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09)
- 2023(6799)
- 2022(5594)
- 2021(4820)
- 2020(3874)
- 2019(8475)
- 2018(8261)
- 2017(15416)
- 2016(8728)
- 2015(9032)
- 2014(8657)
- 2013(8528)
- 2012(7840)
- 2011(7119)
- 2010(6713)
- 2009(5481)
- 2008(5275)
- 2007(4493)
- 2006(3802)
- 2005(3163)
- 学科
- 济(32099)
- 经济(32064)
- 管理(26024)
- 业(22483)
- 企(16882)
- 企业(16882)
- 方法(15322)
- 数学(14020)
- 数学方法(13898)
- 环境(11444)
- 学(11056)
- 农(9534)
- 财(8676)
- 中国(8139)
- 贸(7704)
- 贸易(7702)
- 易(7539)
- 业经(6881)
- 农业(6795)
- 划(6570)
- 和(5637)
- 技术(5610)
- 地方(5261)
- 务(5126)
- 财务(5124)
- 财务管理(5115)
- 制(5086)
- 企业财务(4868)
- 资源(4727)
- 规划(4688)
- 机构
- 大学(120928)
- 学院(119846)
- 济(48238)
- 经济(47511)
- 管理(44802)
- 研究(44410)
- 理学(40004)
- 理学院(39523)
- 管理学(38738)
- 管理学院(38552)
- 农(32946)
- 科学(32257)
- 中国(31436)
- 业大(27222)
- 农业(26408)
- 京(25275)
- 所(24189)
- 研究所(22885)
- 中心(19522)
- 财(19348)
- 农业大学(18022)
- 江(16787)
- 院(16475)
- 财经(16179)
- 北京(15309)
- 省(15096)
- 经济学(15040)
- 经(14943)
- 室(14822)
- 科学院(14669)
- 基金
- 项目(94134)
- 科学(72694)
- 基金(69957)
- 家(66328)
- 国家(65857)
- 研究(57969)
- 科学基金(54411)
- 自然(38738)
- 社会(38121)
- 基金项目(37997)
- 自然科(37864)
- 自然科学(37843)
- 自然科学基金(37205)
- 省(36819)
- 社会科(36341)
- 社会科学(36332)
- 划(32081)
- 资助(27375)
- 教育(25231)
- 重点(21934)
- 计划(21425)
- 发(20222)
- 创(19890)
- 编号(19777)
- 部(19759)
- 科技(19718)
- 科研(19493)
- 创新(18771)
- 业(17981)
- 国家社会(16816)
共检索到1612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云 何霞红 黎建强 陈奇伯 高朗 李京豪
[目的]探究天然降雨条件下不同坡度三七种植林地和自然林地的水土及碳氮流失特征,为林下种植模式的水土及碳、氮流失评估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采用野外径流小区原位观测试验,以云南省寻甸县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ill) F.H.Chen)种植林地为研究对象,对2020和2021年天然降雨条件下不同坡度(5°,10°,15°)三七种植林地和自然林地的水土及碳、氮流失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水土及碳、氮流失量与降雨特征和坡度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1)三七种植林地平均总径流量、总土壤流失量分别为17.35mm/a和14.91 t/(km~2·a),比自然林地分别增加了173.79%和249.43%,其中以15°坡面水土流失量最大,分别为24.10 mm/a和24.32 kg/(km~2·a)。(2)三七种植林地平均有机碳、全氮(TN)、氨氮(NH_4~+-N)、硝态氮(NO_3~--N)流失量分别为740.62,75.97,9.55和7.26 kg/(km~2·a),比自然林地分别显著增加了251.44%,203.15%,220.47%和224.11%,其径流中TN和NH_4~+-N平均含量分别为0.77和0.33 mg/L。三七种植林地中,以侵蚀泥沙形式流失的有机碳和TN分别占各自总流失量的93.50%和82.01%,以地表径流流失的NH_4~+-N、NO_3~--N分别占各自总流失量的62.09%和87.47%。(3)降雨量、降雨历时、5 min最大降雨强度(I_5)、10 min最大降雨强度(I_(10))、30 min最大降雨强度(I_(30))均与径流量、土壤流失量及碳、氮流失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坡度与水土和碳、氮流失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可用二次函数拟合二者之间的关系(R~2>0.93)。[结论]三七种植林地土壤侵蚀强度属于微度侵蚀,最大土壤流失量远低于西南土石山区容许土壤流失量,且径流中TN、NH_4~+-N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低于Ⅲ、Ⅱ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三七种植林地水土及碳、氮流失量较自然林地显著增加,且随着坡度的增大急剧增大。建议在缓坡地段种植三七,以减少水土与养分流失。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冬梅 李佳 欧小宏 王家金 张智慧 郭兰萍 刘大会
采用田间小区的试验方法,研究了三七种植期间土壤养分动态变化规律,以期为三七合理高效施肥提供指导。结果表明,同不种三七的对照相比,种植三七的土壤p H、有机质、全N、碱解N、全K、速效K、有效P、阳离子交换量、有效Mn大幅降低,其中降幅最大的是全K和速效K,降幅在20%以上,其次是碱解N和速效P,降幅在15%左右,再次是阳离子交换量降幅在10%左右;而土壤中的交换性Ca、Mg及有效Zn有所增加,有效Fe和Cu变化不大。同种植初期相比,种植三七后土壤p H、全N、速效N,速效P,速效K,及交换性Mg均不同程度降低,其中降低幅度较大的是速效K,降幅在20%左右,其次是碱解氮,降幅在15%左右;有效F...
