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44)
- 2023(10499)
- 2022(8995)
- 2021(8025)
- 2020(6729)
- 2019(15005)
- 2018(14589)
- 2017(28411)
- 2016(15274)
- 2015(16807)
- 2014(16746)
- 2013(16054)
- 2012(14929)
- 2011(13534)
- 2010(13778)
- 2009(12968)
- 2008(12975)
- 2007(11701)
- 2006(10609)
- 2005(9832)
- 学科
- 济(59871)
- 经济(59782)
- 管理(53949)
- 业(45895)
- 企(38328)
- 企业(38328)
- 方法(21381)
- 财(20675)
- 数学(18570)
- 数学方法(18308)
- 农(17832)
- 制(17393)
- 中国(16188)
- 环境(15296)
- 业经(14219)
- 地方(14206)
- 贸(13185)
- 贸易(13176)
- 易(12851)
- 务(11963)
- 财务(11932)
- 财务管理(11906)
- 划(11592)
- 体(11590)
- 银(11480)
- 银行(11469)
- 农业(11362)
- 企业财务(11329)
- 学(11327)
- 策(11180)
- 机构
- 学院(217260)
- 大学(214839)
- 济(94566)
- 经济(92613)
- 管理(84113)
- 研究(74331)
- 理学(71694)
- 理学院(70963)
- 管理学(69927)
- 管理学院(69511)
- 中国(57857)
- 财(48835)
- 京(44653)
- 科学(42600)
- 财经(37005)
- 所(36496)
- 江(34413)
- 中心(34231)
- 经(33416)
- 农(33167)
- 研究所(32508)
- 业大(29667)
- 经济学(29229)
- 北京(28101)
- 院(27613)
- 财经大学(27224)
- 范(26759)
- 师范(26535)
- 州(26414)
- 经济学院(26291)
- 基金
- 项目(143795)
- 科学(115207)
- 研究(107064)
- 基金(106272)
- 家(91867)
- 国家(91149)
- 科学基金(79271)
- 社会(70918)
- 社会科(67448)
- 社会科学(67436)
- 省(55855)
- 基金项目(55389)
- 自然(49860)
- 自然科(48623)
- 自然科学(48610)
- 教育(48227)
- 自然科学基金(47721)
- 划(46830)
- 资助(42913)
- 编号(42265)
- 成果(34803)
- 制(32939)
- 重点(32481)
- 部(32360)
- 发(31615)
- 创(30303)
- 课题(30070)
- 国家社会(30006)
- 创新(28509)
- 教育部(28166)
共检索到336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璇 郭丕斌 黎斌林 谢秀亮
SO_2是导致酸雨污染的主要成因之一,本文运用酸雨控制区(14省市)1998—2014年的数据,对引起SO_2排放的经济增长以及起减排作用的森林覆盖率分别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符合EKC特征并已越过拐点的省份有11个,逐年递减的省份有2个,说明92.9%的省份SO_2排放量随着经济增长而逐年递减;林业对SO_2则有较强的吸附作用:森林覆盖率每递增1%,SO_2排放量便会减少0.15%。SO_2排放量逐年递减的成果,主要得益于林业与环境政策的协同制定与实施,CHOW断点检验也证实了这一点。建议今后继续加大林业、环境政策的引导力度,从生物吸附、污染源源头控制两方面着手,进一步减轻酸雨污染。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赵睿 田谧 林玲
环境规制能否改善环境质量受到各界关注,对中国SO_2减排成功经验的研究不仅将视角拓展至发展中国家,而且为命令控制型环境政策的有效性提供有力证据。借助中国在1998年实施的两控区政策以及中央在2005年启动地方官员环境保护考核这一背景,采用DID方法探讨环境规制降低工业SO_2排放量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与非两控区城市相比,两控区城市工业SO_2排放量在2005年之后呈现明显降低趋势,而且持续时间长,其原因是中央在2005年对地方官员启动了环境保护考核,并将SO_2减排设定为约束性指标。这一措施充分调动了地方官员的环境保护积极性,政策执行效果显著增强,诸如关停小火电、为燃煤机组安装脱硫设施等命令控制型环境政策得到了贯彻,达到了显著的防控结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佳佳 孙星 张牧吟 蒋平 朱韵 高烁
对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开展温室气体减排和大气污染控制的协同效应的研究对于理解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十余年来国内外进行了大量关于协同效应的研究,包括政策分析、模型应用、案例讨论等,形成了丰富的协同效应理论,为能源和环境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文章对近年来国际层面和中国层面的协同效应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力图反映协同效应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总结现阶段最新研究的特点,为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提出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
