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35)
2023(8794)
2022(8005)
2021(7650)
2020(6442)
2019(14912)
2018(15036)
2017(28809)
2016(16075)
2015(18017)
2014(17976)
2013(17808)
2012(16167)
2011(14508)
2010(14189)
2009(12777)
2008(12226)
2007(10347)
2006(8789)
2005(7388)
作者
(48103)
(39656)
(39427)
(37392)
(25340)
(19183)
(17910)
(15846)
(15114)
(14092)
(13693)
(13140)
(12453)
(12410)
(12356)
(12199)
(12087)
(11837)
(11308)
(11162)
(10115)
(9682)
(9679)
(9001)
(8898)
(8892)
(8867)
(8694)
(8070)
(8054)
学科
(58170)
经济(58106)
管理(43555)
(41098)
(34822)
企业(34822)
方法(29618)
数学(25620)
数学方法(25333)
(15581)
(15003)
中国(14039)
(13810)
业经(12923)
地方(12063)
理论(10496)
(10279)
农业(10061)
(10024)
贸易(10020)
(9715)
技术(9712)
环境(9680)
(9222)
财务(9165)
财务管理(9151)
(8929)
教育(8685)
企业财务(8666)
(8383)
机构
大学(223790)
学院(221757)
管理(89407)
(78994)
理学(78763)
理学院(77823)
经济(77114)
管理学(76344)
管理学院(75979)
研究(73606)
科学(51255)
中国(50821)
(47688)
(42313)
业大(39265)
(38008)
研究所(35396)
(34209)
农业(33692)
中心(32646)
(30497)
北京(29632)
(29002)
师范(28625)
财经(28451)
(26617)
(25932)
技术(25556)
(25349)
师范大学(23198)
基金
项目(162878)
科学(125795)
基金(116729)
研究(114398)
(103235)
国家(102391)
科学基金(86995)
社会(68383)
(65334)
社会科(64641)
社会科学(64622)
基金项目(63286)
自然(59989)
自然科(58551)
自然科学(58531)
自然科学基金(57446)
(54940)
教育(52215)
资助(48148)
编号(46699)
成果(37309)
重点(36343)
(34575)
(34135)
(34056)
课题(32039)
科研(31872)
计划(31743)
创新(31730)
大学(29894)
期刊
(81822)
经济(81822)
研究(60087)
学报(43426)
(38228)
中国(37445)
科学(37241)
大学(31282)
管理(31239)
学学(29681)
农业(27239)
教育(24143)
(23969)
技术(18343)
业经(13914)
(13891)
金融(13891)
(13574)
图书(13122)
财经(12699)
科技(12562)
经济研究(12461)
业大(12370)
理论(11653)
(11502)
实践(11055)
(11055)
问题(10631)
(10577)
林业(10473)
共检索到3029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琪  张宏  黄春萍  张晓喻  刘刚  
研究枇杷花[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抗肿瘤生物活性,本文运用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技术对枇杷花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MTT法进行体外抗菌、抗肿瘤生物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齐墩果酸(2)、熊果酸(3)、3β,19α-二羟基-4-醛基-乌索-12-烯-28-酸(4)、β-胡萝卜苷(5)、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6)、2α-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聂小妮  梁宗锁  段琦梅  兰晓继  
【目的】研究陕西土荆芥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对15个临床消毒常见菌株的抗菌性能,为土荆芥天然消毒杀菌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土荆芥挥发油,GC-MS测定其化学成分,分别用连续2倍梯度液体稀释法、液体转染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从陕西土荆芥挥发油中共检测到16种化学成分,并鉴定出了其中的15种成分,主要化学成分有p-伞花烃(29.95%)、驱蛔素(22.97%)、冰片烯(20.74%)、α-松油烯(17.67%);在临床消毒常见的15种菌种中,土荆芥挥发油除对绿脓假单胞菌CMCC10211株无抑制作用外,对炭疽芽胞杆菌CMCC63...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冬梅  张京芳  李晓明  李娟丽  朱玮  
利用硅胶、RP-18和Sephadex LH-20等色谱分离手段从卷叶黄精根茎的正丁醇萃取物(总甾体皂苷R)中分离得到2个甾体皂苷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波谱分析及与文献值对照,鉴定化合物Ⅰ为(25R)-spirost-5-ene-3β-ol-3-O-α-L-rham-nopyranosy(1→2)-[α-L-rha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ide,化合物Ⅱ为(25R)-spirost-5-ene-3β-ol-3-O-α-L-rha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ide。将化合物Ⅰ进行双相酸水解得到其苷元(化合物Ⅲ)...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蒋继宏  李晓储  高雪芹  高甜惠  陈凤美  冯友建  黄利斌  
