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11)
- 2023(11314)
- 2022(9840)
- 2021(8888)
- 2020(7573)
- 2019(17440)
- 2018(17081)
- 2017(32332)
- 2016(18093)
- 2015(20509)
- 2014(20850)
- 2013(20765)
- 2012(19957)
- 2011(18459)
- 2010(18902)
- 2009(17316)
- 2008(17293)
- 2007(15916)
- 2006(14083)
- 2005(12883)
- 学科
- 济(81929)
- 经济(81854)
- 业(48039)
- 管理(47216)
- 企(36498)
- 企业(36498)
- 方法(32790)
- 数学(28792)
- 数学方法(28553)
- 农(24223)
- 中国(24005)
- 地方(22803)
- 学(18190)
- 财(18002)
- 业经(17931)
- 农业(16477)
- 贸(15136)
- 贸易(15126)
- 易(14546)
- 制(14238)
- 银(13484)
- 银行(13420)
- 融(13199)
- 金融(13196)
- 行(12975)
- 地方经济(12637)
- 环境(12473)
- 发(12285)
- 和(12248)
- 技术(11646)
- 机构
- 学院(269332)
- 大学(267664)
- 济(108774)
- 经济(106377)
- 研究(99586)
- 管理(95994)
- 理学(81471)
- 理学院(80363)
- 管理学(78862)
- 管理学院(78341)
- 中国(73998)
- 科学(64878)
- 京(58518)
- 农(58070)
- 所(53801)
- 研究所(48967)
- 财(48955)
- 农业(45900)
- 业大(45847)
- 中心(44971)
- 江(43245)
- 财经(38201)
- 北京(37312)
- 范(37002)
- 师范(36552)
- 院(35048)
- 经(34508)
- 州(34379)
- 省(33262)
- 经济学(32820)
- 基金
- 项目(174715)
- 科学(134530)
- 研究(123190)
- 基金(122728)
- 家(109192)
- 国家(108235)
- 科学基金(89959)
- 社会(75581)
- 社会科(71539)
- 社会科学(71514)
- 省(71301)
- 基金项目(65225)
- 划(59939)
- 自然(58983)
- 自然科(57572)
- 自然科学(57554)
- 教育(56633)
- 自然科学基金(56520)
- 资助(50596)
- 编号(50086)
- 发(43352)
- 成果(41281)
- 重点(40440)
- 部(37566)
- 课题(36107)
- 创(35896)
- 计划(34286)
- 发展(33817)
- 科研(33786)
- 创新(33666)
- 期刊
- 济(126913)
- 经济(126913)
- 研究(78724)
- 中国(58439)
- 农(54129)
- 学报(50569)
- 科学(43589)
- 财(38013)
- 大学(36889)
- 农业(36630)
- 学学(34919)
- 管理(34651)
- 教育(30703)
- 融(26193)
- 金融(26193)
- 技术(23460)
- 业经(22007)
- 业(20188)
- 经济研究(20080)
- 财经(18950)
- 问题(16977)
- 经(16301)
- 版(14430)
- 技术经济(13771)
- 业大(13263)
- 贸(13241)
- 科技(13225)
- 图书(12970)
- 商业(12917)
- 资源(12570)
共检索到4147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芩 付燕 刘雅兰 张婷渟 彭舒 邓洁
【目的】探明影响枇杷果实发育的优良性状功能基因,为分子辅助育种创制枇杷高糖果实特异种质和生产高糖枇杷果实品质调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Illumina NovaSeq 6000对高糖枇杷果实发育后期5个阶段的果肉转录组进行测序,基于差异表达基因的基因本位数据库(GO)、Pathway显著性富集(KEGG)和蛋白家族数据库(Pfam)分析,挖掘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其生长发育调控网络,揭示优良性状的分子机制。【结果】枇杷高糖果实5个时期15个样品共获97.67 Gb 高质量转录组数据,4个对比组合共筛选获得16 22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对比组合DAF170 vs DAF180的差异表达基因最丰富,共获得11 12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4 066个差异表达基因映射到135条KEGG代谢通路,碳代谢、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天线蛋白、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及淀粉和蔗糖代谢5个代谢途径为富集基因数目最多的5个通路。进一步筛选获得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326个,其中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油菜素内酯、茉莉酸和水杨酸信号转导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61个、36个、43个、20个、29个、100个、27个和10个。【结论】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油菜素内酯、茉莉酸和水杨酸可能协同调控枇杷果实后期发育,调控糖分的积累;这些结果为深入研究枇杷果实糖积累的分子机理,以及开展枇杷分子辅助定向育种和品质调控提供基础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旭 杨少辉 王洁华
