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24)
- 2023(8094)
- 2022(7351)
- 2021(6849)
- 2020(6072)
- 2019(14371)
- 2018(14205)
- 2017(27787)
- 2016(15554)
- 2015(18036)
- 2014(18304)
- 2013(18172)
- 2012(17487)
- 2011(16185)
- 2010(16765)
- 2009(15616)
- 2008(15794)
- 2007(14900)
- 2006(12965)
- 2005(12028)
- 学科
- 济(69477)
- 经济(69399)
- 业(43966)
- 管理(43621)
- 企(36807)
- 企业(36807)
- 方法(29942)
- 数学(24842)
- 数学方法(24564)
- 农(18442)
- 中国(16983)
- 财(15786)
- 学(15608)
- 贸(15286)
- 贸易(15273)
- 地方(15210)
- 易(14804)
- 业经(14418)
- 制(13767)
- 理论(12128)
- 农业(12004)
- 融(11739)
- 金融(11736)
- 和(11521)
- 银(10867)
- 银行(10836)
- 行(10375)
- 策(9886)
- 体(9711)
- 技术(9571)
- 机构
- 大学(237589)
- 学院(234269)
- 济(96516)
- 经济(94322)
- 管理(86400)
- 研究(83076)
- 理学(73117)
- 理学院(72208)
- 管理学(71062)
- 管理学院(70573)
- 中国(61784)
- 京(50386)
- 科学(49924)
- 财(44590)
- 所(43604)
- 农(40313)
- 研究所(39378)
- 江(37047)
- 中心(36871)
- 财经(35206)
- 范(33757)
- 师范(33464)
- 业大(33130)
- 北京(31925)
- 经(31678)
- 农业(31617)
- 州(29620)
- 经济学(29099)
- 院(28876)
- 师范大学(27056)
- 基金
- 项目(143792)
- 科学(111652)
- 研究(106824)
- 基金(102516)
- 家(88702)
- 国家(87968)
- 科学基金(73623)
- 社会(65815)
- 社会科(62183)
- 社会科学(62160)
- 省(55550)
- 基金项目(53857)
- 教育(50802)
- 划(47878)
- 自然(46735)
- 自然科(45614)
- 自然科学(45599)
- 编号(45055)
- 自然科学基金(44783)
- 资助(42596)
- 成果(39160)
- 重点(33057)
- 部(32939)
- 课题(31968)
- 发(31312)
- 创(29347)
- 教育部(28208)
- 性(27902)
- 创新(27398)
- 科研(27322)
共检索到3644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立凡
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原各加盟共和国的纷纷独立,中亚在全球地缘政治和战略上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本文在详细分析中、俄、美三国与中亚的利益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三国对中亚所持的政治态度及其地缘政治战略,特别是在“9·11”事件后大三角关系在中亚的演变,阐明了“上海合作组织”在中亚的重要地位及影响力,并大胆预测在一定时期内,三国将在中亚地区,以反恐合作为契机,共创“三赢”的局面。
关键词:
中亚 地缘政治战略 上海合作组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郎一环 王礼茂
罗斯石油天然气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能源出口已成为俄罗斯经济复兴和人民生活改善的主要源泉,也是俄罗斯作为重振大国地位、"复兴国家"的重要武器和工具。从近年来俄罗斯能源地缘战略走势来看,主要有以下特征:①从政治关系出发,调整对独联体国家的能源政策;②"重回欧洲"大国目标出发,以"能源杠杆"制衡欧盟;③从国家经济利益出发,与欧佩克国家竞争多于合作;④从油气出口多元化出发,调整能源出口结构,向亚太国家倾斜;⑤以能源合作调剂与美国的关系。能源领域的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俄双方都很重要。为此中方应做到:①加强对俄罗斯能源政策和能源投资环境的综合考察和研究;②认真研究俄罗斯国情,充分认...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高科
随着国际能源供给的日趋紧张和能源价格的飙升,世界大国对能源的依赖也日显突出。能源资源储有量十分丰富的中亚地区,其地位和重要性也在世界能源供给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得到确认,大国对该地区的争夺渐呈白热化。美俄之间在中亚地区的争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的控制权之争;二是石油与天然气运输线之争;三是对该地区军事主导权的争夺。俄美之间的争夺与斗争,不仅威胁中亚地区政治稳定,也给中亚相邻地区和国家、特别是我国西北边疆地区带来安全隐患。中亚地区国家只有积极开展经济一体化合作,增加相互信任和共同利益,才能使大国无机可乘,才能使该地区经济在安全轨道上健康发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兴
