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18)
- 2023(10258)
- 2022(8515)
- 2021(7865)
- 2020(6252)
- 2019(14466)
- 2018(13646)
- 2017(26260)
- 2016(14111)
- 2015(15770)
- 2014(15328)
- 2013(15400)
- 2012(14593)
- 2011(13356)
- 2010(13365)
- 2009(12311)
- 2008(12095)
- 2007(10693)
- 2006(9599)
- 2005(8785)
- 学科
- 济(65339)
- 经济(65288)
- 管理(39550)
- 业(39048)
- 企(28903)
- 企业(28903)
- 方法(25948)
- 数学(23526)
- 数学方法(23337)
- 中国(21764)
- 农(21587)
- 贸(19642)
- 贸易(19631)
- 易(19325)
- 财(16003)
- 业经(14161)
- 出(13277)
- 地方(13066)
- 农业(12411)
- 制(12280)
- 产业(11544)
- 策(10772)
- 银(10448)
- 银行(10441)
- 行(10190)
- 技术(9709)
- 环境(9536)
- 融(9396)
- 金融(9395)
- 口(9325)
- 机构
- 学院(201813)
- 大学(200185)
- 济(101884)
- 经济(100360)
- 管理(78699)
- 研究(74473)
- 理学(67369)
- 理学院(66738)
- 管理学(66042)
- 管理学院(65667)
- 中国(58556)
- 财(44708)
- 京(42474)
- 科学(39270)
- 所(36083)
- 财经(34974)
- 中心(33412)
- 经济学(33133)
- 研究所(32431)
- 经(32043)
- 农(30260)
- 经济学院(30021)
- 江(29658)
- 北京(27609)
- 院(27065)
- 财经大学(25885)
- 业大(25485)
- 范(24689)
- 师范(24510)
- 农业(23484)
- 基金
- 项目(131297)
- 科学(105638)
- 研究(100427)
- 基金(97801)
- 家(84143)
- 国家(83530)
- 科学基金(71859)
- 社会(67908)
- 社会科(64887)
- 社会科学(64877)
- 基金项目(49541)
- 省(48618)
- 教育(44782)
- 自然(42573)
- 自然科(41600)
- 自然科学(41592)
- 资助(41247)
- 自然科学基金(40925)
- 划(40832)
- 编号(38913)
- 成果(31497)
- 部(31138)
- 发(30917)
- 国家社会(29645)
- 重点(29637)
- 中国(27661)
- 创(27646)
- 课题(27514)
- 教育部(27193)
- 人文(26377)
共检索到3144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邱香 林伟明 何世祯 孙于岚 戴永务 陈建铃
木质林产品质量升级是中国林业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各级政府部门出台林业产业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探究林业产业政策能否有效提升出口木质林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文章收集中央政府及各部委、31个省份、281个地级市共计4818项林业产业政策,基于281个地级市2000-2019年(2018年除外)的面板数据,测算样本地级市分产品类别的出口木质林产品质量,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评估林业产业政策对中国出口木质林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林业产业政策对出口木质林产品质量升级具有正面效应,且两者呈现互补关系。扶持类产业政策效力和规制类产业政策效力每提高1%,出口木质林产品质量分别提高0.0156和0.0058,两类政策协同可更好发挥产业政策的质量提升效应;(2)扶持类与规制类产业政策均可通过促进产品技术创新对出口木质林产品质量产生间接正面效应;(3)林业产业政策影响出口木质林产品质量升级具有地域、产品和市场化程度异质性。综合实证结果,文章从充分把握两类政策的协同作用、重视产品技术创新的赋能效应及重点强调林业产业政策的差异化实践等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启示。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周科选 余林徽
本文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政策的实施作为研究视角,结合CEPII-BACI数据库中2010~2020年间中国HS6分位层面的出口产品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探究了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不同收入水平、要素密集度与质量水平的出口产品也呈现明显的异质性。机制检验的结果显示,人工智能产业政策主要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和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等途径来推进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跃升,其中技术创新效应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本文为理解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促进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推进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证据支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杰 郑文平 翟福昕
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是否得到提升,已成为摆在中国学者及政策制定者面前迫切需要得到深入研究的命题。利用2000—2006年间2500多万条中国海关数据,采用需求结构模型(DSM)以及多重工具变量,本文的研究发现是:(1)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总体上表现出轻微下降趋势,但呈U型变化态势;(2)私营性质样本的出口产品质量表现出显著的U型变化态势和轻微下降特征,而其它所有制性质样本的出口产品质量则表现出上升态势;(3)大量低产品质量私营性质样本的短暂进入和退出出口市场,是导致中国出口产品质量U型变化的核心因素;(4)私营和外资性质样本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增长产生重要正向贡献。其中,私营性质样本的正向贡献最高,而国...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韩民春 袁瀚坤
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利用2010-2016年中国海关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显示:"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高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良好的地区制度环境强化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正面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对非垄断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更为明显;"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出口决策产生影响,其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主要通过成本效应和进口中间品质量效应两条渠道实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峰 王亚星
全球化背景下的产品生命周期过程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企业产品质量和出口市场选择模型,文章分析了产品生命周期背景下中国由产品质量提升所致的出口市场由南方国家向北方国家转移的演进过程。在中国承接国际生产的初期,由于较高的质量生产成本①使得企业只能以低质量产品向南方国家出口。随着产品生命周期背景下国际间知识溢出和技术的扩散,质量生产成本不断下降,企业逐渐在后期能够以高质量产品向北方国家出口以获取更高利润。文章借助于三重差分方法以及新产品相较于旧产品差异化的演进过程,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基础上,识别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以实证结果支持了理论模型的推论。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学君 苏冬梅