多肽激素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及抗逆等许多生命过程,特别是作为信号分子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短距离信息交流中起着关键作用。原形成层/形成层细胞通过分裂与分化,在保持自身分生活性的同时,不断生成木质部和韧皮部细胞。近年来研究表明,CLE多肽激素及其类受体激酶通过独特的信号转导机制决定着维管形成层细胞的命运,在调节维管系统的发育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以维管组织为重点,着重介绍CLE多肽激素在控制和影响拟南芥原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分裂和分化方面的信号通路。尽管目前还不清楚CLE多肽激素如何影响木本植物维管形成层的起始、维持及分化,但随着杨树全基因组序列的获得,采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策略,将进一步了解林木植物中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强卿 陈奇凌 王晶晶 支金虎
【目的】为研究复混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红枣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影响。【方法】选用4年生密植骏枣为对象,以5-氨基乙酰丙酸、赤霉素和脲型细胞分裂素为材料进行复配7个配方,调查分析其在盛花初期喷施后对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果实形态特征、产量以及品质特征。【结果】(1)5-ALA与GA_3混合使用时,GA3浓度越高,IAA和CTK的含量越高;相同浓度的5-ALA、GA_3与不同浓度的CPPU组合使用时,幼果初期的IAA含量逐渐升高,且CPPU浓度越高,IAA的含量越大,越有利于坐果。(2)较高浓度5-A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枣树 果实发育 内源激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常君 任华东 姚小华 杨水平 王开良
[目的]研究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油脂积累与果实矿质元素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开展薄壳山核桃油脂转化与调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薄壳山核桃‘马罕’、‘28号’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果实发育后期取样测定果实大小与质量、粗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和果实不同部位矿质元素含量,分析油脂积累和矿质元素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种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不断增加,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减少;种仁粗脂肪含量和脂肪酸含量随果实发育变化品种间表现出差异,‘28号’品种种仁粗脂肪含量不断提高,而‘马罕’品种粗脂肪含量却表现出先不断提高后出现小幅下降;‘28号’品种油酸、硬脂酸含量表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花生酸和棕榈酸含量逐步降低,‘马罕’品种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先增加后又逐渐降低,‘28号’品种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则逐步降低;薄壳山核桃果实种仁粗脂肪累积与矿质元素氮、磷、钾和钙含量成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结论]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种仁脂肪含量随果实发育而提高,油脂中脂肪酸组成比例随果实发育而变化,存在饱和脂肪酸向不饱和脂肪酸转化趋势;种仁粗脂肪含量及油脂中脂肪酸含量随果实发育变化品种间存在差异;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矿质元素氮、磷、钾和钙含量与油脂积累存在显著相关性,这些矿质元素可能在薄壳山核桃种仁油脂累积和脂肪酸转化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油脂积累 矿质元素 相关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樊卫国 安华明 刘国琴 何嵩涛 刘进平
以刺梨品种贵农5号为材料,对其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及内源激素含量动态进行了观察测定,结果表明,刺梨幼果花托中GA1+3、IAA和ZRs含量高,随幼果发育,花托中GA1+3、IAA和ZRs含量下降;种子内GA1+3和IAA含量随种子发育而增加,至种子成熟后GA1+3和IAA含量下降。幼果花托和种子中的ZRs和ABA含量较高,随果实发育呈下降趋势。在正常授粉受精的幼果中,GA1+3、IAA、ZRs和ABA含量极显著高于未受精幼果;畸形果实正常发育一侧的花托中,GA1+3、IAA和ZRs含量明显高于畸形一侧的。刺梨果实的生长与发育对种子的依赖性很强,在不授粉受精或授粉受精不正常的情况下,由于不能形成种子...
