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19)
2023(5545)
2022(4723)
2021(4441)
2020(3872)
2019(8499)
2018(8518)
2017(15264)
2016(8750)
2015(10241)
2014(10122)
2013(10084)
2012(9809)
2011(9030)
2010(9215)
2009(8595)
2008(8638)
2007(8033)
2006(7174)
2005(6573)
作者
(32991)
(27770)
(27564)
(26140)
(17491)
(13902)
(12377)
(10920)
(10636)
(9933)
(9681)
(9612)
(9329)
(9328)
(9065)
(8680)
(8426)
(8367)
(8203)
(8062)
(7315)
(7105)
(7039)
(6319)
(6311)
(6300)
(6147)
(6122)
(5913)
(5853)
学科
(30194)
经济(30143)
管理(22212)
(19743)
(16411)
企业(16411)
(15314)
方法(13547)
数学(11187)
数学方法(10891)
(8896)
(8503)
中国(8345)
(6718)
理论(6123)
业经(6111)
农业(5577)
(5576)
(5204)
贸易(5197)
(5105)
环境(5063)
银行(5040)
(5028)
地方(4984)
(4909)
(4837)
(4806)
金融(4804)
税收(4544)
机构
大学(137300)
学院(133905)
研究(57861)
科学(44257)
(43172)
中国(42952)
经济(41935)
管理(41522)
(37612)
理学(34766)
理学院(34171)
(34121)
(33370)
管理学(32935)
管理学院(32739)
研究所(31683)
农业(30398)
业大(29009)
中心(25594)
(22644)
北京(21588)
(21518)
(21501)
(20939)
(20540)
农业大学(19318)
实验(19202)
科学院(18948)
(18474)
实验室(18376)
基金
项目(93762)
科学(70137)
基金(66941)
(65365)
国家(64901)
研究(55404)
科学基金(51162)
自然(39361)
自然科(38398)
自然科学(38378)
自然科学基金(37684)
(35842)
基金项目(34698)
(33246)
社会(30725)
资助(29351)
社会科(28797)
社会科学(28787)
教育(25200)
重点(23315)
计划(23155)
科技(22044)
编号(20190)
(19596)
科研(19374)
(19100)
(18081)
专项(17628)
创新(17184)
成果(16896)
期刊
(50348)
经济(50348)
学报(39281)
研究(36977)
(33345)
科学(31551)
中国(31147)
大学(27366)
学学(26154)
农业(22620)
管理(17125)
(16028)
教育(13912)
(12972)
业大(12142)
技术(10879)
林业(10186)
(10137)
金融(10137)
(9630)
农业大学(9478)
资源(8875)
科技(7986)
财经(7977)
经济研究(7747)
自然(7418)
(6945)
图书(6868)
中国农业(6751)
业经(6426)
共检索到2103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董亚文  陈双林  汪舍平  郭子武  何玉友  张玮  
[目的]毛竹林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近年来主产区疏于管理乃至荒废的毛竹林面积不断增大,影响竹产业可持续发展,而林下植被演替过程中毛竹林地下鞭系统形态和生物量分配及其适应性生存策略尚不清楚。[方法]选取林下植被演替前立地条件和经营水平基本一致,竹材6~8 a采伐一次形成的林下植被演替9、21a和纯林(对照)的三类试验毛竹林,按0~10 cm(表层)、10~20 cm(中层)、20 cm以下(深层)土层逐层挖掘2 m×2 m样方中所有地下鞭,分离竹鞭、鞭根(粗根),调查其形态和生物量,分析林下植被演替过程中毛竹地下鞭系形态和生物量分配的适应性特征。[结果]:(1)随着林下植被演替的进行,毛竹鞭径、鞭段数、鞭节数变化不明显,演替21 a毛竹林鞭长和演替9 a毛竹林竹鞭侧芽数较毛竹纯林分别增加48.2%、20.74%(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于双   李小伟   杨学霞   王瑞霞   杨君珑   马龙  
林下植物物种组成对柠条固沙林的稳定性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毛乌素沙地西南边缘不同种值年限(3a、5a、10a、20a、30a、40a、50a、60a和70a)柠条固沙林为研究对象,对林下草本植物物种组成及多样性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各种植年限中,10a时草本植物的物种数最少,40a时草本植物的种类最多,截止到调查时为止,植物种数共达到了38种。(2)随着林龄的增加,一年生草本植物的重要值逐渐降低,多年生草本植物的重要值逐渐升高。(3)柠条固沙林下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在3-10a时变化一致,随林龄的增加而降低,10-40a时丰富度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10-30a时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也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40-70a时,各项指标趋于平稳。(4)3-30a林下草本植物群落相似性指数波动较大,到30a之后林下草本植物群落相似系数指数变幅不大,逐渐趋于平稳。这表明在柠条群落建立30a后,柠条林下草本群落已逐渐趋于稳定。种植柠条有助于荒漠生态系统的恢复,并在种植30年时适当的抚育管理,将有利于林下草本多样性的维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贾冬冬   李在留   郑云丽   徐振国   郭靖  
