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33)
- 2023(8578)
- 2022(7297)
- 2021(7128)
- 2020(6218)
- 2019(14647)
- 2018(14248)
- 2017(27205)
- 2016(14955)
- 2015(17542)
- 2014(17707)
- 2013(18030)
- 2012(17148)
- 2011(15459)
- 2010(15458)
- 2009(14581)
- 2008(14957)
- 2007(13230)
- 2006(11217)
- 2005(10212)
- 学科
- 济(66388)
- 经济(66327)
- 管理(43458)
- 业(39317)
- 方法(32102)
- 企(30766)
- 企业(30766)
- 数学(29170)
- 数学方法(28997)
- 财(28984)
- 中国(21733)
- 农(18245)
- 贸(14865)
- 贸易(14860)
- 易(14539)
- 制(14329)
- 务(13552)
- 财务(13537)
- 财务管理(13486)
- 财政(13474)
- 企业财务(12804)
- 学(12754)
- 地方(12486)
- 业经(11568)
- 农业(11357)
- 政(10947)
- 银(10736)
- 银行(10716)
- 出(10171)
- 行(10155)
- 机构
- 大学(221937)
- 学院(217360)
- 济(99992)
- 经济(98237)
- 管理(81149)
- 研究(79058)
- 理学(69435)
- 理学院(68623)
- 管理学(67719)
- 管理学院(67276)
- 中国(61543)
- 财(52887)
- 京(47178)
- 科学(45629)
- 所(40771)
- 财经(38488)
- 研究所(36688)
- 农(35879)
- 中心(35289)
- 经(34990)
- 经济学(33107)
- 江(31725)
- 北京(30503)
- 经济学院(30067)
- 业大(29757)
- 农业(28341)
- 财经大学(28317)
- 范(27637)
- 院(27537)
- 师范(27416)
- 基金
- 项目(138573)
- 科学(108361)
- 基金(102365)
- 研究(102306)
- 家(88854)
- 国家(88196)
- 科学基金(74136)
- 社会(66677)
- 社会科(63307)
- 社会科学(63289)
- 基金项目(53462)
- 省(50508)
- 教育(46369)
- 自然(45281)
- 自然科(44223)
- 自然科学(44207)
- 划(43595)
- 自然科学基金(43452)
- 资助(42926)
- 编号(40833)
- 成果(34985)
- 部(32981)
- 重点(31519)
- 发(30018)
- 国家社会(28908)
- 教育部(28422)
- 中国(28247)
- 创(27975)
- 课题(27711)
- 性(27010)
- 期刊
- 济(107250)
- 经济(107250)
- 研究(69916)
- 财(45603)
- 中国(43427)
- 学报(33804)
- 农(32171)
- 科学(30345)
- 管理(26884)
- 大学(25406)
- 学学(23816)
- 农业(21727)
- 财经(20275)
- 融(19543)
- 金融(19543)
- 经济研究(19317)
- 教育(19127)
- 经(17472)
- 技术(16748)
- 问题(15144)
- 贸(14928)
- 业经(14568)
- 业(12777)
- 世界(12568)
- 国际(12507)
- 图书(11898)
- 技术经济(11339)
- 会计(10717)
- 统计(10702)
- 版(10511)
共检索到3332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馨
我国自己的公共财政论的提出,显然受到西方理论的强烈影响,是借鉴西方理论的结果,但它决不是单纯对西方理论的模拟和抄袭。从根本上看,这是立足于我国国情,针对我国财政的改革实践而形成的,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的理论。了解、分析和探讨这些特色,对于我国财政改革的顺利推进、财政理论体系的重构、财政学科的建设等,尤其是对于公共财政模式的构建实践,都具有重大的乃至根本性的意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志耘 郭庆旺
一、引言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财政学界对政府(国家)的经济活动领域和财政的职能展开了讨论,逐渐形成一种观点,即所谓的“公共财政论”或“公共产品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市场经济要求的是公共财政,只有公共财政才能适应于、服务于并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存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冯俏彬
以张馨发表在1997年第1期《经济学家》上的《论公共财政》为标志,公共财政论在中国正式作为一种财政理论走到历史的前台,并从出生伊始,就处于和其它财政流派——其中又主要是“国家分配论”——的激烈论战中。归纳起来,各界关于公共财政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公共财政和财政是什么关系?主要观点是认为公共财政是public finance的英文直译,与我们惯常使用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克清 张晓霞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袁诚 刘梦园 马天骄
2011年10月15日至16日,由北京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公共财政论坛在北京大学隆重召开。论坛立足于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中国社会实践,以"中国税制改革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围绕"中国税制改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和"税制改革与新税种设立"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武彦民
作为一个理论体系 ,公共财政理论起码在三个方面存在严重缺陷 :一是它的理论基础———公共物品理论是不完整的 ,本文引入制度性公共物品的概念后 ,会使公共财政理论陷入十分尴尬的“左右逢源”中 ;二是所谓政府 (国有资本 )退出竞争性物品的生产和提供行列 ,并不意味着国家财政将专门为公共物品提供资金保证 ;三是国家财政也不能退出所有私人物品的生产和提供行列 ,因为一些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实质上是根据私人物品的属性提供的 ,尽管国家财政也参与对它们的资金提供。
关键词:
公共财政 理论 缺陷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井明
一般认为,公共财政就是政府要满足公共需要,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但是公众为什么要政府来提供公共产品,进一步地,公共通过什么机制促使政府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这才是公共财政的本质问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冯健身 方淑芬
一、当前财政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国家财政收入制度几经改革仍不完善,财政支出制度的基本框架始终未被触动。改革现行的财政管理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不能不成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邓子基
近年来,我国财政理论界形成了一股引进、消化与吸收、借鉴西方“公共财政论”的热潮,这是一件好事,它对于我国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财政模式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一方面,由于财政模式的选择不能不受到现实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决定,因此我国能否实行类似于西方国家的纯粹或单一的公共财政模式尚值得推敲;另一方面,西方“公共财政论”长期置身于市场经济环境之中,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经济中的财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晔
本文首先比较了社会共同需要论与西方公共财政论的同异,并结台财政理论界学者若干观点对两者关系进行了简要分析,进而谈及对财政学科建设的思考。本文认为,要在我国传统财政本质观上发展公共财政论,主要将面临价值理论差异上的重大理论障碍。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闫坤 刘新波
本文在对相关研究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于公共财政理论的新进展进行了梳理和评析,并对未来中国公共财政理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研究发现,中国公共财政理论的发展是对财政"公共性"的一种理性回归,未来发展将突出财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关键词:
公共财政 公共性 公共财政职能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志勇
中国财政学的发展趋势是在社会共同需要论的基础之上发展公共财政论。近年来, 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对正统经济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 提出了挑战。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对公共财政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 以期更为全面地认识公共财政论。
关键词:
新制度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 公共财政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