关键词:
刺梨 生育期 果实发育 内源激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晓 马会勤 陈尚武 徐海英
葡萄果实发育后期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对果实品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内参基因的选择是基因表达定量分析的关键影响因素。本试验以雷司令葡萄品种花后50、75和95 d的果实为材料,通过半定量RT-PCR,研究了常用持家基因Actin、Tubulin、GAPDH1、8 S rRNA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作为葡萄果实发育后期基因表达半定量分析内参基因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8 S rRNA的表达水平高,且最稳定,其次是Actin,而Tubulin和GADPH的相对表达水平较低;对VvTLP、GHF17 P和VvASR3个功能基因在不同果实材料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RT-PCR,VvTLP和VvASR的相对表达水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顾冕 陈爱群 徐国华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主要以无机正磷酸盐的形态被植物吸收,而其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和生物有效性很低。为了适应磷缺乏的环境,植物进化出了包括与丛枝菌根真菌形成互惠共生体系在内的一系列适应性机制以增强对磷的吸收、转运和再利用等。所有的这些机制均是由复杂而精巧的分子调控网络控制的。近年来众多基因被鉴定并进行功能研究后与该调控网络联系起来,这些基因包括各种蛋白质基因和非编码RNA基因。本文旨在对当前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总结,同时探讨植物缺磷与菌根信号转导途径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磷 缺磷反应 丛枝菌根 信号转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红娟 唐荣莉 蒋晓英 官玲 雷开荣 黄启中 林清
【目的】更广泛深入地认识辣椒素生物合成的调控因素,为辣椒生物技术育种工作提供分子基础。【方法】对两个不同辣度的辣椒材料754-3-1-1-1和‘渝椒5号’KS快速生长期和LS绿熟期的果实分别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Cufflinks软件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并利用荧光定量RT-PCR验证基因表达数据的准确性,比较两个材料两个发育时期的转录组数据获得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L754LS_vs_L754KS、YJ5LS_vs_YJ5KS、L754KS_vs_YJ5KS和L754LS_vs_YJ5LS 4组对比分别有139、1 903、5 550和3 220个差异表达基因。2个材料在KS期有2 667个(48%)特有的差异表达基因,在LS期有871个(27%)特有的差异表达基因。4组对比数据的差异表达基因中共鉴定到18个CapCyc模型基因,其中PAL、CCoAOMT和CCR等辣椒素合成途径中的结构基因在不同样品中表达差异3倍以上。此外,还鉴定出可能参与调控辣椒素合成的MYB家族转录因子36个和ERF转录因子4个。【结论】辣椒素含量受果实发育早期基因的表达水平影响更大。PAL等结构基因可能具有调控辣椒素物质生物合成的作用。本研究为辣椒素生物合成的调控网络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候选基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文汝 冀胜鑫 甄志先
[目的]为探究国槐带化病的致病机理,进而为国槐带化病的防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国槐健康与感病枝条作为研究材料,对其生长期间的5、8、9及11月份中枝条生长素、玉米素、赤霉素和脱落酸含量进行连续测定,通过选取8月份国槐的病、健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qPCR验证分析。[结果]在5、8、9、11月中,健康、感病枝条及感病树上的健康枝条中的生长素、玉米素、赤霉素和脱落酸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在8月份国槐旺盛生长期间,感病枝条内的玉米素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生长素和赤霉素含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而在11月份植株的生长后期,仅感病植株脱落酸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差异基因下调表达明显高于上调,并且差异基因GO功能注释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汇集在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学过程3个方面,其中以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差异基因富集更为显著;而KEGG代谢通路分析表明,感病植株的差异基因主要汇集在调控植株免疫应答的信号传导、植物-病原互作和植物激素信号传导等方面,并且其中调控植株免疫应答的信号传导富集差异基因最多且表现为显著下调;内源激素代谢通路注释结果表明,生长素、玉米素受体基因AUX1和CRE表达显著下调,而调控赤霉素、脱落酸代谢的基因TF和ABF表达显著上调;通过对转录组数据进行筛选获得调节生长素、玉米素、赤霉素和脱落酸代谢通路代谢及信号转导的相关基因(GHLAX5、GHAHK4、GHAHP4、GHARR8、GHTF和GHABF2)进行qPCR验证,结果虽与转录组数据存在一定差异,但表达趋势基本一致,这些结果表明,上述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对于调控国槐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具有重要作用。[结论]认为玉米素含量的显著上升和生长素、赤霉素含量的显著降低,阻碍植株的免疫机制应答并调控这3种激素代谢的关键基因差异表达,可能是导致国槐带化病枝条发病且横向生长形成扁茎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国槐 带化病 致病机理 内源激素 转录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孟祥春 高子祥 张昭其 张爱玉
【目的】明确夏橙发育后期转黄及返青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积累及关键合成酶基因表达的变化及乙烯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夏橙果实发育的后期和成熟过程分为转黄期(P1—P4)及返青期(P5—P7)共7个时期,通过比色法和Northern-blotting法分析发育后期成熟过程中及乙烯作用下果皮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及其合成关键酶PSY、PDS和ZDS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证实P1—P7发育过程中果皮发生由青至黄,继而返青的颜色变化,与果皮中类胡萝卜素积累及其合成途径中PSY、PDS和ZDS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一致。乙烯可促进转黄期夏橙果皮中类胡萝卜素积累及PSY基因的表达,而对PDS和ZDS基因表达的影...