战略利益决定战略构想。战略构想的相同或相近,体现了其共同或相似的战略利益。战略构想不同,是由其不同利益或利益分歧决定的。上合组织是否有前途,是否有生命力,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中俄两国战略构想是否一致或大体吻合。如果战略构想相差甚远,体现了其战略利益的背道而驰,那么建立在其上的国际组织是不可能有大的发展前途的。中俄关于上合组织的战略构想中,相同、相似或交叉之处远远大于或多于不同或分歧之处,说明上合组织虽然是一个新建的、年轻的国际组织,还很不成熟,很不完善,但上合组织是有生命力的,是有发展前途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霞
中亚这一能源热点地区的多边能源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原因是中亚地区的能源地缘国家相互的地缘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亚的能源地缘格局,具体表现在中亚-里海地区油气管线走向的博弈。能源地缘国家相互之间在地缘上的认知分歧成为这一地区实现多边能源合作的最大挑战。中亚多边能源合作的前景取决于各参与国为改变相互地缘认知所作出的外交努力。
关键词:
中亚 能源地缘 油气管线 能源合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兴
中俄美三角关系出现于20世纪70~90年代,至今仍然是存在的,只不过时代环境和条件、各国力量对比关系、影响范围和程度等都发生了变化而已。作为当今世界最复杂、最微妙、最重要的三角关系之一,中俄安全、政治关系好于经济关系,中美经济、金融关系好于政治关系。中俄政治互信强于中美。中美经济联系优于俄美。俄美安全关系胜于中美。中俄关系是"准同盟"关系,是大国关系的典范。中美关系是"非敌人"的关系,是大国关系的关键。即中俄高级政治关系好于中美,中美低级政治关系好于中俄。中美关系和中俄关系对于中国来说是最重要的两组大国关系。中国要实行双向、双线同盟战略,即在全面提升与俄罗斯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同时,着力推动与美国的战略相向关系。即在高级政治方面,发展与俄的战略协作关系,在低级政治方面,发展与美的互利共赢关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继东
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已由地缘政治时代两极化转向区域化、多极化、一体化混合成长互相影响的地缘经济时代。面对严峻的挑战,泛珠三角经济圈的构建与整合是实施中国南向战略的关键与前提之一,应高度重视泛珠三角经济圈的构建与整合。在地缘上,泛珠三角经济圈的构建将对环南海经济圈的经济合作,东亚走廊的形成,珠江大都会带的兴起及点轴开发形成的南向"桥头堡"效应,海洋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完成中国南向地缘经济战略。
关键词:
地缘经济时代 南向战略 泛珠三角经济圈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杨文兰
海拉尔、赤塔、乔巴山同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节点城市,其不仅相互毗邻、经济互补性强,且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区域。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背景下,中俄蒙三角区应搭建"经济链",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进行产业合作,形成以"丝路建设为背景、互联互通为基础、跨境合作为载体、基地建设为着力点、人为交流为纽带"的全方位合作格局,全面提升中俄蒙三角区合作水平,使其成为中俄蒙三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引领。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朱听昌
台湾是西太平洋上的战略要冲。台湾独特的地理位置无论对中国 ,还是对美国和日本都有至关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台湾是中国海防的关键 ,通向太平洋的门户 ,南北海运的枢纽 ;台湾是美国控制西太平洋“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 ;台湾海峡是日本西南航线的必经通道 ,恰似“东方的直布罗陀”。台湾是中、美、日三国战略利益的交汇之地 ,这是中国坚决维护祖国领土、主权统一 ,美国 (暗地里还有日本 )顽固干涉中国内政的最深层次的原因。
关键词:
台湾 地缘战略 海防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同昇 龙冬平
中亚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缘位置而受到美、俄、中及欧盟等大国的高度重视。中亚是中国的重要邻邦,也是中国周边合作的重点地区,更是中国提升安全与能源保障的重要地缘战略依托。基于人文—经济地理学视角,从中亚国家的特点、中亚国家的地缘位置、中国和中亚国家的地缘关系,以及地缘合作战略等方面,对中亚国家的地缘位置及其与中国的地缘战略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主要结论为:①中亚地区自然—人文地理特点的一致性,区域内部发展的差异性,对外部经济的高度依赖性,大国角逐的长期性,以及对中国地缘利益的重要性,是地理学关注和研究中亚地缘问题的主要切入点;②在全球尺度上,运用柯恩的当代世界地缘政治区划模型,分析中亚与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欧亚大陆辖区"、以美国为代表的"海洋辖区"、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辖区"的地缘关系;在区域尺度上,建立一个"同心圆和扇形分布"相结合的模型,分析中亚与相邻国家或地区的地缘关系;③中国在中亚地区有着良好的地缘政治、经济、文化利益,中亚国家对中国也有巨大的地缘需求,这是中国与中亚国家相互合作的基础;④中国未来应逐步成为中亚地缘政治与文化的"参与者"、地缘经济的"引领者"。