温室气体 大气污染 协同效应 综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向东 贺灿飞 刘海猛 周沂
使用Laspeyres分解方法对2004—2008,2008—2013年中国工业SO_2减排进行分解得到规模、结构和技术效应,并分析3种效应减排量的时空变化。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探讨SO_2减排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和减排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规模和技术效应是加剧和减少SO_2排放的主要途径,技术效应对规模效应的补偿是SO_2减排的重要原因。(2)"两控区"政策在第一时段显著促进SO_2减排,第二时段不再显著,命令型规制效力有所降低。(3)两个时段排污收费均能有效抑制规模效应导致的污染增加,显示市场型规制效力稳健。(4)市场型规制与技术效应存在协同作用,验证了"波特假说"。"十三五"时期我国计划SO_2总量减排15%,因地制宜调整环境规制类型与强度是实现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恒春 薛晔 王慧雯
鉴于空气污染和环境规制的空间溢出效应及环境政策的多领域性和复杂性,运用双向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在总体视角下探讨环境规制的实施对SO_2排放强度降低的有效性,并在具体约束途径视角下对比分析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总体上,一省环境规制的加强有助于自身SO_2排放强度的下降,但可能因"污染避难所"效应对周边省份产生不利影响;市场化和行政化环境规制的提升均对SO_2总量减排有利,而行政化规制因素仅对当地SO_2排放强度表现出较弱的负向影响,市场化指标对单位产出环境成本的降低存在较为明显的阻碍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毛显强 曾桉 胡涛 邢有凯 刘胜强
随着我国污染减排形势的日益严峻,采用协同控制措施实现多种污染物控制目标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而合理评价减排措施的协同效应是正确选择协同控制措施和制定协同控制规划方案的基础。本研究首次从环境-经济-技术角度系统地提出了技术减排措施的协同控制效应评价方法,并以火电行业为案例进行分析。采用协同控制效应坐标系、污染物减排量交叉弹性(Elsa/b)分析和单位污染物减排成本等方法评价技术减排措施对SO2、NOx和CO2的协同控制效应,三种评价方法相互配合,可以帮助我们从多角度检验不同减排措施的协同效果。对火电行业技术减排措施进行协同控制效应坐标系和污染物减排量交叉弹性分析的结果表明,末端治理措施不具有协同性,...
关键词:
技术减排措施 协同控制效应评价 火电行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罗良文 雷朱家华
【目的】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约束,探讨不同碳交易政策工具对减污降碳效果的影响,为实现区域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基于2003—2021年30个省份的数据,以CO_2和SO_2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采用双向固定效应的双重差分模型,分析碳交易政策的减污降碳效果及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碳市场政策工具的减污降碳作用。【结果】(1)碳交易政策能够显著地降低碳污排放之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产生减污降碳效果,并且逐渐趋向于“高水平耦合与优质协调”的协同关系。(2)异质性的结果表明碳交易政策对北京、上海、广东的碳污排放耦合度与协调度的影响大于天津、湖北、重庆、福建,并且对碳排放相对较低地区碳污耦合度、协调度的影响更显著,同时碳交易政策的“降碳”效果相对高于“减污”效果。(3)碳交易政策的减污降碳效应主要由碳价格、碳市场活跃度、碳市场规模、惩罚工具通过产业结构效应、能源结构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实现,各项政策工具也具有优化产业结构水平,降低产业间差异的作用,但现阶段无法显著改善能源结构清洁化水平和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结论】因此,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碳污协同治理体系,提高绿色低碳技术和污染治理技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结构转型,扩大碳市场规模,完善碳市场政策工具,进而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共赢局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尚远 薛钢 茅诗婕
文章基于2003~2013年的各省资源税与SO2排放量的数据,并引入其他控制变量,构建多元双对数面板模型,研究结论表明在现今的财政分权体制下,资源税作为地方筹集财政收入的方式之一,并没有充分发挥补偿环境污染的作用,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资源税 环保效应 面板模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雯雯 高玲 赵智杰