执行国际标准能够促进产品质量提升,但也会给企业带来过高的遵从成本,从而可能不利于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选取2000-2013年中国农食产品标准数据与企业-产品层面海关数据,实证分析中国农食产品标准"国际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从整体来看,标准"国际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效应显著为负,而我国自行制定的国家标准对质量影响显著为正;按照对国际标准采纳程度分类,以及对出口产品和出口目的国发展程度分类,分样本检验发现,标准"国际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存在异质性影响。为此,照搬发达国家主导制订的国际标准不适用于中国出口企业,可能会由于过高的遵从成本阻碍企业产品质量升级。另一方面,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需积极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中,从而减少过高遵从成本对产品质量升级及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林 卢鑫 钟钰
本文利用Nested Logit模型,从绝对质量和相对质量两个角度,对2001-2010年期间中国出口到美国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和产品质量升级进行了实证测算。实证分析发现:中国整体出口产品质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外,中国出口产品存在明显的质量升级现象。这主要是由机电仪器与交通工具大类的质量升级所带动的。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和质量升级与日本、德国、印度、东盟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论显示:2001-2010年间,与德国、日本、东盟、印度四个经济体的出口产品整体质量相比,中国出口产品整体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苏蕾 刘意
单纯地关注木质林产品出口"数量"的增加并不能清晰地反映出"质量"是否得到提升,也很难说明林产品是否实现技术升级。鉴于此,选取2005~2014年39个国家木质林产品出口数据,采用ESI指数和产业复杂度指标对世界各国木质林产品的技术水平进行测算和横向比较。结果显示,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林产品的出口复杂度均有所提升,但发达国家林产品出口技术含量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而且中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出口技术水平低于其人均收入的匹配值。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容 许和连
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是否得到提升,是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数据,采用产品层面回归反推方法对中国等方面出口农产品质量进行了测算,并进一步从贸易方式、所有制、HS编码、出口目的国分析中国出口农产品贸易的质量结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出口农产品质量在2000—2013年总体呈上升趋势,2007—2012年呈现出明显的"U"型变化;中国出口农产品质量呈上升趋势这一结论对于不同贸易方式、不同所有制、不同编码农产品、不同出口目的国都基本成立。
关键词:
出口 农产品 质量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明益
本文基于Khandelwal(2010)的出口产品质量测度思路及Berry(1994)的嵌套Logit模型,构建了测度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理论框架。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总体的质量水平呈缓慢上升趋势,但各行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决定因素进行了多维度的经验考察。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学君 朱灵君 田曦
基于2000-2013年高度细化的企业-产品-目的国层面海关统计数据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数据,本文对食品安全标准与食品行业出口产品质量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食品安全标准对出口产品质量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在进一步将标准区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之后,发现推荐性标准对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强制性标准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较小,某些样本情况下甚至没有显著影响。在考虑了不同的质量测度方法以及不同样本处理方式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学君 朱灵君 田曦
基于2000-2013年高度细化的企业-产品-目的国层面海关统计数据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数据,本文对食品安全标准与食品行业出口产品质量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食品安全标准对出口产品质量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在进一步将标准区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之后,发现推荐性标准对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强制性标准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较小,某些样本情况下甚至没有显著影响。在考虑了不同的质量测度方法以及不同样本处理方式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景光正 李平
本文从OFDI的动机视角入手,系统梳理了OFDI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效应的理论机制。实证方面利用中国2002-2013年的省级面板和贸易微观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OFDI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净效应为正,其通过技术反馈效应、市场深化效应以及资源配置效应均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产业升级效应则产生了抑制作用,上述结论在控制了OFDI的内生性等问题之后依然稳健;分位数估计发现OFDI对中国低、高、中技术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效应存在依次递增趋势;系统GMM估计表明出口产品质量存在持续性特征,当期产品的技术层次易受前期积累的影响。除此之外,门槛检验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金融发展...
关键词:
OFDI 出口产品质量 异质性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丽媛 曹旭平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和修正的CMS模型对2006—2016年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波动特征与成因分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木质林产品的出口额呈波动增长态势,其波动原因受市场规模效应影响较大,受产品结构效应影响相对较小;新兴市场的旺盛需求是推动市场分布效应不断提升的主要原因;产品竞争力效应对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起到显著正面推动的作用,但在2014—2016年出现较大负值;市场竞争力效应主要来源于美国、日本等传统目标市场以及部分新兴市场,如新加坡、澳大利亚。因此,相关企业应进一步拓展新兴市场潜力,加强生产领域科技创新,围绕市场需求进行产品个性化设计,积极开展海外直接投资。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韩晓璐 缪东玲 程宝栋
利用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HS六分位编码,对1996~2014年间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的二元边际情况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对美国、日本、中国香港、英国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增长来自于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的共同作用。对二元边际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目的地市场规模对集约边际呈正相关关系,但对扩展边际呈现负相关关系;可变贸易成本对二元边际呈现负相关关系;多边阻力对二元边际呈现正相关关系;劳动生产率对二元边际呈现正相关关系;经济危机对集约边际几乎不构成影响,但对扩展边际有明显冲击。基于此,提出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发挥扩展边际作用;加快自由贸易进程,逐步减少贸易阻力;加大科研资本投入,提升劳动生...
关键词:
木质林产品 集约边际 扩展边际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