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21)
2023(7806)
2022(6911)
2021(6475)
2020(5608)
2019(13034)
2018(12887)
2017(25776)
2016(14260)
2015(16237)
2014(16560)
2013(16375)
2012(15739)
2011(14303)
2010(14671)
2009(13757)
2008(13823)
2007(12876)
2006(11159)
2005(10034)
作者
(41945)
(35314)
(35185)
(33837)
(22523)
(16793)
(16266)
(13789)
(13207)
(12832)
(11912)
(11573)
(11218)
(11140)
(11140)
(11108)
(11059)
(10497)
(10312)
(10255)
(8879)
(8694)
(8563)
(8169)
(8012)
(8006)
(7971)
(7787)
(7190)
(7104)
学科
(60111)
经济(60051)
管理(42485)
(41384)
(32282)
企业(32282)
方法(29169)
数学(26315)
数学方法(26033)
(18946)
(16897)
中国(15261)
(13264)
贸易(13262)
(12879)
农业(12325)
地方(11871)
业经(11778)
(11733)
(11578)
(10559)
(9924)
银行(9898)
(9669)
财务(9644)
财务管理(9620)
(9466)
企业财务(9094)
(9064)
金融(9062)
机构
学院(211299)
大学(209786)
(90827)
经济(88888)
管理(82294)
研究(70712)
理学(70540)
理学院(69807)
管理学(68689)
管理学院(68284)
中国(54427)
(43383)
(42884)
科学(42468)
(37305)
(36499)
财经(33499)
中心(33400)
研究所(32941)
(32800)
业大(31185)
(30201)
农业(29611)
经济学(27634)
北京(27338)
(27202)
师范(26942)
(25798)
经济学院(25081)
(24830)
基金
项目(134090)
科学(105231)
研究(98799)
基金(96714)
(83182)
国家(82453)
科学基金(70372)
社会(61734)
社会科(58489)
社会科学(58471)
(52642)
基金项目(50534)
教育(45947)
自然(45463)
(44392)
自然科(44382)
自然科学(44367)
自然科学基金(43578)
编号(41751)
资助(40897)
成果(34475)
(30515)
重点(29980)
(29130)
课题(28547)
(27293)
教育部(26042)
科研(25816)
创新(25539)
人文(25416)
期刊
(101978)
经济(101978)
研究(62220)
中国(38279)
(33408)
(33053)
学报(30679)
科学(28393)
管理(28320)
大学(22971)
农业(22209)
(21779)
金融(21779)
学学(21660)
教育(20695)
技术(18027)
业经(17622)
经济研究(17059)
财经(16428)
(14048)
问题(13249)
(11855)
(11450)
商业(11398)
技术经济(11108)
统计(10717)
理论(10656)
(9646)
(9644)
实践(9635)
共检索到3137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颖熙  柳欣  
本文构建了一个内生的货币供给体系,考察财政政策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通过对1979—2005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是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我国1998年以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导致资产价值的不断膨胀和相对价格的失衡,使工资在总资产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这是导致近年来国内消费需求难以启动的主要原因。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夏杰长  
经历了2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后,我们正在面对这样一个现实的转变: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开始从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瓶颈制约”转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需求约束。在当前外贸出口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如何扩大国内需求,发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亟待解决...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肖学  
一、扩大消费需求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路径选择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总需求由三部分构成: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为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我国应该坚持走通过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发展道路。投资与消费的矛盾,最直接的宏观后果是,GDP中能够用于国民分配的数量长期相对压缩。这也部分地解释了,为什么扩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金荣  
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而目前我国内需不足,尤其是农村居民消费需求过低,从而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及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约束条件,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刺激农村市场消费需求的对策建议,即通过调整收入分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农民的补贴方式等。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陈旭佳  冯海波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政府所采取的财税政策虽取得了积极效果,但连续提高出口退税率已初显政策的无弹性,国家财力无法持续支撑大规模财政投资。本文分析认为,财税政策的着力点应放在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上,而扩大消费需求必须首先解决国民收入分配失衡的问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夏杰长  
一、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说明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深入,需求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的,一是消费需求是构成社会总需求的重要方面,在拉动我国GDP增长的三大需求因素中,消费需求的贡献最大,改革开放20年来...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顾强生  李子奈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沈渊  李晓锦  
改革开放的前十年,在国内需求中,消费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曾高达62.6%。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在企业机制、就业、教育、医疗、保险等各个领域的拓展深化,居民在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以后,不再把注意力集中于短期消费,而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子女教育、医疗、保...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元华  
1997年10月份以来,我国消费市场商品零售价格连续下降,GDP增长速度一直呈回落态势。对此,政府曾采取各种措施刺激国内有效需求,包括货币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住宅商品化政策,以及信贷消费政策等等。这些政策的实施,对经济增长曾起过积极的拉动作用,但总的效果不甚明显,与拉大消费捉进经济增长的要求还相距甚远。为此,有必要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认真地分析和研究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和特点,重新审视考虑政策的取向和应用,使我国经济尽快走出低迷的困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尚雅婷  
本文利用2003-2015年期间的省级层面数据,就电子商务对消费需求产生的刺激作用展开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电子商务的发展显著扩大了消费规模。此外,分地区进行的回归显示,电子商务的发展总体上对东、中和西部三个地区的消费都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促进作用要大于西部地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郑开焰  蔡雪雄  
针对我国居民消费率不断下降的态势,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和误差纠正模型(ECM)基础上,本文运用DAG技术,研究了宏观调控政策工具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同期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长期中,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存在同期因果关系,货币政策则没有;短期中,财政扩张导致信贷扩张,由于消费信贷尚处起步阶段,信贷渠道影响居民消费效果甚微。货币渠道比信贷渠道能更有效地影响居民消费,两渠道之间相互影响,有同期因果关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志凌  
在需求疲弱现象的背后,存在着大量供给方面的因素,产能过剩、需求不足是表面现象,其背后掩盖着有效供给能力不足、供给方式落后问题2012年以来,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净出口需求的增速持续下滑,其疲弱态势不断拖累经济下行。传统理论认为,当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是需求疲弱时,遏制经济下行趋势的主要政策取向就是增加货币供给,从总量上刺激需求。然而,此轮中国经济下行虽然与需求数据疲弱相关,但现实需求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曦  李丽玲  王茜  
作为中国中央银行的政策工具创新,定向降准首次将结构性调整功能赋予货币政策,然而目前仍缺乏对其政策效果的研究。本文以汽车金融类定向降准政策为例,阐述其对汽车消费和汽车企业投资的作用机制,并基于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依据标准的双重差分分析步骤,定量评估汽车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对汽车企业营业收入和投资的作用效果,验证该政策的“消费剌激效应”和“投资刺激效应”。研究表明:汽车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并未显著提高汽车企业的营业收入,但是刺激了汽车企业的投资;高投资机会企业和大企业的投资对定向降准政策的反应更加强烈,企业所有制特征不是政策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以上结论意味着:汽车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刺激了汽车供给却未能对汽车需求产生显著影响,这可能强化了汽车行业的供求失衡,背离了中央银行刺激需求、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初衷。在未来,中央银行应更注重对降准对象内部运行的考察,改进政策操作方式,并结合监管手段改变金融机构的激励相容和参与约束机制,使得定向降准政策能够真正做到精准调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