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538)
2023(19620)
2022(16098)
2021(14765)
2020(12538)
2019(28300)
2018(27687)
2017(53872)
2016(29167)
2015(32605)
2014(32433)
2013(31888)
2012(29198)
2011(26203)
2010(26180)
2009(24613)
2008(23607)
2007(20897)
2006(18067)
2005(16095)
作者
(83661)
(69980)
(69576)
(66352)
(44485)
(33690)
(31957)
(27335)
(26601)
(24910)
(23613)
(23390)
(22090)
(21942)
(21856)
(21701)
(21293)
(20665)
(20214)
(20188)
(17250)
(17232)
(17065)
(16041)
(15962)
(15666)
(15440)
(15367)
(14034)
(13869)
学科
(116312)
经济(116181)
管理(84123)
(82708)
(67670)
企业(67670)
方法(55210)
数学(49252)
数学方法(48692)
中国(35180)
(33623)
(33383)
(30251)
金融(30248)
(28988)
银行(28930)
(27762)
业经(26485)
(24666)
(24514)
贸易(24499)
(23899)
地方(23768)
农业(22309)
(22020)
(21978)
财务(21952)
财务管理(21905)
企业财务(20874)
理论(18043)
机构
学院(410765)
大学(410079)
(170062)
经济(166675)
管理(158744)
理学(137390)
研究(136281)
理学院(135976)
管理学(133591)
管理学院(132862)
中国(108824)
(84228)
科学(82541)
(80168)
(72389)
(68331)
中心(66103)
财经(64147)
业大(62636)
研究所(62152)
(60880)
(58372)
农业(57382)
经济学(53021)
北京(52222)
(51687)
师范(51051)
(48845)
(48689)
经济学院(48191)
基金
项目(277996)
科学(218937)
基金(203285)
研究(199161)
(178069)
国家(176611)
科学基金(151773)
社会(127680)
社会科(121327)
社会科学(121294)
(108630)
基金项目(107127)
自然(99274)
自然科(97067)
自然科学(97038)
自然科学基金(95323)
教育(92609)
(92061)
资助(83392)
编号(79918)
成果(64706)
重点(62947)
(61696)
(59645)
(58327)
课题(55244)
创新(54554)
科研(54187)
国家社会(53226)
教育部(53159)
期刊
(177541)
经济(177541)
研究(116519)
中国(75348)
学报(66430)
(65618)
(62518)
科学(59123)
管理(56328)
(53552)
金融(53552)
大学(50353)
学学(47748)
农业(43581)
教育(39444)
技术(34277)
财经(31569)
经济研究(29684)
业经(29605)
(27043)
问题(23755)
(23167)
(20843)
(20021)
统计(19530)
理论(19378)
技术经济(19236)
商业(18723)
国际(18614)
(18342)
共检索到600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徐亚平  
从金融发展的路径来看,经济货币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便是金融证券化的蓬勃发展,其实质是经济主体互相融通资金规模的扩张和便利程度的提高。金融证券化的蓬勃发展,对流动性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产生了巨大影响,进而也对货币政策调控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结合此次美国的金融危机,反思了美国的货币政策调控,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分析。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亚平  张瑞  
从金融发展的路径来看,经济货币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便是金融证券化的蓬勃发展,其实质是经济主体互相融通资金规模的扩张和便利程度的提高。在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中,市场流动性主要表现为货币供应量和银行信贷的变化,但在金融证券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金融资产交易量或流量的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金融投资的顺周期性进一步放大了金融运行扩张和收缩的这种周期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赵萌  
资产证券化在创造了市场流动性,满足了消费者和投资者需求的同时也给金融市场的稳定带来了隐患。本文以次贷危机为例说明了资产证券化的过度引致金融危机的一般性规律,并认为资产证券化改变了传统的融资模式,加大了内生流动性收缩的频率和幅度,延迟和放大了风险从而给货币政策调控带来了方向、工具、中介目标选择上的难度。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徐亚平  韦邦荣  王春贤  
从美国本轮金融危机来看,金融监管方面所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在于,金融证券化的蓬勃发展已使美国的金融体系呈现出以金融市场为主导的逆向倾斜,但金融监管还是保持传统模式。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在金融证券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流动性的内涵和表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进而对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传统的分业功能型监管则对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监控不足;二是金融证券化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结构,以间接金融为主的金融监管结构显然不能很好适应这种金融体系结构的变化。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细松  
美国次贷危机缘于资产证券化,但资产证券化本身不是危机的主要成因。金融创新还强化了金融脆弱性,使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性下降,因而成为金融危机的真正根源之一。问题还在于,有缺陷的资本市场存在金融加速器效应,在负向冲击时它推进了虚拟经济崩溃向实体经济衰退的转化。因此,要防控资产证券化负向功能的快速膨胀,重点是加强资本市场金融创新工具及其风险的监管,同时坚持金融市场发展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方向。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孙瑾  
