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27)
2023(16183)
2022(13951)
2021(12903)
2020(10721)
2019(24491)
2018(24420)
2017(46639)
2016(25483)
2015(28596)
2014(28861)
2013(28581)
2012(26457)
2011(24009)
2010(24314)
2009(22472)
2008(22024)
2007(19702)
2006(17613)
2005(15990)
作者
(74960)
(62141)
(61753)
(58739)
(39588)
(29740)
(28030)
(24355)
(23580)
(22445)
(21193)
(21074)
(19945)
(19879)
(19314)
(19127)
(18418)
(18181)
(17819)
(17725)
(15603)
(15417)
(15004)
(14185)
(13893)
(13874)
(13862)
(13859)
(12552)
(12194)
学科
(107511)
经济(107375)
管理(76655)
(73121)
(59464)
企业(59464)
方法(41997)
数学(35309)
数学方法(34917)
中国(31963)
(30615)
地方(27236)
(26699)
业经(26387)
(23753)
(22270)
农业(20847)
(18270)
银行(18225)
(18218)
贸易(18202)
技术(17864)
环境(17766)
(17586)
(17489)
(17428)
金融(17425)
理论(17320)
(17021)
(16298)
机构
大学(366536)
学院(365490)
(147399)
经济(144083)
管理(143298)
研究(127055)
理学(122576)
理学院(121190)
管理学(119231)
管理学院(118565)
中国(95005)
(80568)
科学(77301)
(69542)
(63944)
(58873)
研究所(57654)
中心(57010)
(55818)
财经(54189)
业大(53755)
北京(51771)
(49481)
(49006)
师范(49004)
(46395)
农业(45570)
(45148)
经济学(43662)
财经大学(40000)
基金
项目(243993)
科学(191981)
研究(181339)
基金(175151)
(151915)
国家(150619)
科学基金(129316)
社会(113712)
社会科(107803)
社会科学(107781)
(96139)
基金项目(92819)
教育(82756)
自然(82656)
自然科(80651)
自然科学(80635)
(80430)
自然科学基金(79169)
编号(74442)
资助(71890)
成果(61231)
(55507)
重点(54774)
(53368)
课题(52202)
(50717)
创新(47318)
(46854)
国家社会(46353)
教育部(45839)
期刊
(171708)
经济(171708)
研究(113328)
中国(77611)
学报(55999)
管理(55501)
(54892)
(52762)
科学(52336)
教育(44873)
大学(42941)
学学(40047)
农业(37838)
(34319)
金融(34319)
技术(33153)
业经(29561)
财经(26583)
经济研究(26286)
(22750)
问题(22517)
图书(19698)
(19149)
科技(18136)
理论(17861)
技术经济(17855)
现代(17071)
(16296)
商业(16221)
实践(16208)
共检索到5583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琦  万志芳  
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系统动力机制模型,从内核系统保证有效供给、外部系统刺激多角度需求以及内外系统耦合促进供求平衡设计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结果表明: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未来林区发展的新方向、新旧动能转换的新途径以及推动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的新动力。因此,提出保证林业资源高质量、保证各项林业产业生态友好发展、保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建议,以实现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岩  谭向阳  
对当前的动力机制进行优化,培育新的发展动力,继续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是改革和完善现有的教育管理体制。优良的教风、学风、校风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子联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继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革并发挥其优势为关键。通过识别关键性动力并揭示其作用机理后发现:突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约束以重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在新发展阶段下尤其应推进高等教育制度、收入分配制度、自贸试验区开放型制度和新型城镇化配套制度这四类重要且全面的制度改革。不仅是因为它们能够紧密指向和对应推进五大"新发展理念",更是因为它们在发挥"长效作用"的同时还能带来"即时效应",因而能够使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孙楷文  李桂玲  杜金祥  陈钰  张向前  
新时代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也使得华侨华人参与中国经济建设的途径愈发多样。本文通过分析产业转型、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以及华侨华人为祖国经济增长提供的支持现状,指出创新潜能释放不彻底、人才流动受到制度限制等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和华侨华人国际国内各方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构建内外部两个动力机制系统联动发挥作用,就华侨华人如何助力中国经济向高质量转型,提出了引导华人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侨乡建设等优化建议,以吸引华侨华人高级人才回流,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任李娜  
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是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产业创新与兴旺为核心,提升农业产业发展质量,创新农业产业新业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现阶段我国乡村新产业与新业态存在“三产”融合不足、产业同质化严重及乡村产业科技创新不足等问题。本文从新产业、新业态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着手,从宏观乡村产业体系、中观乡村产业链及微观乡村产业特征,提出了加强政策引导、优化产业布局及弥补人才不足短板等发展路径。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向晓梅  吴伟萍  
产业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及核心推力。通过分阶段观测广东改革开放40年产业转型升级进程发现,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演化轨迹是一条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跃升之路,贯穿其中的主线是持续性产业升级。生产要素供给、市场需求、技术创新、政府干预及制度安排等四大动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动态更迭比较优势、推动产业持续升级的耦合动力机制。在国际产业分工的背景下,适应不同的阶段特征及红利条件,通过比较优势的动态化调整,广东产业发展模式由低成本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广东应以全面创新驱动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抢占全球价值链高端,迈向一个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冷成英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已从投资驱动模式转向高质量发展,但其内在逻辑和动力机制仍有待深入探讨。本文以我国1998—2019年省域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负向的资本积累效应和正向的劳动供给效应、效率提升效应是投资率变化的核心驱动因素;(2)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资本积累效应、劳动供给效应、效率提升效应的相对均势变化导致投资率随资本积累呈倒"U"型变化,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投资驱动模式必将转向高质量发展;(3)从地区角度看,我国绝大部分省份在2019年已越过倒"U"型的顶点,进入投资率随资本积累下降的阶段,这给部分省份期望通过高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观念予以警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新宁   蔡薛文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着力点。