关键词:
中亚国家 地缘位置 地缘战略 中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旭 董秀成 董立
文章通过分析亚太地区油权均势特征和油气地缘格局,权衡大国之间的抗衡与制约态势,全方位分析了博弈矛盾基内的中、日、美核心博弈以及与之相关的多极博弈态势。根据均势原则认为亚太地区地缘格局会在较长时期出现大国互相制约,小国在平衡中寻求利益最大化的平静时期。而面对美国及其盟国的多层次地缘政治封锁,中国应该"避风就势,联合抗衡",保障油气安全及供应多元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安尼瓦尔·阿木提 孙文娟
能源正在引致世界的每个组成部分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合纵连横,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的跨国界的交流,并逐步推动了四大"能源生产利益共同体"的形成,这四大板块奠定了当今世界能源生产的地缘格局。如何在这种格局中拓展能源利益,维持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中亚五国在国际能源格局中的重要性是来自它们所处的敏感地理位置和潜在的资源优势。中国与中亚有良好的合作基础,近年来又通过上海合作组织进一步密切了合作关系,该地区有条件成为中国未来油气资源进口的重要战略后备来源,应该成为我国能源外交的重点地区。本文着眼于国际能源生产的地缘格局,结合我国中亚能源合作目标,提出我国参与中亚能源合作的原...
关键词:
中亚 能源合作 地缘格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段进军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论述了冷战后资源的战略地位。冷战结束以后 ,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美国等西方大国都相应提出了新的地缘政治经济战略 ,其中 ,资源战略是其地缘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相对有限性这一经济学的最基本原理并没有过时 ,相反 ,资源短缺性表现得更加突出 ,特别是一些战略性资源对全球和地区的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将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发展经济是目前最重要的战略任务。中国应积极利用世界资源 ,同时 ,要积极维护自身的经济和资源主权。
关键词:
地缘政治 资源战略 地缘战略 中国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宋德星
在亚洲地缘政治中 ,弹性均势理论较好地揭示了美中印三角关系的结构特征。在这一均势体系中 ,每个国家都可被视为试图发挥居间制衡作用的平衡者 ,每个国家都不可能与另一国结成正式同盟 ,每一国都试图在共同利益基础上扩大与其他两国的关系 ,同时当利益一致且发现两国立场相同时 ,它们就会毫不犹豫地进行合作以促进共同利益 ,反对第三方。当前 ,美中印关系中表现得特别明显的国际警觉印证了弹性均势论的合理性 ,但同时这一理论也存在着重大的学理缺陷。第一 ,美中印三国之间的双边关系有着坚实的基础 ,第三国因素还远未达到足以超越双边关系的战略地位 ;第二 ,三角关系中的均势论明显地忽视了其他大国的作用 ,而这些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段进军,陆大道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说明地缘战略是大国实施其全球战略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指出,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地缘政治斗争逐渐让位于地缘经济斗争。东亚虽然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而东亚奇迹确是不可争辩的事实。所以,从长远来看,东亚地区仍将是美、日、欧等大国地缘政治经济斗争的焦点地区。各大国纷纷提出了自己的东亚地缘战略,特别是美日的东亚地缘战略,其目的在于主宰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其控制全球的战略目标。为了制衡美日的地缘战略,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根据东亚地区的实际,加强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以促成东亚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
关键词:
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战略,经济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