关键词:
三七 土壤养分 动态变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佳洲 施本义 杨宽 罗成 朱有勇 郭力维 何霞红
为解决林下土壤养分不均衡的问题,采用2种纯植物源材料生产的有机肥对在松树林下有机种植的二年生药用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ill)F.H.Chen]开展有机肥施用对其生长与品质影响的研究,明确适合林下三七生长的有机肥施肥方法和用量。通过1年大田试验,探究2种有机肥对三七生长、皂苷含量、三七产量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评价2种有机肥的使用效果。结果表明:1)以基肥加追肥的方式施用广州植物源腐熟有机肥30 000kg/hm~2导致存苗率显著下降;2)广州植物源腐熟有机肥更有利于林下三七叶绿素的合成和根部干物质的累积;3)2种有机肥均能显著提高林下土壤中有机质和速效钾的质量分数,提升林下三七的产量和品质,其中,以广州植物源腐熟有机肥施用基肥3 750kg/hm~2加追肥3 750kg/hm~2产量最高,较对照提高54.38%,皂苷含量增加39.88%。综上,2种有机肥均能显著改善土壤营养状况,提升林下三七的产量和品质,以广州植物源腐熟有机肥施用基肥3 750kg/hm~2加追肥3 750kg/hm~2施肥方式最佳。
关键词:
林下有机三七 植物源有机肥 皂苷含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素军 孙铁军 张胜 武菊英 苏日古嘎
试验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在15°坡地设置作物与牧草径流试验小区,以裸地为对照,在每次降雨之后用全深剖面采样器取样,测量其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定期测定玉米和草地雀麦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玉米与草地雀麦生物学特性变化及其坡地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的差异,探索植物种植对坡地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种植玉米与草地雀麦,对坡地水土流失均有一定防治作用,但是,与玉米相比,草地雀麦的叶面积指数和覆盖度可在雨季前达到较高水平,有利于早期坡地水土流失防治。同时,草地雀麦0~10 cm土层根系发达,地下生物量是玉米的2.88倍,可以显著提高自然降水的土壤入渗率,减少地表径流,使坡地年径流量与土壤侵蚀模数减少98.2...
