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85)
2023(7032)
2022(5864)
2021(5272)
2020(4400)
2019(9536)
2018(9124)
2017(17445)
2016(9565)
2015(9916)
2014(9567)
2013(9346)
2012(8513)
2011(7602)
2010(7247)
2009(6469)
2008(6399)
2007(5405)
2006(4445)
2005(3767)
作者
(30274)
(25434)
(25223)
(23793)
(16092)
(12537)
(11161)
(9977)
(9579)
(8825)
(8781)
(8331)
(8277)
(8121)
(8034)
(7813)
(7753)
(7582)
(7329)
(7294)
(6685)
(6179)
(5953)
(5774)
(5702)
(5635)
(5524)
(5450)
(5266)
(5146)
学科
(34549)
经济(34505)
(27266)
管理(26413)
(21291)
企业(21291)
方法(17877)
数学(16193)
数学方法(16061)
(10457)
(9839)
(9714)
中国(8476)
(8228)
贸易(8228)
(8051)
业经(7491)
(6992)
财务(6987)
财务管理(6976)
技术(6844)
农业(6833)
企业财务(6749)
(6557)
(5963)
银行(5923)
(5685)
金融(5685)
环境(5655)
(5581)
机构
大学(135058)
学院(134145)
(53579)
经济(52686)
管理(49883)
研究(47696)
理学(44877)
理学院(44328)
管理学(43467)
管理学院(43241)
(34837)
科学(33753)
中国(33573)
农业(28310)
业大(28199)
(27218)
(25664)
研究所(24207)
(23086)
中心(21196)
财经(19577)
农业大学(19119)
(18307)
(18115)
(17132)
经济学(17040)
北京(16085)
经济学院(15697)
(15616)
(15397)
基金
项目(102839)
科学(80262)
基金(77281)
(72343)
国家(71776)
研究(64173)
科学基金(59872)
社会(42846)
自然(42262)
基金项目(41698)
自然科(41370)
自然科学(41351)
社会科(40817)
社会科学(40803)
自然科学基金(40673)
(39841)
(34674)
资助(30704)
教育(28858)
重点(23776)
计划(22561)
(22274)
(22052)
编号(21936)
(21279)
科研(21143)
创新(20734)
(20159)
科技(20132)
国家社会(18891)
期刊
(48406)
经济(48406)
学报(33723)
研究(31923)
(30075)
科学(27126)
大学(23857)
学学(23369)
中国(21558)
农业(20321)
(17356)
管理(15922)
(11042)
(10492)
金融(10492)
业大(10240)
财经(9616)
经济研究(9360)
农业大学(8787)
(8698)
业经(8430)
(8174)
科技(7860)
技术(7828)
教育(7293)
问题(6919)
林业(6697)
商业(6458)
中国农业(6094)
技术经济(5787)
共检索到176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邬枭楠  缪金莉  郑颖  潘飞翔  刘婷霞  伊力塔  夏国华  温国胜  
为研究林下养鸡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探讨林下养鸡的可持续性,以浙江临安横路乡生态鸡场为实验点,通过典型样地调查,对生态鸡场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林和早园竹Phyllostachys propinqua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等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①鸡的活动强度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影响显著,鸡舍附近土壤速效磷、速效钾、水解氮和微生物总数有所增加。②林下养鸡降低了植物多样性,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指数均表现为距离鸡舍越近多样性指数越低。③山核桃林比早园竹林的生物量和凋落物持水量高,有更好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磊  孟祺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特别是国际贸易,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农产品贸易品通过生产中化肥的使用、土壤流失和专业化导致品种单一性,通过工业品贸易引致扩张的路径扩大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对生物生存环境的污染,这些都对生物多样性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政府应该确保所有贸易政策与生物多样性相容,加强对外来生物的管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建锋  肖文发  江泽平  冯霞  李秀英  
景观破碎化是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破碎化阻碍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引起近交衰败;改变了物种生存所需的生物地理环境,减小物种的生存空间;改变了生态系统特性,影响系统内的能量平衡和物质流动,加剧了外来物种的入侵。本文通过对上述方面的阐述,旨在更好地理解景观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深刻影响,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平  赵新全  徐世晓  朱文琰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可再生资源。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尤其是荒地开垦、化肥的大量使用等土地利用活动的加剧,以及大规模砍伐森林和栖息地破碎化等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严重破坏了自然景观,改变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使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并最终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因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建国   巩倩   王阳  
