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63)
- 2023(12847)
- 2022(11305)
- 2021(10635)
- 2020(9037)
- 2019(20933)
- 2018(21033)
- 2017(40676)
- 2016(22357)
- 2015(24871)
- 2014(24812)
- 2013(24718)
- 2012(22885)
- 2011(20487)
- 2010(20263)
- 2009(18443)
- 2008(17727)
- 2007(15371)
- 2006(13401)
- 2005(11378)
- 学科
- 济(91435)
- 经济(91351)
- 管理(61653)
- 业(58251)
- 企(47404)
- 企业(47404)
- 方法(40825)
- 数学(35307)
- 数学方法(34928)
- 农(26322)
- 地方(24141)
- 学(21976)
- 中国(21690)
- 业经(20930)
- 财(19854)
- 农业(17701)
- 环境(16950)
- 制(15046)
- 和(14795)
- 贸(14788)
- 贸易(14780)
- 理论(14319)
- 技术(14249)
- 易(14201)
- 划(13010)
- 产业(12809)
- 务(12247)
- 财务(12189)
- 财务管理(12170)
- 地方经济(12162)
- 机构
- 大学(309180)
- 学院(308800)
- 管理(124803)
- 济(120307)
- 经济(117609)
- 理学(108886)
- 理学院(107589)
- 管理学(105705)
- 管理学院(105182)
- 研究(104955)
- 中国(75336)
- 科学(68568)
- 京(67242)
- 农(53091)
- 所(52749)
- 财(51312)
- 业大(50451)
- 研究所(48773)
- 江(47788)
- 中心(47408)
- 范(42308)
- 北京(41978)
- 师范(41906)
- 财经(41793)
- 农业(41081)
- 院(39317)
- 经(37899)
- 州(36973)
- 经济学(34580)
- 师范大学(34021)
- 基金
- 项目(221493)
- 科学(173516)
- 研究(160525)
- 基金(159135)
- 家(139282)
- 国家(138157)
- 科学基金(118336)
- 社会(99400)
- 社会科(94061)
- 社会科学(94035)
- 省(88852)
- 基金项目(86535)
- 自然(78569)
- 自然科(76564)
- 自然科学(76547)
- 自然科学基金(75174)
- 划(73226)
- 教育(72034)
- 编号(65446)
- 资助(65019)
- 成果(51477)
- 重点(49761)
- 发(48133)
- 部(47709)
- 创(45514)
- 课题(44965)
- 创新(42421)
- 科研(42266)
- 教育部(40243)
- 大学(40119)
- 期刊
- 济(132680)
- 经济(132680)
- 研究(86399)
- 中国(55657)
- 学报(51512)
- 科学(48071)
- 农(47097)
- 管理(43567)
- 大学(38589)
- 财(36871)
- 学学(36409)
- 农业(32916)
- 教育(32227)
- 技术(26210)
- 业经(24533)
- 融(21952)
- 金融(21952)
- 经济研究(19555)
- 财经(19139)
- 问题(18068)
- 资源(17324)
- 业(16980)
- 图书(16809)
- 科技(16743)
- 林业(16421)
- 经(16331)
- 技术经济(14812)
- 版(14524)
- 理论(14509)
- 现代(14406)
共检索到4410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姜钰 耿宁
随着林业经济的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成为林业建设面临的重点任务,而森林生态安全是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前提与基础。本研究通过构建林业产业结构与森林生态安全指标体系,运用ECM模型与VAR模型对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与森林生态安全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与森林生态安全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且在这种长期的均衡关系中,林业产业结构变动会对森林生态安全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它们之间不存在短期均衡关系,而且林业三次产业均对森林生态安全产生影响,尤其是第二、三产业对森林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晓梅 李明圆
以黑龙江省林业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2005~2010年间各时间段内黑龙江省林业三次产业与总产出以及林业三次产业内部各次级产业与三次产业产出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并以此为基础对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中三次产业结构关联度以及第一、二、三产业内部动态关联变化进行全面分析,进而提出黑龙江省林业产业发展应该挖掘潜力发展林业第一产业、利用现代科技全面发展林业第二产业、发展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的林业第三产业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林业产业 产业结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耿玉德 万志芳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曾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建设做出过突出贡献,尽管目前该区域已形成了较完整的林业产业体系,但林业产业结构的诸多弊端表现得愈发突出,致使林业产业效益低下。随着环境的变化,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显得越来越必要和迫切。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必须依据相关理论,根据林业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遵循相关的经济政策进行。同时根据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目标,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模式,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达到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目的。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郝立丽 张滨 吕洁华
随着"天保工程"和国有林区商业性禁伐政策的全面实施,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面临着全面转型和升级的新形势。在分析了近年来林业系统中涉林产业结构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文章利用马尔科夫转移矩阵定量测度林业产业结构转化程度和转化趋向。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整体转化趋向为"二、一、三"结构模式;林业第一产业内部结构转化趋向为经济林产品的种植和采集、林木的培养和种植;林业第二产业仍保持初级林产品加工为主体的发展模式;第三产业中森林旅游与休闲服务业将逐步成为林业主导产业。最后,在既定林业政策下,针对发现的若干问题给出相应的调整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郝立丽 张滨 吕洁华
随着"天保工程"和国有林区商业性禁伐政策的全面实施,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面临着全面转型和升级的新形势。在分析了近年来林业系统中涉林产业结构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文章利用马尔科夫转移矩阵定量测度林业产业结构转化程度和转化趋向。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整体转化趋向为"二、一、三"结构模式;林业第一产业内部结构转化趋向为经济林产品的种植和采集、林木的培养和种植;林业第二产业仍保持初级林产品加工为主体的发展模式;第三产业中森林旅游与休闲服务业将逐步成为林业主导产业。最后,在既定林业政策下,针对发现的若干问题给出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微 万志芳