关键词:
夏橙 返青 类胡萝卜素 乙烯 基因表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海波 李林光 刘嘉芬 何平 李慧峰 张勇 杨建明
【目的】探讨金冠苹果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和不同成熟阶段的区分,为判断其适宜采收期、实现优质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常规方法测定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维生素C(Vc)、硬度等品质指标;采用静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果实挥发性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果实糖酸组分。【结果】金冠果实发育后期单果重、TSS、可溶性糖、糖酸比、酯类成分、糖组分总体呈上升趋势,可滴定酸、Vc、硬度和除苹果酸外的酸组分呈下降趋势,醇、醛类成分和苹果酸呈先升后降趋势;除花后182—189 d TSS和硬度有较大增幅和降幅外,品质指标在花后168 d后趋于平稳变化,以乙酸...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任海燕 王永康 赵爱玲 薛晓芳 弓桂花 杜学梅 李登科 杜俊杰
【目的】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等植物内源激素在促进胚胎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冷白玉’枣4个重要发育阶段胚胎和果肉中生长素(IAA)、赤霉素(GA4)、顺式脱落酸(c ABA)和反式脱落酸(t ABA)的动态变化,探究枣胚败育与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的相互关系,为阐明枣胚败育机理提供证据,为败育胚的挽救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处于原胚、小球形胚、球形胚、鱼雷形胚4个时期的‘冷白玉’枣为试材,监测幼果和幼胚发育状况,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检测枣果发育过程中正常胚、败育胚、胚正常果肉、胚败育果肉中IAA、GA4、c ABA、t ABA 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1)胚中IAA的含量显著高于果肉。在胚中,正常胚中IAA含量呈逐渐升高趋势,而在败育胚中IAA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胚正常果肉中IAA含量变化呈倒V字形,而胚败育果肉中呈正V字形。2)胚中GA4的含量明显低于果肉,并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正常胚中GA4含量低于败育胚。胚发育正常果肉和胚败育果肉中GA4含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 c ABA在果肉和胚发育过程中均表现为逐渐降低趋势。在正常胚中,c ABA含量大于果肉中的含量;败育胚中,c ABA含量小于果肉中的含量。4)胚中t ABA的含量高于果肉。在胚中,正常胚中t ABA的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在败育胚中t ABA呈逐渐上升趋势,并在后期高于正常胚。在果肉中,胚正常果肉和胚败育果肉中的t ABA含量均呈先下降后缓慢升高趋势。5)胚中低水平的GA4且较高水平的IAA,及后期低含量的t ABA、c ABA和较高的IAA/GA4比值有利于幼胚的正常发育。胚中IAA下降和t ABA增加及(GA4+IAA)/ABA比值下降是导致胚败育的重要因素。【结论】在枣幼胚发育前期,需要较高的生长类激素促进生长,而在发育后期胚中t ABA含量的增加可引起胚败育。
关键词:
枣 胚败育 内源激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铃 刘逸尘 张亦陈 孙妍 耿绪云 孙金生
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是生物体内重要信号通路JAK/STAT的关键组分,在机体免疫、生长、发育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实验从凡纳滨对虾血细胞中克隆获得了STAT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Lv-STAT,GenBank accession number:KC779541),其ORF区全长2 373 bp,编码790个氨基酸,预测的分子量为90.68 ku,等电点为5.91。利用SMART在线软件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主要结构域由STAT_int、STAT-α、STAT-β和SH2 domain 4部分组成,但不具有信号肽结构。将Lv-STAT与来源于其它物种的STAT进行氨基酸多序列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淑清 郭剑波
植物系统获得抗性 (SAR) ,是植物受到病原菌侵染后所激发的一种防卫反应。这种反应由植物抗病基因 (R)与病原菌无毒基因 (avr)的相互识别开始 ,由R基因下游的一些基因整合不同的抗病信号 ,通过水杨酸 (SA)将抗病信号传递下去。这一信号途径在SA下游受非诱导免疫 (NIM/NPR)基因的调控 ,激活NPR1可诱导病程相关蛋白 (PR)基因的表达 ,最终建立具有广谱抗性的SAR。SAR信号途径也可由模拟自然信号的化学物质激活 ,这些激活剂的应用是发展绿色化学农药的新思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洪强 接玉玲
介绍了近年来高等植物体脱落酸 (ABA)生物合成缺陷型及反应敏感性突变体、逆境胁迫下ABA的合成、ABA生物合成途径以及ABA信号的细胞识别与转导等几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脱落酸 生物合成 信号转导 高等植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