用A lam ar b lue法对提取的侧柏叶、种皮及种子挥发油进行了抗人肺癌细胞实验,结果表明侧柏叶、种皮和种子挥发油对肺癌细胞NC I-H460有明显抑制率,分别为86.24%、47.80%和97.73%。其中以叶挥发油和种子挥发油最高。采用气-质联用法对侧柏叶、种皮和种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其含有的挥发物质种类侧柏叶、种皮和种子分别为8,31和21个成分,其挥发油成分也不尽相同,侧柏叶含量最高的是α,,α4,8-四甲基-3,7环癸二烯-1-甲醇和雪松醇分别占总挥发油的27.213%和26.193%,种皮和种子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都是雪松醇,分别占总挥发油的28.277%和26.91...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亚凤  黄志伟  陈瑞庆  郑金贵  
通过构建小鼠S180荷瘤模型,对姬松茸多糖含量最高的品种AB01的多糖(AB01-P)和含量最低的品种AB03的多糖(AB03-P)的抗肿瘤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B01-P有极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并与剂量呈正相关,高剂量组(2.0 mg.mL-1)的抑瘤率为45.36%;AB03-P的抑瘤率最高为25.14%.与对照组相比,AB01-P可极显著地提高S180荷瘤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采用Annexin V/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研究了AB01-P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早期凋亡的影响,发现AB01-P对诱导MG/63细胞凋亡有一定的作用,且具有量效关系,2.0 mg.mL-1剂量组的凋...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园园  王昊  李薇  梅文莉  米承能  魏艳梅  戴好富  姜北  
综合运用多种柱色谱技术从越南红土沉香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经过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其结构为:7-甲氧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1),6-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2),6,7-二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3),6-甲氧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4),6-甲氧基-2-[2-(3-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5),5-羟基-6-甲氧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6),6,8-二羟基-2-(2-苯乙基)色酮(7),(1β,3α,4aβ,5β,8aα)-4a, 5-dimethyl-3-(prop-1-en-2-yl)octahydronaphthalene-1,8a(1H)-diol(8),rel-(4S,5R,7R,8R,11R)-eremophil-9-en-12,8-olide(9),cyclodebneyol(10),柯拉斯那酸甲酯(11),白木香醇(12)和4-表-15-羟基菖蒲螺烯酮(13).其中,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红土沉香中分离得到.以上化合物的抗炎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8和13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IC_(50)值分别为81.23±2.83、39.55±3.75和72.63±2.87μmol·L~(-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魏琦  姚曦  孙嘏  荀航  岳永德  汤锋  
【目的】评价苦竹叶提取物及其化学成分对细菌和3种肿瘤细胞的离体抑制生长活性,为竹叶化学成分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95%乙醇提取和柱色谱分离,从苦竹叶中获得提取物流分及单体化合物;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抑菌圈法评价苦竹叶提取物各流分及单体化合物的离体抑菌活性;采用MTT法和小鼠H22肝癌细胞腹水瘤模型,评价木犀草素-6-C-洋地黄毒糖苷-4'-O-葡萄糖苷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苦竹叶乙醇提取物萃取流分中,乙酸乙酯相的离体抑菌作用整体强于石油醚相和正丁醇相,水相抑菌作用不明显。乙酸乙酯相8个流分中Fr.3的离体抑菌作用最强,在25 mg·m L-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孟巧巧  岳海燕  张玉琴  马丹炜  
【目的】蓝桉、巨桉和大叶桉是成都地区广泛引种栽培的绿化植物,本文挖掘了桉树植物资源的利用潜力。【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叶挥发油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了其成分和相对含量,同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评价了3种桉树叶挥发油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蓝桉、巨桉和大叶桉叶的挥发油得率分别为3.67%、1.21%和0.43%;分别从它们的叶挥发油中鉴定出34、34和31种化合物;α-蒎烯、莰烯、右旋柠檬烯、桉油精、葑醇、龙脑烯醛、龙脑、香芹酮、别香橙烯、石竹烯、邻伞花烃等共17种化合物是3种挥发油的共有成分。含量最高的成分均为α-蒎烯和桉油精,在蓝桉、巨桉、大叶桉叶挥发油中,α-蒎烯的相对含量分别为17.18%、17.89%、41.91%,桉油精的相对含量分别为59.55%、50.49%、7.68%;3种桉树叶挥发油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和人正常肝L02细胞的增殖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SMMC-7721细胞的抑制效应大于L02细胞;大叶桉、巨桉、蓝桉叶挥发油对SMMC-7721细胞的IC_(50)为4.66、7.36、13.53μg·mL~(-1),以大叶桉挥发油抗肿瘤活性最佳。【结论】同一地区桉属不同种类的挥发油组成成分和含量具有一定的差异,桉树挥发油具有开发为抗肿瘤药物的潜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涛  谭涛  刘天行  辛志宏  