【目的】揭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种子发育过程中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动态变化规律,为人工进行宏观调控、获得优质毛竹种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桂林海洋山一带的开花毛竹为材料,采集开花后不同时期的毛竹种子,对其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和生理指标进行观察测定。【结果】1)花后10~30 d毛竹种子胚和胚乳细胞分裂分化活动剧烈,种子长、宽、厚等性状增长速度较快;花后40~60 d种子胚和胚乳细胞形态发育成熟,种子长、宽、厚等性状增长速度减缓。2)不同发育时期毛竹种子的可溶性糖、粗淀粉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可溶性糖与粗淀粉含量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可溶性蛋白含量在4.89%~5.82%范围内波动变化。3)不同发育时期毛竹种子的活性氧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H2O2含量与POD、CAT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而O_2~-含量与SOD活性变化趋势相似。4)不同发育时期毛竹种子的内源激素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IAA、GA_3及ZR含量均呈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ABA含量则呈单峰曲线变化,(IAA+GA_3+ZR)/ABA的比值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花后40 d达到最小值,为1.001。【结论】花后10~30 d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内源激素含量逐渐升高,有效促进毛竹种子细胞代谢与分裂分化;花后30~60 d毛竹种子的分化活动基本结束并进入营养积累阶段,该时期抗氧化酶活性和内源激素逐渐下降,营养物质含量进一步增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任立宁  刘世荣  王一  蔡春菊  栾军伟  陈琛  
[目的]探讨竹林与其林下植被凋落物叶之间相互影响的潜在机制,为合理经营管理毛竹林林下植被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原位分解袋法研究了四川长宁毛竹与林下植被芒箕凋落物叶分解和养分释放过程。[结果](1)芒箕凋落物叶初始C、N、P含量和羟基碳高于毛竹(P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樊艳荣  陈双林  杨清平  李迎春  郭子武  陈珊  
为优化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复合经营的立竹密度,以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3种立竹密度D1(1 500~2 500株.hm-2),D2(2 500~3 500株.hm-2),D3(3 500~4 500株.hm-2)的陡坡地粗放经营毛竹林为对象,调查分析了不同立竹密度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种群生长状况和生物量积累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毛竹林立竹密度对多花黄精地径、叶片叶绿素值和各构件生物量分配比例影响不明显,而对多花黄精种群密度、株高、各构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积累有一定的影响,均随着立竹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不同立竹密度毛竹林下的多花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帅  徐斌  王传贵  朱涛  
运用显微自动成像技术和双侧Z值检验显著性,对1年生、3年生、5年生毛竹来鞭的纤维形态特征及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地下茎来鞭平均纤维长度698.555μm、纤维直径21.710μm、纤维腔径11.375μm、双壁厚5.167μm、壁腔比0.483、腔径比0.522、长宽比34.723。2)纤维长度与长宽比均有1年生与3年生差异极显著、1年生与5年生差异不显著、3年生与5年生差异极显著的特点,纤维直径与纤维腔径均差异不显著,双壁厚、壁腔比与腔径比均有1年生与3年生差异显著、1年生与5年生差异极显著、3年生与5年生差异不显著的特点。毛竹地下茎来鞭的纤维形态特征符合纸浆材要求,但与双子叶植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晓  刘世荣  黄永涛  傅声雷  