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采用了一系列的政策手段,来减少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其中最主要、使用最频繁的政策手段就是降低利率和注资。本文通过货币金融学的经典理论对这两种政策手段的治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政策传导途径中的问题和关键因素,解释了在短期内政策效果不明显以致危机继续蔓延的原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马红霞  孙雪芬  
本文通过事件研究方法,对2007~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以利率为主的传统货币政策工具、针对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的贷款机制等非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在危机中有效地改善了货币市场条件;但对个别金融机构的救助、大规模资产收购计划,并没有改善货币市场条件,反而导致LIBOR-OIS利差扩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旭妍  
在全球金融危机日益严重、世界经济陷于衰退的国际背景下,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在2009年中国货币政策将面临何种挑战呢?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戴国海  
传统的货币政策只需要通过利率调节,保持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即可,因为物价稳定能够带来资产价格和金融稳定,中央银行不需要对资产价格做出特别反应。但最近的金融危机显示,一般物价稳定并不必然带来金融稳定,资产泡沫破裂的损失也相对较高。因此,需要通过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的密切配合与协调,确保"一般物价/产出稳定"和"资产价格/金融稳定"的同时实现。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熊芳  张雪  
尽管美国金融危机的货币表象为流动性枯竭、金融市场混乱,但金融危机的真实根源却在于交易中的对手风险。因此,虽然美联储采取了扩张性货币政策和创新的金融工具,增加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但这些政策只能在短期内抑制经济衰退,并不能真正地消除金融危机,反而还可能延缓甚至恶化金融危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志刚  潘成夫  
全球经济危机袭来,各国在推出巨额经济刺激计划的同时,其央行也采取了激进的政策措施,实施了降息甚至零利率的货币政策,美联储等还采取了购买长期国债的非常规手段。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中货币政策选择人的困局,指出货币政策的首要作用是提供流动性和稳定金融体系,并可以通过量化宽松、征收持有货币税等操作改变投资者预期、降低长期利率甚至突破零利率的限制,从而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最后,本文分析了制约货币政策手段生效的因素,得出其对我国货币政策选择的若干启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学勇  宋雪楠  
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绝大多数经济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全球经济呈现衰退趋势。为应对金融危机、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各国货币管理当局纷纷根据本国特点制定了积极的货币政策。本文选择中国、美国、日本以及欧元区这四个主要经济体作为研究对象,就其在金融危机下采取的货币政策及其效果展开深入分析。我们发现:中国倾向于选择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美国偏重于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日本货币政策更加基于银企密切的关系,而欧洲则偏重于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从整体上看,货币政策对于带动经济走出危机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货币政策效果在各经济体之间还是存在差异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占风  涂占新  陈妤  
:近年来,为了保持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央行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多次调整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为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应,本文利用1999年第一季度到2010年第一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传导两个方面,分析货币政策传导相关变量的关系,得出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对中介变量的控制效果都是显著的;中介变量的变化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明显,但存在着1~5个季度的滞后;贷款余额的增加会引起PPI的上涨等结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昌忠泽  
本文认为:(1)流动性冲击主要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来影响金融市场,正是这两种渠道才使得流动性在金融危机爆发及传导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借款人的资产负债表效应导致损失螺旋和保证金螺旋的产生,造成资产的折价销售,推动了资产价格的下跌和进一步的银根紧缩;(2)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失误、金融市场结构变化、"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投资者的羊群行为等有关,房地产泡沫破灭是美国金融危机的导火索;(3)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通过调整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推出各种形式的金融创新工具,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有效地降低了金融市场崩溃的概率。论文最后从流动性管理的角度,对美国金融危机进行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菊娥  晏文隽  孟磊  
文章通过中国应对美国与亚洲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选择特点、货币政策对信贷产生的实际效应进行分析,建议从国家投资和银行贷款等方面加强监管确保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并把节能减排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切入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