大气污染治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十二五"时期,我国大气污染控制指标需根据国情调整。本研究针对我国目前主要大气污染物SO2、NOX及日益严重的大气复合污染问题,分析了近20年排放量、空气质量变化、控制状况。结果表明:SO2排放总量控制取得一定成效,但缺乏质量指标控制约束;NOX排放增加引发了多种复合型环境问题,部分抵消了SO2控制效果,总体上空气质量并未大幅度提升。对此,借鉴国外控制方法,提出"十二五"期间应进一步改善控制措施建议:SO2在总量控制基础上加入质量控制,分三类区域以不同标准和手段控制;NOX纳入约束性考核指标;选定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对SO2、NOX采取总量与质量双重控制,并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黄滢 刘庆 王敏
本文基于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决策,构建了一个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两阶段博弈模型。地方政府在政绩最大化的目标函数下制定环境政策。污染企业则根据地方政府制定的环境政策进行生产决策。理论模型的推导表明,在官员晋升考核体制下,产业结构(第二产业GDP占比)对于地方政府环境政策强度存在U型影响的可能。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2003-2011年的城市面板数据对模型的结论进行经验检验,结果表明:当第二产业GDP占比低于(高于)55%时,第二产业比重越大,则环境政策强度越小(越大)。最后,通过对文献中常用的环境政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本文还发现选取不同的环境政策指标进行回归分析,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这说明研究中国...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赵希和 周叶 刘晨晨 白晓松
给出了省域物流行业SO2排放量测量模型,测算了不同能源的SO2排放系数;然后以物流作业直接能耗法来核算我国各省域2010年物流行业的SO2排放量,包括各省域的SO2排放量和单位货物周转SO2排放量,并进行了同种能源含硫和脱硫(低硫)SO2排放系数对比分析以及SO2总排放量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物流行业使用含硫能源与脱硫(低硫)能源所排放的SO2量相差很大;我国省域之间物流活动产生的SO2排放量存在着地域不平衡性,SO2排放量中东部大部分省域要高于西部省域,而单位货物周转SO2排放量西部大部分省域要高于中东部省域。最后,根据物流行业的特点,分别从脱硫技术研发、运输结构调整、清洁能源使用和节能减排倡...
关键词:
省域 物流行业 SO2排放量 减排对策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徐向真
文化协同效应是并购产生的协同效应中重要的一环。并购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其文化协同效应的体现。本文从过程管理的视角,就并购输入、资源、控制和输出,分别对如何建设文化协同效应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本文对于并购活动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过程控制 协同效应 文化协同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丽平 周国梅 季浩宇
从来源和产生机理上看,传统污染物控制措施会对温室气体减排产生一定的协同效应。量度污染减排的协同效应对成本有效地实现减排目标以及传统污染物和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双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总量减排的"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三种手段为出发点,根据污染减排项目种类和不同脱硫工艺,开发了分类式污染减排的协同效应评价方法。并据此,以攀枝花市为案例,对其"十一五"29项总量减排措施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表明,总量减排措施对减缓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既有正效益,也有负效应,还有0的情况存在,不同减排技术和措施产生不同的协同效应,但总体上有显著的正协同效益。
关键词:
污染减排 协同效应 评价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季良 王希希
构建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协同效应评价模型、基本指标体系、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及指标体系预测方程。以宝钢公司为例,实证研究企业节能减排协同效应演变进程及趋势。结果表明宝钢"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协同效应持续提高,其中,减排效应比节能效应更为显著;通过预测"十三五"节能减排协同效应演变趋势和模拟仿真,发现薄弱环节,得出优化方案及主要影响因素以供参考。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程文涛 张华春
在航运市场运力过剩的形势下,为维持船公司的服务质量和满足环保要求,从船型选择,船舶数量,船速,碳税等方面建立硫排放控制区与碳减排下班轮航线成本模型,并通过lingo求解.选择某船公司位于"一带一路"沿线的亚欧航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硫排放控制区背景下,班轮可通过减速最大限度的减少总成本,同时也会排放更多的CO2,综合考虑船公司采用区内区外航速不同是最佳的航行策略,船公司在下航期内低速航行,区外高速航行的策略将会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平衡.对硫排放控制区的距离及碳税率进行灵敏度分析进一步验证区内区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