【目的】土壤微生物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辽东栎林演替过程中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在演替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深入认识森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恢复和驱动机制。【方法】以太岳山地区皆伐后形成的30、80和150年生次生辽东栎林为对象,于2015年6月每个林型设置为20 m×20 m的森林动态监测样地20个,合计60个,用直径10 cm土钻采集0~10 cm表层土样,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皆伐后自然恢复过程中森林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多样性变化。【结果】在辽东栎林自然恢复过程中,随演替阶段进行,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逐渐增加,而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逐渐降低,疣微菌门和浮霉菌门的相对丰度没有明显变化。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在80年生中龄林显著低于30年生幼龄林,而在150年生老龄林和80年生中龄林间却无显著差异。基于weighted Uni Frac距离的主坐标分析表明,幼龄林、中龄林和老龄林的细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差异。基于OTU水平的Bray-Curtis相似性进一步证明,幼龄林与老龄林的平均细菌群落相似性为37. 9%,中龄林与老龄林的相似性增加到47. 2%,表明皆伐后自然恢复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的细菌群落结构表现出逐渐向老龄林恢复的趋势。土壤细菌物种丰富度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在自然恢复过程中呈递减趋势,幼龄林的土壤细菌物种丰富度和系统发育多样性显著高于老龄林,而中龄林和老龄林的土壤细菌多样性差异并不显著。Chao1指数和种系型多度则表现为幼龄林和中龄林间差异不显著,老龄林则显著降低。方差分解表明,皆伐后不同演替阶段的细菌群落变化和土壤有机质、可溶性碳、土壤总氮和有效氮含量等土壤因子显著相关,其中土壤碳和氮含量对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解释量分别为20. 2%和26. 3%,未解释的部分为43. 4%。【结论】皆伐后辽东栎林演替过程中不同恢复阶段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差异,幼龄林和老龄林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最大,中龄林细菌群落结构与老龄林相似。土壤细菌多样性随着演替的进行呈逐步降低的趋势,幼龄林细菌多样性显著高于中龄林和老龄林,中林龄多样性则更加接近老龄林水平。这说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在次生演替过程中具有可预测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郁善  王舒凤  
采用固定标准地法 ,对尤溪县包溪林业采育场 1 974年在阔叶树毛竹混交林皆伐迹地上营造杉木纯林后形成的杉木毛竹混交林进行地下结构的调查。结果表明 ,杉木对毛竹地下结构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毛竹竹鞭向纵深延伸、壮芽数的比例提高有促进作用。杉木密度为 90 0~ 1 3 50株 /hm2 时 ,壮龄鞭比例比较高 ,毛竹地下结构比较优化 ,更新快 ;毛竹竹鞭有 92 8%分布在 0~ 4 0cm土层中 ,其中 0~ 2 0cm土层中占 60 %以上 ,大于 4 0cm土层中仅占 7 2 % ;杉木能促进竹鞭向纵深发展 ,随杉木密度的增加 ,0~ 2 0cm层鞭根减少 ,2 0cm以上鞭根明...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司彬  姚小华  任华东  李生  何丙辉  
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将黔中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后植被自然演替过程分成草丛阶段、草灌阶段、藤刺灌丛阶段、次生乔林阶段和常绿阔叶林阶段,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研究各演替阶段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在植被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从草丛阶段开始增加,草本层到藤刺灌丛阶段达到峰值,随后下降;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则增长到次生乔林阶段达到峰值。草丛阶段和草灌阶段物种多样性为草本层>灌木层;藤刺灌丛阶段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最低,草本层与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大小对比因测度方法不同而有差异;次生乔林阶段和常绿阔叶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曾立雄  王鹏程  肖文发  万睿  黄志霖  潘磊  