对1株红树林来源的海洋真菌PJX-41发酵产物中的抗肿瘤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得到6个喹唑啉酮生物碱类化合物,利用波谱学手段(核磁共振、有机质谱、X-Ray单晶衍射等)鉴定了单体化合物分别为quinadoline B、glyantrypine、lapatin A、tryptoquivaline、deoxytryptoquivaline和deoxynortryptoquivaline。以磺酰罗丹明B(SRB)法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评价了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lapatin A对A-549和Hela细胞具有中等抗肿瘤活性,tryptoq...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彬  邓樱花  苏明伟  张洪权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侧蒿全草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鉴定其中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对挥发油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进行测试.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测定侧蒿挥发油体外抗氧化活性,以及其对5种供试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侧蒿挥发油共鉴定出37种化学成分,占总含量的76.93%,其中主要成分为石竹烯及其氧化物、桉树脑、樟脑、龙脑、萜品烯-4-醇、大根香叶烯D等.侧蒿挥发油对DPPH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但清除效果弱于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定刚  张武岗  宋毓民  李红飞  武海军  靳亚平  周乐  
采用超声波提取技术提取紫花地丁中的抗菌活性成分,通过抑菌试验进行活性部分追踪,运用化学方法进一步分离纯化其抗菌活性成分,并用紫外光谱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纯度,最后用试管比浊法测定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分离纯化所得的化合物为黄酮类,纯度为97.50%;该化合物对沙门氏菌和乳房炎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链球菌、停乳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及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12,39,156,156,312及39μg/mL,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625,312,312,312,625及312μg/mL。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倪学文  吴谋成  
从银杏外种皮中提取银杏酚酸,对银杏酚酸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银杏酚酸浓度为10,20,40 mg/kg.d时,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率分别为38.93%,42.90%和62.94%,40 mg/kg.d的抑瘤率超过了阳性对照药物Cy;银杏酚酸使荷瘤小鼠的胸腺重量减轻,但无明显差异,中低剂量组能显著提高荷瘤小鼠脾脏的重量,但高剂量组却减轻脾脏重量;银杏酚酸能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并呈时间和药物浓度的依赖性,当银杏酚酸浓度为24 mg/L时,对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超过7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许永安  陈守平  苏金华  吴靖娜  
以史氏鲟鱼软骨为原料,按碱提酶解醇沉的工艺流程,进行硫酸软骨素的碱提工艺优化研究。分别通过碱浓度、碱液温度、碱液量的单因素试验及该3个因素的正交试验,研究其对产品得率及其氨基己糖含量的影响,综合分析得出最佳的碱提工艺为2倍量6%的NaOH,于40℃的水浴中搅拌提取4h;该工艺条件制备鲟鱼硫酸软骨素的得率可高达40.45%,产品质量符合硫酸软骨素口服片(WS1-C3-0030-2000)标准的要求。鲟鱼硫酸软骨素精品和粗品对3种细胞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胃癌细胞株(MGc803细胞)、肝癌细胞株(SMMC7721)作用72h时,其IC50分别为7.28mg/mL、7.68mg/mL、4...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坤龙  陶华明  周雪峰  
研究了作为渔业副产品且药食同源的海蛾(Pegasus laternarius Cuvier)的抗氧化功效和活性物质。以自由基清除活性为导向,筛选了海蛾的最佳提取方法,对并最佳提取物的不同极性萃取部位进行抗氧化筛选,随后用色谱、波谱技术对活性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研究确定75%乙醇为最佳提取溶剂,提取总膏萃取后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为抗氧化活性部位;在活性部位分离纯化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胆甾醇、(2s,3s,4r,8e)-8,9-二脱氢植物鞘氨醇(2’r)-2’-羟基脂肪酰胺、胆甾醇硫酸酯、对羟基苯甲醛和牛磺酸。研究结果表明,海蛾提取物抗氧化作用明确,活性部位为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海亮  高星  徐福利  陈海魁  王渭玲  
【目的】研究不同采摘时间鲜芍药花精油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为适时采收、合理开发及利用芍药花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日出前(06:00-07:00)和下午(17:00-18:00)采摘的芍药花精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测定质量浓度为20,50,100,150和200μg/mL芍药花精油溶液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及对亚油酸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结果】从采摘于日出前的芍药花精油中共鉴定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