发展风电场是实现2030年前CO2排放达峰及2060年前碳排放中和战略目标的重要技术选择。全面认识风电场对陆地与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对科学规划和实施陆地及海洋风电项目有重要现实意义。论文总结分析了陆上与海上风电场对陆地及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影响的研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风电场对陆地及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对动植物栖息地、种群以及土壤、植被和生态系统功能及服务等将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同时,风电场在施工、运营和退役后也会对陆地及海洋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目前关于风电场对陆地及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影响的研究还十分有限,随着风电场规模的扩大,风电场对陆地及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环境的影响研究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建国   巩倩   王阳  
发展风电场是实现2030年前CO2排放达峰及2060年前碳排放中和战略目标的重要技术选择。全面认识风电场对陆地与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对科学规划和实施陆地及海洋风电项目有重要现实意义。论文总结分析了陆上与海上风电场对陆地及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影响的研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风电场对陆地及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对动植物栖息地、种群以及土壤、植被和生态系统功能及服务等将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同时,风电场在施工、运营和退役后也会对陆地及海洋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目前关于风电场对陆地及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影响的研究还十分有限,随着风电场规模的扩大,风电场对陆地及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环境的影响研究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温晶  张秋良  李嘉悦  魏玉龙  
研究了间伐强度对兴安落叶松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为确定兴安落叶松林分的最佳采伐强度提供理论依据。以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间伐强度(10%、20%、30%、40%)和对照的试验固定样地,对间伐5 a后各样地林下灌草多样性和生物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抚育间伐可以明显提高林下植物种类、Menhinick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各层均以40%间伐强度最大,而生态优势度指数则呈递减趋势(P <0.05);3)综上所述,在30%~40%的间伐强度下,兴安落叶松林林下植被多样性和生物量最高,林分质量最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立强  周光益  赵厚本  李力  邱治军  
以2008年冰雪灾害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为背景,通过人工去除林冠层保留树干模拟森林的机械损伤,研究粤北小坑流域藜蒴栲群落林下植被的变化。结果表明:(1)试验1.5年后,去除林冠层、林下添加枯枝落叶的处理,林下灌木、草本科、种及乔木幼苗种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林下添加枯枝落叶,林冠层不做处理,林下植被各生活型物种数有所减少,但差异不显著。(2)去除林冠层后,一些阳生种如野桐、山乌桕、山苍子、红紫珠、蕨状苔草、广东蛇葡萄等大量入侵并占据优势地位,林下植被盖度显著提高。(3)...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荣胜  
淮河源是我国南北过渡地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构成了严重威胁,其主要原因是法规制度不健全、缺乏科学的总体规划与专业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的社区参与机制及旅游收益转化机制、科普宣教功能不足、部分旅游发展政策不合理、旅游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严重不足。明确区域功能、加强旅游活动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宣教、持续发展生态旅游地周边社区经济、完善旅游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严格旅游活动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执法是促进淮河源旅游产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广成  
以县域海岛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与外延,建立了贸易-生物多样性保护模型,包括生产模型、物种聚集模型及居民消费效用模型,进而对模型进行了求解,系统地分析了自给自足经济和自由贸易条件下经济贸易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机理,提出了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海岛土地开发利用模式,并对模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蔡煜  王景燕  龚伟  吕向楠  舒正悦  闫思宇  赵昌平  