在调查104块样地的基础上,利用95株标准木的树干解析数据,选择主要生物量生长模型,对三峡库区主要植被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分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各树种生物量组成中,干材生物量最大,占总生物量的44.46%~63.07%,而皮、枝和根生物量比例间的大小关系因树种不同而有所差异;2)所有树种干生物量比例与枝和叶生物量比例存在显著的线性负相关,而枝和叶生物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随着单株林木生物量增加,针叶树种干和皮生物量比例会随之增加,但枝、叶和根的生物量比例则有所下降;3)各林分生物量为75.38~191.82t.hm-2,乔木层(67.57~179.00t.hm-2)>枯落物层(3.9...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罗忠  党浩轩  梁李欣  熊子倩  段丁毓  孙嘉伟  文仕知  
【目的】研究闽楠林不同演替时期的叶功能性状特征及其变异,揭示闽楠在演替过程中调整适应环境的机制以及对生存资源的利用方式。【方法】以闽楠演替过程的4个阶段为研究对象,测定叶长(LL)、叶宽(LW)、叶面积(LS)、比叶面积(SLA)、叶厚度(LT)、叶片含水率(LWC)、叶主脉直径(MVD)、叶初级脉密度(PPD)、叶碳含量(LCC)、叶氮含量(LNC)、叶磷含量(LPC)、叶钾含量(LK)、叶钙含量(LCa)、叶镁含量(LMg)等14个功能性状指标在演替中的变化规律和变异特征,分析叶功能性状间相互关系和主成分。【结果】LL、LW、LA、LP、MVD的可塑性指数均演替阶段Ⅲ最大,LT可塑性指数在演替阶段II表现为最大,SLA、PPD则在演替IV阶段最大,闽楠叶结构功能性状可塑性指数整体表现为叶形态性状大于叶脉功能性状。各闽楠叶结构性状变异系数CV表现为LA> LT> SLA> LW> PPD> LL> MVD> LWC,闽楠叶可塑性指数PI值表现为LA> LT=SLA> LW> LL> PPD> LWC> MVD。【结论】闽楠在幼苗期间叶片薄、比叶面积大等特征,获得更强捕获光能力,相对生长速率高和养分资源获取等能力,有利于演替初期提升生长速率和资源获取能力。随着闽楠演替过程第Ⅲ和IV阶段,闽楠在群落中占据更多的资源与优势,叶片长度变短,叶厚变厚,比叶片面积变大,这些闽楠叶片功能性状变异,表明随着演替阶段的深入,性状变异从种间竞争的作用转变到将碳水化合物用于提升养分储存效率以获得竞争优势。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孝丑  刘广路  范少辉  官凤英  苏文会  黄金华  
以福建省永安市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施肥时间的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为研究对象,对不施肥(林分Ⅰ)、施肥5 a(林分Ⅱ)、施肥13 a(林分Ⅲ)毛竹林的生长特征和生物量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肥显著提高毛竹林分的生物量,3种林分生物量的排列顺序为林分Ⅱ>林分Ⅲ>林分Ⅰ,分别为101.347 8,91.376 0和60.697 0 t.hm-2。长时间施肥林分竹秆生物量与总生物量的比例有下降趋势,而枝、叶、根、蔸所占比例有上升的趋势。竹材主要的经济组分为竹秆,竹秆所占生物量比例下降,可能降低施肥的经济增益。灌木层生物量的排列顺序为林分Ⅲ>林分Ⅰ>林分Ⅱ,...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温星  程路芸  李丹丹  许馨露  高岩  张汝民  
运用植物气体交换测定和叶绿素荧光测定等分析技术,测定分析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叶片发育过程中的色素质量分数、光响应进程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毛竹叶片从幼叶生长到叶片成熟的各发育阶段,叶绿素质量分数和净光合速率不断增加而趋于稳定,叶片对光能的捕获和利用能力也随之增强。(2)叶片从伸出到成熟,叶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φ_(Po))的变化不明显。(3)毛竹叶片经放叶、展叶至第15天,PSⅡ反应中心数不断增加,其数量约升高54.4%。(4)PSⅡ电子受体蛋白QA被还原的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龚直文  顾丽  亢新刚  杨华  赵浩彦  
本文运用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分析长白山过伐林区各个森林演替阶段的先锋树种、顶级树种和其他树种的空间格局和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1)从杨桦次生林、云冷杉过伐林到云冷杉针阔混交近原始林演替过程中,林分整体空间分布格局由聚集过渡为随机分布,先锋树种早期呈聚集分布状态,到了演替后期呈随机分布;其他树种在总体上都是小尺度上为聚集分布,而大尺度上是随机分布;顶级乡土树种云冷杉、红松在>12m的尺度时向着均匀分布方向发展;2)次生演替过程中先锋树种和顶级树种种间关系由先期的负关联变为正关联,树种之间共同利用资源;杨桦次生林中先锋树种杨桦和其他伴生树种之间在所有尺度下均呈负关联,到15m尺度时关联显著;顶级树种...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苏文会  范少辉  刘亚迪  彭颖  封焕英  
为评价大型丛生竹种车筒竹Bambusa sinospinosa作为板材原料的适宜性,以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为参比竹种,研究了车筒竹地上生物量分配格局及秆形特征。结果表明:车筒竹地上各器官中,竹秆的生物量比例最大,占72.7%,其次为竹枝(15.9)和竹叶(11.4%);秆形特征主要分析了胸径、秆高、秆质量、尖削度和竹壁厚等参数,其中,车筒竹全高(y/m)对胸径(x/cm)拟合的直线方程为y=1.345 6x+1.706 8(R2=0.954 6,P=0.000 0)。与毛竹相比,在胸径小于8 cm时,车筒竹全高比毛竹略小,而随着胸径的增大,全高逐渐大于毛竹;车筒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