在理论层面,新质生产力在驱动高质量发展中始终强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并形成了集中统一领导机制、发展动力塑造机制、经济社会整合机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机制、社会价值凝聚机制、人类文明重塑机制等独特的动力机制,践行着以科技现代化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这六个方面机制的形成,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升华了中国共产党探索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历史经验、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经验教训、关照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诉求,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在实践层面,新质生产力驱动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方向;要坚持以人民至上的现代化导向的价值立场;要发挥统筹教育、科技、人才等要素实现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优势;要形成完善新型举国体制深化科技领域改革开放的体制保障,将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向前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高培勇  袁富华  胡怀国  刘霞辉  
立足于整体发展观,以经济发展服务于社会发展为主线,本文对于经济高质量、社会高质量和治理高质量的特征及其互补性关联进行了分析。主要认识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总括性理念,经济高质量是社会高质量和治理高质量的输出。中国迈向发达国家的核心经济机制在于要素质量升级和创新,但需要社会高质量和制度高质量作为前提。第二,新常态下城市化的本质是福利社会,因此对社会保护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未来一二十年,中国将步入社会支出快速增长期,而日益增加的公共支出必须以效率改进为支撑,高质量社会与高质量经济协同是重中之重。第三,经济高质量的基础是知识中产群体扩大再生产,通过就业能力提升和消费结构升级,知识中产群体充当了经济高质量与社会高质量的纽带,也是决定要素质量升级的关键环节。第四,高质量经济社会需要高质量治理结构支撑。治理现代化的根本落实,重在呼吁-退出机制建设,借此最小化个人或集体表达信念的成本,增进社会福利和经济效率。包括两个要点:第一,防御性治理,以经济发展服务于社会发展为导向,加强就业保护和社会保障建设,同时,国家应将关乎国家命运的战略部门——农业和医疗卫生部门——纳入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二,进取性治理,以经济高质量和社会高质量协同为导向,国家应该顺应新时代信息化、知识化发展规律,通过生产标准体系建设、中介服务组织建设、文教研发体系建设等促进创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艳  
跨境电商不仅能够带动和优化我国内循环,还能扩大国际合作交流渠道,与外循环有效衔接,增强互利共赢经贸合作,对于促进我国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的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对我国跨境电商发展趋势与特征进行详细阐释的基础上,从激发国内市场消费潜力、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四个维度对双循环下跨境电商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解析,并立足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从政策环境、平台建设、企业竞争力和人才队伍建设四个方面提出提高我国跨境电商产业国际竞争力、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寿奎  
本文以交通运输业高质量发展与环境保护融合为导向,分析交通运输业高质量发展与环境保护现状,阐述交通运输业高质量发展与环境保护融合的内在机理,剖析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与环境保护融合的政策驱动、绿色发展需求驱动、优质服务动力、转变发展动力、技术创新动力、利益补偿动力等外部融合动力机制,以及行业竞争力动力、基于绿色发展的组织管理制度创新、绩效驱动等内部融合动力机制。研究建议提出:构建低碳交通技术标准体系,健全基于环境保护的交通建设运营治理机制;探索低碳交通与环境保护成本补偿制度,优化交通运输业产业结构,推动交通运输行业技术升级;建立公路建设与运营环境风险智能控制机制,应用智能技术对交通运输业环境进行协同治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杜玉帆  李爽  
职教集团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的基本维度构建与耗散结构理论具有契合性。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框架下,构建职教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应包括建立自适应组织的利益驱动机制、完善科学规范的协同决策机制、搭建良性互动的项目合作机制、完善客观多元的评价反馈机制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丁守海  丁洋  吴迪  
2017年中国经济超预期反弹,这是供需两端、三驾马车的共振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步入了新周期。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并不在于经济增长有多快或目标翻几番,而在于高质量发展,这对发展动能的转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要从原发式创新的技术潜力、结构性非均衡的势能差、体制性障碍所蕴含的制度红利中寻找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构建现代经济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其中,现代产业体系是物质基础,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基本手段,发展质量和效益是最终结果。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向、全球化背景下更为复杂的经济社会运行环境都对宏观调控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通过调控创新,将防控金融风险、稳增长、高质量发展有机融合起来,将是未来很长时间内的一个重大课题。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思崟  刘秋金  林镇江  董丙瑞  张瑞琛  
根据中国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划分并整理林业产业及其他19个产业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应用产业特征分析法与产业关联分析法,测度林业产业的特征指数与关联指数,探索林业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林业产业具有显著的出口生产自主性,而且与第三产业的关联度逐渐提高,对批发零售业的推动效果最为显著;林业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不断攀升,加强产业融合有利于国民经济增长。因此,林业产业应结合产业关联优势,积极实现多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以"融"提"质",地方政府也需加强对人才、科技的重视,为林业产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驱动力保障。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婷伟  苏梽芳  李嘉政  
发展数字经济、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现有研究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与驱动路径缺乏深入探讨。鉴于此,文章基于我国287个地级市相关数据,采用NCA与fsQCA相结合的方法,从组态视角探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与驱动路径。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以及营商环境呈现出非均衡性以及地区分布差异的特征。单个条件变量并非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优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普适的作用。3条组态路径可以产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包括产业升级型市场驱动、技术与金融服务型驱动以及政府助力的创新型驱动。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各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背后多重因素间联合效应的理性认识,并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带来多元解决方案和有益的实践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