依据森林资源调查及清查资料的相关统计数据,动态分析了黑龙江省自建国以来森林资源面积、蓄积、结构及森林覆盖率的演化过程,并从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视角对森林资源的加工利用程度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森林资源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但森林资源蓄积量较低、结构较不合理,且森林资源精深加工利用程度低,林业企业抢原料、抢市场现象严重,导致森林资源加工利用率较低。基于此,从技术、产业发展和管理层面提出了具体对策。
关键词:
黑龙江省 森林资源 加工利用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郑丽娟 万志芳
根据系统论观点,对森林经营系统的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明确森林经营系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判断标准的基础上,建立森林经营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森林经营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对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经营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的林木资源经营子系统的发展度高于非林木资源经营子系统的发展度;总体来看,森林经营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处于和谐一致状态;森林经营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较为稳定;但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的森林经营系统并不总是处于协调发展轨迹上。
关键词:
黑龙江森工林区 森林经营系统 协调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慧琴 翟绪军 何丹
文章以产业共融发展为理论基础,分析了森林康养产业的涵义、目标定位以及基本原则,构建了森林康养项目为引领的多产业融合创新体系分析框架,进而以黑龙江省森林资源为例,研究通过政府主导森林康养项目带动的企事业单位多主体多行业共融发展的路径,从而为黑龙江省乡村振兴和林业及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产业共融 乡村振兴 森林康养 产业创新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也 万志芳
从理论角度解读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链产业共生关系的经济实质以及林业产业共生系统的构成与运行,结合共生度与共生系数模型实证分析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链产业共生关系。结果表明:2004—2017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链产业共生关系处于不稳定的非对称互利共生状态,但整体呈现由非对称逐步向对称互利共生进化态势,而且林业上游产业对下游产业发展的影响更大,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对产业结构升级是有一定效果的。因此,提出努力优化共生单元,积极改善共生环境等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续珊珊
运用态势分析法剖析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开展森林碳汇项目的内部优势、劣势,所面对的外部机遇与威胁,结合黑龙江省省情和森工国有林区林情,提出了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开展碳汇项目的应对策略,包括加强森林碳汇的研究及管理工作;优化树种结构;强化林地管理;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琦 万志芳
在经济转型背景下,林业产业转型将成为影响经济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必成为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林业的特殊性以及林业产业发展的要求使得林业产业转型应充分考虑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论文以黑龙江省为例,基于DEA模型分别从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角度测算2012—2018年黑龙江省林业产业转型对区域的贡献效率。结果表明:林业产业转型对黑龙江省的区域综合贡献效率较高,其中林业产业转型的经济贡献效率较好,其次是社会贡献效率,最后是生态贡献效率。依据此结果期望能够为黑龙江省林业产业转型提供新的思路以及发展方向,以此推动黑龙江省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进而为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琦 万志芳
在经济转型背景下,林业产业转型将成为影响经济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必成为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林业的特殊性以及林业产业发展的要求使得林业产业转型应充分考虑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论文以黑龙江省为例,基于DEA模型分别从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角度测算2012—2018年黑龙江省林业产业转型对区域的贡献效率。结果表明:林业产业转型对黑龙江省的区域综合贡献效率较高,其中林业产业转型的经济贡献效率较好,其次是社会贡献效率,最后是生态贡献效率。依据此结果期望能够为黑龙江省林业产业转型提供新的思路以及发展方向,以此推动黑龙江省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进而为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雨竹 王玉芳 宫力平
非木质林产品以其可再生性和对资源的恢复和再利用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的特质,对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着举足轻重的拉动和提升作用。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非木质林产品产业与林业产业结构的关联度,分析其对林业产业结构的影响,采用灰色预测方法,预测非木质林产品产业的发展趋势,并分析预测后的非木质林产品产业与林业产业结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非木质林产品产业对林业产业结构的影响程度较大,预测的结果也表明二者具有高度相关性。因此,研究认为黑龙江省可以通过发展非木质林产品产业来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改进和调整,实现林业产业结构优化,促进林区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郗婷婷 李顺龙
森林所具有的碳汇功能决定了林业生产在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本文在分析“后京都时代”森林碳汇问题及黑龙江省森林碳汇特殊性的基础之上,结合黑龙江省林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运用森林碳汇基本理论,提出了森林蓄积量扩展法,首次对黑龙江省森林碳汇容量和碳汇潜力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现有森林碳汇储量为17.38亿t,碳汇潜力巨大。
关键词:
后京都时代 固碳量 碳汇潜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晓峰 蒋敏元
本文提出:(1)自然资源有价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2)建立完整的可操作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建设可持续林业的基础。(3)引用多年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结果,并参照森林资源调查、水利、气象等部门提供的有关数据,计算出黑龙江省森林各类效益值(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的产量),通过等效益物替换和货币置换法进行“产品”的转换和量纲统一,最终得出黑龙江森林总效益值为498687×108元,占全省(1990~1992)年平均总产值1522×108元的327%。在森林总效益中,有形产品(经济)的效益值与无形产品(公益)的效益值的比值为1∶583。(4)根据国情、省情计算出森林资源有形产品的年补偿总额为...
关键词:
可持续林业,森林效益,计量,评价,补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