关键词:
玉米 草地雀麦 水土流失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斌 甘秀芹 韦本辉 周佳 申章佑 李艳英 劳承英 胡泊 周灵芝 吴延勇
为探究粉垄等耕作方式对坡耕地水土流失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以南方15°坡耕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在粉垄耕作与传统耕作2种耕作处理下,木薯生育不同时期坡耕地水土流失情况,以及对木薯产量相关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木薯苗期、薯块膨大期和成熟期,与传统耕作相比,粉垄耕作增加土壤蓄水量,且随土层加深蓄水量增加效果更明显,406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分别增加14.93%、15.60%和18.03%;地表径流量减少42.03%,土壤流失量减少44.62%,氮、磷和钾养分流失量分别减少49.61%、31.22%和42.49%;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杜彩艳 张乃明 姜蓉 汪泰 刘源
本文以云南省三七主要种植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采自云南三七主要种植区的67个土壤样品进行主要养分含量测定和统计分析,探讨研究区土壤主要养分含量的差异,并采用单项指数和修正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土壤肥力现状进行评价,以期为三七科学合理施肥,优质丰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云南省三七主要种植区土壤p H平均值为6.37,土壤有机质、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0.13 g/kg、213.65 mg/kg、41.69 mg/kg、290.99 mg/kg、47.98 mg/kg;土壤p H以中性偏酸性为主,有机质含量丰富,碱解氮、速效磷和速...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朱赞 袁希平 甘淑 张良洁 赵庆会
【目的】云南文山三七Panax notoginseng作为经济价值较高的中草药,其产量多少与价格波动之间存在着较紧密的联系,实时准确地掌握三七种植面积,对于当地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科学指导三七种植规模和确定价格等宏观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文山州4个三七主产县为研究区域,基于国产16 m分辨率的高分1号(GF-1)开源影像,根据三七的生长环境特点对专家决策树模型进行改进,并通过决策树分类法提取三七的荫棚图斑。在对三七荫棚识别可靠度和面积提取精度评价中,采用了谷歌影像代替实地调绘和以目视解译结果作为图斑面积基准的方法。【结果】决策树分类成果和目视解译提取的图斑判定正确率分别为87%和99%;专家决策树分类提取的成果整体面积精度为80%。【结论】与传统基于高分辨率商业影像采用目视解译的人工勾绘图斑方法相比,基于GF-1影像的三七面积提取所采用的方法能够在保证一定精度的条件下,以较快速度开展文山三七种植资源的调查,为当地特色农产品种植的科学监管与价值估算提供基础数据与有效技术支持。图6表2参18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如林 谭宏伟 周柳强 黄金生 黄美福 黄献华 董文斌 王磊
采用田间监测方法,研究了甘蔗种植体系中不同施肥模式下地表径流引起的水土流失及氮磷流失特点。结果表明,广西旱地平原区缓坡地种植甘蔗的条件下,降雨后产生的径流系数为10%左右。甘蔗叶覆盖地面处理很少发生地表径流,表明地表覆盖是影响地表径流的最重要的因素。径流量的大小与甘蔗生长的茂密程度有关,空白处理的甘蔗生长最差,其产生的地表径流量也高于各施肥处理,表明甘蔗生长封行后,叶片阻断了雨水对土面的冲刷,也能有效减轻地表径流。在种植甘蔗的模式下,每年的泥沙流失量为2700~3000 kg·hm-2左右。施肥后通过地表径流流失的N、P比率均很低,氮肥的流失系数平均为0.778%~1.328%。磷肥的流失系数...
关键词:
甘蔗 氮肥 磷肥 流失系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世琦 邢磊 刘宏元 韩瑞芸 杨正礼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松干流域土壤氮磷流失特征,为该流域坡耕地氮磷流失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玉米+秸秆无还田+顺垄(CK)、玉米+秸秆立茬还田+横垄(CSSC)、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横垄(CSC)、大豆+秸秆粉碎还田+横垄(SSC)与苜蓿+粉碎还田+横垄(ASC)5种模式,通过多年(2014-2016年)大田定位试验,采用坡耕地径流实验装置,开展土壤氮磷流失比较研究。【结果】不同种植模式下坡耕地土壤氮磷流失的差异较大,与玉米(CSC)相比,大豆(SSC)与苜蓿(ASC)水土保持效果更好,土壤流
关键词:
种植模式 坡耕地 土壤流失 松干流域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舒文波 邵锦贤 杨章旗 林伟国 梁远毅
该文对梧州市马尾松采脂林下种植的0.33hm21年生田七进行了取样分析,结果表明,1年生田七5个样地的生长量指标(株高、叶柄长、茎长、茎粗、根长、根粗、株鲜重、叶鲜重、根鲜重)、干样指标(叶干重、茎干重和根干重)相互间差异皆不显著。另外,叶、茎、根干鲜重比值分别达到66.7%、13.3%和35.5%;复叶数、复叶长、复叶宽、小叶数和叶面积这些与光照相关的指标,不同样地间差异不显著。可知,松林下辅以遮阳网的田七栽培模式能够满足田七对环境的需求。目前,林下1年生田七保存率为80.8%,单株平均根干重为2.7g,每公顷田七产量已达850.5kg,收益可达39.0882万元。可见,在梧州地区松林下种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智慧 杨绍兵 杨维泽 杨天梅 杨美权 赵振玲 张金渝
