共享机制、竞合机制、伙伴选择机制和价值分配机制的作用下,实现共生循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玉辉
实施和影响技术创新活动的机构、制度及周边环境要素的总和构成技术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具有的相似性。技术创新系统是一种耗散结构系统,具有开放性和目的性。企业的技术创新系统可分为三个亚系统,即输入亚系统、生产亚系统和输出亚系统,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有序的流动,顺畅的物质流、能量(价值)流、信息流是技术创新系统稳定的基础,创新系统具有稳定性和平衡性的特征。技术创新系统也将遵循产生、成长、成熟、衰退四个阶段,系统演化的结果一是系统衰亡或被新的系统所代替;二是在旧有的生态系统中孕育新的生命使原有的生态系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创新要素 生态系统 系统演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燕青 何地 姚远
本文基于生态位视角,以沈阳市浑南国际新兴产业园IC装备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扎根理论对案例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发现并构建了创新生态系统演进的NMSI模型。该模型揭示了创新生态系统通过"生态位定位—生态位共生—生态位跃迁—生态位整合"四个关键阶段实现从单一模式向复合模式的演进。同时,外部支持、适应性行为、组织变革和动态能力等因素分别在四个关键阶段中决定了模型的有效性。最后,结合当前新兴产业发展实践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汪洁 王洪亮
作为创新系统的新范式,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在世界范围内正广泛流行,但我国情境下的创新生态系统目前还没有形成。本文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以行动者视角分析了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类比生物学生态系统提出了创新生态系统的特点,并最终构建了一个适用于各层面的创新生态系统模型。笔者希望通过该模型的建立,为构建我国情境下和谐共生的创新生态系统打开新的视角。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吕鲲 管天宁 李北伟
绿色金融、数智赋能和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顺应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对中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现有研究鲜有兼顾二者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共同影响。基于2009—2021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构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绿色金融和数值赋能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熵值法进行测度,随后借助动态面板高斯混合模型(GMM)、空间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研究绿色金融和数智赋能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并开展地区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数智赋能显著提升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绿色金融则会显著削弱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二者的联合影响效应为负;绿色金融具有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数智赋能在东、中、西三大区域内部存在显著的正向本地效应和不同方向的邻地效应;随着绿色金融发展渐趋成熟,数智赋能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为此,要发挥先进区域的示范效应和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地区更好发展,但也要注意防范侵蚀效应和虹吸效应,避免造成资源的掠夺和不正当竞争。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宋彩平 朱超平
以林业产业生态系统为着眼点,运用投影寻踪模型对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生态系统和谐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林业产业主体系统和谐度显著小于模型设定的阈值,这表明林业产业生态主体系统在研究时间范围处于微观不和谐状态,分别是一年、四年、两年、三年和一年处于严重失调、中度失调、基本和谐、中度和谐、良好和谐的状态。依据判别模型得出: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生态系统不和谐,从而提出了林业产业规模调整和结构优化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