在四川盆周低山丘陵区柑橘Citrus reticulata林下养鸡Gallus domesticus,研究不同养鸡密度(0,600,1 200和2 400只·hm-2)对表层(020 cm)土壤团聚体组成、分形维数、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分形维数与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林下养鸡使>0.25 mm粒径团聚体(干筛)和>0.25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湿筛)含量分别增加1.9%5.0%和7.3%24.5%,且随养鸡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分形维数为2.174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盖旭   张健   吕衡   黄志远   李巧玲   钟哲科   卞方圆   张小平  
【目的】探究雷竹林下养鸡对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明确不同养殖密度下竹林养鸡对土壤质量和竹林生态系统碳素稳定的扰动程度,为制定可持续性、生态友好性的林下养殖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距鸡舍的距离表征养殖密度,分析距鸡舍5 m(2.25~2.70只·m~(-2))、15 m(1.05~1.26只·m~(-2))、25 m(0.60~0.72只·m~(-2))、35 m(0.34~0.41只·m~(-2))和>60 m(雷竹纯林对照,0只·m~(-2))条件下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差异。【结果】与雷竹纯林对照相比,竹林养鸡能够有效促进土壤有机碳(SOC)积累,但不同养殖密度下SOC无显著差异。易氧化有机碳(EOC)、轻组有机碳(LFOC)、颗粒态有机碳(POC)等活性有机碳组分在竹林养鸡系统中分别提高43.72%~76.95%、 5.55%~47.85%、 19.59%~43.54%,可溶性有机碳(DOC)显著降低6.35%~19.09%。EOC、 LFOC、POC均与SOC呈显著正相关,DOC与SOC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与雷竹纯林对照相比,碳库活度、碳库活度指数、碳库指数、碳库管理指数等在竹林养鸡系统中显著提高,氧化稳定系数显著下降。【结论】雷竹林下养鸡能够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和土壤质量,显著改善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较高的养殖密度可能影响凋落物输入,并通过频繁扰动破坏表层土壤结构,降低土壤水稳性,影响土壤有机碳积累;较高养殖密度下的适度休养或轮养可能是目前竹林养鸡过程中平衡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的有效途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程真  周光益  吴仲民  王旭  谢国光  邱治军  赵厚本  
2008年中国南方特大冰雪灾害对南岭森林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影响,冰雪灾害4 a后通过对南岭树木园内不同群落类型林下幼树的调查,分析不同群落林下幼树生物多样性和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林下幼树胸径主要集中分布在0.6~1.8 cm间,使群落垂直分层现象更为明显;各群落林下幼树物种的丰富度(S)显著(P>0.05)大于乔木物种的,林下幼树的pielou均匀度指数(J)基本处于0.5~0.6间,与乔木层无显著差异,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和分布均匀度直接影响林下幼树的生物多样性指标;不同群落类型林下幼树数量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落叶阔叶林林下幼树株数平均8 870株·hm-2,常绿阔叶林林下幼树株数平均7 1...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尤龙辉  叶功富  陈增鸿  白永会  朱美琴  
在福建省晋江市,采用样线法垂直晋江沿海大通道西侧布设3条相互平行的样线,对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及其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和多样性进行调查,并在样线上布设样点调查林内的光照强度、温湿度及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分析沿海公路建设对路域生态因子、木麻黄生长及其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着距公路距离的增加,光照强度、温湿度、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均呈现规律性的变化,距公路100 m处是光照强度从剧烈到缓和的转折点,距公路50 m处是温湿度、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从剧烈到缓和的转折点。②栽植于路基附近的木麻黄的生长比未受路基建设干扰的木麻黄差,其中树高、胸径和冠幅在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余树全  姜春前  李翠环  周国模  
研究结果表明:(1)人为干扰导致了雷竹林群落层次结构简化,灌木层消失,草木层不明显。(2)不同干扰的雷竹林下植物变异大,群落相似系数低,优势种不同。(3)人为干扰强度增大,雷竹林下植物的丰富度,Shannon Wiener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随之减少。(4)同样的干扰强度对差的立地条件上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更大。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持续稳定雷竹林的经营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