了解韭菜、蕨、金荞麦和苜蓿对三七苗生长的影响,从而明确其是否能用于三七根腐病防治试验。分别用韭菜、蕨、金荞麦和苜蓿的水提液及其碎屑处理2年生盆栽三七,连续3个月对三七苗的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四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蕨水提液对三七茎干的增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株高和叶片生长无抑制作用;韭菜碎屑在施用初期对三七茎干的增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施用2个月后这种抑制作用会逐渐减弱。金荞麦和苜蓿处理不会对三七的株高、茎粗、叶长、叶宽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韭菜、金荞麦和苜蓿可用于三七根腐病生物防治筛选试验。
关键词:
三七 韭菜 蕨 金荞麦 苜蓿 影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严俊 潘晓雪 李玉成 张学胜 李伟 陶雅露 张康
【目的】探究不同有机种植模式对稻田田面水氮磷流失风险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能在降低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风险的同时,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方法】在环巢湖地区开展大田实验,共设置4个实验组:常规种植模式(CK)和“紫云英还田+有机肥”(T1)、“秸秆还田+沼液”(T2)、“秸秆还田+大豆饼肥”(T3)3种有机种植模式。分别测定田面水中氮磷浓度,稻米和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及水稻产量和氮磷吸收量。【结果】移栽期和分蘖前期稻田田面水氮磷浓度达到高峰;相较于常规种植组,在移栽期,有机种植组田面水的总氮(TN)浓度和总磷(TP)浓度分别降低13.47%~23.84%和23.71%~28.79%;在分蘖期,有机种植组田面水的TN浓度和TP浓度分别降低13.47%~23.84%和21.86%~36.75%。有机种植模式下,水稻的转运效率提高14.50%~23.80%,稻米中的Cd、As和Pb含量显著降低,各实验组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且稻米产量未显著下降,净总经济效益显著提高(37.59%~51.64%)。【结论】有机种植模式均可有效降低稻田田面水氮磷流失风险,且移栽期和分蘖前期是防控氮磷流失的关键阶段。T2模式下田面水氮磷流失风险最小,净总经济效益提高幅度最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桂兰 卜庆雨 王秀伟 谷会岩
【目的】探究黑土区不同树种水土保持林对坡面土壤氮的保持作用,为黑土坡面养分流失防控措施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在黑龙江省西北部的克山农场内,选择坡度、坡向、坡长和林龄基本一致的杨树水土保持林、樟子松水土保持林和耕地坡面为试验区,在3个试验区内沿顺坡向从坡顶至坡底分别布设1条距离为315、319和323 m的样线,每条样线上以坡顶为起点,距离为30 m等间距设置10个样点。每个样点分别采集0~15 cm和15~30 cm土壤样品,用于土壤物理特征、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和颗粒态有机氮的测定,以耕地为对照,分析不同树种水土保持林对黑土坡面土壤氮的保持作用。【结果】(1)水土保持林的土壤物理特征指标优于耕地。(2)杨树水土保持林土壤全氮含量(1.28~2.54 g/kg)高于樟子松水土保持林和耕地的全氮含量,樟子松水土保持林土壤全氮含量(1.04~1.92 g/kg)高于耕地含量(0.62~1.63 g/kg);铵态氮、颗粒态有机氮在3个试验区土壤内分布情况和全氮一致,皆表现为杨树水土保持林含量最高,耕地含量最低。【结论】两种水土保持林0~15 cm土层土壤氮含量高于15~30 cm土层土壤氮含量,两种水土保持林的土壤氮含量高于耕地的氮含量,杨树水土保持林土壤氮含量高于樟子松水土保持林土壤氮含量,且杨树水土保持林对黑土区坡面土壤氮的保持作用优于樟子松水土保持林。从土壤氮保持角度来讲,在杨树和樟子松两种水土保持树种上应优先考虑杨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成 郭力维 李佳洲 杨宽 王慧玲 张帅 粟珊 朱有勇 何霞红
为探明微生物菌剂处理三七种子对三七生长及种苗品质的影响,以三七种子为试材,通过设置随机区组试验,分析比较3种微生物菌剂对三七出苗、存苗、农艺性状、根腐病病害发生及种苗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3种微生物菌剂均有利于三七的存苗,其中以植物益生菌液1号菌剂200倍稀释液处理效果最优,但对出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哈茨木霉菌剂对三七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优于植物益生菌液1号和宁盾菌剂,生育期根腐病平均发生率依次为:植物益生菌液1号菌剂(1.79%)>宁盾菌剂(1.42%)>对照(1.17%)>哈茨木霉菌剂(0.58%);3)3种微生物菌剂均有利于三七种苗总皂苷含量的积累及地上部的生长,其中植物益生菌液1号200倍稀释液和宁盾水剂100倍稀释液总皂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较对照增加36.96%和30.97%。综上,微生物菌剂处理三七种子有利于三七地上部生长、存苗及种苗皂苷含量的积累,其中以植物益生菌液1号菌剂200倍稀释液效果最优。本研究可为微生物菌剂在三七上的合理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